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中的悬吊状态
2 人形机器人不能长时间站立的原因
3 基于电机抱闸使人形机器长时间站立
4 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场景中必须长时间站立、快速进行 “静-动” 互换
5 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场景中实现 “静-动” 快速互换的抱闸控制思路
6 无框力矩电机通常不提供抱闸装置
7 在无框力矩电机上添加抱闸装置的参考结构
8 结论
注:本文是对以下三篇文档
林伟: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中保持静止姿态、不依赖悬吊的方法
林伟: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中保持静止姿态、不依赖悬吊的方法(续)
林伟:关于在人形机器人所用无框力矩电机中增加抱闸装置的一些思考
的精简、整合、补充,以便于将其技术思想在业内推广。
已读的朋友请考虑飘过。
正文:
1 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中的悬吊状态
人形机器人展会上,静止摆放的各个展品都处于悬吊状态(在头顶或肩部用吊钩吊起来),不能自主长时间站立,因而被观众诟病。
(不放图了,请自行上网检索)
2 人形机器人不能长时间站立的原因
据笔者了解,这样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欢迎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人形机器人各关节位置的伺服电机,在转子静止的状态下,定子磁场为了对转子磁场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以锁定转子,需要给线圈加载很大的电流,从而使功耗剧增,导致机器人内置的电池不足以支持几个小时的站姿。
3 基于电机抱闸使人形机器长时间站立
知乎文章 林伟:在实用化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深入应用FPGA的框架设计(基于特斯拉Optimus-Gen2的硬件系统) 第3.5.2节述及:
控制通道中应提供电机抱闸功能。即,各电机控制通道的位置环检测到电机转动到了设定的角度之后,向电机发出抱闸信号,使电机轴稳固锁定在当前角度,确保人形机器人在不需要运动的时段内不动如山。
同时,由于电机转子角度的稳固不依赖于定子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定子线圈就可以断电,从而不再导致巨大的功耗、快速用尽电池的续航时间。
上述文章第3.1.1节的图2中,位于电机右上角的斜向控制线(用红色圆圈标记)就是抱闸控制信号线:
执行这个方案,必将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时刻处于 “协作” 工况,在被 “非预期侵入” 邻近空间的观众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推、挤、靠而歪倒,从而砸到周边的人类个体、把自己摔坏。
应对的思路是:
在人形机器人的脚底加个隐藏的、可以锁定大厅地基的机构(考虑在地基上预埋膨胀螺丝),或者将其脚底固定在(甚至粘在)可拆卸的底座上,扩大其支撑范围,这样TA就不会被与之互动的观众的无心之失(或者恶作剧)给弄倒了。
以上两个措施相结合,就能充分解决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的长时间、低功耗站立问题。
4 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场景中必须长时间站立、快速进行 “静-动” 互换
在人形机器人的实用化应用场景中,例如室内家政服务(参考文档:林伟:室联人形机器人:家政服务任务结构化、技术要点、深入应用FPGA的控制系统框架设计),人形机器人肯定会有大量的闲暇时段,其中也包括随时等待服务对象召唤的时段。
在这些时段内,人形机器人最普通的姿态就是站立,即,处于与展会展示场景下相同的姿势。
另外,在人形机器人工作过程中,肯定也存在需要长时间(包括多个时段的累积,下同)保持躯干近似直立的情况,例如,炒菜,整理桌面,给老人喂饭,怀抱一个宝宝。
在这些常见的应用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实现长时间站立,同样属于刚需。
也就是说,只要考虑实用化应用场景,以较低的功耗长时间保持站立姿态,就是人形机器人必须提供的功能。
对此,本文第3节所述方法是目前已知最实用的一个。
进而,在实用化应用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必须快速在 “静止站立、运动” 两种状态之间实现切换,静如处子以确保低功耗待机,动如脱兔以应对突发情况。
极端场景举例:
渊渟岳峙之际一个箭步冲向正在从远处椅子上掉落的宝宝;
海底捞月接住宝宝之后迅速稳如泰山。
所以,在实用化应用场景中,如果采用本文第3节所述基于电机抱闸的方法(当然其脚底不能再固定于地面了),就必须考虑:
在多个电机精准协同(这种协同必须基于感知--运算--控制而非基于示教)的 “抱闸+线圈断电”、“松闸+线圈通电” 两组操作之间进行 强实时性(低延迟量+低延迟抖动量,下同)的互相切换。
5 人形机器人在实用场景中实现 “静-动” 快速互换的抱闸控制思路
对于应对上述多电机协同控制需求的思路,本节内容在笔者所写技术文档(林伟:在实用化人形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深入应用FPGA的框架设计(基于特斯拉Optimus-Gen2的硬件系统))的第3.5.2节中已经做了介绍:
在解除抱闸、由静到动的过渡瞬间,大概率不可以一股脑地开闸、加载PWM波形了事。如何精微管控52次(注:包括了特斯拉Optimus-Gen2机器人的30个无框力矩电机、22个空心杯电机)解除抱闸与52次启动电机之间的时序关系(即使只有1个电机也存在两种操作时序关系的优化问题),如何设计电机启动过程中的反馈控制微操细节,以实现人形机器人动作启动过程的安全、平稳、平滑,实现被服务人类个体视觉、体感乃至听觉的舒适,有可能成为(或者,已经成为) 友商之间比拼性能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事实上,在由动到静、施加抱闸的过渡瞬间,也存在类似的现实需求,不再赘述。
这种在上层建模(注:这里指的是针对人形机器人本体、工作环境、任务对象的强实时性的建模)、(强实时性的)模型分析、(强实时性的)运动规划算法的指挥下实现精准的多点时序控制、精微的反馈控制过程优化,正是 FPGA的用武之地。
相关框架设计的详情,请参阅上述技术文档。
基于这一框架研发人形机器人样机的工作流程及重要关联事项,请参阅文档:
林伟:在实用化人形机器人研发流程中深入应用FPGA技术的流程图(版本A)(基于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6 无框力矩电机通常不提供抱闸装置
虽然很多常规伺服电机都提供抱闸装置,但是,对于在人形机器人支撑结构中对抗重力常用的无框力矩电机来说,笔者了解了两家业内知名公司的产品,都没有提供抱闸装置。
这一情况也容易理解,人形机器人内部空间紧张,无框力矩电机的主打优势之一就是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省去抱闸装置,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如果采用本文第3节所述的方案、进而考虑应对第4节所述的需求,则无框力矩电机必须提供抱闸装置。
7 在无框力矩电机上添加抱闸装置的参考结构
无框力矩电机在结构上没有中轴,并不适合直接添加在常规伺服电机中以 “抱紧转子中轴” 为特征的抱闸装置。
在此提供一个以 “抱紧转子边框” 为特征的参考结构(截图自中科大博士陈赛旋于2018年完成的毕业论文《协作机器人零力控制与碰撞检测技术研究》):
图中的“制动器”可以实现与抱闸装置类似的功能。
8 结论
为了解决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长时间、低功耗自主站立的问题,在无框力矩电机中添加抱闸装置是一个有效的思路。
在中、远期的实用化应用场景(例如室内家政服务)中,这一思路也有其关键性的实用价值。
从实施方法的角度看,在无框力矩电机中添加抱闸装置,在结构上已有成熟的参考设计;在多电机协同的 “静-动” 实时互换控制方面,也已有可供选择的技术路径。
期待本文所述思路最先在今后的展会展示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