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原理
1.定义组件和状态变量:
使用 @Entry 和 @Component 装饰器定义了一个名为 IvSkeleton 的组件。
定义了一个状态变量 translageX,初始值为 -100%,用于控制闪电效果的位置。
定义了两个数值变量 widthValue 和 heightValue,分别设置为 100,用于定义组件的宽度和高度。
2.构建组件:
在 build() 方法中,使用 Stack() 创建一个堆叠布局容器。
在堆叠容器中,首先创建一个背景效果:
使用 Text() 组件创建一个文本元素。
设置文本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heightValue 和 widthValue。
设置背景颜色为半透明黑色 (rgba(0,0,0,0.1)).
3.闪电效果:
再次使用 Text() 创建一个文本元素,用于实现闪电效果。
设置文本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heightValue 和 widthValue。
使用 .translate() 方法将闪电效果的位置设置为 translageX。
在组件加载后 (onAppear()),将 translageX 的值从 -100% 改变为 100%,从而移动闪电效果的位置。
4.添加动画效果:
设置动画持续时间为 1500 毫秒(1.5 秒)。
设置迭代次数为 -1,表示无限循环。
使用 .linearGradient() 方法创建一个线性渐变效果,实现闪电效果:
设置角度为 90 度。
设置颜色从透明到白色再到透明的渐变。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了以下功能:
初始状态下,闪电效果位于屏幕左侧(-100%)。
组件加载后,闪电效果移动到屏幕右侧(100%)。
闪电效果会无限循环地在屏幕上移动,形成闪烁的效果。
这种实现方式可以用来创建动态的视觉效果,例如闪电或光标效果。
实现代码
@Entry
@Component
struct IvSkeleton {@State translageX: string = '-100%' // 定义闪电效果的位置widthValue: number = 100heightValue: number = 100build() {Stack() {// 背景效果Text().height(this.heightValue).width(this.widthValue).backgroundColor('rgba(0,0,0,0.1)')// 闪电效果Text().height(this.heightValue).width(this.widthValue).translate({ x: this.translageX })// 控制闪电位置.onAppear(() => {// 当组件加载后,触发此函数,将translate的x轴位置改变到100%this.translageX = '100%'}).animation({duration: 1500, // 1.5秒内完成闪电动画iterations: -1 // 无限闪动动画}).linearGradient({// 闪电效果angle: 90,colors: [['rgba(255,255,255,0)', 0],['rgba(255,255,255,1)', 0.5],['rgba(255,255,255,0)', 1]]})}}
}
效果图
页面效果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所带来的鸿蒙开发>鸿蒙开发中一小部分技术讲解;想要学习完整的鸿蒙全栈技术。可以在结尾找我可全部拿到!
下面是鸿蒙的完整学习路线,展示如下:
除此之外,根据这个学习鸿蒙全栈学习路线,也附带一整套完整的学习【文档+视频】,内容包含如下:
内容包含了:(ArkTS、ArkUI、Stage模型、多端部署、分布式应用开发、音频、视频、WebGL、OpenHarmony多媒体技术、Napi组件、OpenHarmony内核、鸿蒙南向开发、鸿蒙项目实战)等技术知识点。帮助大家在学习鸿蒙路上快速成长!
鸿蒙【北向应用开发+南向系统层开发】文档
鸿蒙【基础+实战项目】视频
鸿蒙面经
为了避免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时间成本,对比我把以上内容全部放在了↓↓↓想要的可以自拿喔!谢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