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千与千寻》是为我五位小朋友而创作的。这五位小朋友是我朋友的女儿,十岁左右,每逢夏季,都会到我山边的小屋来。有时我想,我们制作过不少关于小孩的电影,却没有一出是为十岁女孩而作的,大概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吧。
问:你怎么去了解10岁女孩喜欢些什么呢?
宫崎骏:为了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我看过好一些时下女孩所看的漫画———都是些俗不可耐的浪漫爱情故事。我深信这绝不是一个十岁女孩所渴求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创作一些能引起她们共鸣的故事吗?
问:故事的背景,灵感来自哪里?
宫崎骏:说到故事的背景,这多少是源自我童年的回忆。《千与千寻》里的“神秘之城”,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物园而描绘的。我在那里留下不少童年的足迹;现在仍经常到那儿散步,缅怀一下童年旧事。面对古旧的建筑,我不禁觉得现代人应该反省反省:他们总是夸大自己的问题,难道都忘了古人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的吗?只要我们能重拾昔日的勇气,那么,天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问:还有其它的一些场景呢,比如大浴场?
宫崎骏:至于故事中的温泉大浴场,则是源自我童年时的遐想。我小时候到过一所日式浴场,布置非常特别,令我印象难忘,一直希望创作一个以此为背景的故事。有时我忽发奇想:一个专为神仙而设的浴场必定更为有趣———现今的神仙日理万机,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吧。这就是你们在《千与千寻》里看到那有神仙光顾的浴场了。
问:能够引发这么多人的喜爱和共鸣,《千与千寻》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宫崎骏:《千与千寻》有别于其他故事,也有别于我过往的创作。以往,我笔下的主角都我所喜爱的,但这次我刻意将千寻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毫不起眼的典型十岁日本女孩。我要让每个十岁女孩,都从千寻那儿看到自己。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可人儿,也没有特别吸引之处,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更是惹人生厌。最初创造这角色时,我还真有点替她忧心呢;但到故事将近完结时,我却深信她会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
问:你想通过《千与千寻》表达什么样的想法呢?
宫崎骏:《千与千寻》叙述了千寻的一个生活小片段,讲述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逐渐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这正是我要我那些小朋友学习的。这故事也令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进入一间大机构做事的情形。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这女孩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现实世界里的人事,是如斯复杂!是非黑白,往往很难界定。
正如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问:你对当今的电影制作有什么看法?
宫崎骏: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成年人追求不断的娱乐,以填补心灵的空虚。这同时反映在孩童身上。过剩的娱乐,使他们的知觉淡化了,天赋的创造力减退了。我们的电影创作,就是要刺激那麻木了的知觉,唤醒那沉睡了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为了激发孩子的本能,而要他们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我相信一出用心制作的电影将是孩子借镜的好对象。就是这个信念,促使我制作了这出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宫崎骏在他的《千与千寻的神隐》中传递他对“生活”的定义。他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访问时说,他未刻意借作品传达任何环保或反战的讯息与思想,他只是一个“搞娱乐”的人而已。
宫崎骏曾对记者说:“我拍这部电影时,就希望看了这部电影的孩子们长大了、老了,还会想带自己的孩子重看这部电影。其实,我本来也想,让现在的老公公老婆婆看了,也会情不自禁地建议他们的孩子去看,不过这样讲是有点厚脸皮,所以还是把希望放在下一代吧。”
片尾曲 :
《千与千寻》片尾曲Always With Me(いつも何度でも)
作词/覚知 歌子
作曲/木村 弓
歌/木村 弓
我心深处有声音在呼唤
时常想做个叫心灵跃动的梦
纵有数不尽的悲伤
我确信能在那方遇上你
反复犯了过错的旅客
最少也看见过青空的蔚蓝
即使前路茫茫无尽
我的双手仍怀抱着光明
告别的时候,静下来的心
归于无有的身体,叫耳朵细听
生存的奇妙,死亡的不可思议
花与风与城市,都同一样
我心深处有声音在呼唤
时常不断在绘画梦想
纵有说不清的悲伤
以同一张嘴巴温柔的歌唱
在即将消失的回忆中
听到不能忘怀的微声细语
在破碎的镜子上
反照出新景象
最初的清晨,宁静的窗
归于无有的身体,不断被充满
不再探求海的另一方
因为光辉早就在这里
在我里面找到了
这个比较搞笑,有时间可以自己做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