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系列
- 电路认知(一)概述
- 电路认知(二)封装
- 电路认知(三)电子元件
- 电路认知(四)连接器、端子
- 电路认知(五)电路板
- 电路认知(六)焊接
- 电路认知(七)测试
前言
电路是电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硬件等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和电信号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处理和储存等作用。
本篇主要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文章目录
- 前言
- 1概述
- 2电路定义
- 2.1 电路PCB板
- 2.2 集成电路IC
- 2.3 PLC控制电路
- 2.4 三者关系
- 2.5 PLC现场控制与嵌入式现场控制
- 3电路元器件
- 3.1元件与器件
- 3.2引脚(Pin)
- 3.3封装(Package)
- 3.4焊盘(Land、Pad)
- 3.5 焊接(Soldering)
- 3.5.1 人工焊接
- 3.5.2 助焊
- 3.5.3 焊料
- 3.5.4表面组装技术(SMT)
- 4电路故障
- 4.1虚焊
- 4.2短路
- 4.3断路
- 4.4静电释放
- 5一些电路术语
- 5.1电源(Power)
- 5.2地(Ground、Earthing)
- 5.3极性、正与负(Polarity、Positive/Negative)
- 5.3.1极性元件
- 5.3.2正负电压
- 5.4直流与交流(DC/AC)
- 5.5输入与输出(Input/Output)
- 5.6有源与无源(Active/passive)
- 5.6.1 有源信号与无源信号(Active Signal/passive Signal)
- 5.6.2 有源器件与无源器件(Active Device/passive Device)
- 5.6.3 无源接点与有源接点(Active Contacts/Passive Contacts)
- 6原理图
- 6.1什么是原理图
- 6.1.1元器件原理图库
- 6.1.2元器件封装库
- 6.1.3电路网络
- 6.2有关的符号
1概述
电路是电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硬件等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和电信号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处理和储存等作用。
2电路定义
2.1 电路PCB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称为印制电路板,由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电流通路,通常称为板级电路。如果用作控制或产品的话,多用嵌入式(单片机+外围电路+嵌入式程序)控制。下文以称为PCB。
2.2 集成电路IC
Integrated circuit,指将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布线集成在芯片的内部。下文称为IC。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芯片。
2.3 PLC控制电路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全称为可编程控制器。将开关设备、数字量设备、模拟量设备、执行器等电工设备和PLC用电缆连接在一起。
2.4 三者关系
IC是以PCB板为载体,和其他元件共同集成在PCB上,实现特定的功能;而PLC和其他外围设备,其实内部包含了PCB、接口等,是经过多年的现场应用考验(如EMC等)。可以这样理解:PLC>PCB>IC。
2.5 PLC现场控制与嵌入式现场控制
工业控制中用PLC和嵌入式系统,如果说大部分都是PLC,那也不准确。
- 复杂运算时,采用嵌入式,更加灵活;而PLC上却不理想,其梯形图开发的快速性制约了其灵活性。
- 研发时间上:硬件上,PLC其本身和外围器件设备都是成熟可靠的产品,开发非常快速;而嵌入式PCB,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原理设计、调试、取证(EMC\EMI等)等。软件上,PLC梯形图开发非常快速,只需关注输入、逻辑和输出即可;而嵌入式软件上,用C语言开发,需要搭建环境、底层、逻辑层、应用层等环节设计,很花时间。
- 调试上:相同功能上,PLC代码量(指梯形图总行数,包括子程序总和)相比于嵌入式代码量更少,相对的调试起来BUG更少。
- 生产时间:产品定型后,PLC每套设备依然需要复杂的接线与调试,由于人工时间依然不变,所以调试时间依旧不短;而嵌入式PCB产品上,基本都是代工厂贴片,一旦在焊接工艺上磨合后,几乎不需要调试,只需进厂检测即可,直接投用。
- 成本:相比于PLC和外围器件的昂贵价格,嵌入式产品成本更低,不论是硬成本和人工成本。并且产品的稳定性上,嵌入式系统产品需要时间要验证,来试用。
- 技术含量:PLC控制电路,非常容易复制,一看接线就大致明白原理了。而嵌入式产品,要设计人员自己设计外围集成电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其一,相对而言保护性要好一些;其二,竞争对手要少一些。不过,工业中嵌入式系统开发对技术人才的技术能力,相对而言,其专业性和培养时间要长很多。
- 产品体积:嵌入式产品体积小。
一般而言的在不要求体积的新产品情况下,市场调研后,先应用PLC及其控制部件快速开发,实现功能,快速市场推广,占有市场份额,期间研发嵌入式产品;然后,再推出嵌入式产品,进行换代。
3电路元器件
电路元器件(circuit element)一般是指电路中的一些无源元件,譬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等。而具有放大功能的晶体管等往往称为电子器件,有时也称集成电路为一个器件。
3.1元件与器件
电子元件: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电子器件:在生产加工时,中改变了其分子结构的成品,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3.2引脚(Pin)
引脚,又叫管脚。就是从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电路引出与外围电路的接线,所有的引脚就构成了这块芯片的接口。引线末端的一段,通过焊使这一段与印制板上的焊盘共同形成焊点。引脚可划分为脚跟(bottom)、脚趾(toe)、脚侧(side)等部分。
3.3封装(Package)
就是指芯片内部的电路,接引到外部引脚,并用芯片外壳包装。以便于器件或者电路板连接。封装形式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
3.4焊盘(Land、Pad)
焊盘,是表面贴装装配的基本构成单元,用来构成电路板的焊盘图案(land pattern),即各种为特殊元件类型设计的焊盘组合。将封装的引脚与电路板贴合焊接的导电部分。
3.5 焊接(Soldering)
焊接是使金属连接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加热手段,在两种金属的接触面,通过焊接材料的原子或分子的相互扩散作用,使两种金属间形成一种永久的牢固结合。利用焊接的方法进行连接而形成的接点叫焊点。
3.5.1 人工焊接
手工焊接是电子产品装配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适合于产品试制、电子产品的小批量生产、电子产品的调试与维修以及某些不适合自动焊接的场合。熟练焊工一般设置到300℃。
- 接触焊接:指使用电烙铁,对单个元器件进行焊接。
- 热风焊接:使用热风枪焊接(一般用来拆焊)。
- 均热焊接:指在焊盘涂上焊料后,人工贴装元器件。然后使用均匀加热设备(如恒温焊台,也称铁板烧),加热至焊料融化。
3.5.2 助焊
助焊剂在焊接工艺中能帮助和促进焊接过程,同时具有保护作用、阻止氧化反应的化学物质。
- 松 香:固体松树脂,制作助焊剂的原材料。主要帮助在电路板零件的焊接中,去除焊盘上的氧化物,有利于焊锡的焊接。
- 助焊剂:是一种焊接的辅助材料,不过助焊剂是由松香、活性剂和一些添加剂组成,在松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性能更强,比松香更加好用。
- 焊锡膏:膏状粘稠体,主要成分金属粉末、松香、有机酸、触变剂、活性剂。用于SMT自动贴装工艺的焊接。是助焊剂与焊锡工艺的升级替代品,自动化程度高,焊接精度高。
3.5.3 焊料
电路焊接中,焊料是用于填充器件引脚与焊盘的低熔点金属,一般用金属锡。
- 焊锡丝solder wire:又称焊锡线、锡线、锡丝,焊锡丝是由锡合金和助剂两部分组成,合金成份分为锡铅、无铅助剂均匀灌注到锡合金中间部位。
- 焊锡膏solder paste:也叫锡膏,灰色膏体。焊锡膏是伴随着SMT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焊接材料,是由焊锡粉、助焊剂以及其它的表面活性剂、触变剂等加以混合,形成的膏状混合物。主要用于SMT行业PCB表面电阻、电容、IC等电子元器件的焊接。
3.5.4表面组装技术(SMT)
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安装在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自动电路装连技术。
4电路故障
4.1虚焊
虚焊是常见的一种线路故障之一。
一种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因生产工艺不当引起的,时通时不通的不稳定状态;
另外一种是电器经过长期使用,一些发热较严重的零件,其焊脚处的焊点极容易出现老化剥离现象所引起的故障。
4.2短路
短路是常见的一种线路故障之一。
短路是指电路或电路中的一部分被短接。如负载与电源两端被导线连接在一起,就称为短路,短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将比通路时提供的电流大得多,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短路,如果短路,严重时会烧坏电源或设备。
4.3断路
断路是常见的一种线路故障之一。
断路(开路)是指由于电路中器件没有焊接好,或者导线没有连接好,或用电器烧坏或没安装好,即整个电路在某处断开的状态。
4.4静电释放
指电荷在人体中积累的电荷,在一瞬间释放,它可能会造成器件击穿危害。
5一些电路术语
5.1电源(Power)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并向电路(电子设备)提供电能的装置。
5.2地(Ground、Earthing)
PCB中一般出现的GND,叫做电线接点端,作为整个电路的零公共参考点。当然,每块PCB中可以有很多个“地”,通常用作隔离,是一种抗干扰手段。
而220V交流电中的地是真正意义上和地面相连的地线,一般接入产品外壳作为保护地,作为产品泄放高压的通道,防治触电事故。
5.3极性、正与负(Polarity、Positive/Negative)
5.3.1极性元件
极性为多释义词。
在电路中某些元件,电流正向通过和反向通过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性质,也称为极性元件;反之,两个方向表现出相同特性的为非极性元件。在电路设计或者电路焊接中需要注意方向的元件为极性元件。
如:电阻,是典型的非极性元件。
5.3.2正负电压
电路中,正负电压是相对参考电压而言的。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参照物,一般电路设计中是以“地”为参考电压的。比参考电压高的称为正电压,相反,比参考电压低的称为负电压。
5.4直流与交流(DC/AC)
直流:【计量学】方向和量值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直流电压: 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流过负载产生的稳定电压,称为直流电压。
交流电压:交流电压是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改变的电。在任何信号中都可能存在交流和直流的叠加
5.5输入与输出(Input/Output)
输入输出的概念很重要,不仅是任何产品、软件、电路、芯片,甚至任何项目、事情都有输入输出的概念。
在电路中,输入输出是电路中最基本的故障分析方法。
5.6有源与无源(Active/passive)
简单的,就是需要额外能(电)源的(信号、器件或节点)叫有源;无需额外能(电)源的就是无源。
5.6.1 有源信号与无源信号(Active Signal/passive Signal)
对于信号输出来说,设备或电路本身无需格外电源就能输出的信号,为有源信号;反之,设备或电路需要额外电源才能输出的信号为无源信号。典型的4~20mA信号,也分有源与无源方式。
5.6.2 有源器件与无源器件(Active Device/passive Device)
无源器件: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电源,就能表现其特性,则这种器件叫做无源器件。 其特点为:
- 自身消耗电能,可以把信号进行处理或转换
- 只需输入信号,不需要外加电源就能正常工作。
- 一般用于信号传输与处理,其信号具有方向极性。
例如: 电阻、电容、电感、开关、按键、连接器等
有源器件: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需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则这种器件叫做有源器件。其特点为:
- 自身也消耗电能。
- 除了输入信号外,还必须要有外加电源才可以正常工作。
- 相比于无源器件,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工作。
例如: 三极管、发光二极管、MOS管、其它芯片(IC)等
5.6.3 无源接点与有源接点(Active Contacts/Passive Contacts)
接点,也可称为触点、节点。通常是指PLC极其控制中的连接点。
对于接点来说,本身不需要供电或者其它电学条件的接点,就是无源接点,也称“干”接点;反之,接点本身带电或者作为信号输出点,即为有源节点,也称“湿”接点。
6原理图
6.1什么是原理图
原理图,表示电路板上各器件之间连接原理的图表。在方案开发等正向研究中,原理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6.1.1元器件原理图库
表现元器件原理和功能的元件库,如IC的引脚功能等。如下,这是一款电池电量计量芯片的原理引脚图。
6.1.2元器件封装库
能够表示元器件外形、焊盘大小、引脚顺序等特征,在PCB布局时需要关注的元素。如下,该封装的引脚号和原理图一一对应。
6.1.3电路网络
在原理图中,将不同元器件相连的线或相同标号的,称为同一个网络。下图为一个磁耦隔离电路,所有GND标号都相连,并且在其他电路中只要与该芯片引脚上相同的标号,都是相连的。
6.2有关的符号
序号 | 符号或字符 | 含义 |
---|---|---|
1 | VDD | D=device 表示器件的意思, 即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接电源) |
2 | VCC | C=circuit 表示电路的意思, 即接入电路的电压 |
3 | VSS | S=series 表示公共连接的意思,通常指电路公共接地端电压(接地) |
4 | VEE | E=electron 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因带负电,也写作e,通常指负电压供电 |
5 | VPP | 编程/擦除电压 |
6 | VDDH | H=high 表示高压,即高压供电端。 |
7 | GND(G) | 参考地 |
8 | PE、PGND | 大地或机壳地 |
9 | DGND | 数字地 |
10 | AGND | 模拟地 |
11 | IGND | 隔离地 |
12 | V+ | 电压正端 |
13 | V- | 电压负端 |
14 | EN | 使能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