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虹云
【摘要】伴随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成为了新时代的代名词,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入与学科交叉的拓展,音乐和科技的跨界融合也成为了时下值得思考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信息研究、探索性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阐述了科技与音乐的跨界融合,论证了音乐与科技的结合给现代社会人们欣赏、体验音乐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得出了未来音乐与科技结合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音乐;科技;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与科技的母体是艺术与科学,而说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中国人总爱引用李政道的名言:“科學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国内“音乐科技”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目前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而国际上早已发展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
狭义的音乐科技特指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运用以电子设备、计算机系统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进行音乐创作、记录以及传播的艺术实践技能,是一门强调技术运用的应用性学科;至二十世纪后期,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入与学科交叉的拓展,音乐科技则特泛指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对音乐进行研究、探索与开发的实践技能及理论体系。从音乐科技的技术应用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来看,主要有运用各种科技手段与媒体技术,创造新音乐音响的实践技能之总汇和以科学、理性的角度出发,借助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索、研究与发现音乐艺术规律的理论之体系两大特点。
一、流动的音乐
回想二十年前,我们听音乐是打开电视或收音机,聆听DJ们为我们播放的歌,或者购买磁带与CD自己播放,这样的方式却总让我们受到限制,无法随时随地尽情享受喜欢的音乐,如今我们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网络云端音乐曲库,随时随地便可链接我们想听的歌,这便是科技发展给音乐体验带来的改变,打破壁垒,自由流动的音乐为我们创造了无限可能,方便快捷的私人歌单让我们每个人都DJ,甚至对不同歌曲的串联与重新编辑,成了我们情感表达的新途径,而地域空间也不再是问题,连线与直播成就了我们跨地域收听音乐live和收看演唱会的新方法,不必再风尘仆仆千里奔波,腾讯、搜狐等视频网站的极力推广,也让这种方式逐渐被乐迷接受,当音乐不再有限制,能够在时空之间自由流动,才为我们提供了足够充分的音乐享受。
二、立体化的音乐
VR在音乐领域的应用除了音乐节和演唱会,更有音乐人将新技术运用到了专辑中。科技将音乐感受又提升了一个级别,可视化同步体验已不再是梦。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北京8分钟”恢宏开篇,这里是日新月异的,这里是幸福安康的。张艺谋从创作理念到手法,焕然一新,采用最精简的演员阵容,最先进的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展现了一个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完全不同的8分钟。值得一提的是,24个带着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用艺术与科技的方式,运用现代思维来展现中国形象,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或许当前技术还有待提高,距离我们期望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还有一段距离,但科技与音乐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视听体验只是体感音乐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现场感的参与,比如嗅觉、味觉、触觉。而这些愈加精致而细腻的体验,必将通过未来科技的实践得以实现,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化。
三、音乐梦工厂
如果音乐成了量贩生产、精准调配、机械运作的产品,将会是怎样?音乐一直以难复制、感性化的美为人所知,但工整与规律,也是音乐中不可忽视的诉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可以用标准化来取代的模块,已经逐渐为新科技所简化,借助智能手机的APP,人们便能轻松地自己完成各种乐器的模拟创作与编曲;可穿戴式数字节拍器,让节奏感更易把握;而谷歌机器人谱曲,更是让人重新思考“自动谱曲”的意义。郎朗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节目,携着两位爱徒亮相,他们与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TEO比拼钢琴弹奏,TEO有53根手指,几乎覆盖大半个键盘,可以快速地弹奏任何钢琴曲,精彩的比赛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和科技的热爱。
人工智能化的音乐,很容易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简便与快捷的音乐产业。诚然,当前新科技与音乐的融合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工智能程式化之后,音乐本身的随机性的美感如何保存;真正的现场感有许多难以呈现的内容,科技究竟如何复制;低门槛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如何保证匠心与精品?但不可否认,新科技带来了未来太多无限伸展的可能性: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们躺在家里,就能感受全体验的live;或许,未来我们不再需要苦苦寻求合适的音乐,把诉求交给人工智能便能很快解决;或许,未来的音乐给了我们更多折叠与互动的机会,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民创作与定制化的音乐时代……
参考文献
[1]付晓东.用科学诠释音乐,用科技创造音乐.现代音响技术,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