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2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面积为78万平方米;民航站坪设223个机位,其中76个近机位、147个远机位;有4条运行跑道,东一、北一和西一跑道宽60米,分别长3400米、3800米和3800米,西二跑道长3800米,宽45米,另有3800米长的第五跑道为军用跑道;可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大兴国际机场以其极具未来科技感的外观、融合中国传统和时代特色的内部装饰、以及便捷的枢纽设施功能刷爆了全球机场行业的朋友圈。除此之外,大兴机场安全、智能、人性化的运行、服务和管理能力和背后支撑的智慧科技更为全球机场、乃至交通、旅游行业所关注。大兴机场全方位打造了全球空港最醒目、最具理论和技术创新性的、以数字化转型为本质的“智慧机场”样板工程。
HT for Web 自主研发了强大的基于 HTML5 的 2D/3D 渲染引擎,在 2D 组态 和 3D 组态 上,Hightopo(以下简称 HT )的 HT for Web 产品有着丰富的组态可供选择,本文将运用 HT 丰富的 2D/3D 组态搭建出北京大兴机场 3D可视化,以展现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耀眼与魔幻。
界面一:国内各大机场发出的国际航线
整个场景支持旋转、平移和视角缩放,满满的科技感。以国内各大国际机场为起点的各路国际航线连接着世界各大洲,更能显示出中国与世界密不可分的联系。
界面二:航班运行态势综合可视化呈现
机场跑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向型”布局,采用了世界最大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建立了中国最大终端管制区,在航空器地面引导、低能见度条件运行等多方面运用世界领先航行新技术,确保了运行效率和品质。界面展示了以北京大兴机场为中心的国内各大航班线路交织,四通八达的场景,其中加入了航班流动效果来增加场景的丰富性。
可视化数据面板则滚动展示了国内各大机场的航班信息,包括当日航班飞行正常率、各航班实时状态、全国航班流量以及客流&物流信息管理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监控人员提前预判空侧的运行能力。同时,计算和判断航班的预达时间保障航班的进程和效率。
界面三:北京大兴机场三维仿真
1、建筑外观仿真
北京大兴国际航站楼是世界首个“双进双出”的航站楼,采用中央放射的五指廊构型。在与实际建筑完全一致的前提下,我们对机场进行了的数字化高精度的3D仿真,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视角可随意切换,从空中鸟瞰宛如一只耀眼的凤凰,当抵近航站楼的中心位置,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六芒星构型。每个细节尽收眼底,充分展现了大兴国际机场瑰丽造型和气势恢宏。
2、机坪运行场景
机坪是飞行区供飞机上下旅客、装卸货物或邮件、加油、停放或维修使用的特定场地。我们运用3D可视化技术模拟了飞机停靠在航站楼和机坪内,以及飞机出港离港的行驶过程,同时还加入了机场跑道助航灯动画,高度还原仿真展示了机坪内的工作场景。
采用创新的行李传输模式,出港行李设计为两级分拣,提升了行李系统处理效率。智能旅客安检系统由自助验证分系统、人脸识别分系统、自动传输分系统、信息分系统四个分系统构成。
四个分系统相结合,贯通整体智能化旅检业务流程,使得智能旅客安检系统具备旅客自助验证、防止漏验错判、无感身份识别、人包自动绑定、行李识别分拣、托盘自动回传、信息自动集成、信息快速查询八项功能特征。
3、塔楼监测扫描动画
在机场飞行区内,被誉为“凤凰之眼”的西塔台,负责航班起降、地面滑行等空管指挥重任。我们对塔楼扫描监测这个动作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可以直观的看到塔台的工作状态。
大兴机场空管主备用自动化系统的飞行数据及相关的管制员指令数据将实现双向同步,当出现故障或进行系统升级时,管制员可以无缝切换使用备用系统,飞行数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自动化系统保障能力,安全性进一步加强;北京地区首次引入进离港排序(AMAN/DMAN)功能,对进港和离港航班自动排序,减少飞机盘旋和跑道等待,合理调配空域和机场资源,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采用数据一体化方案,实现空管自动化系统与进离港排序系统(AMAN/DMAN)、电子进程单系统(EFS)、高级地面引导系统(ASMGCS)、协同决策系统(CDM)间的数据交互,有效解决当前塔台空管系统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系统功能进一步融合。
在“智慧机场”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机场生产经营所有信息,实现机场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大对自助设备、服务系统及运行流程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定位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旅客出行高效便捷度:离港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系统、站坪调度系统、4G集群专网等的完备,持续为航班安全、准点保驾护航;多语种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安检信息管理系统、多语种自动广播系统、航信通、安检人证合一系统、语音问询系统,致力于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出行体验;通过购买防火墙、日志审计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准入、杀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备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