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 1. 通信基础
- 1.1 基本概念
- 1.1.1 通信模型
- 1.1.2 通信方式
- 1.1.3 数据传输方式
- 1.1.4 数据同步的传输/通信方式
- 1.1.5 码元
- 1.1.6 速率
- 1.1.7 带宽
- 1.2 奈氏准则|香农定理
- 1.2.1 奈氏准则
- 1.2.2 香农定理
- 1.3 编码、调制
- 1.3.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 1.3.2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 1.3.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 1.3.4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 1.4 数据交换
- 1.4.1 电路交换(Circuit Exchanging)
- 1.4.2 报文交换(Message Exchanging)
- 1.4.3 分组交换(Packet Exchanging)
- 1.4.3.1 数据报交换方式
- 1.4.3.2 虚电路交换方式
- 1.4.3.3 数据报方式VS虚电路方式
- 1.4.4 择优选择数据交换方式
- 2. 传输介质及设备
- 2.1 传输介质
- 2.1.1 导向性传输介质
- 2.1.2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 2.2. 设备
- 物理层目的:解决如何在传输媒介上传输数据比特流的问题,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 物理层主要任务:定义传输媒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定义接口相关的标准;
- 接口特性分类:1)机械特性: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的规格、接口形状、引脚数量等;2)电气特性:规定二进制位传输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3)功能特性:某线路上出现的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的用途等;4)规程特性(过程特性):定义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1. 通信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通信模型
1.1.2 通信方式
- 单工通信:仅需一条信道,只有单方向的通信,没有反向的交互;
-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需要两条信道,通信双方均可进行发送/接收信息,但任何一方不能同时发送并接收信息;
-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需两条信道,通信双方可同时发送并接收信息;
1.1.3 数据传输方式
-
串行传输:使用一条信道,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个二进制位,由低到高依次发送。此方式速度慢、费用低,适合远距离传输:
-
并行传输:使用多条信道,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个二进制位通过8个信道同时发送。此方式速度快、费用高,适合近距离传输:
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使用并行传输;
1.1.4 数据同步的传输/通信方式
- 同步传输:要求发送方-接收方双方时钟同步,且数据以区块形式传输;
- 异步传输:不要求发送方-接收方双方时钟同步,且数据以分组形式传输;
1.1.5 码元
- 码元: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该时长内的信号称为K进制码元,该时长称为码元宽度。当码元的离散状态有M个时,码元称为M进制码元。
- 1码元可携带多个比特的信息量:假设码元状态有4个,则需要使用2个二进制位表示4种状态,因此4进制码元中,一个码元可携带2个比特信息量;
1.1.6 速率
- 也叫数据率,指数据的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 可使用码元传输速率或信息传输速率表示;
- 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码元速率、波形速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等,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量,即1s内传输码元的数量,单位是Baud波特。码元宽度越大,码元速率越低;
- 信息传输速率:也称为比特率、信息速率等,表示单位时间内传输比特的数量,即1s内传输比特位的数量,单位bit/s;
- 码元传输速率与信息传输速率的关系:若码元传输速率为M 波特,一个码元携带n比特信息量,则比特率为M*n bit/s;
1.1.7 带宽
- 模拟信号带宽:指某个信号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赫兹(Hz);
- 数字信号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的最高数据率,即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率,单位:b/s。
1.2 奈氏准则|香农定理
-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等干扰会发生信号失真的现象;
- 造成失真的原因:1)码元传输速率;2)信号传输距离;3)噪声干扰;4)传输媒体质量;
- 失真现象-码间串扰: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清晰界限的现象;
1.2.1 奈氏准则
-
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W Baud。W为信道带宽,单位是Hz;
-
理想低通信道下,极限数据传输速率为:
-
奈氏准则只对码元传输速率进行了限制,未对信息传输速率进行限制;
-
由于奈氏准则对码元传输速率进行限制,所以要想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则需要通过使码元携带更多比特信息量实现;
-
信道带宽越大,码元传输速率越大;
-
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有上限,如果超过该上限,则会发生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
1.2.2 香农定理
- 实际传输数据时,信号常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但噪声影响是相对的,若信号较强,则噪声影响就会较小;
-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噪声的平均功率,常记作S/N,使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
- 香农定理:在带宽受限且有噪声的信道中,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为:Wlog2(1+S/N) bit/s,其中S/N为信噪比值,W为以单位为Hz的带宽;
- 推论:
1.3 编码、调制
- 基带传输、宽带传输: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2)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载波调制得到的模拟信号;
- 编码、调制:
1.3.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 编码方式:
- 非归零编码:高1低0,对于全0数据或全1数据难以处理;
- 归零编码:每个码元内信号要归零,对于全0数据难以处理;
- 反向不归零编码:数据为0则翻转电平,数据为1则保持不变,对于全1数据难以处理;
- 曼彻斯特编码:将一个码元间隔为两个不同电平,假设前高后低为1,前低后高为0,反之亦可。码元中间的电平跳变可用于时钟同步,也是数据信号,但此时频带宽度为原始基带信号宽度的2倍。每个码元被分隔为两个电平,但只表示一个比特,所以码元传输率为数据传输率的2倍;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同1异0”,即前半码元若与上一码元的后半码元相同则为1,若不相同则为0。码元中间的电平跳变可用于时钟同步,抗干扰性强于曼彻斯特编码;
- 4B/5B编码:使用5位比特编码4位比特数据,编码效率为80%;
1.3.2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 数字数据调制技术指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而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解调制为数字信号;
- 调制方式:
1.3.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1.3.4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1.4 数据交换
-
为什么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指通过某些中间交换设备将数据进行集中和传送转发,此时传输线路为多个用户共用,大大降低了通信费用。如果不采用数据交换,而是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
数据交换方式分类:
1.4.1 电路交换(Circuit Exchanging)
- 原理:数据传输期间,通信双方之间始终保持一条由中间节点构成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
-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数据传输->释放连接;
- 特点:独占资源,用户通信过程中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适用于远距离数据传输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 优缺点:
1.4.2 报文交换(Message Exchanging)
- 原理:通信双方之间无需建立专用物理连接线路,数据传输过程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传输数据单位为报文;
- 报文: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需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数据信息,其长度不限且可变;
- 报文由数据信息+报头组成;
- 优缺点:
1.4.3 分组交换(Packet Exchanging)
- 原理:工作方式与报文交换类似,区别在于:1)将数据报划分为多个分组;2)分组交换时会限制数据单元的长度,一般为128B;发送方将数据报划分为多个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转发,接收方将接收到的所有分组重新组装成信息或报文;
- 每个分组具有唯一的编号,为了接收方更好地重组所有分组;
- 优缺点:
1.4.3.1 数据报交换方式
- 过程:
- 特点:
1.4.3.2 虚电路交换方式
- 过程:
- 特点:
1.4.3.3 数据报方式VS虚电路方式
1.4.4 择优选择数据交换方式
2. 传输介质及设备
2.1 传输介质
2.1.1 导向性传输介质
- 双绞线:1)无屏蔽双绞线;2)屏蔽双绞线;
- 同轴电缆:1)基带同轴电缆;2)宽带同轴电缆;
- 光纤:1)单模光纤;2)多模光纤;
2.1.2 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2.2. 设备
- 中继器:再生还原数字信号;
-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
参考资料:
- 王道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