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活动的四个核心角色,分别是决策者、赞助者、执行者和架构师。架构师的作用贯穿架构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架构活动的设计者、规划者和执行保障者。
一般来说,架构活动有八个大节点,依次是环境搭建、目标确认、可行性探索、规划确认、项目启动、阶段交付、项目上线和总结复盘。
1、一个大环境
架构活动是在一个大的架构环境之下进行的,搭建决策环境和最小必要原则的获取内网资源。
2、两个目标确认点
完成架构活动目标确认和验证的时间点。一个是在目标确认环节,一个是在项目上线环节。
保障唯一且正确的目标是架构师的生存之根本,所以目标确认和可行性探索这两个节点就是在保障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达性。经过反复确认后,一直到阶段性价值交付,我们将始终以这个目标为决策和行动的指引,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到了项目上线之后, 我们依然要以这个目标为标准来验收整个项目的产出。
但事实上,这个验收环节可以帮助你发现具体的问题点。而这些问题点,就是我们启动复盘环节的前置条件。那么复盘环节,最终就是要找到具体决策和流程中的缺陷,从而修复问题,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
3、三个放弃点
- 风险决策的时候,指的是发现无法控制的重大风险。
- 架构规划确认的时候,指的是发现架构规划无法满足预期目标。
- 规划正式确认的时候,指的是发现执行计划存在重大风险,无法满足预期目标。
放弃得越早,风险越小,成本也越低。放弃得越晚,团队承担的心理压力越大,对团队的士气打击也越大。
4、四个主要角色
其实架构活动中还有很多重要的角色,比如项目经理。同时,需求侧的角色也对项目成败有着重要影响,比如产品经理、产品业务运营等。此外,在有多个复杂汇报关系长期参与的情况下,HR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视角的不同。我们整个模块是从架构师的视角出发,来描述我们在架构活动中的关键动作和行为。如果换个视角,比如把架构师换成决策者,那么他的关注点、行动点和思考方式又有所不同。
在规划确认、项目启动和阶段交付的过程中,架构活动的核心转移到了执行者,那么我们和执行者之间的大量互动,目的就是保障架构规划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结构性,控制执行风险,并持续关注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增值点。可以说,在架构活动后期,执行者是主要角色。那么架构师的作用就是为执行者注入全局视角,提升决策质量。
5、多条反馈链路
架构活动成功的关键,就是为整个架构活动设置多个反馈链路,确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馈链路都是通畅的。有了这些反馈链路,我们才能掌握架构活动的真实进展,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干预,避免问题失控。
6、全程持续地增值
架构师最大的增值来自我们在整个架构活动中对决策的持续引导上。
自始至终,架构师都不是团队大脑的角色。无论是宏观节点上,还是节点内的重要步骤上,比如说任务分割,我们都要建设并倚仗去中心化的决策过程,鼓励参与者来贡献尽可能多的想法。
从这个角度看,架构师的重要性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事实上,对高质量决策的识别和引导能力,会让我们变得不可或缺。正是这种去中心化的决策过程,使得我们主导的架构活动比其他人主导的架构活动有着更高的成功概率。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三点:确保软件架构的合理性视角不被忽略;引导参与者在信条之下做理性讨论;确保讨论的收敛,防止讨论变成脑暴。
7、王道和霸道
很难定义一个普遍的王道,不过一家公司内部的王道,我认为还是可以被定义的。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王道就是公平、理性且公开透明的环境,以及尊重事实的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三个判断条件:
- 架构活动的资源分配以预期的价值创造为准。
- 架构活动的激励以实际可度量的用户和商业价值创造为准,不能偏离架构活动时设定的预期。
- 架构活动中的主要决策要尽量公开透明。
一般来说,王道就是顺应自然和民意的行为。在商业环境中,我理解的“顺应自然”就是尊重市场规律,以真实的价值创造来分配资源和激励。而“顺应民意”,则体现在真实的用户指标上的贡献值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用脚投票的部分。
总的来说,架构师会面临很多挑战,应付这些挑战,有一些更符合长期的市场发展规律的办法,也更有利于提升企业长期的效率。比如用户体验提升和技术创新,我将这类解决办法称为王道。不过也有一些办法,通过相对简单粗暴的手段能达到短期目标,比如推广营销和强制 997 等,我称之为霸道。
但是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工作,建议你尽量行王道。行王道的做法,会提升你作为一个架构师的普遍适用的能力。即使离开了这家企业,之后还可以继续创造价值。但是行霸道的做法就像是混黑社会,只能在同一条街上混,没办法搬家。
此文章为5月Day26 学习笔记,内容来源于极客时间《郭东白的架构课》,推荐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