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 |“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5000 天后的 “AI” 世界

news/2024/11/8 21:01:37/

ceab11bb2bb0850a28b983eee572d956.gif

K.K.预测未来将会是一切都与 AI 相连的世界,他将其称为镜像世界(Mirror-world)。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超越国界,并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GAFA的规模扩展到可以左右国际社会命运的程度。

在互联网商业化的 5000 天后,

GAFA (Google、Apple、Facebook与Apple)开始“攻城略地”,

现在距离 GAFA 的兴起又过了 5000 天,

那么接下来的 5000 天,

将会由谁创造呢?

... ... ... ...

“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K.K.)的答案是——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创造未来。

K.K. 说过:“乐观几乎就是我的信仰和信念。”面对看似没有可能/无法解决的难题,如果有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就有跨越难关的可能。

27e815ee1cc613c6c6f43dd4e743c99f.png

科技的功与过分别占 51% 和 49%

我一直站在科技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无论哪种科技,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多少问题。而且,科技引发的经常是全新的、未知的、令人不安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不断发生。

我对所谓“好的科技”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我在判断一项科技的时候,总会思考这项技术是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比如,原子弹绝对不是一项“好的科技”,因为它会剥夺人的生命,剥夺人们选择的权利和所有可能。原子弹这种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抹杀一切”。

但是当原子能与发电联系起来时,就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能和选择。电会照亮黑夜,电灯会延长白天,电能孕育新的力量。手工劳动可以通过电力实现自动化,提高效能。数百万人会因此而产生新的创意,实现新的可能。

虽然原子弹与核电都来自原子能,但却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科技。一个会抹杀所有可能,另一个会拓展更多可能。原子弹这个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不过我相信大家都可以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例如,AI 拥有巨大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它也可以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新问题同时又孕育着新可能,总体而言,又扩大了可能性的范畴。

我们正在努力将 AI 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之中,由此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创意、新的产业。AI 帮助我们完成了数以百万计的新任务。

在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中,我曾提到:“在未来 50 年的时间内,AI 都将是一项帮助我们扩展无限可能的科技。”

对比一下埃隆·马斯克正在推进的“超级高铁” (Hyperloop)项目。该项目被称为“飞行铁路”,首次提出便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这项技术以“真空钢管运输”为理论核心,但其本质是一项波及效应并不高的初级技术。

AI 则不同,它可以催生无限的可能性并引发万事万物的改变。

还有一项技术也充满无限可能,那就是基因工程。埃博拉疫苗可以挽救无数生命,但是它的意义也无法与 CRISPR-Cas9 这类基因编辑技术比肩。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其他科学技术产生影响,可以带来呈几何级增长的可能性。

科技不是一个不偏不倚的中立存在,它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发问题。二者比例看似各占一半,其实不然。科技带来的益处占比为 51%,而它引发的问题占比为 49%。 虽然二者之间只存在 2% 的微妙差别,但是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我们就会看到其差别有多么巨 大。

因此,所谓的进步,从来不是在当下就能看出来的,只有回顾历史时才能发现。

c435efb53fabdada038676532c522268.png

明天总比今天好一点儿

因为我本人是一个极致的乐观主义者,因此我创办的《连线》杂志也一直以乐观的态度观察世界。

乐观是我的信仰,是我的信念。在那个经典的描述半杯水的例子中,当别人都在遗憾“只有半杯水”的时候,我从来都会因为 “居然有半杯水”而开心。

因为有这种“居然有半杯水”的心态,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们如果可以在心中为未来绘制理想的画卷,就可以更好地将理想变为事实。虽然“明天会更好” 只是一个良好的祝愿,但只有能想象出美好明天的人,才更有可能实现它。这就是某种“能动的想象力”。

我从来不认为未来会是所谓的“乌托邦”,我更喜欢用“进托邦”(protopia)这个词。protopia 是 progress(进步)和 topia(地方)两个词合成而来的。

进托邦的含义就是,明天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会变得比今天稍微好一点儿

53404db0c0af119f9b16ec40e3a6ca10.png

所谓好事就是“没有坏事发生”

我之所以如此乐观,是因为我一直学习历史。

只需要回顾过去 200 年的历史,我们就能发现,人类世界在不同阶段都在进步。每年的变化可能并不明显,但是人类的寿命的确更长了,生活的世界更安全了,暴力也渐渐减少 了。在过去 200 年中,人类世界每年都有一点儿改善和进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虽然平均下来每年进步的幅度都不到 1%,但重点在于 200 年间进步从未停止。从这个规律看,未来也将会继续进步,这就是人类发展的方向。继续保持这个不到 1% 的幅度,再过 20 到 25 年,我们会走到哪里,收获什么,会不会达到让我们满意的状态呢?即便每年只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会积少成多。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心中描绘 20 年后更好的愿景,向着那个方向不断前进。

但是,和我这种乐天派不同,还有很多人认为这个世界会越变越糟糕。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微小的进步很难被觉察。毕竟 51% 和 49% 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分辨,人们很容易就把注意力放到 49% 的问题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更愿意关注负面社会新闻,而不会报道太多正能量的内容。负面新闻更容易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哈佛大学的史蒂芬·平克教授曾说过,所谓好事情就是“今天没有坏事发生”。比如你今天没有遇到拦路抢劫的人,没有走在路上遇到路陷桥塌,这就是好事。可是新闻怎么能报道这些呢?新闻就是要找到与众不同的事情。因此,新闻总会倾向于关注负面的事情,其实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现实世界。

继续回到微小但持续不断的进步上。大家一定知道复利计算,也就是将上一期的本利和作为这一期的本金。即便我们每一年只能进步 1%,不,即便每天只能进步几乎微小到不可见的一点点,但是只要这个进程持续上百年,势必会有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在终点等着我们。这,就是人类文明走过的轨迹。

c730c646f7b0955b168dad31e4efad38.png

解决方案永远是“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

尽管我在《5000天后的世界》中分享了这么多乐观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那些对科技持悲观态度的人,以及对科技心生畏惧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错。因为新科技带来了很多我们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科技的力量越强大,就越可能被人用在非正义的事情上。因此感到恐惧和畏惧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现在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以往人类发明的科技引发的。所以我们 20 年后要面对的问题,大概都源自现在刚被发明出来,或者正在被发明的科技。

可能有人要问我为何还能保持一如既往的乐观态度。那是因为我知道,所有解决科技引发的问题的对策,绝对不是“减少科技”,而是“创造更多、更好的科技”。

我想打一个小比方:如果有人提出一个看起来就很愚蠢的设想,睿智的人不会劝他就此打住,而是会告诉他:“你可以尝试想一个更棒的主意。”因此,当我们看到出现了一个愚蠢甚至是有害的科技时,最合理的反应不是“减少科技发明,停止一切”,而是要致力于发明更好的科技。这才是面对问题时应有的姿态。

乐观主义会让未来在眼前清晰可见,这一点和电影界制作预告片很像。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审慎和批判态度。

用汽车来打比方的话,乐观是让汽车行进的油门,而悲观是在弯道和停车时需要用到的刹车。这两者都不可或缺,但是想要前进,我们必须要多踩油门而不是刹车。

d43c3551d4f3d1e0a83d5a7091a1a047.png

5% 的变化塑造 5000 天后的世界

大约就是在互联网开始普及后的 5000 天时,社交媒体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差不多也到了社交媒体出现后的 5000 天。

未来的 5000 天,会比之前的 5000 天变化更大,这也是我的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科技,基本都有些历史了。就像我们身边的混凝土楼房和电路,都不是新科技的产物。

在过去的 5000 天里,并非所有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已。世界上至少有 95% 的事物还会维持原样,但剩下这一小部分的变化则会继续引发未来 5000 天内更大的改变。

我的焦点一直放在这不到 5% 的变化上,因为它们未来还会继续改变,而且基本都不会是物理性的改变。

产业革命带来的主要是物理性的改变,比如修建水坝、摩天大楼、宽阔的马路,改变城市布局等。但是未来不再需要这些改变,全世界人口都会呈减少的趋势,基础建设已经没有增加的必要了。

未来的改变主要发生在精神领域。比如我们的交往模式、休闲方式、对自己的认知、人生观、与别人建立联系的方式等。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该如何理解万事万物,该怎样追求真理、推动科学的发展,这些才是将要发生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并不容易看出来,但确实会在未来 5000 天内发生。

人类对科技的态度有点过于谨慎。我们很少去关注落后科技的弊端,而总是在担心新科技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比如,我们不会将新科技的风险与旧科技的弊端进行比较。

我们应该对新的科技持有更加公平的态度。无论是太阳能发电、数字货币、基因工程还是 AI,我们都应该把它们的优缺点拿来和既有科技的优缺点进行对比。

科技的功过之比是 51% 比 49%,科技越先进,可能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举个极端的例子,古时候杀人只能靠锤子、匕首,现在杀人可以用放射线,用新型病毒,甚至用无人机。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因为新的科技其实给了我们新的选择。刚刚说到的杀人手段,同时也可以成为救人的方法。这就是新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破坏,也可以选择向善,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使用新科技的价值之一就是增加我们的选择。在选择之间只要有很少的百分比偏向好的一面,就会带来很好的改变。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纵观历史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当形成了长久的平衡后,好的一边一定会超过坏的一边,因此总体而言一定是好的结果。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詹妮弗· 杜德纳博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也是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提及的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的开创者。采访时,她曾笑着说自己“几乎所有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多年的失败,最终取得成功,这其中有侥幸的因素。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侥幸和偶然,最终只会降临到乐观主义者的身上。

06ad5fd99984ef74d31ae364cfe93249.png

留言赠书

0d488caec94e48dd7ba79ce85ae57c8b.png

你如何看待 K.K. 在新书中提到的:科技的功过之比是 51% 比 49%,科技越先进,可能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选择破坏还是选择向善……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从中随机抽取 5 名用户,每人将获得 K.K. 新书《5000 天后的世界》一本。

0f3e643fef599212eff4d7ed3a281783.gif

 
☞百度发打假声明:目前文心一言无官方 App;吴恩达LeCun直播回怼马斯克:汽车都没发明要什么安全带|极客头条
☞数据应用与安全难以兼顾?华为云来解
☞大语言模型将如何影响软件开发?

http://www.ppmy.cn/news/514782.html

相关文章

Docker经典书籍

Docker实战 ****经典 无资源 2016-11杰夫尼克罗夫 (Jeff Nickoloff)、 胡震 Docker实践 ****经典 无资源 2018-02[美] 伊恩米尔 艾丹霍布森塞耶斯、 吴佳兴 梁晓勇 黄博文 杨锐 Docker即学即用 ****经典 无资源 2015-12卡尔马迪亚斯 (Karl Matthias)、 肖恩P.凯恩 (S…

普通人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Morty】普通人改变命运的秘密!我的观点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_哔哩哔哩_bilibili 非常感谢UP,你的每个视频我都看了,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穷》,这些年一直走背运,加上20年创业失败了,已经身无…

ninance尼南斯是什么?ninance尼南斯个人见解分享

Ninance平台,是一个NFT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轻松的把艺术品、游戏装备等独特的数字资产铸造成NFT。 在gamefi、元宇宙等热潮的带领下,现在的币圈对NFT的应用可谓是花样百出,不时出现令人叹为观止的项目,如ax…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

【值此2020年疫情中再读此书,甚是有感】 PUBLISHED DATE: 2019年1月2日 作者:橄榄石 波兰尼的《大转型》(1940年始写,1944年出版。) 1.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

凯恩斯的言论

“长期是对当前事情的一个误导。在长期中,我们都会死。如果在暴风雨季节,经济学家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在长期中会过去,海洋必将平静,那么他们给自己的任务就太容易且无用了。” 凯恩斯的这段话是针对决策者和经济学家的…

凯恩帝——研祥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自己真的做的很硬了。拿的第一个offer是做分析仪器的,但由于待遇或者说负责产品预研的经理不再,最终放弃了。至今仍遗憾,因为想做新东西,好东西。而且聚光的发展前景很好,呵呵&#xff0c…

Gradio入门到进阶全网最详细教程[二]:快速搭建AI算法可视化部署演示(侧重参数详解和案例实践)

常用的两款AI可视化交互应用比较: Gradio Gradio的优势在于易用性,代码结构相比Streamlit简单,只需简单定义输入和输出接口即可快速构建简单的交互页面,更轻松部署模型。适合场景相对简单,想要快速部署应用的开发者。 …

能带图最好的理解——克朗尼格-朋奈模型(Kronig-Penney模型)

布洛赫波函数 整体的思想还是基于建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自由电子模型中,能量和波矢的关系 那么大家的第一个疑问首先是,空间结构的周期性应该反应在空间坐标上,为什么K空间也会满足周期性呢? 这里面就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