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CSDN
学过计算机的人大都知道“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这一著名公式,提出该公式的正是1984年的图灵奖获得者,瑞士计算机科学家尼克劳斯•威茨(Niklaus Wirth)。到目前为止,他是获得图灵奖殊荣的惟一瑞士学者。
威茨于1934年2月15日生于瑞士北部的Winterthur,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他的最大爱好是组装飞机模型。1958年从苏黎世工学院取得学士学位后,他到加拿大的莱维大学深造,之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威茨设计了第一个语言Euler。Euler语言在实用性上考虑并不周全,在学术上却非常优秀,为编译器的系统设计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威茨在斯坦福大学定义了另一种语言来描写Algol W的编译器,由此催生了新的语言—PL360。PL360是作为辅助工具开发的,却出人意料地在许多地方获得应用。 Algol W及PL360的成功奠定了威茨作为程序设计语言专家的地位。
成名后的他拒绝了斯坦福大学的挽留,于1967年回到祖国,先在苏黎世大学任职,第二年转到母校苏黎世工学院。在这里,他在CDC6000上成功设计了PASCAL语言。说来有趣,威茨开发PASCAL的初衷只是为了有一个适合于教学的语言,没有考虑商业用途。PASCAL一经推出,由于它的简洁明了,更由于它特别适合于由微处理器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竟然广泛流传开来。在C语言问世以前,PASCAL成了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威茨的学生菲力浦•凯恩(Phillipe Kahn)在美国加州就先后卖出了100多万个PASCAL拷贝,其影响可见一斑。
1971年,基于自己的开发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的实践经验,威茨首次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的概念。威茨提出的这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又称为“自顶向下”或“逐步求精”法,在程序设计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成为其中的一种标准,尤其在后来发展起来的软件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 PASCAL的成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带来的巨大影响,都没有停止威茨继续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工作。1970年代中期,为适应并发程序设计的需要,威茨又成功开发了获得广泛应用的Modula语言。后来,参考Alto的经验,他还设计开发了Lilith个人计算机系统。威茨的学术著作很多,著名的包括《系统程序设计导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算法和数据结构》、《PASCAL用户手册和报告:ISO PASCAL标准》等书籍。除得到了美国计算机制造商协会(ACM)颁发的图灵奖外,他还得到过ACM授予的另一项大奖:计算机科学教育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