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线程模型

ops/2025/2/23 0:38:19/

线程模型

    • 前言
    • 单线程模型
      • 一次客户端与Redis完整通信过程
        • 建立连接
        • 执行一个set请求
        • 为什么选择单线程
        • 多线程就不行吗
      • I/O多路复用模型
        • 基本的IO模型
        • 非阻塞模式
        • IO多路复用
    • 多线程模型

前言

Redis 的线程模型其实是分两块的:
Redis 6.0 之前的单线程模型。其实从 4.0 开始,Redis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线程模型,因为 Redis 除了主线程外,也有一些后台的线程或者子进程在处理任务(例如清理脏数据、生成快照、AOF 重写),这个时候大家所说的单线程应该是 Redis 的主线程模型。
Redis 6.0 之后的多线程模型。Redis 在 6.0 之后引入了一种多线程模型,用于处理网络 I/O 的任务。
所以,你的回答要涉及这两个方面。
Redis 的单线程是指Redis 在执行一次命令时是单线程的。其过程包括「接收客户端请求 -> 解析请求 ->数据读写等操作->返回结果给客户端」,这个过程是由一个主线程来完成的,这也是我们常说 Redis 是单线程的原因。Redis 的模型是基于单线程事件驱动模型,内部使用文件事件处理器,而这个文件事件处理是单线程的,也就决定了 Redis 是单线程的。其核心原理是:采用 IO多路复用机制同时监听多个 socket,将产生事件的 socket 压入内存队列中,事件分派器根据 socket 上的事件类型来选择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
随着底层网络硬件越来越好,Redis 的性能瓶颈逐渐体现在网络 I/O 的读写上,单个线程处理网络 I/O 读写的速度跟不上底层网络硬件执行的速度。所以为了提高 Redis 的性能,在 Redis 6.0 引入多线程模型,该多线程模型只用来处理网络数据的读写和协议解析,执行读写命令的仍然是单线程。

单线程模型

首先强调:
Redis核心处理逻辑是单线程,其他辅助模块会有一些多线程,多进程的功能,比如:

  1. 复制模块是多进程
  2. 某些异步流程从4.0开始用的多线程.
  3. 网络I/O解包从6.0开始用的多线程

redis 内部使用文件事件处理器 file event handler,它是单线程的,所以redis才叫做单线程模型。它采用IO多路复用机制同时监听多个 socket,将产生事件的 socket 压入内存队列中,事件分派器根据 socket 上的事件类型来选择对应的事件处理器进行处理。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次客户端与Redis完整通信过程

建立连接
  1. 首先,redis 服务端进程初始化的时候,会将 server socket 的 AE_READABLE 事件与连接应答处理器关联。
  2. 客户端 socket01 向 redis 进程的 server socket 请求建立连接,此时 server socket 会产生一个 AE_READABLE 事件,IO 多路复用程序监听到 server socket 产生的事件后,将该 socket 压入队列中。
  3. 文件事件分派器从队列中获取 socket,交给连接应答处理器。
  4. 连接应答处理器会创建一个能与客户端通信的 socket01,并将该 socket01 的 AE_READABLE 事件与命令请求处理器关联。
执行一个set请求
  1. 客户端发送了一个 set key value 请求,此时 redis 中的 socket01 会产生 AE_READABLE 事件,IO 多路复用程序将 socket01 压入队列
  2. 此时事件分派器从队列中获取到 socket01 产生的 AE_READABLE 事件,由于前面 socket01 的 AE_READABLE 事件已经与命令请求处理器关联
  3. 因此事件分派器将事件交给命令请求处理器来处理。命令请求处理器读取 socket01 的 key value 并在自己内存中完成 key value 的设置
  4. 操作完成后,它会将 socket01 的 AE_WRITABLE 事件与命令回复处理器关联
  5. 如果此时客户端准备好接收返回结果了,那么 redis 中的 socket01 会产生一个 AE_WRITABLE 事件,同样压入队列中
  6. 事件分派器找到相关联的命令回复处理器,由命令回复处理器对 socket01 输入本次操作的一个结果,比如 ok,之后解除 socket01 的 AE_WRITABLE 事件与命令回复处理器的关联。
    整个流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选择单线程

官方答案:因为 Redis 是基于内存的操作,CPU 不是 Redis 的瓶颈,Redis 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大小或者网络带宽。既然单线程容易实现,而且 CPU 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

多线程就不行吗

使用多线程,通常可以增加系统吞吐量,充分利用 CPU 资源。

但是,使用多线程后,没有良好的系统设计,可能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场景,增加了线程数量,前期吞吐量会增加,再进一步新增线程的时候,系统吞吐量几乎不再新增,甚至会下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线程引入后需要考虑到:

  • 极大增加复杂性:
    • 所有底层数据结构都要改造为线程安全
    • 顺序执行特性也不存在,需要引入一些复杂的实现.
  • 额外的成本
    • 上下文切换成本
    • 同步机制的开销
    • 线程本身也占据内存大小.

I/O多路复用模型

此模型可以让Redis在网络I/O 操作中能并发处理大量的客户端请求,实现高吞吐率。
采用了 epoll + 自己实现的简单的事件框架。epoll 中的读、写、关闭、连接都转化成了事件,然后利用 epoll 的多路复用特性,绝不在 IO 上浪费一点时间。

基本的IO模型

一个基本的网络 IO 模型,当处理 get 请求,会经历以下过程:

  1. 和客户端建立建立 accept;
  2. 从 socket 种读取请求 recv;
  3. 解析客户端发送的请求 parse;
  4. 执行 get 指令;
  5. 响应客户端数据,也就是 向 socket 写回数据。
    其中,bind/listen、accept、recv、parse,send 属于网络 IO 处理,而 get 属于键值数据操作。既然 Redis 是单线程,那么,最基本的一种实现是在一个线程中依次执行上面说的这些操作。

关键点就是 accept 和 recv 会出现阻塞.
当 Redis 监听到一个客户端有连接请求,但一直未能成功建立起连接时,会阻塞在 accept() 函数这里,导致其他客户端无法和 Redis 建立连接。
类似的,当 Redis 通过 recv() 从一个客户端读取数据时,如果数据一直没有到达,Redis 也会一直阻塞在 recv()。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阻塞的原因由于使用传统阻塞 IO ,也就是在执行 read、accept 、recv 等网络操作会一直阻塞等待。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非阻塞模式

Socket 网络模型的非阻塞模式设置,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的函数调用上,如果想要使用 socket 非阻塞模式,就必须要了解这三个函数的调用返回类型和设置模式。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学习下它们。
在 socket 模型中,不同操作调用后会返回不同的套接字类型。
socket() 方法会返回主动套接字,然后调用 listen() 方法,将主动套接字转化为监听套接字,此时,可以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最后,调用 accept() 方法接收到达的客户端连接,并返回已连接套接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针对监听套接字,我们可以设置非阻塞模式:当 Redis 调用 accept() 但一直未有连接请求到达时,Redis 线程可以返回处理其他操作,而不用一直等待。但是,你要注意的是,调用 accept() 时,已经存在监听套接字了。
虽然 Redis 线程可以不用继续等待,但是总得有机制继续在监听套接字上等待后续连接请求,并在有请求时通知 Redis。
这样才能保证 Redis 线程,既不会像基本 IO 模型中一直在阻塞点等待,也不会导致 Redis 无法处理实际到达的连接请求或数据。
到此,Linux 中的 IO 多路复用机制就要登场了。

IO多路复用

Linux 中的 IO 多路复用机制是指一个线程处理多个 IO 流,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 select/epoll 机制。简单来说,在 Redis 只运行单线程的情况下,该机制允许内核中,同时存在多个监听套接字和已连接套接字。内核会一直监听这些套接字上的连接请求或数据请求。一旦有请求到达,就会交给 Redis 线程处理,这就实现了一个 Redis 线程处理多个 IO 流的效果。

多路指的是多个 socket 连接,复用指的是复用一个线程。多路复用主要有三种技术:select,poll,epoll。epoll 是最新的也是目前最好的多路复用技术。
下面是它们的对比表格:

特性selectpollepoll
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最大文件描述符数由 FD_SETSIZE 限制(通常为 1024)没有限制,理论上支持更多文件描述符理论上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是无限的(受内存限制)
性能每次调用时都需要重新遍历所有文件描述符,性能较差每次调用时都需要重新遍历所有文件描述符,性能较差高效,事件只在状态变化时通知,避免每次遍历
阻塞方式阻塞或非阻塞(通过设置)阻塞或非阻塞(通过设置)支持阻塞、非阻塞和水平触发(LT)、边沿触发(ET)
内存使用内核和用户空间都需要维护文件描述符集合,占用较多内存内核和用户空间需要维护文件描述符集合,占用较多内存内核内部管理文件描述符,用户空间只需要管理事件通知
适用场景适用于文件描述符数目少的场景适用于文件描述符数目较多但不是非常大的场景适用于大量并发连接,性能最佳
灵活性不支持边沿触发,只支持水平触发不支持边沿触发,只支持水平触发支持水平触发和边沿触发,灵活性更高
事件通知每次调用都需要重新检查文件描述符状态,效率较低每次调用都需要重新检查文件描述符状态,效率较低通过回调机制,只有状态变化时才会通知
优缺点优点:简单易用;
缺点:性能差,文件描述符数目有限,效率低
优点:没有文件描述符数量限制;
缺点:性能不如 epoll,仍然需要遍历所有文件描述符
优点:高效,支持高并发,性能最好;
缺点:实现稍复杂,支持的操作系统较少(Linux 最为成熟)

所以epoll是现在最好的多路复用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内核不是监视应用程序本身的连接,而是监视应用程序的文件描述符。

当客户端运行时,它将生成具有不同事件类型的套接字。在服务器端,I / O 多路复用程序(I / O 多路复用模块)会将消息放入队列(也就是 下图的 I/O 多路复用程序的 socket 队列),然后通过文件事件分派器将其转发到不同的事件处理器。

简单来说:Redis 单线程情况下,内核会一直监听 socket 上的连接请求或者数据请求,一旦有请求到达就交给 Redis 线程处理,这就实现了一个 Redis 线程处理多个 IO 流的效果。

select/epoll 提供了基于事件的回调机制,即针对不同事件的发生,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所以 Redis 一直在处理事件,提升 Redis 的响应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回调机制是怎么工作的呢?其实,select/epoll 一旦监测到 FD 上有请求到达时,就会触发相应的事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事件会被放进一个事件队列,Redis 单线程对该事件队列不断进行处理。这样一来,Redis 无需一直轮询是否有请求实际发生,这就可以避免造成 CPU 资源浪费。同时,Redis 在对事件队列中的事件进行处理时,会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这就实现了基于事件的回调。因为 Redis 一直在对事件队列进行处理,所以能及时响应客户端请求,提升 Redis 的响应性能。

这就像病人去医院瞧病。在医生实际诊断前,每个病人(等同于请求)都需要先分诊、测体温、登记等。如果这些工作都由医生来完成,医生的工作效率就会很低。所以,医院都设置了分诊台,分诊台会一直处理这些诊断前的工作(类似于 Linux 内核监听请求),然后再转交给医生做实际诊断。这样即使一个医生(相当于 Redis 单线程),效率也能提升。

多线程模型

虽然 Redis 的主要工作(网络 I/O 和执行命令)一直是单线程模型,但是在 Redis 6.0 版本之后,也采用了多个 I/O 线程来处理网络请求,这是因为随着网络硬件的性能提升,Redis 的性能瓶颈有时会出现在网络 I/O 的处理上。

所以为了提高网络请求处理的并行度,Redis 6.0 对于网络请求采用多线程来处理。但是对于命令执行,Redis 仍然使用单线程来处理,所以大家不要误解 Redis 有多线程同时执行命令。

Redis 官方表示,Redis 6.0 版本引入的多线程 I/O 特性对性能提升至少是一倍以上。
Redis 6.0 版本支持的 I/O多线程特性,默认是 I/O 多线程只处理写操作(write client socket),并不会以多线程的方式处理读操作(read client socket)。要想开启多线程处理客户端读请求,就需要把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 io-threads-do-reads 配置项设为 yes。

//读请求也使用 io 多线程
io-threads-do-readsyes

同时, Redis.conf配置文件中提供了IO 多线程个数的配置项。

//io-threadsN,表示启用N-1个I/O多线程(主线程也算一个I/O线程)
io-threads4

关于线程数的设置,官方的建议是如果为 4 核的 CPU,建议线程数设置为 2 或 3,如果为 8 核 CPU 建议线程数设置为 6,线程数一定要小于机器核数,线程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因此, Redis 6.0 版本之后,Redis 在启动的时候,默认情况下会有 6 个线程:

  • Redis-server :Redis 的主线程,主要负责执行命令;
  • bio_close_file、bio_aof_fsync、bio_lazy_free:三个后台线程,分别异步处理关闭文件任务、AOF 刷盘任务、释放内存任务;
  • io_thd_1、io_thd_2、io_thd_3:三个 I/O 线程,io-threads 默认是 4 ,所以会启动 3(4-1)个 I/O 多线程,用来分担 Redis 网络 I/O 的压力。

http://www.ppmy.cn/ops/160639.html

相关文章

blender笔记2

一、物体贴地 物体->变换->对齐物体 ->对齐弹窗(对齐模式:反方,相对于:场景原点,对齐:z)。 之后可以设置原点->原点--3d游标 二、面上有阴影 在编辑模式下操作过后,物体面有阴影。 数据-&g…

动态规划

简介 动态规划最核心两步: 状态表示:dp[i]代表什么状态转移方程:如何利用已有的dp求解dp[i] 只要这两步搞对了, 就完成了动态规划的%95 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 dp初始化顺序(有时是倒序)处理边…

从WebRTC到EasyRTC:嵌入式适配的视频通话SDK实现低延迟、高稳定性音视频通信

WebRTC最初是为浏览器之间的实时通信设计的,其资源需求和复杂性可能对嵌入式设备的性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时面临一些挑战: 1)资源消耗较高 CPU和内存占用:WebRTC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实时通信框架&…

Python爬虫实战:从零到一构建数据采集系统

文章目录 前言一、准备工作1.1 环境配置1.2 选择目标网站 二、爬虫实现步骤2.1 获取网页内容2.2 解析HTML2.3 数据保存 三、完整代码示例四、优化与扩展4.1 反爬应对策略4.2 动态页面处理4.3 数据可视化扩展 五、注意事项六、总结互动环节 前言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

使用html css js 来实现一个服装行业的企业站源码-静态网站模板

最近在练习 前端基础,html css 和js 为了加强 代码的 熟悉程序,就使用 前端 写了一个个服装行业的企业站。把使用的技术 和 页面效果分享给大家。 应用场景 该制衣服装工厂官网前端静态网站模板主要用于前端练习和编程练习,适合初学者进行 HT…

Rust中的Trait与Trait Bounds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西游记》的故事背景来理解 Rust 中的_trait_(特征)和_trait bounds_(特征边界)。让我们以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为例,看看如何用 Rust 的特性来描述他们的能力和限制。 章节一&#xf…

仿 Sora 之形,借物理模拟之技绘视频之彩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携手开源了一款创新的3D交互视频模型——PhysDreamer(以下简称“PD”)。PD与OpenAI旗下的Sora相似,能够借助物理模拟技术来生成视频,这意味着PD所生成的视频蕴…

agent和android怎么结合:健康助手,旅游助手,学习助手

agent和android怎么结合:健康助手,旅游助手,学习助手 创新点 智能交互创新:提出全新的agent - Android交互模式,如基于手势、语音、眼动等多模态融合的交互方式。例如让agent能够同时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和手势动作,在Android设备上提供更加自然和高效的交互体验,比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