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管理并不像很多书本上说的那样玄妙,其中包含大量以感性驱动的做事方法,但也同时包含着大量的理性和逻辑。
即使说管理是一种艺术,但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上述两种不同内涵经过有机地结合而产生得产物。我们可以按照理性和逻辑方法总结规律,同时结合管理者对人性和实际情况的理解,针对某个项目或者当前团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
管理的“误区”
谈到管理,经验不一的管理者都几乎会想到两个词汇,那就是“管事”和“管人”。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甚至有时候达到不可控的状态。
但是在我看来,管理的精髓就是“管事”,并且只有“管事”,没有其它。而这个“管事”的内涵,我们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件事,而通过这件事,或者类似的有限几件事,最终达到“管以后事”的目的。举个例子,我们在玩一款闯关类游戏,遇到一些关卡,我们要在当前的关卡中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情况,或者按部就班完成关卡任务。但我们也要在闯关过程中有所积累,逐步加深对关卡的理解,对整个游戏设计思路的理解。经过我们的总结,我们在以后的类似关卡中就能规避掉一些我们曾经犯过的“失误”和问题,这样就能指导我们更为高效通过关卡。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总结关卡任务,提升游戏理解 ,其核心还是为了以后的闯关。老子《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通过对一件件小事的深刻洞察,我们总能总结出一些能够指导我们行为方式的“方法论”,而这些方法论又可以随着我们认知的深化而逐步完善。
其实,在我的理解里,“管事”的定义,绝不仅仅是“管做事”那么简单,其中还要求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能“知人”而且“善任”。
“知人”是建立在对人共性的理解的基础上,去理解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在具体的情景中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某成员的技术能力怎样,对技术的偏好怎样,对项目的态度怎样,和哪些成员亲近,对待冲突的偏好怎样,能否主导完成这项任务等等。
“知人”不仅需要了解当前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每个人和兄弟部门的协调能力,甚至有时还需要了解其个人发展规划、教育背景、行业背景等基础信息。现代企业中的员工,基本都是经过大量锻炼的专业人员,包括专业技能和软技能,但是软技能如何应用,究竟软技能的纯熟程度如何,则是我们作为管理者需要不断进行考察和发现的。
“善任”则是体现在搭班子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中,执行所谓的“降本增效”,其实这种氛围是不利于科学地搭班子的。就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在我进行搭班子招募团队成员的过程中,本来的想法是需要招聘性格开朗与团队意识比较好的成员。但后来因为团队成员的调整,加入了在流计算技术方面的硬性要求,后来又因为总公司那边控制预算的要求,又加入了控制薪资范围的要求。本来几个意向较高的几个候选人,在加入这样那样的招募需求之后,就变得哪个都是“捉襟见肘”,最后只能将原先的招募进程搁置,然后再重新评估成员招募要求,让原来这个班子的那些成员承担了大量额外的工作,贡献了不少的加班时长,同时也浪费了之前为了招募而付出的时间和资源的成本。
所以在搭班子的过程中,尽量要屏蔽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根据既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团队需要的人,既定目标不要频繁变更。而我们在搭班子的过程中,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一个团队,需要哪些人进行搭配,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动态匹配相关的成员、技术体系和软技能集合。而怎样去“善任”,往往也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综合考虑。
在大量的管理者的认知中,上述涉及到的方面便是管理的所有方面了。这恰恰是很多管理者陷入的“误区”。管理除了把事管好,把团队建设好,最重要的其实是总结规律,做好条件判定和落地策略,并形成对应的管理方法论。
那么如何做好条件判定和落地策略呢?又怎样去形成对应的管理方法论呢?结合近些年来的不断实践,我觉得需要记录的最核心的三点就是:
1.当前的组织规模、组织文化、组织成员构成是怎样的?
2.当前落地策略的形成条件有哪些,除了上述组织信息,还应该包括项目信息、政策性信息、外部系统信息、联络人等相关方信息是哪些?
3.怎样指定管理策略的,实施管理行为的效果如何,其中发生过哪些变更或纠正偏差的措施?所形成的管理方法论是否支持复制?
做好记录之后,我们在以后的项目中,就可以抽象一些因素出来,根据这些因素去做简单的推演和计算。比如在知道之前类似项目的规模和质量要求、资源、周期的情况下,按照当前的规模和质量要求,我们就能大致推演出需要的资源和对应的项目周期。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之前形成的记录,去推演目前这个项目在某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再根据这些可能的情况去制定预案和预算。这都是我们再管理方法论实际落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人员做管理
技术人员其实是需要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知识的。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组织的发展理论、X模型、Y模型等等。学习了这些知识,即便我们不能在公司被推上“管理者”的岗位,我们也能从其中得到一些做事的启发,让我们在团队沟通协作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提升。
管理虽然说主要目标是“管事”,最终服务的也是一件件事,但管理也同时能够深化我们对人和组织的理解。毕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