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time(李培楠)居然击败maru得了IEM的冠军,加上即时战略游戏的没落,星际2的研发停止,以及最近曾经被大家膜拜的暴雪闹出的各种事情,各种百感交集吧,从2000年上手星际争霸1开始,可以说各种策略游戏就没断过。
从开始的单纯对于大场面战斗的喜欢,到后面看到在一场场战斗中折射出自己的各种不足,在各种比赛中看到名选手展现的智慧,可以说策略游戏不只是益友,更是良师。
道理和系数
类似说法在之前这个blog中有提及:https://blog.csdn.net/toughbro/article/details/123244704?spm=1001.2014.3001.5502
大致我们做事情,在方法论到实践这个层面,遵循这样的一个公式:
这个权重就存在大脑里,通过实践中的记忆来具体获得。
大脑的学习曲线包括直接阅读,以及具体时间,逐渐建立神经联系来获得最终的权重。
这里道理的获得往往比较困难,具体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 自己个人的特质(比如刺猬型和狐狸型)
- 客观情况
最终有一个在具体情况下,适合自己或者团队的选择。
所以阅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道理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了解自己,了解客观情况,以及树立符合自己和客观情况的权重的过程。
plan-action-review
基本上我们用这个循环来推进事情的处理以及强化权重模型;
那么在处理每一个milestone,很认真的进行计划,log,然后review就是有效积累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点像机器学习训练的过程,就看数据以及训练效率了。
(当然人的智商悟性是一个更强大的存在,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对于一个个体,悟性智商基本固定的情况下,怎么去做更合适。)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各个训练的周期:
- 项目2-4年
- milestone:6周+
可以看出来,这种有效的训练效率实在是不高,而且尤其是长周期,因为情况比较复杂,review出正确的结论也更难,应用于后续的项目也更难(客观环境在这么长的周期里很容易变化)
更快的训练周期(策略游戏)
那么策略游戏的一些价值这里就体现出来了,20-40分钟一局的策略游戏,和我们很多在做的事情有很大的相似性。
进行复盘总结,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快的多的过程,而且结合replay重新过一下自己的决策过程,复盘容易很多。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最开心的一点就是复盘的时候看到自己的一个思维缺陷,:)
比如这里是一些我个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长期主义的缺陷
长期主义就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特别正确的事情,但是实际在游戏中很容看到,简简单单的长期主义分分钟被干翻。
核心在于,我们所做的事情(比如做项目),想要做到长期,中间是需要非常大的资源支持,才能活到长期主义那一天。
到终极兵种那一阶段,往往是事情最简单的阶段,比开始的时候要难得多。
所以长期主义不能说错,但是却非常难,在游戏中要各种合理的方式来度过前中期,e.g
- starcraft中的拖把流:中前期就是各种骚扰,投入足够的兵力拖到自己大成的阶段,很多资源是浪费的(并没有用到最终科技和兵种上),但是这个是必须要做的选择
- 金铲铲的过渡阵容(s8的源计划,角斗士,魔道团)转精英95
在项目中这个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有的团队就倾向于只做最终能够上线的内容,不要浪费资源在不会上线的点上,结果在中间milestone的表现不好,导致boss的信心,团队的信心下降,最终崩盘。
see,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游戏里几盘就能看出端倪,或者看比赛中更能看出当前领域最强的选手如何解决,而不是自己花费几年,几个亿的成本才品味出来。
最终的长期主义,是一个非常难得事情,要在各个点上去把握好火候,前期投入多了,则后期发力,前期投入少了,则没法到后期阶段,所以和很多事情一样,没有简单的必胜法,唯有一点点摸索沉淀的火候的把握。
首鼠两端 & 运气
这几个点也是常常遇到的情况,情况不明朗,导致可以左也可以右,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
- 需要一个最终决策点(deadline),过了这个决策点,就要全力投入一个选择之中,持续的首鼠两端是最糟糕的情况
这里也不用对最后的选择出现大的自责等等,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了必胜之路,只能有最优之路;
不过如果replay的时候,可以看到,比如starcraft就要投入非常多的资源来进行侦查,lol&金铲铲都要持续的看队友对手的装备经济拿牌,就是帮助选择的方式。
但是自己有选择困难症,就要在游戏中学会这点,过了一个deadline,要选定一个,然后坚决执行。
- 运气因素:客观合理的看待这个问题,最终我们承担胜败的结果,但是过程中始终能做的就是追求胜率,这个也是AI的决策方式,始终用这个心态来选择和思考,是一个始终让自己处在一个好的状态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