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们IT类的行业中,许多都是独立创业的!可又有谁知道独立创业的艰难所在呢?
1978 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沉睡的中国终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中解放出来,重新驶入经济建设的快车道。全国各地掀起了 经济大比武的热潮。当“大干工业”之风吹到广东顺德桂洲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农业镇时,当地政府急了,连着几夜开会研究,壮着胆子提了一个“ 10 年建一个亿元工业区”的设想。可谁来具体操办?他们想到了镇上的“能人”镇工交办副主任梁庆德,此人有三大“优势”:成熟, 42 岁;文凭高,中专;有经验,在镇办厂做过厂长。
1978 9 月,老实巴交的梁庆德辞去公职,开始筹备办厂。没有资金、设备,没有项目、技术,甚至连一块好地也没有——好地都种了庄稼以解决镇里人吃饭问题,划给他的仅仅是西滘河边一片长满荒草的滩涂。身无长物,只是一位风水先生“依西滘河水而建,倘能背水一战,必大胜”的话他信了。于是带着十来个人在河滩上搭了几个窝棚作厂房。
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十之大半。当然,你首先得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起初,他们到附近的农家去赊购些鸡鸭毛来,做成鸡毛掸子拿到城里去卖。其间梁庆德了解到一个信息:目前国外羽绒需求量大,国内许多外销单位货源紧缺。回来大家一合计,桂洲镇惟一不缺的是鸡鸭鹅毛,收购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 , 销售上又不用自己操心,能行。
梁庆德说服镇里破天荒给贷了 30 万元,成立了桂洲羽绒厂。招了几十个人全体出动走街窜户收购羽毛,经手工洗涤后供外销单位出口,劳累了一年多, 1979 年产值就有 46 万多元。梁庆德和兄弟们高兴得几夜没合眼。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就这么个小作坊,几年下来就攒了几百万。走出了第一步,梁庆德开始不满足于近乎原始的原材料加工业。
1983 年他与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作兴建了华南毛纺厂,引进日本新型毛纺生产线,年产 300 吨毛纱,真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当年出口创汇达 200 万美元。 1984 年,中国羽绒加工业遭遇沉重的市场打击,由于手工洗涤的羽绒含脂量高,容易生虫,被日、美等国客商纷纷拒之门外。一时间,国内羽绒大量积压,没受过多少市场洗礼的大批国内小企业立马陷入困境。梁庆德却抓住这一良机,短短两月之内,倾其家当筹集 400 多万元资金,购买了日本先进的羽绒脱脂洗涤设备,使产品迅速适应了海外市场需要,同时全面低价吃进积压羽绒进行再加工,争取到大量国内同行无法完成的高档水洗羽绒订单,年产量猛增至 600 吨,当年产值达到 3000 多万元。
当人们意识到“亿元工业区”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的时候,梁庆德丝毫不敢懈怠,触角开始向下游利润较高的成品业延伸,以每年开一家厂的速度迅速扩张。先后与港商合资建成毕丽服装厂,与美商合资建立华美实业公司,生产羽绒被和羽绒服直接出口; 1988 年,梁庆德集中所有合资厂联合组建杜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统筹安排生产,相互协调作业,在创业的第十个年头,总产值居然真的突破了亿元。此后又接连建成桂洲毛纺公司、华诚染整厂,开始涉足染色纱业务;与此同时,其生产的格兰仕牌羽绒被、羽绒服打着时髦的“出口转内销”旗号,尝试着进入国内部分市场,由于质量过硬,款式新颖,上市即成俏货,当年国内销售额超 2000 万元。 1992 6 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同年,集团总产值达 1.8 亿元,出口创汇 2300 万美元,成为国内羽绒加工业首屈一指的名牌企业。
成熟发展的时代是平实的,创造商业轰动和奇迹越来越困难。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羽绒制品市场日趋饱和,贸易壁垒日益加重。再加上走到一个高点的格兰仕,却一直拿不到自营进出口权,羁绊渐多,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梁庆德开始把眼光放到业界之外去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图开辟第二战场。
当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家用电器消费量打着滚地往上翻,顺德家电业迅速崛起,华宝、神州、万家乐、爱德等家电品牌在格兰仕身边一个个地树起来,梁庆德也想借势完成企业战略转移。上马大家电项目还没这个实力,选什么小家电项目好呢 ?
1991 年,梁庆德去拜访上海朋友俞尧昌,俞提出了搞微波炉的建议。俞分析说:微波炉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普及率相当高,国内市场虽然还没培育起来,但趋势是明显的,因公出国人员,按规定回国时可在免税商场买一件小家电,许多人买的就是微波炉。
有需求就有市场。梁庆德眼前一亮,接下来的几个月,他调查了全国市场后发现:微波炉在国内尚属高档商品,售价都在 2500 元左右,全国年销量也就 20 万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而且基本处于原始自然的出货状态,市场培育几乎为零。业界老大顺德蚬华的市场重点在海外,国内竞争压力不大,可以进入。
但隔行如隔山。梁庆德对微波炉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于是他五赴上海,诚意邀请微波炉制造专家×××均无功而返。单就生活环境而言;华南的偏远小镇怎能与上海大都市相比 ? “美国旧金山原来不就是一个渔村吗 ? ”当执着的梁庆德第六次敲开他们的家门时,诚心和信念打动了包括后来被称为“格兰仕技术三兄弟”等在内的业界专家,他们来到那片滩涂上,开始撑起格兰仕的脊梁。
1992 9 月,梁庆德组建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与日本东芝签订了五年技术合作协议,并斥资 400 多万美元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微波炉自动生产线。两月后,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下线。
然而市场较量并非纸上谈兵那般容易。当时上海微波炉销量占全国销量的 70 %多,这是非攻下不可的市场,梁庆德亲自到上海设立办事处,直接指挥进店工作,但产品没有知名度,认牌不认货的上海商家谁买你的帐 ? 梁庆德“低声下气”和他们商量:货卖掉了我再收钱,卖不掉我自己搬走。
于是每天他的业务员把产品一台台扛进商场,向还没有微波炉概念的消费者一个个讲解产品的用法和妙处。 1993 年一年下来,个个累散了架,也只艰难地销售了不到 1 万台。
这样的成绩被“老大”蚬华着实嘲笑了一番,说梁庆德是“盲人骑瞎马”。松下、惠而浦等列强也断言:不用他们出手,不出一年格兰仕就会自己倒下去,没想到,梁庆德在厂区正中央树起一块硕大的“耻辱牌”,把对手的***言词写在木块上挂上去,要求员工每天上班之前到牌前集合,默想两分钟。他动情地对全体员工说:“什么时候能摘下这些牌子就拜托大家了。”
知耻而后勇的做法,让格兰仕人群情激昂,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奋勇争先。
1994 1 5 月份,格兰仕微波炉产销量突破 3 万台。正当“耻辱牌”被员工们亲手一块块摘下来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却悄悄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6 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席卷整个珠江三角洲,西滘河滩上多处出现严重管涌,洪水一刻钟之内迅速淹没了格兰仕全部厂房,厂区积水深达 2.8 米。梁庆德当即下了一道死令:人员全部后撤,设备物资不去管它。年近六旬的他在水里连续战斗 48 小时,直到最后一名员工安全撤出。
半月后,洪水退去,人们开始重建家园。清除齐腰深的淤泥、清洗设备、晾晒受灾物资,梁庆德始终与大家战斗在一起,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员工们没日没夜亡命地干着,实在困了,就地一躺,休息几分钟爬起来又接着干。就这样,水退后三天,第一条生产线开工,三个月后全面恢复生产。
一场大水冲出了格兰仕人的凝聚力和拼劲。从此以后,“梁总”的称谓没有了,员工们亲切地叫他“德叔”。为抢回失去的时间,大家一致要求实行两班倒,每天工作 12 小时,机器 24 小时运转。 8 月,还带着洪水污迹的销售员们,铆足了劲扑向各中心市场。那阵势把其它厂家的业务员给吓坏了,“这哪是销货呀,分明是在拼命”。
奇迹出现了,这一年,三军用命,格兰仕微波炉产销量超过 10 万台,产值利润双超历史记录,并跻身行业三甲。更令梁庆德欣慰的是,“格兰仕精神”经过血与水的洗礼之后,得以延续下来。
从配角到主角
1979 年,中国第一台热水器在南京玉环问世,卢楚其还不知道那是何物。凭着对“一技在身,吃遍天下”的朴素信仰,他整天忙着折腾无线电器材和家用电器,冷不丁还攒下了几个铜板儿,走起路来一磕一碰如同蚂蚱在蹦达。 1987 6 月,看着那些摔掉铁饭碗随便干什么都能干得风生水起的哥们弟兄,“蚂蚱们”终于经不起召唤跳了出来。于是,连自己带徒弟叶远璋加上两个小弟卢楚隆、卢楚鹏一共 10 来个人的城西电器厂挂了牌,产品就是脉冲式打火机的变压器。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却由于技术跟不上,手工工艺水平粗糙,产品质量不合格,产量越高废品越多。眼看到了深秋,“蚂蚱们”一只只快要死个光光!
万家乐是一家国营企业, 1985 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后制式燃气热水器,久久未能投产。
第二年,万家乐从日本百乐满公司引进了生产设备,又投资了 5000 万元,安营扎寨在顺德市顺峰山脚下才开始点火做饭。
卢楚其找上了万家乐的门。“我给贵厂生产脉冲点火装置吧。保证质量,比别人的还便宜。”“先试试。”万家乐答应了。其时是 1988 年。
1992 年,卢楚其和他的厂子靠给万家乐和容声做配件年创产值已超过千万,在顺德算是不错的业绩。此时,市场需求的强大力量拽着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热水器行业也不例外,市场上流行着人工点火的第一代热水器和电子打火、半自动的第二代热水器。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企业利润 100%
8 月,卢楚其和徒弟叶远璋制造出了一台新热水器。设计上有两个独到之处:水控(即打开进水管热水即出,停水则自动关闭气门);整体超薄设计。卢满心欢喜地带着“孩子”去万家乐报名。
“知道了。收下了。去吧。”沉浸在与神州的广告大战带来的愉悦中的万家乐吩咐说。
其实,卢楚其的心根本不会满足于此,他总是不时地涌出一些“自己试试”的冲动。城西电器厂是血本,押上去心理承受不起;去银行贷款具有同样的风险,而且私企也贷不到。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启动这个项目?——以销定产,只要先拉到定货款就可实现风险转移。
多日奔波的结果是 : 某五金贸易公司的老总在看了卢楚其的示范后,借给了卢 200 万元,加上自己凑些, 1992 年下半年,桂州热水器厂挂牌进入小批量生产, 5 个月创下了 1000 多万元的产值。
没有不透风的墙。万家乐来人了!对财富狂热追求的卢楚其对钱极敏感,自己生产新型热水器和给万家乐继续打工似乎并不矛盾,能兼得为何不得兼?能多赚一元就决不少赚一分。那怎么对付万家乐的人呢?卢灵机一动——先把工厂搞乱再说。
万家乐的几位老总转了一圈,摇着头走了。如此脏、乱、差的手工作坊能成什么气候?遂不把卢楚其放在心上。 1993 年,万和坐在家里卖掉了 23 万台热水器,产值 1.3 亿元。
卢楚其的万和开始主动出击:全力扩大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多种型号的新产品开发了出来;执行“三高一低”(高技术、高质量、高质服务和低总成本)策略;建构全国性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这大约就是私企掺和市场竞争的直接好处:短短三、四年,燃气热水器行业就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产品更新速度极快。万和获得的回报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年创产值超过 3 亿元。与此同时,受到巨大冲击的神州显然缺乏心理准备,将挽转不利局面的希望托付在别人身上,它迅速完成了由德国博世控股的合资改造,也同样迅速地走向了败亡。自此,燃气热水器行业进入了“两万”争霸阶段。
1996 年,买方市场的姗姗而来让热水器行业再次走到一个新的关口上。“肇事者”万和的反应又快了半拍:挺进主要消费电热水器的北方市场,形成了公开叫板万家乐之势;开始进行促销活动并迅疾将“三高一低”策略中的“一低”,由“低成本”转换为“低价格”,使同类型的万和产品低于行业平均价格 20% 以上,低于万家乐 40 60% 。就这样,用了不过两年时间,万和不但稳稳坐上了行业老二的位置,而且成功地进行了多元化——打入消毒柜领域并且名列行业前茅;成为中国民生银行的发起人和股东之一。而集团年产值也突破了 4 亿元。
十年一剑,成就天地间
中国涂料行业是让人不可思议的行业。对于一个早已处于海外涂料兵团鼙鼓动地、兵戈所指的国度,如果说前几年还是暗流涌动,而今已是热浪滔天。当年国内涂料工业当红的“四大家族”:天津灯塔、北京红狮、上海涂料、重庆三峡早已风光不再,黯然没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涂料兵团在国内市场攻城掠地、风生水起。
在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中,涂料市场可谓“狼烟四起”。值得我们额手称庆的是,在大型国有企业束手无策、国有涂料旗舰纷纷触礁沉没之际,顺德涂料产业已经异军突起。涂料市场一片纷繁杂乱的“八国联军”的旗帜中,民族涂料产业的大旗已经悄然升起,而这面旗帜有明显的地域标识——顺德。
又是顺德!和顺德白色家电一样,顺德涂料又一次充当了市场的“黑马”,这使竞争极度激烈而无序的涂料市场出现了转机,让我们对民族涂料产业又产生了希冀,使我们在对国企极度失望后听到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顺德涂料产业的真正崛起始于 1991 年。而原顺德市金龙油墨有限公司功不可没。“金龙油墨”是中港合资的大型化工企业,拥有当时国际水平的生产设备和实验测试仪器,专业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各种油墨、家具漆、金属涂料和树脂产品,自 1985 年正式投产以来,产量连续多年在万吨以上,人均年产值超过 60 万元。“金龙油墨”是当时的国家二级企业,人才济济,在以生产为导向的“短缺经济时代”应该是前途无限好。然而体制的束缚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陈旧的体制文化使“金龙油墨”提前进入了黄昏。“金龙油墨”的开发、生产、业务一落千丈,到 1997 年已经是资不抵债,经营呈现瘫焕状态,被顺德市政府列为重点转制对象。 1998 3 月,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从“金龙油墨”走出去的技术骨干全资收购了“金龙油墨”。
1991 年到 1992 年,金龙油墨公司的中高层领导、技术骨干、业务精英纷纷另立炉灶,各自先后办起了涂料厂。“金龙油墨”仿佛是顺德涂料产业的“黄埔军校”,弹指 10 年,从“金龙油墨”走出去的创业者不少已成了中国涂料产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在短短的 6 年时间内,以“鸡下蛋,蛋孵鸡”的方式发展,顺德涂料企业开始由一而十、由十而百的裂变,而由裂变产生的强大能量才足以抵制海外涂料军团的进一步***。据顺德市涂料商会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 2000 年底,顺德市在册涂料企业已发展到 260 多家,年总产量达 20 万吨,占广东省涂料总产值 40 %。在家具聚脂漆方面更是一马当先,拥有全国家具漆大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历年高居 50% 以上。经过 10 年的残酷竞争,一大批实力不足,靠拼装杂牌的小厂家关闭的关闭,淘汰的淘汰,但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像华润、鸿昌、神洲、美涂士、华隆、金冠、嘉莱士等著名品牌已经与洋品牌立邦、 ICI 形成对峙之势,并逐步向国际市场领域转移。顺德涂料开始从规模竞争步入品牌竞争时代。
没有“金龙油墨”,就没有今天顺德蔚为状观的涂料产业,顺德也难以成为“中国涂料之都”。
10 年艰辛,华润涂料已经成为民族涂料产业的一面猎猎飘舞的旗帜。循着华润成功上进的阶梯,华润人在阶梯上洒下汗水,留下了坚实而稳健的脚迹。
让我们把时间调到 1991 年,把镜头对准当时“金龙油墨”副总的梁俊谦。
粱俊谦绝对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类。从 1969 年参加工作,从事了 10 年的企业高层管理,梁俊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 1991 年,年届不惑的梁俊谦相当迷惑:继续留在金龙,让不懂企业管理的人来指挥自己?长久下去,自己能否改变金龙?自己能否化解金龙辉煌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
与其在金龙坐以待毙,不如在企业全面滑坡之前全身而退。涂料化工行业是永久的朝阳产业,中国强劲有力的经济增长孕肓了巨大的涂料市场。以自己在化工行业的浸淫,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刻了解,以自己现已掌握的资源,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海阔天空,何必窝在金龙受陈旧体制的约束?
因势而作,梁俊谦并不缺乏不属于“不惑之年”的创业激情。当创业激情在已过“不惑”才爆发,那应该是过滤了少年的轻狂,添了几许成熟的稳重和练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厚积薄发,方能游刃有余。
创建华润时背水一战, 12 个人共同入股,筹集了二三十万的资金,梁俊谦从一个大型企业的副总转变为小公司的老板,从豪华的写字楼到简陋的办公室,其间的阵痛可想而知。
1991 11 月,华润涂料厂在桂洲镇四基管理区成立,共有员工 20 多人,规模小,设备简单,产品单一。但创业者的眼光没有被现状所束缚,创业伊始就制定了“高技术、高质量、高起点”的三高经营战略,以后的发展证明了他们当时目光高瞻性。“思维办厂,质量兴家,品种取胜,服务至优”,华润厂虽然规模小,但创业伊始的华润人在制订自身的标准上并没有退而求其次。办了营业执照,最重要的是就是从广州涂料研究所聘请专家,聘请化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公司技术、生产方面的骨干,厂房可以从简,人才绝对不容错失。
1992 年开始,华润厂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梁俊谦说:“重视产品技术和质量,使我们有了好产品,而为了把好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我们又首创了经销商营销模式,创建厂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使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的顾客手中。”对产品质量的负责态度和对市场规律的敏锐把握,使华润在竞争中步步领先。
1993 年,大地制漆公司在容桂镇成立,这是首家由华润厂投资成立的专业制漆公司,它极大丰富了华润厂的产品结构,迈出了华润厂经营专业化的重要一步。
他们意识到,仅仅依赖自身的积累和资源,华润的“国际化”梦想难以实现。为了实现“产品专业化、产业规模化、经营国际化”的目标,华润开始思考引入外部的资源、技术、人才,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1994 年,华润开始与世界知名企业接触,并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与世界知名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合资、引入优秀人才等方式来开发新产品和新项目,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利润。 1997 年,景达油墨公司在中山成立;同年,万成制罐公司在顺德大良成立。 1998 年,与意大利公司合资的先达树脂公司,与德国公司合资的伟利高公司先后成立。 1999 年,原华润厂销售部以越大化工公司形式开始运作;同年,西斯廷漆业公司成立。 2000 年,与韩国公司合资的丰景化工公司成立。
华润的“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经营步伐越迈越快,至今,华润涂料厂裂变出华润工艺、大地制漆、景达油墨、先达树脂、伟利高涂料、万成制罐、西斯廷漆业、丰景化工等 8 家实业公司和越大贸易公司组成的多品牌、以化工为龙头的集团公司,并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涂料生产基地。
企业要做到永续经营,除了拥有过人的市场洞察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华润对创新的渴求、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优秀的企业信用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众多跨国公司人才的×××,为华润的发展推波助澜。可以说,每一批高级人才的加入,华润前进的步伐就迈进了一大步。
经过 10 年的高速成长,华润从创业初时的单一家具涂料企业,裂变成为拥有 10 家控股和参股公司的多品牌、以化工业为龙头的相关产业多元化企业集团,产品涉及树脂合成、工业漆、建筑漆、乳胶漆、胶粘剂、金属制品及装饰品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技术、营销人才,在国内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现在我自己又开始创业了,首先没什么条件,其次没人的支持,再次没有更先进的技术领导着我们一步步走下去!大伙儿谁看见了,或是有什么技术的请××ד咱们”!--------------------我的网站 [url]www.itlin.com[/url]  (对我的网站有什么建议的话请积极提出,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改版)------------------希望大伙儿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