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outiao.com/a6703797696555123212/
2019-06-18 17:18:52
2019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如果一个时代,让你觉得不适、焦虑和充满危机,惶惶不可终日,这说明它是一个正在激变的大时代。正如吴晓波在跨年演讲上所说的:这个时代从不辜负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南京高淳取消限购,苏州正开启最严限购:“一城一策”主导下的楼市缩影。
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楼市的定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到一季度后政治局会议重提“长效机制”,政策面结合市场面,楼市一城一策渐露雏形。
何谓一城一策?
以往我们的楼市调控都是大开大合,要收紧都收紧,要放开都放开。
常规套路就是小城市先试探,中央不反对其他城市一拥而上,比如:
2011-2013年那一拨,打响第一枪的是马鞍山;随后,北京、上海、成都、芜湖等近30多个城市相继放松调控。
2015-2016年那一拨,南宁率先定向放开限购,然后全国城市开始房价翻番。
一城一策则不同,是要根据当地经济和房市运行情况,调整制定差异化的调控政策。
理由也很好理解:有的地方经济很落后,一棍子打死不让它卖地卖房,地方就要破产;有的城市经济还可以,但是楼市库存越来越高,楼市继续搞下去,难免要一地鸡毛。
虽然说是一城一策,但是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类城市一种政策,结合目前楼市的现状,我们来聊一聊。
南京楼市的走向是目前全国楼市的缩影
南京楼市正在经历的一切或许是全国楼市的一个缩影。苏州又是与南京相反的路径,在一路狂奔的成交数据与地王背后,这座城市正在开启最严限购。
胶着的楼市下,政策的每一次松绑和收紧,都在考验各个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
步入6月,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政策调控,当数南京。这个极具典型性的二线城市,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国内众多同量级城市的楼市现状。
南京最近的一次调控政策是高淳区放开限购,外地人只要持有南京市居住证,或携带用工单位的劳务合同和营业执照,即可开具购房证明。与之对应的市场现状是南京自5月起新房成交量有所减少,6月第一周甚至出现腰斩。
然而同为江苏重镇,苏州则走出了一条与南京截然相反的路子。5月下旬,苏州出台收紧调控手段,甚至命令规定苏州全年房价涨幅目标必须控制在5%以内。
胶着的楼市下,政策的每一次松绑和收紧,都在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政策与市场严密挂钩,碎片化的调控手腕与“一城一策”的主导方向,能让运动的市场有所回温,也能让热起来的城市很快冷却。
首先是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里,我们可以看到上海的楼市调控很有成效,和苏杭最近的势头比起来,自称为“长三角洼地”。
北京也比较平稳,深圳的楼市价格长期也是比较平稳,但或许因为是新兴城市,投机比较重,杠杆太高了。
整体来说,一线楼市是风向标,本身也是顶级资产,没有大的政策变动的话,还是会稳定如钟的,基本不在一城一策的范围内。
然后是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就有的说了,二线划分本身地域跨度就大,而且经济发展也不均衡,符合一城一策的标准。
楼市如何调控,可以参考几个标准:
1、房价涨幅快慢:杭州、南京、苏州、武汉、成都、青岛、厦门、天津、宁波、西安……
2、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入情况:一般来说,经济水平好的地方,产业也比较发达,就业岗位多,人口自然也多,这点可以和第一点合并。
3、当地财政状况:虽然是二线城市,但是很多城市的财政状况依然不太乐观,财政土地依赖程度很高,依赖度高,调控起来就要投鼠忌器。
4、楼市库存情况:一些城市连年楼市大发展,比如合肥楼市去年库存全国第一,楼市降个价房管局都出动叫停。不过一年之后,合肥库存也告急了,可见楼市的热度。
贴几张数据:
有这三个图做比较,基本能判断个大概:
1、经济不错,财政也还好的强二线城市们,是要压一下的,像是苏州、南京、宁波、武汉、青岛、成都,毕竟他们的实体和制造业还是可以发展的。
这里需要说一下,杭州是个个例,现在看房价涨得不慢,卖地也很勤快,调控似乎还放松了,因为什么呢?2022年亚运会,你懂的。
2、像是石家庄、天津、西安、郑州感觉还是以呵护为主,毕竟财政比起上面这些还是困难不少,库存也不小。
最后是三四五线城市:
也很符合一城一策的标准。
像是三亚、金华、北海、昆明这些涨得就太快了,应该要压一下。
其他大部分就比较困难,你看南京的高淳昨天取消了限购,湖北恩施叫停降价……在长效机制建立之后,未来三四线也可能会取消限购,鼓励刚需接盘,但是就目前的房价刚需怕是接不起,投资客还敢去吗?估计除了个别城市,别的也是被套怕了。
未来楼市怎么走?
一二线我觉得还是会维持现状,房住不炒要在一城一策之前,在以城市为责任主体的长效机制建立之后,行政化的手段也许会放松,但是房价大涨不可能。
三四线就有点难了,主要是鼓励刚需接盘,用人才政策突破或者取消限购也说不定。
一城一策的关键在于控制节奏:
一线是风向标,要稳住;二线是发动机,要压住;三四线是压舱石,不能在薄弱链条上发生风险。
如此这般,十年之后,楼市难题或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