Introduction-目的
-
通过阅读,让审稿人/读者认可所做的研究工作是有意义和有价值;
-
让期刊主编/编辑清楚研究背景,确认研究内容符合期刊发表的范畴。
Introduction-思维结构
-
研究的问题/领域是什么?(研究范围)
-
为什么重要?
-
目前的主要研究或发现的成果?
-
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已有问题没有被科学解释清楚?
-
你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将提供什么新方法/数据/模型/理论去解决问题?)
回答了以上五个问题,引言的写作思维结构就清楚了。写作时,按回答上述五个问题的逻辑顺序,从研究问题的全局出发,逐步缩小范围到局部一点上进行阐述,做到“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有逻辑地引导审稿人/读者往下阅读,直到引言最后一段,呈现出论文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意义,是一个像封面图中“漏斗”的写作模式。
Introduction-文献引用
在引言部分,需要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需要注意:
-
引全最相关、原创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原创性论文或者最新的综述),养成跟踪研究进展的习惯;
-
引用的文献尽量在5年内,对于原创和基础的研究成果,可以引用早期论文;
-
引用高水平的英文论文,特别是来自研究领域内的高水平期刊(要非常清楚自己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
-
引用目标期刊的论文。如果研究内容很吻合期刊的发表范畴,自然在目标期刊中,就有一些相关研究内容的发表。同时,也让期刊主编或编辑知道,论文符合期刊的发表范畴;
-
引言不是文献综述。一切引用分析的论文都是为了引出你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让审稿人/读者觉得你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根有据;
-
论文写作时间一般较长,笔者最长的一篇SCI从第一稿到最后一稿,用了两年时间。所以一定要在引言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更新参考文献。
Introduction-写作注意点
-
短小精悍,保持1到2页纸。学术论文的目标读者是专业人士,不需要太详细和繁琐的背景信息;
-
在引言的最后一段,清楚地写明研究目的,简明扼要地讲清楚研究方法,但是不要写结果和结论,这两部分需要写在后面的section中,让全文写作有逻辑、有深入、不重复;(笔者也发现少数论文会简略写上研究结果和结论,但笔者不建议这种写法)
-
尽量少用和谨慎使用类似"novel", "first time", "first ever"等词,而应该在阐述引言过程中,让人隐性地体会到本文研究的创新性;
-
不能过分夸大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用坚实的数据或实际观察去支持提出的观点;
-
Discussion讨论部分,需要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同前人的结果进行深入比较和优劣分析。这就会再次用到引言中已提及的文献,但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引言中只是简要地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和不足,以便引出待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研究的创新性或价值。
-
引言中第一次提到的专业名词,如果后面重复出现,需要加括号和写出简称。
在项目开始前或完成项目计划书的时候,就应该做完文献综述了,也就为撰写引言准备好了素材。因此,引言部分往往是SCI论文中文字部分最先开始写的。同时,也可以锁定研究问题和目标,在后面写作中就可以紧紧围绕目标进行。笔者的做法是先设计好论文的写作结构,然后开始写引言,当然也有人先写方法部分,这因人而异。
有了上文所说的结构和写作提示,很多SCI新手还是会写不好引言部分。笔者建议对自己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进行深入分析,按照笔者的思路进行分析,并试着模仿,多写几次后自然就熟悉套路了。高手写出的引言往往非常流畅,逻辑性很强,能强烈地勾住读者的心思,清楚地描绘出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完整路线。
这篇短文分析的是引言的一般性写法,不同学科和对应的期刊会有所区别,比如有些期刊要求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做的要更加详细。但是总体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建议新手从笔者建议的五个思维结构入手模仿练习。
转载于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