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转自 36氪 http://www.36kr.com/p/205702.html,
同时也可以向一直关心我的朋友解释下过去一年多我的去向。:)
城市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不便。过去手机坏了、冰箱需要加氟时,一出家门口就是维修店铺,经济实惠。但随着老城区搬迁、门面成本升高,这些店铺一窝蜂消失不见,往城郊聚集。如果产品在保修期内倒还好,但如果它是水货、无主(生产厂家已倒闭 / 品牌已退市)、超保(超过三包期限或三包凭证丢失)产品呢?近日刚上线的“报修一站通”在上海“扫街”,搜罗 1000 多家中小维修网点,就是为了做维修行业的需求对接。
报修一站通采用“抢单”模式,维修目录覆盖手机、数码、家电、文娱、家具家居、农林园艺。用户通过“我要维修”发布产品维修任务,感兴趣的维修网点人员可以报价竞标。当有多家网点竞标时,用户可根据网点的报价、过去的信用记录、用户评价选择合适的一家。双方“关系”确认之后可以看到对方联系电话。产品问题在哪?能不能修?费用多少?上门费多少?(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送修或者快递送修)一切非标准化沟通通过电话完成之后,双方可确认实际付费并在线支付,报修一站通则抽取 5% 作为佣金。
“抢单”是一种方式,但我想对于用户来说,想尽快送修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搜索“报修一站通”的维修网点目录,打电话过去咨询,因为目前很难在平台等到维修网点人员抢单。报修一站通创始人许坤告诉我,团队虽然通过在上海大街小巷扫街半年,在平台上积累了 1000 多家维修网点。但是,这些网点中实际会自主使用平台的才几十家,大部分需要平台方电话直接沟通,成本巨大。
是不是感觉扫街半年白扫了?这实际也是一种无奈。大部分小维修网点人员存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遥远的事。比起宾馆、餐馆、电影院等线上化较高的 O2O 行业,维修行业 O2O 的一大门槛就是维修人员对互联网的不适应。要知道,对于很多维修网点来说,报修一站通可是它们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次“亮相”。对此,许坤只能寄希望于移动互联网。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报修一站通的链接导向的是一个叫“中国信用录”的网站。事实上,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产品功能,而后者才是许坤真正的愿景。中国信用录除了关注用户在购买产品后的报修需求,还关注用户购买产品前的决策过程。
中国的工商、质检部门每年会发布很多假冒伪劣、问题产品信息,这些信息零散地分布在互联网各处。8 年在 SAP 的 CRM 研发经验让许坤特别希望能将此类信息聚合并与具体产品关联,从而辅助用户做购买决策。当然,单靠政府发布的信息无法覆盖大多数产品,许坤还想借力 UGC,加入用户对产品的投诉。另外,产品维修记录能告诉用户“养”产品的费用,从而反过来辅助购买决策。
不止如此,产品除了要买、要养外,出了事故还需要求偿,甚至诉诸法律。中国信用录的“我要检测”、“有关部门”板块就是针对以上需求。可以说,许坤从一开始就把饼画的很大,而其中任何一个产品的成型到成熟都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任重而道远。许坤表示,团队会脚踏实地,首先把“报修一站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