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知府李希贤倡议,沂州下辖的七个州县共同出资创办。为当时鲁东南地区的最高学府,是沂州府培育和挑选人才的地方。
琅琊书院有书室30间,建筑前边是碑亭、大门,门内立有乾隆御书的龟驼碑,周围廊下墙壁上镶嵌有琅琊法贴以及众多历代著名石刻碑。戊戌变法以后,书院先后改办为王氏义学、沂郡校士馆。日军进攻临沂城期间,书院毁于战火。书院前身为晋代王羲之故宅。
书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在临沂,历代学者和地方官员也曾设立了不少书院,这其中,琅琊书院规模最大、名气最盛,是百余年前临沂的最高学府。今天,让我们追寻这座著名书院的历史,感受古典文化的余音。
尽管现在能找到的关于琅琊书院的历史记载不多,但仍有-些关于琅琊书院的描述在民间流传。据说,当时书院的建筑宏伟考究,前面有碑、亭、大门,门内立有康熙御书龟驮碑,周围廊下墙壁上嵌有琅琊法帖及众多历代著名的石刻碑,庭中左右建书室30间。琅琊书院的藏书在临沂各个书院中也名列前茅,最多时达数万册。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以后,琅琊书院几经变迁。尽管历经变迁,但此时的琅琊书院仍然保持着教书育人的性质,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令人惋惜的是,后来,日军占领临沂,书院全部毁于敌人的轰炸和焚掠中,成了一片废墟。书院的藏书也被破坏,数万册藏书仅存六千多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