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S长文详解

server/2024/10/23 2:52:35/

1. 概述

FCOS是一种one-stage、全卷积(Fully Convolutional)结构的目标检测模型,发表于2019年ICCV。(什么是one-stage?)
论文原地址:https://arxiv.org/abs/1904.01355
作者源码:https://github.com/tianzhi0549/FCOS
作者的源码有些复杂,我找了一个简单的版本https://github.com/zhenghao977/FCOS-PyTorch-37.2AP,作为本文的详解代码。

FCOS不同于在此之前热门的anchor based方法(比如R-CNN系列),没有设置anchor boxes来作为目标的候选区域,而是使用全卷积网络,结合FPN,直接拿去做检测,实现了anchor free,并达到了当时的state-of-art。当然anchor free这个概念不是作者提出来的,很早就有了。

作者在文中主要与anchor based检测方法作对比,首先指出anchor based方法的缺点:

  • 检测性能对anchor box的尺寸、高宽比、数量设置很敏感,而且这些都是超参数,而且人为调整;
  • 难以适应尺度变化大的目标,特别是小目标,因为anchor box限制了泛化能力,因此在新的任务中,需要重新设置anchor box的尺寸、高宽比等等;
  • 绝大多数anchor box都是负样本,这加剧了训练中正负样本不平衡的问题;
  • anchor boxes带来了巨大的计算量,比如计算IoU。

然后对比anchor based方法,阐述了FCOS的优点,其实就是把上边的缺点反过来就是了:

  • FCOS与许多全卷积网络可解决的问题在方法上具有一致性,方便在其他任务中复用;
  • anchor free,最大的贡献,减少了超参数,降低了训练难度;
  • 降低了计算量,速度快,因为没有anchor boxes;
  • FCOS也可以作为two-stage detectors使用,而且比anchor based的RPNs性能好。

2. 推理详细全流程

这一部先讲一下FCOS如何推理,每一步详细做了什么操作,后边再讲FCOS如何进行训练。

2.1 概括

文章作者给出了算法结构图,这也算是推理的流程图,非常重要的一张图

图1. 算法框架(图源:FCOS原文)

从图上明显看出来,FCOS包含了三个部分,分别是BackBone,Feature Pyramid, 还有一个Classification+Centerness+Regression。BackBone主要用于提取特征,作者使用的是ResNet;Feature Pyramid部分借鉴了FPN(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https://arxiv.org/abs/1612.03144),将BackBone提取出的三个不同尺寸的特征图进行融合,并输出五个不同尺寸的特征图像;最后将这五个特征图都拿去做识别回归,得到检测结果。

第三部分中的Classification和Regression好理解,分别是目标分类和bounding box 的回归,夹在中间的Centerness是作者的主要创新点之一,旨在减少低分目标框,具体的后边会说。

2.2 BackBone

代码里边的BackBone用的是ResNet50,这个东西我就不展开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代码上实现。

下图是ResNet网络的结构,其中,我把作者用到的输出层标注出来了,对应图1 -> Backbone的 C 3 C3 C3 C 4 C4 C4 C 5 C5 C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ResNet网络结构(图源:ResNet原文)

这是代码中的ResNet50实现:

class ResNe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block, layers, num_classes=1000,if_include_top=False):self.inplanes = 64super(ResNet, self).__init__()self.conv1 = nn.Conv2d(3, 64, kernel_size=7, stride=2, padding=3,bias=False)  #对应前图2上conv1self.bn1 = nn.BatchNorm2d(64)self.relu = nn.ReLU(inplace=True)self.maxpool =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padding=1)self.layer1 = self._make_layer(block, 64, 3)    #对应前图上conv2_xself.layer2 = self._make_layer(block, 128, 4, stride=2)    #对应前图2上conv3_xself.layer3 = self._make_layer(block, 256, 6, stride=2)    #对应前图2上conv4_xself.layer4 = self._make_layer(block, 512, 3, stride=2)    #对应前图2上conv5_xself.avgpool = nn.AvgPool2d(7, stride=1)if if_include_top:self.fc = nn.Linear(512 * block.expansion, num_classes)self.if_include_top=if_include_top

推理代码:

def forward(self, x):x = self.conv1(x)x = self.bn1(x)x = self.relu(x)x = self.maxpool(x)x = self.layer1(x)C3 = self.layer2(x)C4 = self.layer3(C3)C5 = self.layer4(C4)return (C3,C4,C5)

这里提一下,论文里的输入图像 x x x尺寸是 [ 800 , 1024 ] [800, 1024] [800,1024] C 3 C3 C3 C 4 C4 C4 C 5 C5 C5的尺寸分别是 [ 100 , 128 ] [100, 128] [100,128], [ 50 , 64 ] [50, 64] [50,64], [ 25 , 32 ] [25, 32] [25,32],对于输入来说, C 3 C3 C3 C 4 C4 C4 C 5 C5 C5的stride分别是 8 8 8 16 16 16 32 32 32,这也是图1最左侧那些数字的含义。
在实际推理的时候,却不用严格按照 [ 800 , 1024 ] [800, 1024] [800,1024]来输入,因为是Backbone是全卷积结构,对输入图像的尺寸没有苛刻的硬性要求,比如输入尺寸 [ 885 , 1000 ] [885, 1000] [885,1000]也是ok的。

2.3 Feature Pyramid

Feature pyramid network是CVPR2017年的一篇文章,它在目标检测中融入了特征金字塔,提高了目标检测的准确率,尤其体现在小物体的检测上。FCOS作者使用FPN的原因是,FPN可以将不同尺度的目标分开检测,达到一个分而治之的效果。具体是怎么“分而治之”,这一节后边讲,先说一下FPN具体是什么东西,怎么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f24f722260f74f1ea2797f05ce916f40.png#pic_center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FPN结构(图源:FPN原文)

图3 坐上部分对应的是图1的Backbone,是一个全卷积特征提取的过程,右边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上采样+特征融合。

以图1来说, C 5 C5 C5经过一个 1 ∗ 1 1*1 11卷积得到 P 5 P5 P5 P 3 P3 P3经过 1 ∗ 1 1*1 11卷积,再与 P 5 P5 P5相加,得到 P 4 P4 P4,这里就有一个特征融合的过程了,由于 P 4 P4 P4 P 5 P5 P5的尺寸不一样,正好差了2倍,所以 P 5 P5 P5要经过2倍的上采样才能与 P 4 P4 P4相加,上采样使用的是最近邻采样;相加之后得到的 P 5 P5 P5还要经过一个 3 ∗ 3 3*3 33卷积层才能去做预测,就是图3红色的那部分。同理, P 3 P3 P3则是由 C 5 C5 C5 P 4 P4 P4融合而来。除此之外,FCOS作者做了一些改动,就是增加了 P 6 P6 P6 P 7 P7 P7,他们由 P 5 P5 P5经过 1 ∗ 1 1*1 11卷积层而来,stride为2。

上边,为什么要进行 1 ∗ 1 1*1 11卷积和 3 ∗ 3 3*3 33卷积呢?
我的理解是: 1 ∗ 1 1*1 11卷积核,最明显的目的是解决 C 3 C3 C3 C 4 C4 C4 C 5 C5 C5 通道数不同的问题,因为后边相加需要通道数相同才行,当然 1 ∗ 1 1*1 11卷积还有一些其他好处,我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可以跳转这里; 3 ∗ 3 3*3 33卷积的作用,FPN原文是这么说的(下边的英文),意思是降低上采样带来的混叠效应。

we append a 3×3 convolution on each merged map to generate the final feature map, which is to reduce the aliasing effect of upsampling.

从FPN获取最终的特征图后,就要塞进Head获得最终结果了,FPN最后输出5个特征图,那么这5个特征图都要塞进Head网络,注意并不是5个不同的Head网络,而是同一个,网络结构、模型参数都是一样的。

好,到这里,FPN是怎么实现的说完了,我当时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有疑问,我拿啥去测?框呢,为啥没有候选框?
别急,下一小节慢慢道来

2.4 Classification+Centerness+Regression

如果是anchor based的算法,此时会以特征点为中心,划分出anchor boxes拿去回归;而FCOS直接对特征点对应原图的边框都进行回归。什么意思呢?就是先把特征点映射回原图像上,然后直接对这个点进行分类、回归。注意这里虽然是针对一个特征点进行预测,不代表FCOS是没有候选框的,或者说该特征点的感受野就是候选框。

映射关系为: ( x o r i g i n , y o r i g i n ) = ( x f e a t s + s 2 , y f e a t s + s 2 ) (x_{origin}, y_{origin})=(x_{feat}s+\frac{s}{2},y_{feat}s+\frac{s}{2}) (xorigin,yorigin)=(xfeats+2s,yfeats+2s)
其中, ( x f e a t , y f e a t ) (x_{feat},y_{feat}) (xfeat,yfeat)为特征点坐标, ( x o r i g i n , y o r i g i n ) (x_{origin}, y_{origin}) (xorigin,yorigin)映射回原图后的坐标, s s s为采样倍数stride

再举个例子,现在输入图像是640x640,这个特征图的stride是32,那么这个特征图的尺寸就是20x20,现在我们将特征点(3,4)映射回去,得到该特征点对应的候选框中心为(112,144),这个候选框的尺寸是32x32

此外,候选框的个数就是FPN输出的5个特征图上所有特征点数量,一个特征点对应一个候选框。

好了,说完候选框的由来,继续说由特征图生成最终结果。

Head网络也是全卷积网络,中间是什么结构我就不管了,主要关注模型的输出。输出结果分为三个部分,Classification、Centerness和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表示分类结果,尺寸与类别数量有关,如果是20类,就是每一类的得分;
Regression:表示目标位置偏移,相对于候选框,四个值分别表示相对于候选框的上下左右偏移;假设回归结果是 ( l , t , r , b ) (l,t,r,b) (l,t,r,b),候选框左上角坐标是 ( x 1 , y 1 ) (x1,y1) (x1,y1),右下角坐标是 ( x 2 , y 2 ) (x2,y2) (x2,y2),那么回归后的目标位置就是:左上: ( x 1 + l , y 1 + t ) (x1+l,y1+t) (x1+l,y1+t),右下: ( x 2 + r , y 2 + b ) (x2+r,y2+b) (x2+r,y2+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enterness:表示Regression结果与候选框中心的偏离度,作者认为距离目标中心较远的位置产生很多低质量的预测边框,因此搞了个Centerness来剔除这部分低质量框。回归后的目标框中心相对于原来的中心肯定有偏移,除非 l = r , t = b l=r,t=b l=r,t=b,Centerness就是衡量这个偏离多远的一个指标,是一个0~1之间的数字,值越小表示偏离越大。在后处理中,它还要与Classification结果相乘,作为最终的分类置信度,这个值才拿去与设置的阈值比较。

3. 如何训练

FCOS训练的时候,首先要走一遍推理流程,然后根据推理结果和标签值计算损失函数,最后进行反向传播。

所以,这一节最主要的还是损失函数的计算,这个又牵扯到anchor free里边比较特殊的一部分:正负样本的划分,因此,这一部分主要讲解两个问题:正负样本如何划分LOSS函数

3.1 正负样本如何划分

如果你了解anchor based检测算法,比如yolov3/4/5,那你应该知道他们正负样本划分的依据是IOU,但是FCOS不是这么划分,因为它压根不计算IOU。FCOS的正负样本划分可以分为三步:
1、位置
再看一眼前边的映射公式,最朴素的思想就是:如果一个特征点对应的 ( x o r i g i n , y o r i g i n ) (x_{origin}, y_{origin}) (xorigin,yorigin)落在gt内,就认为该特征点为正样本。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黄色点都是正样本,他们都在gt里边,白色点均为负样本。

在源码中,发现了作者进行了改进,并不是所有在gt内的特征点都给正样本标签,而是以gt中心画个圆,半径是1.5倍的stride,在该圆内的特征点作为正样本,这样可以避免边缘区的低质量正样本。

无论画不画圆,这种方法都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特征点同时落在两个gt中,如何分配标签呢?作者称这种现象为ambiguous point(如下图),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尺寸
FCOS非常巧妙地利用FPN层解决ambiguous point这个问题,FPN有两个作用:一、多尺度的特征融合,二、分而治之。FCOS就是利用了FPN的分而治之的作用,把多个尺度的目标分到FPN的多个输出特征层。

具体来说,FPN输出共5层特征层,分配到每层特征层上目标的长宽限制范围依次为:(-1, 64), (64, 128), (128, 256),(256, 512),(512, INF) ,对应的stride分别是[128,64,32,16,8]

作者在代码中是这么实现的,计算5个特征层各个特征点与该gt的 ( l , t , r , b ) (l,t,r,b) (l,t,r,b),保留 ( l , t , r , b ) (l,t,r,b) (l,t,r,b)四个值均大于0的点(特征点在gt内部);计算 ( l , t , r , b ) (l,t,r,b) (l,t,r,b)中的最大值,该最大值落在哪个区间,就由哪个特征层的特征点去预测。

如果还存在ambiguous point,俩gt尺寸相近且有重叠部分,就将小的那个gt的标签赋给这个特征点。这个地方乍一看处理的很粗糙,但是结合下边的Centerness就好很多。

3. Centerness

又讲到Centerness了,待会儿还要提到它,因为损失函数里边还有他一部分呢。

前边提到一次,作者认为距离目标中心较远的位置产生很多低质量的预测边框,即处于gt的边缘,提取的图像特征不正确,自然检测出低质量的框。在训练部分,FCOS会每个正样本赋予一个Centerness标签,用于表示该特征点的质量,计算方式为: c e n t e r n e s s ∗ = m i n ( l ∗ , r ∗ ) m a x ( l ∗ , r ∗ ) ∗ m i n ( t ∗ , b ∗ ) m a x ( t ∗ , b ∗ ) centerness^*=\sqrt{\frac{min(l^*,r^*)}{max(l^*,r^*)}*\frac{min(t^*,b^*)}{max(t^*,b^*)}} centerness=max(l,r)min(l,r)max(t,b)min(t,b) centerness越小,特征点离gt中心越远,质量越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虽然一个gt,可以会给好多个特征点赋予正样本的标签,但是根据Centerness,就能把这些正样本区别开来。

3.2 Loss函数

这里偷个懒,直接放论文里的公式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实话,没太看懂,别的博文也都只是贴出来,不给个讲解,好在我翻代码大致懂了loss函数咋算的

loss函数分为三部分,分类loss,位置loss和centerness loss。

  • 分类loss:采用focal loss,一种改进版的交叉熵,就是给不同样本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于难学习的样本,权重大一点;
  • 位置loss:计算iou损失
  • centerness loss:标签值是公式计算出来的,跟网络输出的centerness计算交叉熵

http://www.ppmy.cn/server/40445.html

相关文章

【训练与预测】01 - 完成的模型训练套路

01 - 完成的模型训练套路 模型图 model.py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搭建神经网络 # 你也可以直接把这个放到model.py里class MyNet(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MyNet, self).__init__()self.model nn.Sequential(# 卷积与最大池化层nn.Conv2d(3, 32, …

提升网络性能,解决网络故障,了解AnaTraf网络流量分析仪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性能监测与诊断(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NPMD)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流量不断增长,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变得更加重要。在这个领域,AnaTraf网络流量分析仪是您不可或缺的得力…

OpenCV 阈值法

1.概述 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前&#xff0c;图像中的阈值法处理主要有二值阈值法、自适应阈值法、Ostu阈值法。 2.理论对比 3.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f(argc ! 2) {std::cerr << "…

Multisim 14 常见电子仪器的使用和Multisim的使用

multisim multisim&#xff0c;即电子电路仿真设计软件。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xff08;NI&#xff09;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xff0c;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xff0…

整理好了!2024年最常见 100 道 Java基础面试题(四十二)

上一篇地址&#xff1a;整理好了&#xff01;2024年最常见 100 道 Java基础面试题&#xff08;四十一&#xff09;-CSDN博客 八十三、 两个对象 hashCode 相等&#xff0c;equals 也相等么&#xff1f; 在Java中&#xff0c;如果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方法返回相同的散列码&…

【人工智能基础】GAN与WGAN实验

一、GAN网络概述 GAN&#xff1a;生成对抗网络。GAN网络中存在两个网络&#xff1a;G&#xff08;Generator&#xff0c;生成网络&#xff09;和D&#xff08;Discriminator&#xff0c;判别网络&#xff09;。 Generator接收一个随机的噪声z&#xff0c;通过这个噪声生成图片…

外星人笔记本-记一次电脑发热过热缘由

背景 笔记本进行过大修&#xff0c;电池鼓包&#xff0c;还好没炸&#xff0c;因此替换电池。发现内存&#xff08;SSD&#xff09;不足&#xff0c;又增加了内存。完成后使用还算正常。但是过一段时间后&#xff0c;系统自动更新几次&#xff08;window10系统就是恶心&#x…

【消息队列】消息中间件介绍

目录 电商系统引发的思考实现支付业务时使用串行操作&#xff08;同步&#xff09;串行操作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的几个问题&#xff0c;在设计系统时可以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消息中间件【MQ&#xff08;Message Queue&#xff09;】使用场景1.应用解耦2.异步提速3.流量削峰举个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