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在OSI 参考模型中,( B )利用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端到端的通信,在这个层次模型中,如果用户A需要通过网络向用户B传送数据,那么首先将数据送入应用层,在该层给它附加控制信息后送入表示层;在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上头部后送入会话层:在会话层加头部后送入传输层
A. 网络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表示层 -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传输层将数据分割为( C )后送至网络层
A. 数据报
B. 数据流
C. 报文
D. 分组 -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将数据封装成( D )后送至数据链路层
A. 数据流
B. 报文
C. 路由信息
D. 分组 -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加上头部和尾部封装成( C )后发送到物理层
A. 数据段
B. 报文
C. 数据帧
D. 分组 -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物理层数据以( A )形式发送到物理线路
A. 比特流
B. 数据帧C报文
C. 报文
D. 分组 -
[2016年联考真题]在OSI参考模型中,路由器、交换机(Switch)、集线器(Hub)实现的最高功能层分别是( C )。
A. 2、2、1
B. 2、2、2
C. 3、2、1
D. 3、2、2 -
[2017 年联考真题]假设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 400 B 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之外 ,其他各层在封装 PDU 时均引入 20 B 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 A )。
A. 80%
B. 83%
C. 87%
D. 91% -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C )。
A. 资源子网
B. 路由器
C. 通信子网
D. 交换机 -
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
A. 网络的作用范围
B. 网络的拓扑结构
C. 网络的通信方式
D. 网络的传输介质 -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A )。
Ⅰ.网桥
Ⅱ.交换机
Ⅲ.计算机软件
Ⅳ. 路由器
A. Ⅰ、Ⅱ、Ⅳ
B. Ⅱ、Ⅲ、Ⅳ
C. Ⅰ、Ⅲ、Ⅳ
D. Ⅰ、Ⅱ、Ⅲ -
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 B )。
A. 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B. 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C. 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D. 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
影响信道最大传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有( A )。
A. 信道带宽和信噪比
B. 码元传输速率和噪声功率
C. 频率特性和带宽
D. 发送功率和噪声功率 -
不含同步信息的编码是( A )。
Ⅰ.非归零码
Ⅱ.曼彻斯特编码
Ⅲ.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A. 仅Ⅰ
B. 仅Ⅱ
C. 仅Ⅱ、Ⅲ
D. Ⅰ. Ⅱ、Ⅲ -
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 D )。
A. 同步传输
B. 异步传输
C. 基带传输
D. 频带传输 -
波特率等于( A )。
A. 每秒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次数
B. 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C. 每秒传输的周期数
D.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
某信道的波特率为1000Baud,若令其数据传榆率达到4kb/s, 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 D )。
A. 2
B. 4
C. 8
D. 16 -
有一条无噪声的8kHz信道, 每个信号包含8级,每秒采样24k次,那么可以获得的最大传輸速率是( C )。
A. 24kb/s
B. 32kb/s
C. 48kb/s
D. 72kb/s -
[2009 年联考真题]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 B )。
A. 12kb/s
B. 24kb/s
C. 48kb/s
D. 96kb/s -
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有不同的性能。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A )。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信元交换 -
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有不同的性能。为保证数据无差错地传送,不应选用的交换方式是( A )。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信元交换 -
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有不同的性能。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 A )。
A. 传输单位更小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
B. 传输单位更大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
C. 差错控制更完善
D. 路由算法更简单 -
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有不同的性能。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改进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C )。
A. 降低了误码率
B. 提高了数据传输率
C. 减少传输时延
D. 增加传输时延 -
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有不同的性能。在出错率很高的传输系统中,选用( B )更合适。
A. 虚电路方式
B. 数据报方式
C. 报文交换
D. 电路交换 -
[2013年联考真题]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率均为10Mb/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 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一个大小为8Mb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示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D )。
A. 800ms、 1600ms
B. 801ms、 1600ms
C. 1600ms、800ms
D. 1600ms、801ms -
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A )。
A. 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 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城
C. 不同属一个冲突城,也不同属一个广播域
D. 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同属一个广播城 -
若有5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10Mb/s的集线器上,则每台计算机分得的平均带宽为( A )。
A. 2Mb/s
B. 5Mb/s
C. 10Mb/s
D. 50Mb/s -
对于信道比较可靠且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数据链路层采用( A )比较合适。
A.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B.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C. 无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D.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
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来发送。若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则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 B )。
A. 40%
B. 60%
C. 80%
D. 95% -
字符S的ASCII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中,错误( D )不能检测。
A. 11000011
B. 11001010
C. 11001100
D. 11010011 -
要发送的数据是1101 0110 11,采用CRC校验,生成多项式是10011,那么最终发送的数据应是( C )。
A. 1101 0110 1110 10
B. 1101 0110 1101 10
C. 1101 0110 1111 10
D. 1111 0011 0111 00 -
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 B )。
A. 码分复用
B. 频分复用
C. 时分复用
D. 空分复用 -
[2013年联考真题]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的是( B )。
A. CDMA
B. CSMA
C. TDMA
D. FDMA -
在CSMA/CD协议的定义中,“争议期”指的是( A )。
A. 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
B. 信号从线路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时间
C. 从发送开始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D. 从发送完毕到收到应答的时间 -
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会相应地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B )。
A.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B. 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C. 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D. 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
[2009年联考真题]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率为1Gb/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率是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D )。
A. 增加160m
B. 增加80m
C. 减少160m
D. 减少80m -
根据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需要提高最短帧长度的是( B )。
A. 网络传输率不变,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
B. 冲突域的最大距离不变,网络传输率提高
C. 上层协议使用TCP的概率增加
D. 在冲突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线路中的中继器数量 -
以下关于以太网地址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 以太网地址就是通常所说的MAC地址
B. MAC地址又称局域网硬件地址
C. MAC地址是通过域名解析查得的
D. 以太网地址通常存储在网卡中 -
为实现透明传输(注:默认为异步线路),PPP使用的填充方法是( B )。
A. 位填充
B. 字符填充
C. 对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
D. 对字符数据使用位填充,对非字符数据使用字符填充 -
下列( D )不是使用网桥分割网络所带来的好处。
A. 减少冲突域的范围
B. 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了网络的带宽
C. 过滤网段之间的数据
D. 缩小了广播域的范围 -
一个16端口的集线器的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C )。
A. 16, 1
B. 16, 16
C. 1,1
D. 1, 16 -
Internet 的网络层含有4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C )。
A. IP, ICMP,ARP, UDP
B. TCP,ICMP, UDP, ARP
C. IP, ICMP, ARP, RARP
D. UDP, IP, ICMP, RARP -
IPv4 分组首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首部长度和总长度,其中( C )。
A. 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bit 为计数单位
B. 首部长度字段以8bit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bit为计数单位
C. 首部长度字段以32bit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bit 为计数单位
D. 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bit为计数单位 -
如果IPv4的分组太大,会在传输中被分片,那么在( D )将对分片后的数据报重组。
A. 中间路由器
B. 下一跳路由器
C. 核心路由器
D. 目的主机 -
当数据报到达目的网络后,要传送到目的主机,需要知道IP地址对应的( D )。
A. 逻辑地址
B. 动态地址
C. 域名
D. 物理地址 -
在IP首部的字段中,与分片和重组无关的字段是( A )。
A. 总长度
B. 标识
C. 标志
D. 片偏移 -
IP规定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 A )台主机或路由器.
A. 254
B. 256
C. 32
D. 1024 -
下列地址中,属于子网86.32.0.0/12的地址是( A )。
A. 86.33.224.123
B. 86.79.65.126
C. 86.79.65.216
D. 86.68.206.154 -
下列地址中,属于本地回路地址的是( D )。
A. 10.10.10.1
B. 255.255.255.0
C. 192.0.0.1
D. 127.0.0.1 -
下列地址中,属于单播地址的是( A )。
A. 172.31.128.255/18
B. 10.255.255.255
C. 192.168.24.59/30
D. 224.105.5.211 -
访问因特网的每台主机都需要分配IP地址(假定采用默认子网掩码),下列可以分配给主机的IP地址是( B )。
A. 192.46.10.0
B. 110.47.10.0
C. 127.10.10.17
D. 211.60.256.21 -
不考虑NAT,在Intermet中, 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 数据报头部中的( A )。
A.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 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
C. 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
D.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
[2010 年联考真题]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 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B )。
A. 32, 8
B. 32, 6
C. 8, 32
D. 8, 30 -
路由表错误和软件故障都可能使得网络中的数据形成传输环路而无限转发环路的分组,IPv4协议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 B )。
A. 报文分片
B. 设定生命期
C. 增加校验和
D. 增加选项字段 -
位于不同子网中的主机之间相互通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B.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C.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目的硬件地址和目的IP地址
D. 源站点可以直接进行ARP广播得到目的站点的硬件地址 -
[2012 年联考真题] ARP的功能是( A )。
A. 根据IP地址查询MAC地址
B. 根据MAC地址查询IP地址
C. 根据城名查询IP地址
D. 根据IP地址查询城名 -
主机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请问在此过程中总共使用了( B )次ARP。
A. 5
B. 6
C. 10
D. 11 -
以下关于ICM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 IP协议缺乏差错控制机制
B. IP协议缺乏主机和网络管理查询机制
C. ICMP 报文分为差错报告和查询两类
D. 作为IP的补充,ICMP 报文将直接封装在以太帧中 -
[2012 年联考真题]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B )。
A. PPP
B. IP
C. UDP
D. TCP -
[2018联考真题]某路由表中有转发接口相同的4条路由表项,其目的网络地址分别为35.230.32.0/21、35.230.40.0/21、 35.230.48.0/21 和35.230.56.0/21,将该4条路由聚合后的目的网络地址为( C )。
A. 35.230.0.0/19
B. 35.230.0.0/20
C. 35.230.32.0/19
D. 35.23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