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寓言故事
写作本书前,我曾仔细研究过美国畅销书市场,发现了一个特点,即大多数畅销书,尤其是管理和励志类图书,都采取寓言体,或者至少以故事的方式展开。我自然也不能免俗。
但是,我还是坚持强调自己所讲的故事与时下流行的寓言是有区别的。这并非证明我比其他人更高明,而是希望获得一种真诚的肯定。
首先,我的故事并非发生在“很久很久之前”,而是在5年前。那些含糊不清的时间概念,不过是让人产生神秘感,既而夸大书中所阐释的哲理,甚至令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永恒的真理——虽然在排行榜不过停留了一个月,就跌落在地,几个月以后就无人问津了。
其次,故事也不是在一个“遥远偏僻的山谷”里发生的,而是纽约近郊——一个喧嚣嘈杂的都市边缘。我也曾想过将故事的场景放在古埃及、古希腊,甚至中国的宋朝——我欣赏中国绘画,曾看过一幅意境深邃的古代名画——《独钓寒江雪》。但是,我又不想故作风雅 。
第三,故事的主角不是老鼠,也不是兔子,甚至也不是鱼(尽管我们的书名中有鱼), 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我、杰克,还有……我曾试图将故事角色换成几只猫,无论是波斯猫还是加菲猫,或者能增添寓言感。但是,我又不想留下抄袭的嫌疑。
最后,也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点,故事没有曲折,也不够传奇——当然除了我们的主人翁杰克以外。与其说是一个故事,还不如说是一次闲聊。
也许你会说,世界上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闲人,到处是海阔天空、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 ,难道你的闲聊比别人的更有价值?的确,我也曾绞尽脑汁编造一些情节,将故事讲得更生动些,更复杂些,譬如说一只猫不远万里,驾着一艘帆船,在大海里与一头大白鲨搏斗。但我又想,那不应该是一只猫,而是海明威。
于是,我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许多畅销书的写作技巧,因为我想告诉大家,我的故事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真诚的,我的方法是有效的。
一根旧鱼竿
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5年前,和所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面临着一次新的人生选择。幸运的是,我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做论文答辩之前,我就开始到处投递简历,接受面试。整个过程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漫长和艰难。也许正是这种被夸大的假想,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第一个愿意接受我的公司。
我需要一份工作!
这种感觉潜藏于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心中——一种长期沉闷生活的冲动,尽管我们并不知道那份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达成职业意向之后,我如释重负,但是却又没有因轻松而愉悦,相反,却有些身心疲惫 ——一种无力感通过脊梁贯穿全身。
其实,我应该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兴奋起来:顺利完成了学业,尽管不是什么名牌大学 ;没有留下任何债务,当然也没有任何积蓄;一毕业就如愿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并没有期望的那么高……
我对自己这种恹恹的懒洋洋的精神状态十分不满,甚至开始有些担忧。为什么会有这种无力感呢?我想或许与天气有关,纽约的夏天十分闷热。
也许,我需要一个假期,一个完全自由放松的假期来调适自己。
余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假期了。我曾想回到北卡来那州,父亲去世后,母亲就随继父和妹妹一直住在那里。每年假期我都会去住一阵子,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但始终没有达到那种默契的程度,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害怕伤害了对方。这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父亲,尽管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如此模糊。
纽约家中依然残留着浓郁的父亲的气息。车库里破旧的老爷车、屋后花园斑驳的割草机 、地下室杂乱堆放的什物,还有挂在客厅墙上的鱼竿。
鱼竿!是的,为什么我不去钓鱼呢?
我对钓鱼并不陌生。小时候父亲常常带着我到附近的湖边去钓鱼。外出度假露营时,父亲也通常会选择那些有池塘或者沟渠的地方。父亲在河边聚精会神地垂钓时,母亲在岩石边烧烤,为我们准备食物,而我则会在草地上翻滚,或者四处奔跑捕捉蜻蜓——我似乎永远没有耐心等待鱼儿上钩,因此,对钓鱼的技巧依然一无所知。父亲去世后,我更是与钓鱼绝缘了。
我已经做出决定了!这种选择既可以消磨整个假期,也可能重温与父亲相处的感觉。
第二天早晨,我去附近的鱼具商店购买了鱼饵、休息用的毯子、啤酒,为了避免迷路,我还特意卖了一份地图。
开始垂钓
池塘离家不远,驱车大约1个小时,小时候和父亲常来这里。多少年后,这里依然美丽如画。绿地起伏不定,如同镶嵌其间的波浪一般,到处都是垂钓者,或聚集,或散落,构成 一幅优美的美国乡村画卷。
“真是一个好去处啊!”我深深吸了一口郊外新鲜的空气,自言自语道:“希望不虚此行。”
我选择了一个阴凉的坡地坐下,开始支鱼竿,挂上鱼饵——这些活我曾帮助父亲做过, 还不算陌生,然后将鱼线抛到湖面,看着鱼钩沉入水底。大功告成,只等鱼儿上钩了!
盯了一会鱼漂,一动也不动,我渐渐地丧失了耐心,开始四处张望。周围寂静无声,垂钓者或者目不转睛地盯着湖面,或者悠闲自得地看着远山,或者聚精会神地阅读。阳光灿烂 ,风拂杨柳,水波荡漾,整个世界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
有鱼上钩了!湖水突然激荡起来,鱼线绷得直直的。鱼被拉出水面时在水上划出一道弧线。好大一条鲤鱼!只可惜不是我钓起来的。
仿佛是一个前奏,整个池塘变得热闹起来,此起彼伏,垂钓者纷纷收线、起鱼,我仿佛置身于鱼市之中,看到各种各样的鱼被钓起。但是我却一无所获,虽然鱼漂也动过几次,但是提起竿来,除了滴落的水珠外,空荡荡的。
“为什么没有鱼上钩呢?”我有些忿忿不平起来,“难道连鱼都欺负我。”
我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很平静地面对一无所获,因为一开始我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想要钓多少鱼。但是,当其他人不断钓上鱼来时,我的悠闲自得的心态开始动摇了,许多想法变得可疑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冷静和理智。
“我并不想成为职业钓鱼高手。”我试图安慰自己,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
难道只有职业钓鱼高手才能钓起鱼来吗?显然不是。环顾左右,那些频频起竿的人不过是和我一样的业余爱好者。
“我并不想比赛。”我还在为自己辩护。
但是别人钓鱼似乎也不是为了比赛,而且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
钓鱼是一项悠闲的活动,但是当自己的心灵被没有钓到鱼的焦虑充满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其初衷了。
“他们都是一些钓鱼老手,而我不过是第一次。”我开始承认钓鱼需要技巧了。
钓鱼需要技巧吗?
不需要?!需要?!
在此之前,在我看来,钓鱼不过是将诱饵挂在各式各样的鱼钩上,抛向湖面,等鱼自动上钩而已,毫无技巧可言——鱼都很傻。因此,当父亲满载着鱼以及周围人羡慕的眼光归来时,当我们围坐在篝火边品尝美味的烤鱼时,我并未因此而为父亲感到骄傲。
我的确有些沮丧,但还不至于受挫,我已经开始认识到钓鱼是需要技巧的。现在,我真希望父亲就在我身边。
杰克老头
我开始留意周围垂钓者,于是,杰克进入了我的视野。
与杰克的相识,使我开始相信命运。至今我依然为自己能在涉世之初认识这位睿智的长者而庆幸。他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许多道理虽然在课堂上听过,在书本上读过,但是,在一片澄净的天空下,面对湛蓝的湖水,它是如此深刻地映入我的心灵。
杰克,当然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他就是杰克——那个为人所景仰的伟大的企业家,坐在离我不远的河岸边,不断拉动手中的鱼竿,一条,又是一条……上钩鱼忽而挣扎着在水面上拉出一道弧线,忽而腾出水面一个空翻,鱼线一张一弛,颇有节奏,经过一番较量,上钩之鱼劲道渐渐减弱,快到岸边时,一网兜起……处处显现出钓者的力度和技巧。
我的神态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向我微笑着招招手。那笑容使我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却又无法确定在什么地方见过他。我也礼貌地向他点头示意。
正午时分,钓鱼的人纷纷走进高坡上一间酒吧。我记得以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树林,午休时父亲和那些钓友会席地而坐,喝着自己带来的啤酒一起闲聊。有了酒吧,人们照样喝酒 ,照样聊天,但却可以有椅子坐,这似乎更有助消化。
“我叫雷恩·吉尔森,我想坐在这里,希望您不介意。”
“当然不!”他微笑着说,“我是杰克,一起喝一杯?”
杰克!一个熟悉的名字,加上似曾相识的微笑,我突然想起来了。
“杰克……您是杰克……”
“是的,杰克!很奇怪吗?”
当然觉得奇怪。任何像我这样毕业于商学院的年轻人都会感到惊奇,居然在这样偏僻的市郊乡村的池塘边碰到一位世界著名企业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我曾无数次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访谈,也读过许多关于他及其管理的公司的报道,以及他自己撰写的经济分析文章。
他是我的偶像。而此刻,他就坐在我的面前,和蔼可亲的面庞上洋溢着微笑。
“见到您十分荣幸,杰克先生!”我并不想掩饰自己的兴奋。
“我也是!”他举起啤酒杯,轻轻地碰了碰我的杯子。
“收获如何?”
我摇摇头,显得有些窘迫。杰克耸耸肩,表示自己的遗憾和同情,没有任何讽刺的意味 。
“我读过您的一些著作,我想……”我迟疑了一会,但还是觉得不应该放弃这次亲自向一位伟大企业家请教的机会。
“谢谢!但现在我只想谈钓鱼。”他依然微笑着。
我颇为失望。我所了解的杰克不仅是一位智者,而且是一位年轻人的导师,对于年轻人总是孜孜不倦地给予教诲。但是,现在他却只想谈钓鱼。
“但是,我对钓鱼一无所知。”
“那么你为什么会来这里?而且带着整套鱼具。”他看了一眼我手边的鱼具,“不错的鱼竿”。
“我来钓鱼不过是为了消遣。这些都是我父亲留下的。”
“消遣?!”
“是的,我刚刚大学毕业,这是工作前最后一个假期,我想放松自己。”
“你知道自己手中鱼竿的价值吗?”他突然转移话题。
“不知道,这是我父亲留下来的,他是一名钓鱼高手,以前经常在这一带钓鱼。”我再次强调鱼竿的来源,是想告诉他,我对钓鱼兴趣并不大。
“拥有一根好鱼竿,却不知道他的价值,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它。”
钓鱼哲学
杰克拿起我的鱼竿,仔细端详着,突然问道:“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海格·吉尔森!不过他已经去世了!”
“对不起……海格·吉尔森……是你父亲?他可是我的钓鱼教练。”
“我父亲……您的钓鱼教练?!”我无法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工匠和眼前世界知名企业家联系起来。
“是的!许多年前也就是在这里,他教我如何钓鱼,而且改变了我许多观点。”停顿了一会,杰克接着说,“他是一名真正的钓鱼高手,他的钓鱼哲学影响了我的商业理念。”
“钓鱼哲学?”
“是的,钓鱼哲学!它不仅能教会你如何钓鱼,如何钓到大鱼,而且是一种顿悟和人生思考。”
“你父亲难道没有和你谈起他的钓鱼哲学吗?”
“我从小就对钓鱼没有兴趣。”其实真正不感兴趣的是父亲的唠叨。如果当初我能像杰克一样认识到父亲的价值,也许现在我也成为钓鱼高手了。但是,我还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名垂钓者。
“真遗憾,不然我们也许有更多共同的话题。”
“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我读过您许多著作……”
“很抱歉,今天我不想探讨商业问题,也许我们可以继续刚才的话题,”杰克礼貌地拒绝了我的请求,“我想它对你同样有意义。”
我看不出讨论钓鱼问题对我有什么意义,我不过是一时兴起,想放松放松。虽然遇到了杰克,虽然知道我父亲居然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丝毫不能改变我对钓鱼的态度。
酒吧的人逐渐多起来,看来杰克在这里的人缘很好,大家纷纷和他打招呼,他也礼貌地回应着。其他人的轻松自如,反倒衬托出我的窘迫来——而我却是为了放松才到这里来的。
“那么,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钓到鱼吗?”我觉得自己这个问题有些愚蠢,但是我的确找不出更好的话题了,而这个问题是如此迫切。
“你得先告诉我,想钓什么样的鱼?”杰克突然笑起来,“许多年前,我提的问题和你一样,而你父亲就是这样回答我的。”
“这个有关系吗?”
“当然,而且十分重要。”杰克肯定地说。
“但是,我来钓鱼只是想休闲,只是想放松自己的情绪,所以并不在乎钓到什么鱼…… 我并不想成为钓鱼专家。”我再一次强调自己不想成为钓鱼专家,来表示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厌倦。
“难道你认为我是将钓鱼当成我的职业吗?事实上,除了那些钓鱼教练们,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将钓鱼当成一项娱乐。但是,只有钓到鱼才能给你带来愉悦感,才能有真正的情绪放松。如果你只是想来放松放松,不想为“钓什么鱼”而伤脑筋的话,那么你为什么不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呢?”
我同意杰克所说的“只有钓到鱼才能有真正的放松”的观点,因为上午已经历了一场心理考验——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毕竟我不是西藏的喇嘛或者日本的和尚。
“这就是你所说的钓鱼哲学?”
“如果你认为是,他就应该是。在钓鱼和人生之间,也许有一条线连通着。”
垂钓的乐趣
“也许我们应该从垂钓的乐趣谈起。”杰克摆出一副准备和我长谈的架势,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也是这样和他交谈的。“每个人都在追求最大化,娱乐休闲也不例外。譬如钓鱼,我们在享受阳光、户外清新的空气;我们在体味等待鱼上钩的悠闲自得,我们在感受鱼在吃诱饵时的紧张;我们感受鱼上钩拉线的力量感,我们享受钓到大鱼的成就感,我们享受鱼烹煮时发出的诱人的香味;我们在分享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吃鱼的快乐……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感受。”
“最能让您感到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最让我惬意的是鱼上钩收线时的那种紧张感,好像是在与对手竞争时的最后一刻。我能感觉到自己对某种东西的控制力,它使我产生某种力量感——如同海明威在《老人与海》 中所描写的那样;此外,我还沉醉于自己钓起来的鱼在锅里煎烤时的滋滋声——我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钓一条鱼和收购一家企业本质上是一样的。你的感受呢?”
“我不十分清楚,我想也许是一种彻底放松的感觉。”
“但是我感觉你却是沮丧和低落。”他说。
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敏锐。在这样一个智者面前,我有一种被看透的感觉。
“我相信你在追求这种感觉,但当周围的人都有所收获而自己一无所获时,情绪是无法松弛下来的,我们毕竟不是圣人。放松是一种感觉,它是由一系列的东西构成,任何不良的情绪都会影响这个感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上,而应该抓住一种实在具体的东西,使我们的感觉更具体,更真实。所谓放松,并不是简单一个词,它由许多感觉构成。我们必须懂得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才能真正去享受这种感觉。”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钓到鱼和情绪放松之间并不相悖。”
“是的!你很聪明,大多数人钓鱼,在享受新鲜空气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所收获——钓更多更大的鱼,回到家里美餐一顿。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一旦选择了钓鱼,就必须遵守钓鱼的快乐规则。”
哲学味越来越浓了。
“钓鱼的快乐规则:第一,钓鱼;第二,钓到鱼;第三,钓到大鱼。任何事物都有其快乐规则,不要去回避这些规则。”他说。
想钓什么鱼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告诉我,你想钓什么鱼?”杰克喝了一口啤酒。
“对不起,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小时候我父亲经常钓鲈鱼或者虹鳟。”
“我知道,你父亲是钓虹鳟的高手。据我所知,他依然保持了这个地区钓虹鳟的记录。 但是,现在我想知道你的想法。或者,我可以换一种方式来问你,你喜欢吃什么鱼。”
“虹鳟。但是,爱吃的鱼未必就是想钓的鱼?”
“也许是吧。但是,它们在更多情况下是可以一致的,譬如你爱吃虹鳟,可是钓起来的却是鲈鱼。也许这条鲈鱼很大,甚至可能是池塘里最大的鱼,自然能引起众人羡慕,我们也因此感到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承认。但是,一旦喝彩声消失,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想着该如何处理这条鱼——毕竟钓鱼不是为了赢得他人羡慕。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即使钓到更多鱼,都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快乐,至少这种满足依然有些缺憾 。”
他沉默了一会,又接着说:“如果我们既能赢得他人的喝彩,又能享受美味,不亦乐乎。外在的赞赏或许能短暂激发我们的热情,但是只有内在的需要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许多年前,我的事业如日中天,当时我在一家大型企业担任副总裁,与同龄人相比已是佼佼者了。我也是踌躇满志来到这里希望能放松自己的情绪,你的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说的。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是否可以同时有几种选择呢?“
“选择只有一种,每种鱼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但是,如果有其他的鱼自愿上钩,那就可以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但是,其他的鱼会自动咬钩,我又如何能拒绝它呢?”
“这的确是一种诱惑。但是,我们必须抵抗这种诱惑,将鱼钩沉到那些鱼不到的地方。”
于是,我懂得了,如果你想钓鳟鱼,你可以在春天、夏天或者秋天的傍晚,开车去任何你想去的湖泊。一个人是否天天去钓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随时都可以去钓鱼,并且能钓到自己想钓的鱼。这是一种人生的掌控能力。能过一种自己内心需要的生活是快乐最可靠的源泉。
“如果我们既能赢得他人的喝彩,又能享受美味,不亦乐乎。外在的赞赏或许能短暂激发我们的热情,但是只有内在的需要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
选 择
喝完啤酒,闲聊了一会后,钓鱼的人又陆续回到池塘边,开始了下午垂钓之旅。杰克让我和他在一起,我很高兴接受他的邀请,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了。
杰克一边将干蝇挂在鱼钩上,一边对我说:“如果你确定要钓什么鱼,你就准备着做一系列的选择吧。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你能否钓到,或者更准确地说能否钓到大鱼。”他将鱼钩准确而且有力地抛向水面,然后坐下来看着说:“钓鱼也许应该靠运气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譬如说你选好了一个池塘,但是鱼儿就是不上钩,该怎么办呢?从某种意义上讲,钓鱼类似赌博,但是却不像玩彩票那么完全依靠机会。因为如果我们都做了对的选择,是否成功则要靠天意。但是,反过来,却不能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完全放弃这种选择。钓鱼不是傻瓜游戏,它更像是玩二十一点扑克牌。你对娱乐场所(栖息地)、游戏规则(鱼)和或然率(水、食物供应量和天气状态)了解得越多,你赢的机会(钓到大鱼)就越大。”
我依照杰克的做法挂好钩,上好饵,将鱼线抛向水面,然后将支架托起鱼竿,做出放松身心聆听教诲的模样。杰克的话很长,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在转述时,我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
——选择水域
“接着,就要挑选一片水域。如果你想钓鲤鱼或者鲫鱼,那么必须在淡水区域,譬如在五大湖,或者在一条不太湍急的小河边。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你享受的是一种悠闲和自得,如果你想在海边的岩石边,就可以看斜阳西下。如果你想钓到鲸鱼,也许需要驾着鱼船进入深海,享受惊涛骇浪的刺激。”
“你可以看出来,我的选择与海明威不一样,他喜欢与鲨鱼在大海中搏斗,而我则更愿意悠闲自在地钓虹鳟。从垂钓者的角度来说,钓什么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你也许会认为,这个问题是否太幼稚了,只有傻瓜才会想到在池塘里钓鲸鱼。是的!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譬如说当我们选择了要钓什么鱼的时候,我首先就要选择区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来到这里的原因。”
——选择池塘
“鱼并非均匀地分配在所有的水域上,同一区域,有人能钓到大鲤鱼,而另一些人则钓到的总是小鱼。因此,选择池塘变得十分重要了。
在这个池塘钓鱼,我是经过反复地选择的,而你则是完全盲目的,尽管我们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们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于我知道自己的选择,而你是随机,也许你能有好机会,但是机会不可能总是惠顾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积累和理智的选择。”
鱼又上钩了,又是一条大红尾鲤鱼。我羡慕地看着鱼被杰克钓上来。
杰克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神情,他微微一笑。“你知道吗?为了选择这个鱼池,我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深和藻类的繁殖状况。”
“但是,这不过是钓鱼啊!”我的言下之意是,何必那么认真呢,这不过是一种休闲娱乐吗?
“是的!这的确是一种娱乐,似乎应该更轻松些。但是,如果我们选错了池塘,拿着鱼竿傻傻地坐在池塘边,那就是休闲吗?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呢?我们也许没必要将钓鱼当成一种体育比赛,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用心思。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旦你养成了这种态度,你就能从中获得某种乐趣——思考的乐趣。”
——选择一个教练
“许多人宁愿选择做一个失败者,也不愿意选择依靠他人的帮助和善意,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杰克接着说。“我们可以接受一个足球教练、一个旅游向导,尽管我们承认钓鱼是有技巧的,但是却无法接受一个钓鱼教练。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难道连鱼都不会钓吗?简直不可想像。这对于我们这些男人更是如此。钓鱼向导可以帮助你在各种不同的水域找到你所需要的鱼。”
“你只需要为一名向导所花费的时间付出一点费用,你的学习曲线就会突然陡起来,和苏格拉底一样,如果你立即接受你是无知的,而且什么也不清楚的事实,如果你闭上自己的嘴巴,那你的学习曲线也会陡然上升。”
“如果你想享受钓鱼的乐趣,那就应该钓到大鱼,钓鱼的乐趣应该在于能够钓到鱼,而且应该是大鱼,否则为什么不去散步呢?或者坐在家里读一本好书?”
“因此,我认为你应该聘请一个教练,这样你才能真正享受钓鱼的乐趣——从成功地钓到大鱼中享受钓鱼的乐趣。”
“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掌握钓鱼的技巧,这个过程是相当痛苦的,结果我发现,我所总结的所有经验都已经写在书中了,这是我这么大年龄的人的悲剧所在。你可以用金钱来购买时间。不需要经历长时间艰苦的摸索,就能直接享受钓到大鱼的乐趣。”
——选择一个位置
“选择一个位置。与人生层次一样,鱼也有层次之分,当一个地方的鱼钓完了,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位置。但并非盲目的,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位置会有鱼,这些位置对于我们钓大鱼的意义。”
“譬如说那些水草丰厚的地方,水深的区域,如果我们无法了解哪些地方可能有大鱼, 我们永远都无法钓到鱼。鱼是游动的,机会也是在变化的,我们必须不断变化位置来寻找大鱼,并且在其饥饿的时候投下鱼饵,将其钓上来。”
“也许我们选对了一个好区域,并且选对了一个好池塘,但是我们却在一个只有小鱼的浅水区徘徊,我们的鱼钩永远无法被大鱼咬上,又怎么能钓到大鱼呢?”
——选择钓鱼工具
“一篇报道说:美国有经验的钓鱼迷平均有10根鱼竿。想钓到大鱼,我们必须准备更多的鱼具,这样使我们在一根鱼竿折断后能用另外一根补充,不同的鱼需要不同的鱼竿来钓。在钓鱼指南等类册子上有许多的新产品,但是我们选择哪一种更适合我们的需要呢?”
选择是一种力量,我似乎第一次听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被动的,因此感觉不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一旦我们的人生为自己所把握,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了。
任何人都具备这种力量。我们选择鞋的样式、汽车、电视节目、度假的方式、我们的人生伴侣,我们都有能力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每一项决定都是选择的结果,你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你做了选择,你的选择往往出自于你的愿望。上帝赋予所有人这种选择的力量。
从我们一出生下来,我们的父母和长辈往往给我们灌输一种思想——我们的选择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寻找财富,他们制定各种计划、方案,尝试种种不同的方法,但是都无法如愿以偿,最后变得心灰意冷。
“你可以看出来,我的选择与海明威不一样,他喜欢与鲨鱼在大海中搏斗,而我则更愿意悠闲自在地钓虹鳟。从垂钓者的角度来说,钓什么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鱼是游动的,机会也是在变化的,我们必须不断变化位置来寻找大鱼,并且在其饥饿的时候投下鱼饵,将其钓上来。
我钓到鱼了
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集中起来专注在钓鱼上,来感受垂钓的乐趣,以不虚此行。
这种努力很快就有了效果,有鱼上钩了——虽然它们并不大,但是我感觉到杰克所说的那种力度,正通过鱼线、鱼竿和手臂传递到全身。越靠近河岸,鱼挣扎得越厉害,所传达出的力量感就越强。整个过程使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使我对于自身的力量有了一种更清晰的认识。细细的鱼线竟然能传达如此大的力量,在我和鱼之间展开了一场较量。
我突然领悟了,之前自己乏力,因为是缺乏一根线将自己与梦想之间串联起来,因此也无法体会到目标在自己掌控下挣扎时的力量。这真是一种让人沉醉的感觉。我终于钓到了自己想要的鱼,虽然他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大,但是,我能够体会到一种努力后的成就感。
杰克微笑地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鼓励。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钓鱼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无论你是董事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清洁工;无论你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鱼并不会因为你是谁而上钩 。潜藏在水底的鱼并不知道你的欲望,它给人一种神秘感和不确定感,这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很茫然,然而也许正是这样,许多人才会对钓鱼着迷。
“也许你可以沿着我们的讨论思考下去,多年前,我就是在你父亲的指导下,去学习钓鱼,学习经营自己的人生。我不过是将你父亲的许多思想转授给你。”
我想自己已经有所醒悟,杰克所讲的不仅仅是钓鱼,而是一个关于选择的哲学,一种人生规划的方式,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如此。
“我能理解,谢谢您的教诲,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向你请教。”
“请我做你的钓鱼教练吗?”杰克幽默地说。
“也许是,但不完全是。您教给我的太丰厚了。”
这并不是一句恭维话。你知道吗?回到家里的当天晚上,我关掉所有的灯,让自己陷入沉沉的黑暗中,我陷入了思考,我开始正视自己内心的需要,真正聆听内心的声音。
第二天早晨,我开始重新检视自己所做出的职业选择。我列出自己的兴趣、能力和SWOT分析。
第三天,我去了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我所应聘求职的公司情况。
第四天,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对钓鱼的兴趣并不大——我想这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也没有为了聆听杰克的教诲而强迫自己去钓鱼,这与杰克的钓鱼快乐规则是相悖的。因此,我以后再也没有去钓鱼,但是,我与杰克的联系并没有中断,之后我给他去电话,向他咨询一些人生和事业方面的问题 ,他都慷慨而且耐心地向我解答。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但并不是在池塘边,而是在 一些研讨会和企业高层管理峰会上。
10年前,在纽约近郊区,两个垂钓者偶然聚在一起,引发了一场关于钓鱼的讨论。其中那位年轻人因此而得到某种顿悟,开始全新的人生规划。他将这个故事以及故事后的种种感悟和分析写出来了,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共鸣。
我且叫它为钓鱼课吧!
也许钓鱼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无论你是董事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你是总统,还是清洁工;无论你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鱼并不会因为你是谁而上钩。
选择无处不在
“我只想谈钓鱼。”这句当时让我备感沮丧的话,现在回味起来却是如此意味深长。杰克的“钓鱼课”既是一堂人生哲理课,更是一堂职业生涯课。
我并非一名哲学家,甚至也算不上一位成功学家(尽管我的工作与之十分类似),我更愿意将自己称之为“人生规划师”。因此,我将本书讨论的范围集中在“职业生涯”上,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领域,即写作此书的第一项选择。
我将书取名为《选对池塘钓大鱼》。将“钓鱼”和“生涯规划”进行比较分析,成为我写作本书的第二项选择。的确,每个人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种选择,而我之所以选择以“钓鱼”作比喻,一方面杰克的“钓鱼课”改变了我,另一方面这个比喻太贴切了,我甚至有些自我陶醉。
钓鱼 职业生涯规划
一片水域 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口池塘 一家有发展前景的公司
一位教练 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老板
人无时无处不在选择之中,但是,一旦承担起选择的责任,我们就会体味到选择的困境 ——选择的两难。譬如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题,我就必须放弃以宏大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人生、命运之选择;譬如选择了“钓鱼”,就必须放弃“自助旅行”,尽管我常常梦想去阿拉斯加看雪景;又譬如选择了钓鲨鱼,就不可能同时去钓虹鳟,尽管我从小就羡慕海明威与大海搏斗的波澜壮阔;譬如我们选择这个池塘,就不可能同时置于它处,尽管再走两百米,那里也许有更多更大的鱼在等待我的诱饵……
哲学家说:“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做出选择,必须学会舍弃,必须突破一个又一个两难困境,并且在突破中获得并享受一种力量感——就像钓鱼时所感受到的那种。
我的职业生涯设计也是从与杰克相遇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几乎什么都不懂。大学毕业 ,人生和事业才刚刚开始,似乎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杰克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感到不安、焦虑,开始迫切地希望重塑自己。
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选择并非惟一的,也并非完全正确,一定有许多更好的选择在等待着我们。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构成了选择之美。
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选择并非惟一的,也并非完全正确。一定有许多更好的选择在等待着我们,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构成了选择之美。
选对池塘一:正确的选择
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或者“更好的选择”?
选择让你无处藏身,甚至“不做任何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因此,更重要的不是是否选择,而是如何选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譬如,我选择钓鲈鱼,而不是虹鳟,是否是自己真实的需要?我选择纽约近郊的池塘,而不是大湖区的河流,是否能够钓到自己想钓的鱼……
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天赋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人生却迥然相异。
人在做出选择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选择。
“但是,许多选择都是在无可奈何的被动状态下做出的。”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位遭受失业打击的中年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 是的,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做出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人之所以必须面对选择 ,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它使我们必须做出取舍。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消极选择的借口,相反正是必须做出积极选择的理由。”我不知道他是否能真正理解。
“作为一位成功者,你也许很难体会到我现在的感受。我的选择是希望继续能在公司工作,而老板却选择解聘我,他比我更强大,而我却无能为力。”
“在这个选择中你的确是被动的。但是,你也许可以做出其他积极的努力,譬如说主动和老板讨论自己的想法?或者干脆选择放弃,去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请注意,这也是一种选择。”
“但是,我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我将自己的全部时光和精力都投注在这里,尽管我不是最优秀的,也没有取得什么卓越的成就。坦白地说,我对现在这份工作兴趣并不大,但是,我必须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我需要这份工作。”从他急切的言辞间,我能感觉到他的焦虑。他之所以愿意破费来听我演讲,说明他的确无路可走了。
他的难题在大多数人身上都存在,包括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其结症在于:在事业的开端就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选择。
选对池塘二:选择正确的方向
选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无所谓“正确的选择”,只有“选择正确的方向”。一开始个人的选择空间通常非常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但是总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何把握有限的选择权,使其朝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十分重要。
杰克年轻时就曾梦想成为一名大企业家,但对于出生贫寒,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他来说 这不过是一个梦想。但是,他十分清楚成为一名总裁的途径,虽然一开始一条崎岖的小路,看起来与初衷相距甚远,但是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它带领杰克走向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也许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们却可以做出对未来最有利的选择。一项选择是否正确,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其对未来的意义。譬如说,你刚刚大学毕业,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份工作,一份工资待遇高,但与自己的兴趣并不吻合,另一份工资待遇低,却是自己喜欢的,你该如何选择呢?
“我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相信你会这样回答,而且是大多数人的答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不过是一个假设。现代社会价值观不断教导人们要“自由选择”,要选择“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一旦面对现实,我们的心理天平就会倾斜。尤其是当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超出了我们心理承受能力时,大多数人都会失衡。
“问题是否可以这样来考虑,先接受那份待遇高,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积累一定的财富后,再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迟啊!”这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想法。
借口!这不过是一种借口,每个人都在为错误的选择寻找借口,为自己无法抵抗诱惑做开脱。尽管这份假设并没有说一份工作能让你快速致富,而另一份工作让你受冻挨饿——它们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借口?”一些人会为我这种说法感到惊讶,而另一些人则不以为然。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的想法是很现实的。
但我的评断更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商业社会是公平的,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不存在一份工作能一夜暴富,而另一份工作却三餐不保的。大多数情况下,其差别不过是一两百美金而已,仅仅是为了一点点的差距使我们放弃选择一个正确方向的机会,实在是很愚蠢 。
“薪水的高低是可以衡量的,而兴趣是如此模糊不清。选择高薪水的公司难道不对吗?”每次研讨会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几乎都会遭遇这样的质疑。
是的,我承认有那些既符合自己兴趣和天赋,又能提供丰厚报酬的公司。之所以采取这种对比选择,是希望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事实上,低薪水本身就是对个人心态的一种考验。许多人为了得到高薪的工作,往往习惯性地模糊自己的追求和兴趣。强迫自己和他人认为,这就是最佳的选择。
圣人法兰克说:“让我平和地接受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让我拥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并且拥有足够的智慧知晓其中的变化。”
每个人都在为错误的选择寻找借口,为自己无法抵抗诱惑做开脱。
困境一:路径依赖
“你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吗?”这是我提供咨询服务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不满意,但是我没有更多的选择。”这是最常听到的回答。我们也许会奇怪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自己毫不满意,却不试图去改变它。据我了解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并且产生了某种依赖性。
二、重新做出选择,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
第一种原因用一个经济学的词汇来表达:路径依赖,它是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低层次状态 下。
以下的故事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概念,并且加深对其后果的印象。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
好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一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如果那时候的马车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凹陷的路辙上撞环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路上的辙迹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在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的,4英尺8.5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如果任何人用不同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车的话,他的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那么,罗马人为什么以4英尺8.5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等一下,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下次你在电视上看到美国航天飞机立在发射台上的雄姿时,你留意看看在它的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是由一家公司设在犹他州的工厂所提供的。如果可能的话,这家公司的工程师希望把这些推进器造得胖一点,这样容量就可以大一些,但是他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火车轨道的宽度是由马的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可能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
职业生涯无法摆脱这种路径依赖,一旦我们选择了“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宽。虽然我们并不满意这个宽度,但是却已经很难从惯性中抽身而出。
一旦我们选择了“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宽。虽然我们并不满意这个宽度,但是却已经很难从惯性中抽身而出。
困境二:机会成本
第二种原因同样也可以用一个经济学的词汇来描述:机会成本。
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谓鱼翅与熊掌不可兼得,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你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有国王的权势。你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那个被放弃的所带来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譬如,你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职业,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现在你醒悟过来,意识到它并非自己所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你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样(钓鱼不是我惟一的比喻),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 创造更多的“利润”(人生价值)。
43岁的密比先生是一家大型广告代理商的会计主管,他告诉我,虽然自己很喜爱广告, 并且在广告行业呆了20年之久,可是,他还是意识到这个行业与自己的性格不合。
“我知道这份工作很不错,”他说,“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是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医生告诉我这是因为违反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工作造成的;他认为长此以往会对我的心脏、腹部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多年前,我同样为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工作,负责一家饲料公司的策划,学到了很多饲养牛的知识,我学得越多我就越喜欢它。”
“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广告业,放弃现在的工作,就感到自己很笨。我在大学念了6 年书,就是想要从事这一行,只有大傻瓜才会把3.5万美金教育投资和20年的经验断送掉,改行去做其他事情。”
在我的朋友中,丹尼尔·麦金是一个富有理想色彩的人。他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了神学本科和硕士课程,但是却并不想在所学领域发展。然而,多年来的教育,为之花费的费用和精力,以及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使自己觉得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所学的知识。
在他硕士毕业的第一天,他就陷入情绪低谷中,他不断地问自己:我该如何发展,该如何重新塑造自己?我想进入商界,但谁又会要一个拥有神学学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呢?手中的学位让他进退两难。
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从事业和生活的角度,密比先生和丹尼尔·麦金的考虑是理智的。但是,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尴尬和困境呢?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样,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困境三:试错
心理学家利维森认为:“早期选择不能永远决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形成一种成熟的职业 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贯穿于整个求职期。大多数人的确在17至29岁之间做过第一次严肃的选择,然而,这只是对兴趣和价值观的一种初步确定,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 多的选择过程重新在许多兴趣中分出真伪,找到合乎其兴趣的职业。”
当然,每个人都必须多次选择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负责任,随性而为的借口。人生与实验室的试验不同,是不可逆转的,而且每一次选择对未来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失败并不必然导向成功。
实验室里的“试错”过程是将所有的可能性全部演示一遍,将错误的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爱迪生发明电灯时说:“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但是,职业生涯变数太多,不可能一一试验。
另外,如果选择的方向不正确,再多的试错过程都是徒劳的。一个内向的人如果想成为成功的销售员,会有更多失败的磨砺。一个没有天赋的小提琴手可能尝试过无数错误和失败,还是难以望见成功者的项背。
詹姆斯是我的一位顾客,曾经是“试错”法的崇拜者。从年轻时开始频繁跳槽,频繁转换职业,一直到年老。“我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工作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来到我的办公室时,他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对于一个一生中从事过40种职业,在100 多家公司工作过,平均一年换两家公司的人来说,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他也许是一个特例,但心态却具有某种代表性。
“每当受到打击时,我就对自己说,‘我的选择也许又错了,我不适合这个行业。我必须调整,否则我会荒废了自己。’于是,又匆匆忙忙地跳到另外一个行业。但是至今我都无法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当“试错”成为一种心理惯性时,就很难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了,相反,却会成为一个自我逃避的借口。
在手工作坊时代,男孩一旦拜师学艺,就可能终身从事某一行业,无从选择。现代流行的观点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职业经验。但是这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盲目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调整7次职业都是可以接受的,超过这个限度会对职业生涯造成不利的影响。
尽管职业的发展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过频繁转换职业来获得。“试错”不过是获得职业经验的一种方式,而且必须遵循以下规则,才有意义:
——每次选择都必须指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如南辕北辙,再多的选择都是徒劳无功的。
——“试错”的意义在于我们永远无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因此必须从错误中获得经验 。
——“试错”的过程开始得越早,越容易获得成功。
困境三:核心能力
毫无疑问,职业的发展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既是广度 的,也是深度的。
梭罗说过:“判断一个人的学识,就要看他主动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如果我们走进10 00家航海罗盘制造工厂,我们都会看到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但是指针被磁石磁化具有特殊属性之后,它们就会永远指向北方——忠实于两极了。因此,一个人不会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除非他能够树立一个精通业务的方向,渊博的知识才可能对其发展大有裨益。”
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你至少必须在某些事情上知道得比别人多。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一直到你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做得比别人好。然后,借着经 常练习和不歇的好奇心,强化你的专业领导地位。如果你不能比别人知道很多,就无法领先。
这就是所谓“核心能力”,它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个企业的竞争状态,但是我认为他应用 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上也很贴切。如果我们在职业选择上游移不定,就无法积累某个领域的核 心知识和经验,就无法在个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上知天文、下 知地理、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却成就斐然。
趋向专业化,是全世界的生活通则。而在生物界里,每一个物种寻找新的生态位置并发展新特征,是生命本身的演化方式。没有核心能力的小公司将会无法生存;没有核心竞争能 力的个人,注定一辈子拿死薪水。
核心能力能够让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但是取得这种能力需要一 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些人刚刚积累了一些职业经验和社会资源,经受一点诱惑或者一点点挫折就转换门庭 ,结果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全部资源弃之不用,核心能力自然无法形成。
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 个方向上,这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认识一位机械师,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的发动机,但是,在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 时候,他却跳槽到了另外一个行业,于是在完全可以获得精通的技术的情况下与成功失之交 臂。这个世界上充斥了“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他们都止步于成功的大门之外。他们 的勇气在成为行业的专家之前就已经耗尽了。
请注意那种知名的天赋——多才多艺。许多人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且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无所不通”像一团鬼火,迷惑了无 数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让他们一事无成。如果企图掌握好几十门职业技能,你就不会 精通任何一门。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有机会施展,但是现如今已经一文不值了。”
为有生之年立一份“遗嘱”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向观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写过遗嘱的人请举起手来!”一开始 ,大家显得十分困惑,流露出费解的神情。
“遗嘱?什么遗嘱?”大家悄悄议论起来。
“是的,遗嘱,为身后做的安排。”我大声强调,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回大家明白了,一些人举起手来,我概略数了一下,约占与会者的半数以上。
“很高兴有如此之多的人已经准备好后事了。”我没有等听众反应过来,马上接着说: “但是,有哪些人写过一份生涯计划书——一份规划你有生之年的目标和行动的计划书?” 零零星星的有三两个人举起手来,这和我预想的差不多。大部分人为死亡做好了安排,却对 自己的一生毫无准备。
我丝毫没有轻视遗嘱的意味,遗嘱的确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生命的蓝图难道不比死亡的蓝图更重要吗?
周末,我们计划开车去钓鱼,我们会安排往来的时间,会准备钓具、诱饵、地图、足够的金钱、衣物、轻便的鞋……我们可以为钓一次鱼而做准备,为吃一餐饭而规划,为下一盘 棋而思考,为一次旅行而计划。但是,我们却很少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一生应该如何度过, 在有生之年如何选择一份职业。
许多人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计划如何度过下个夏季假期,尽管它最多不过占用我们一生 80个小时,却不愿仔细考虑将占去我们一生8万个小时的职业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也许我们认为这种思考太遥远,太不具体,有太多的不确定性。的确,我们常常有许多梦想,但是我们却缺乏将这些梦想付诸实施的规划。我们不过认为梦想就是梦想,是遥不可 及的。即使我们认为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却又认为只要朝某个方向行走就可以了。
与杰克在池塘边相遇之前,我既没有立遗嘱,也没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那次偶遇改变了我的许多看法,使我第一次意识到它对我生命的意义。现在,几乎每一次演讲我 都会讲到我与杰克这次偶遇,讲到钓鱼的快乐哲学,讲 如何给自己的有生之年立一份遗嘱。
——如果明天就会去世,回忆自己有什么未了心愿,把这些愿望写在纸上,这个名单可能会很长。
——如果还有一周的生命,在这一周里,问一问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些事情应该在以上的名单上。
——如果生命仅剩余一个月,又该如何度过它,同样将它写出来,这个名单会比上一个 名单更长。
——如果生命可以延续一年,如何安排这 365 天?
……
——事实上,我们的余生会有 30 年, 40 年, 50 年,甚至更长,我们有多少事情要做,多少梦要圆?
当我们诚实地回答完这些问题,并将其列出来时,就是一份有生之年的“遗嘱”草案了 ,紧接着我们需要做的是制订计划,来完成这些遗嘱——我们是自己的委托人。
许多人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来计划如何度过下个夏季假期,尽管它最多不过占用我们一生 80个小时,却不愿仔细考虑将占去我们一生8万个小时的职业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
我曾经在纽约城的中心公园听到过两个大学生的谈话。我们称之为吉姆和弗莱德。在不到半分钟的谈话里,他们完美地描述了大多数人选择职业的方法:
吉姆:嗨,你学的什么专业?
弗莱德:物理学。
吉姆:物理学?老天,你实在不该学物理,计算机专业才是热门。
弗莱德:可是我喜欢物理学。
吉姆:伙计,物理学挣不到大钱。
弗莱德:真的么?那什么能?
吉姆:计算机。你应该改行搞计算机。
弗莱德:好吧,明天我就开始。
在我们这种文化氛围下,许多求职选择(和职业转换)就是用这种方式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在与某人的随意谈话时做出的,或者是追随父母的脚步,听从新闻媒介上的文章的劝导,有时甚至是在男友或女友的怂恿之下做出的。
每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中途调整职业的人,都必须做出一项重要决定: 你将以什么方式来谋生?做一个农夫、邮差、化学家、森林管理员、兽医、大学教授,或者 摆一个牛肉饼摊子?.
这种选择通常都像赌博。哈里·艾默生·佛斯迪克在他的《透视的力量》一书中这样说道:“每一个男孩在决定如何度过假期时,都是赌徒。他必须用自己的岁月做赌注。”现在 ,我所做的努力就是告诉人们如何降低“选择假期”时的赌博性。
我曾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出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一次谈话改变了我的决定。今天,当我以“职业规划师”的身份与他人沟通时,一些看法变得更通透。我发现,大多数人 的盲目并非认为职业规划不重要,而是因为:
——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
——他们觉得这样做太麻烦;
——他们对自己确定的目标和计划没有信心;
——他们将目标制订得过于长远,这使立刻看到成果变得不可能,从而导致他们丧失了勇气。
世界上只有 3 %的人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将它明确地写出来,还有 10 %的人有目标和计划,但却将它留在自己脑子里,剩余的 87 %的人都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 ,自己的生活完全被人掌控着。
因为职业关系,我曾经拜访过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选择并非因为他们拥有某种特殊的天赋,而是他们对自己 的人生和事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规划。
一个人从受孕开始经过一段漫长的经历,一直到离世为止,虽然每个人都有其不等的生命长度,但是成长的阶段则是不变的,不同阶段的成长环境,需要有不同的阶段来配合,以 符合我们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生涯规划”的观念。
从出生到死亡,一次就做好生涯规划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成长 的转换点上来切割我们的人生。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规划来矫正人生的偏差。
的确,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我们无法了解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毕竟还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可控的,我们只要把握这些可控的因素,在面对一个又一个人生选择时, 能抵制住一些诱惑,就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不至于偏离得太远。
你是自己人生的建筑师,是建立一个成功的生活或者一种悲惨的生活,关键在于你勾画出一个什么样的蓝图。
因为职业关系,我曾经拜访过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将生涯规划当成一份工作
“你做过或者参与过一些计划工作吗?譬如公司发展战略规划、销售部门的拓展计划, 或者个人的工作一周计划吗?”
这是我提供咨询业务客户问卷中的一项内容。大多数人都会填写上“有”。内容相当庞杂,不一一列举。
“但是,为什么你却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份计划呢?”我常常就这个问题与顾客 展开讨论。
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回答给了我一些启示:“制订销售计划是我的工作,我没有时间想 自己的问题。”
的确如此,公司聘请我,支付报酬给我,我付出自己的劳动——一宗简单而且合理的交易。这种契约关系使我们承担一种责任:为公司发展战略、销售目标或者客户关系制订一份 计划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反过来,对于自己,没有付钱给我们,没有任何契约,于是就 可以心安理得地不负责任了。
这真是一种十分奇怪的事情,和前面所讲的“大部分人对为死亡做好了安排,却对自己的一生毫无准备”一样奇怪。
因此,我给自己的顾客提出这样的建议:在确定职业方向之前,或者准备换一份工作之前,先聘请自己,为自己做一份生涯规划,并且将它当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为了自己人 生最重要的决策,聘请自己。
时间: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价格:为这份工作确定一个价格,一个相当高的价格,因为它对于你的人生会有很高的价值,而且高价会让你投入更多的精力。
努力:像为公司和老板工作那样努力地去思考和设计,而不是随意为之。
结果:这份工作必须是完整的,要做到善始善终,提供一份完整的可行的报告。
也许你会觉得我是在玩游戏,或者认为不过是一种假设。但是,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没有人不在工作。一些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没有工作,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受聘于一家公司 ,每天匆匆忙忙上班、下班才算是在工作。
如果我们将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在选择一份职业之前,我们所做的职业规划就相当于“公司战略”;当我们从一家公司辞职或者被解雇,四处找工作时,我们的工作就是“ 寻找工作”。
人永远不会没有工作——没有“工作”时,你的工作就是“寻找工作”。你为他人雇佣是一份职业,为自己工作同样也是一份职业。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你不过是一个“失业者” ,但你依然有一份每个工作日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的全日制工作,只不过是自己付薪水给自 己而已。
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份工作一定不要半途而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待自己也要像对待其他老板一样,敬业和忠诚。
韩诺威是我所接触的顾客中领悟能力很强的一位,他不仅认同我的观点,而且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出了生动的阐释。对此,我感到很高兴,希望他能成为我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但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拜访我,兴致勃勃对我说:“我花了整 整一个晚上完成了一生的职业规划。”他将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
我拿起来,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然后对他说:“写得很好,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但是,我不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他显然有些惊讶,也许他希望能听到更多的赞赏。
“一夜之间是无法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规划的。”
“职业规划并不需要这么复杂,不应该花这么长时间。”韩诺威的想法具有某种代表性 ,人们带着这样的偏见和思想去规划、实施——遭遇困难——然后放弃,结果一无所获。
生涯规划不是一叠打满字的纸,而是一个可执行的计划,是一件有关个人发展的严肃的事情。我们接受主管的安排做一份计划书时,需要调查,需要查阅资料,需要征询他人的意 见,但是,当我们做一份职业生涯计划时,为什么会愚蠢地认为只需要一念之间的感觉就可以了呢?人真是很奇怪。
在确定职业方向之前,或者准备换一份工作之前,先聘请自己,为自己做一份生涯规划 ,并且将它当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为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决策,聘请自己。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索柯尼石油公司人事经理保罗·波恩顿,在过去的20年中,曾面试过7.5万名应聘者, 并出版过一本名为《获得好工作的6种方法》的书。有人请教他:“今天的年轻人求职时, 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回答说,“这让人惊诧不已,想想看,一个人花在影响自 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一件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现任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副总裁的卡尔夫,曾经为杜邦公司雇佣过数千员工,她说:“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大多数年轻人也是如此,他们不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一开始时野心勃勃,充满了玫瑰般的梦想,但是过了而立之年,依然一事无成,于是变得沮丧 和颓废,甚至麻木不仁。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标,工作上努力不过是一味追求金钱与成就,而一旦达 成目标,却发现一切尽属虚空。
关于生活方式、经济能力、工作与休闲,以及成就感的来源等生命重大课题,如果没有 一个清楚的看法,我们便不知道自己为何活着,沉重的付出只能带来微不足道的意义。
问一问自己到底想拥有些什么?也许你的回答是:“我什么都想要,你能给我吗?”
我想告诉你,你想要的都能得到。理想的工作、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社交、心灵与美感的提升、能维持符合自己身份的金钱……所有这些并非可望不可及,但是,你必须先知道自 己想要什么,才懂得如何去追求。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给前来咨询的客户提出的第 一个问题。当他们对此茫然不知所措时,我的建议是: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做,找一个幽静 的地方,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过去未来,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自己内在的需求,了解自 己的个性和能力。这种沉思看起来什么也没做,但却是生涯规划的开始。
向自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一些问题虽然在以上章节中曾提及,但有必要反复加以强调 。
——我的梦想是什么?
——我对什么最感兴趣?将所有能够激发你热情的东西列出来。
——我做人和做事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天赋?
对于那些缺乏自省能力的人,我的建议是向类似我这样的“职业规划师”咨询。请注意一点,他们也许可以帮你,也许会害你,而全然取决于职业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这个新 的行业不过是刚刚起步,还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但其前途却很光明。建议多找几个专家 咨询,然后以常识来判断他们提出的意见。
还有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可以应用,那就是接受职业性向测验,并获得指导意见。
这些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与我们通常的做法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你能意识到,大多 数人的忧虑、悔恨、沮丧以及工作不适应都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关,你就不觉得奇 怪了。
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一件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全部 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梦想鱼
还记得我的朋友丹尼尔·麦金吗?那个因两个神学学位而困扰的年轻人,现在和我一样,已经成为职业生涯规划师了。他曾告诉我,当他身处情绪低谷时,曾反复做一个梦,梦中他 不断向自己重复一句话:“自由地享受,自由地实现自我。”每次从梦中醒来,他都对自己 充满了信心,并且开始产生这样的信念:自由和成功属于那些真正渴望它的人。
当我们无法具体确定自己需要什么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沿着梦想走。
但是,梦想是如此模糊,如此飘忽不定。孩童时代看到鸟儿翱翔,梦想能飞上蓝天;少年时期渴望成为一名橄榄球运动员;上大学时希望能翻越七大洲所有的高峰。现在呢?有没 有总觉得如此飘忽不定?
也许这种模糊和游移的感觉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东西,幼年时期毫无禁忌的去发挥自己 的想像力,成年之后则会用种种现实的可能性、可行性有意无意地压抑它,使它总是处于若 隐若现之中。
追随自己的梦想,就能找到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让我们玩一种梦想树的游戏:
——将自己所有曾经梦想过的东西和事情写出来;
——将梦想按照时间排序;
——将这些梦想按照强烈程度排序;
——找出那些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强烈的梦想。
我的朋友大卫性格上属于特立独行的那种人,他有很好的艺术天赋,但是却无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绝对不可能每天5点钟爬起来,挣扎地来到工厂上班, 监督23个宁愿身处地球任何一个地方,也不愿为这家公司工作的员工。他在困惑之际接受了 我的意见,绘制了一幅“梦想树”,结果他惊讶地发现自己最强烈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风景摄 影师,于是他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背上行囊走向野外。最近得到他的消息是在《国家地 理杂志》的封面上。
查理也面临大卫同样的问题(确切地说,大多数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不过是情节轻重而已),他毕业于一个知名的商业管理学院,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超乎自己的预期。若干年过 去了,他也几经升迁,前途十分光明。但是,每当他空闲时间坐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时 ,他就感到十分沮丧。有时候他甚至产生想放一把火将公司总部烧了的冲动
为什么在他人看起来如此有前途的工作,却是如此空洞无聊呢?人的使命使人决不简单 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就满足。一旦自己所从事的不是那种使你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 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你很快就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 满足,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开始怨天尤人了。
在绘制自己的梦想树时,要从儿童时代有记忆开始。不要因为那些梦想太遥远而认为其完全没有意义,无论这些梦想是多么飘忽不定,它们之间总有某种同一性贯穿着,找到这种 同一性,我们就能找到隐藏在自己潜意识中的真实需求。
另外,不要考虑这种梦想是否能实现,而应该给自己的头脑充分的空间。我们每天都在 定目标,做计划,但是这些都已不再是梦想。有梦想的时候通常不知道如何实现,知道如何 去实现的事,也许就不是梦想了。
这项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工作,事实上是很难达成的。时间、虚幻的意识、现实的诱惑… …种种因素都会对我们的判断造成干扰,我们无法确信某种梦想究竟是不是一种自欺?是不 是一种迷雾?是否能真正使自己受到鼓舞和召唤?这个时候,理智无法给你充当顾问,因为 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潜意识的驱动。
如果能善加利用自己的欲望,包括完成工作的欲望和达成目标的欲望,或者二者兼备的欲望——就相当于拥有了驱动引擎的燃料。当然,这并不是无法中断的引擎——没有什么事 情是不能被中断的,也没有任何目的地是你想去就一定能去的。但是,这应该是你所能够拥 有的最有力的引擎了。与朝着一个寒冷、陡峭的山顶跑去相比,你等于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虽然并不一定是一趟简单、舒适的旅程,但如同走下坡路一样,要轻松得多。
梦想——是我们想要钓的第一种鱼。
如果能善加利用自己的欲望,包括完成工作的欲望和达成目标的欲望,或者二者兼备的欲望——就相当于拥有了驱动引擎的燃料
兴趣鱼
我曾经担任过一个阶段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兴趣与职业选择的相互匹配问题了。对于每一位求职者我都十分关注他们的兴趣取向。我发现那些对某一职业有 浓厚个人兴趣的比那些勉强为了维持生存需要的人更有活力,更能抵挡住困难。他们在职场 更具有竞争力。
这种观点直到最近才为人们所接受,在此之前,大多数人选择工作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社会提供个人选择的余地本身就很少。但是,这种格局正在改变,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 化,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公司内部开始分层,竞争力的差异也就会十分明显地呈现出来 。
兴趣虽然比梦想更确实一些,但是要真正了解它却同样困难。还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吧 !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也许十分有效。以下问题是由美国公共关系专家但克斯提出的, 更具体,更细致,也更专业些:
——根据迄今为止已有的经历,你真正喜欢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闲暇时间你最爱从事的活动是什么?
——什么令你筋疲力尽?什么能激发你的活力?
——你是重视质量,还是重视数量?
——你喜欢与人共事吗?
——你喜欢在工作时使用计算机吗?
——你喜欢写作吗?
——对于创造和销售,你更喜欢哪一种工作?
——你愿助运气不佳的人一臂之力吗?
——你喜欢旅游还是原地不动?
——户内工作和户外工作,你更喜欢哪一种?
——你喜欢为别人的艰苦尝试提供指导吗?
——什么对你更加重要,是挣钱的多少,还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为了获得自己所期待的用独特方式挣得的钱,你准备如何努力去工作?
——对你来说,空闲时间有多大的重要性?
——为了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你准备在家庭和个人利益方面作什么样的牺牲?
这个问题清单可以无限长,回答上述及其类似的问题之后,再仔细地检查一遍答案,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那些能激发你的活力的事情:天文学?地球大气层研究?驾驶飞机?骑 自行车远行?养鸟?读书?去野外宿营?收集硬币、邮票、玩具或别的东西?烹调?手工制 作?跳舞?电器?钓鱼?种花或修理花园、草坪……看看什么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看法——喜欢和不喜欢——构成了他们的态度。比如,你是喜欢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还是喜欢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者是处理信息情报的技术。正如有人曾 经说过的那样,所有职业计划的关键之处在于将你对自己的了解简化,然后挑出少部分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一位化学药品推销员,对自己当下的工作感到厌倦,无法专注投入其中,因此业绩平平。他有两个嗜好:喜欢狗和散步。有一天,这位年 轻人突发奇想,创立了专为富人带狗散步的服务业,刚刚开业每周收入便高达1500美元。
类似的故事还很多,譬如,黛比·菲尔德热爱烘烤饼干,而这项嗜好造就了马尔斯·菲尔德的企业王国;比尔·盖茨玩起电脑没完没了,他的父母亲还一度担心他会一事无成呢?
如果你能真正喜欢某一项工作,而且以最大的努力尽力去做好的话,那么你所选的任何行业都能很赚钱。相反,如果仅仅因为某某生意有钱可赚,所以决定做这项生意的话,那么 这真是最愚蠢的决定了。仅仅是希望赚到金钱是远远不够的,你做的工作必须符合自己内心 的需要,它才能吸引你,使你用尽所有心力;果真如此,你就注定会赚钱。
还记得以上章节讲过的那个广告代理商密比先生吗?他曾面临选择的两难,但是兴趣最终突破了自己的困境
“我已有太太和一个女儿,可以想像太太在得知我想放弃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改行到 南阿拉巴马州去养牛时,会怎样嘲笑和愤怒啊!”
有一天,他终于忍耐不住将自己这个想法如实地告诉了妻子。本来以为妻子会大力反对 ,但是想像中的情形并没有出现,相反,在了解了所有计划后,妻子说:“我十分赞成你的 做法,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搬家?”
密比先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而且妻子说出了一个太太能够对丈夫说的最美好的话:“ 我跟你结婚,并不是因为你的工作或者银行的存款才嫁给你的,想开牧场是你的兴趣爱好, 它使你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这正是我想要的,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密比先生终于变成了一位牧场主人,几个月以前,他还寄给我一封信,信中说:“罗杰 ,我以前是一位很好的广告商,现在我已经变成一位十足的牧场经营者了。有空请来看望我 们。”
密比先生的确是一个相当难得的人,他为我们树立了“按照自己兴趣爱好去做事”的楷模。
兴趣——是我们想要钓的第二种鱼。
一些对某一职业有浓厚个人兴趣的比那些勉强为了维持生存需要的人更有活力,更能抵 挡住困难。他们在职场内更具有竞争力。
价值鱼
赌博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当你认为赌博不符合道德要求时,你会从事这个职业吗?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你做不好,就是你每天都受到罪恶感的啃蚀。一个整 天精神备受煎熬的人,长远来看生意也很难做好。
任何事物都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事风格和生活方式。 一个男人开着炸弹卡车冲进联邦大厦,杀了数百名成人及儿童,他虽坐牢而仍感到自豪;一名女士终身在第三世界致力于帮助穷人,至死不渝,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深感自豪。为什 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答案就在其人生价值观上。
如果你认为帮助他人有意义,你应该经营服务取向的生意;如果你生性喜欢冒险,可以选择充满刺激的行业;如果安全在你心目中是第一位的,则应尽量避免那些风险大的职业。
许多人都面临着两难困境: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收入丰厚,但是却痛恨自己所贩卖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一开始这种状态并不明显,问题是逐渐产生的。一名保险推销员知道自己的 产品可以帮助客户度过财务危机,一开始也认为保险业是很有意义的行业。但是,一旦当他 卖给客户超过其需要的保单时,收入不断提高,这个时候他就陷入了自己欲望的旋涡,不断 地卖出客户不需要的量。不久,他就开始害怕面对自己的工作,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人生价值和工作价值的冲突,使我们的身心和工作都受到了伤害。惟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找一种职业,让它与你所拥有的价值观相互协调。如同公司需要长远发展战略一样, 个人也需要目光远大,以便使我们的未来能够保持平衡,拥有足够的活力。
让我们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何是这样的人,并且让别人以及自己都能看清我们的价值所在,是我们发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第一步。
拼命地朝不属于自己需要的方向前进,就像走上坡路一样,也许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却必须费尽周折。如果达到的不是自己真正的目的地,即使大家都仰望着你,也是毫无意 义的。
价值观林林总总,诸如爱情、地位、友谊、尊重、权势、品行道德、个人成长等等。问一问自己,你最珍视的价值是什么?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不仅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且希望能得到社会承认和他人的赞许,即在个人兴趣和价值之间达到一种均衡。我有一位好朋友,一位居住在美国乔治 亚州中部的林业主,其资产已经超过几百万美元。16年前离开喧嚣的城市,赤手空拳来到这 个深山老林中从事林木的栽培和加工,是因为他认识到环保对于社会的意义。他说:“我喜 欢自然,喜欢树木,我热衷于收购不毛之地,并将它转变为一片健康的松林。”
现在他已经赚到了很多钱,而且还会赚到更多的钱。然而有趣的是,一开始他并没有想要赚钱,只是尽心尽力种树而已,而金钱却不请自来。
把金钱置于第一位,就很可能一直处于贫穷之中。将价值观置于第一位,能够提升自己的自尊心,也就能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当你对自己的事业生涯不满而且自尊心低落时 ,多半表示你诚实地面对自己。请立即采取行动,去追求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工作,将时间 投入于那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
价值——是我们想要钓的第三种鱼。
让我们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何是这样的人,并且让别人以及自己都能看清我们的 价值所在,是我们发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第一步。
谨慎选择第一份职业
初入职场,人生选择往往是被动的。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大多数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接受第一份选择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四处投递个人简历,接受无数 次面试,被一次又一次拒绝时,信心和耐心会逐渐丧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 有一份工作摆在自己面前,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它。
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被选择状态,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更是如此。尽管所获得的并不是自己最满意的工作,但是迫于就业压力还是被动地接受了它。这份工作短期也许能给自己 带来一些安全感和稳定感,但会出现第一章所讨论的“路径依赖”、“机会成本”等现象— —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惯性使我们不得不迈出第二步,以至于一辈子都不得不走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部分人已经丧失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上大学时被动选择专业。其危险性在于这种所谓“专业”往往决定了我们求职的路径,大学毕业后,我们都会不由自主 地选择“专业对口”。
因为年轻而无法自主,因为幼稚而缺乏主见,所有选择都是被动和盲目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大学毕业后依然要为之承担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们已经获得了更 多的选择权和机会了。
每一项选择都包含太多太复杂的因素,时刻都影响着我们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候偏离一下人生既定的轨道也未尝不可。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出生在山区的印地安年轻人,在他成长的岁月里,面临这样一种 人生选择:留在山区采石,还是考大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深为这个问题所困扰。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依靠采石为生,几乎形成了一种子承父业的传统。采石并不是什么高 尚的工作,但却可以让一家人过得稳定、安逸。
有一天,年轻人的父亲带他来到一所大学校园,他指着大楼的台阶对儿子说:“你现在 看到的这些石头,都是我们采来的,我为此骄傲。”儿子点点头,父亲接着说:“但是,我 并不认为你应该也成为采石匠。你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既定的轨迹是熟悉的,这种轨道也许是前辈留下来,也许是自己正在迈进的。当我们仔细思索一下,发掘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也未尝不可以偏离一下轨道。除了你自己,没有 任何人和任何理由可以要求你一定要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进。
我的一位顾客曾经是一名大学生,然而他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令人感到意外:一家蔬菜公司的搬运工。他大学毕业后就去服兵役,退伍后遇到经济不景气,一时也找不到工作。 经人介绍到蔬菜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赚点零用钱,没想到一干就是几个月。渐渐地,他开 始习惯搬运工的工作环境,也就没有心思积极地去寻找更好的工作了。十多年以来,他一直 就是一个蔬菜搬运工,现在已经年近四十,更不想换工作了。他对我说:“换工作,谁会要 我呢?我有什么专长?"
人总是有惰性的,即使你不喜欢某一工作,做了一二个月之后,也许就会习惯,就会被 这种天生的惰性套牢,不想再换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三年五载过去了,即使 动了转行的念头,也会变得步履艰难。年纪太大、家庭负担沉重等等都会成为我们逃避现实 的借口。久而久之,心志磨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如果再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 ,更会让人深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因此,踏入社会的第一项选择十分重要。也许你会说一个行业不想干了,换一份职业还 不容易。但是想像的空间很大,而现实却很残酷,大多数人被自己的惯性拖着在走——我们 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
因为年轻而无法自主,因为幼稚而缺乏主见,所有选择都是被动和盲目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大学毕业后依然要为之承担责任。
面对现实的选择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专家,我真希望能够对所有人说:“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我也很 乐意鼓励他人:“如果不喜欢现在所做的事,就去做自己爱做的事吧!”话很容易,也很中 听,但不幸的是,如同其他美好的愿望一样,这些祝福并不轻易能够实现。
珍妮憎恶自己毫无出路的工作,对经常被炒鱿鱼也感到十分厌倦。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自我创业大师。大师问她:“你做什么事最来劲?”
“我想设计自己的服装,”珍妮回答说,“仅仅是画那些新款式,就足以让我度过数小 时的时光。”
不知道我的同行给了她什么样的建议,如今珍妮已成为顶尖的服装设计师,每年收入高达45万美元。同样的故事我曾经听过很多,譬如核子专家有一天突发奇想辞职不干了,转而 去追求自己的爱好——生产挂毯,结果6个月以后,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失败的珍妮和核子专家——虽然并不总是如此,但类似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否则,一年赚45万美元的设计师该满街都是了,生产挂毯的 百万富翁更是层出不穷。
每个人都希望变得更富有、更成功,更具有创造力。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我们梦想能晋升名流,而职业需求表上推销员的空缺要比脱口秀主持人要多得多,广 告文案的需求要比小说家的名额多得多。
立足于现实的积极思考,才能认清事实,并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番事业。对其中的一些人来说,可能促使他追求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对另一些人而言,则可能导向新的 梦想。
以上种种感慨和议论,是想表达这样的一种想法:当我们发现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时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不一定有更好的机会在等着你,但我所遇到的许多情 况,几乎都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立足于现实的积极思考,才能认清事实,并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番事业。
清浊:公司优劣之分
选择公司与选择职业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许判断一份好职业更抽象些,而判断一个好的公司更具体些。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选择公司中依然有许多幻象和诱惑影响我们,使我们陷 入一些误区。一般情况,人们判断公司的优劣往往有几种:
——公司规模大。譬如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跨国公司就比私人公司要好一些。
——公司福利待遇好。大公司常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福利待遇,那些在纽约股票市场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挂牌上市的公司还提供股票和分红计划。
——公司在行业的地位。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在行业处于前几名,那些排名靠前的公司对于求职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这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优秀公司,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懂得,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你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阶段而应有所区别。譬如,我们看一个 池塘好坏与否,并非看其形状、地势以及所在的位置,而是看是否有我们需要钓的鱼。尽管 池塘周围的风景也能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但是在钓鱼和欣赏风景之间我们还是会优 先考虑前者。
譬如,如果我们的职业选择是成为一名高级职业经理,那么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就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职场地位。大公司复杂的组织运作能帮助你了解种种职场游戏规则。但是,如 果你希望成为一个独立创业者,那么跨国公司的经验则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在一种成熟的企 业文化下容易养成一种按部就班的行事风格,过分职业化有时也会逐渐消磨个人的创造性, 过分官僚化和组织结构的多层化会让人沉湎于公司内部政治中不能自拔。
我曾受邀在一次大学职业咨询会上发表演讲,我给在场的年轻人建议:要经过多方分析 后再决定最合适自己的公司,充分考虑个性、景气循环、产业前景等因素。
譬如个性积极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可以考虑小公司或高风险高机会的公司;个性稳健型 的人以大公司优先。
就“景气循环”而言,景气不好时,大公司较为沉稳,因而能承受不景气的冲击,小企业由于较敏感,所以人力与福利容易紧缩;但景气好时,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有弹性和机会获 得成功。
就“产业前景”而言,如果这个产业已经走下坡路,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算你再努力,也只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要开创新局面将事倍功半。
因此,判断公司优劣的针对性很强,应该更多地从内在需要出发,而不是公司外在的规模和形态,以下是另外几种价值取向:
——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相互匹配,能否有利地提升个人的职业地位。
——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
——公司文化气氛是否与个性相吻合。
综合以上价值取向,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其标准是个人的 工作价值观、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发展现况、企业文化等相互构成之交集的多少。
综观今日美国,薪水高低绝不是雇员衡量一个公司好坏的惟一标准了。职业问题专家杰 弗琳最近对全美500余名男女雇员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证实,雇员心中“好公司”的定 义,除了收入较丰厚外,还包括下列几方面。
——让雇员有充分的信任感。
这意味着一方面公司管理层有能力、有水平使得雇员信任;另一方面公司重视雇员个人 的创造力和贡献,并给予每个雇员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公正的回报。可以说,良好的雇佣关系 是建立在双方充分的信任之上的。
——有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
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之间关系紧张,那么大家很难开展工作,更不用说热爱公司了。心理学家也指出:友好、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力,由此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你喜 欢和你共享的伙伴为伍;自己以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为荣,工作时就会感到精力充沛、神采 飞扬,而非精力耗尽。
——使雇员满怀自豪感。
如果雇员都能为自己的工作自豪,那么这个公司必然有极强的凝聚力,即使遇上困难或 挫折,雇员和管理层也会同心同德地携手走出阴影。
最近,《财富》杂志评选出一年中100个全美最受雇员喜欢的公司。当选公司与往年一 样,自然少不了向职工提供最好的经济待遇(包括正常薪水、股票分红、医疗保险、节假日 等),但与以往相比更看重的评选条件还包括属于薪水和福利以外的“好处”,如培训机会 、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就业机会、公司对雇员本人和其家庭的关心程度、公司允许雇员参与公 司管理的机会等等。
大多数人并不懂得,真正的好公司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的不同阶段而应有所区别。
深浅:公司大小之别
不同行业收入水平有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往往更直接体现为公司的不同。相同的行业, 做相同的业务,不同公司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人们习惯于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更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的公司,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依然有一些因素需要我们在选择时仔细考虑。
一些公司可以增进我们对于某一行业的喜爱,而另一些公司则使我们满腔热情化为乌有。如果说美好的人生需要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来实现的话,那么职业生涯则需要一个个公司的 工作经历来完成——我们不可能在一家没有前途的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公司是我们职业生 涯的舞台,只有选择一个好舞台,才可能将我们的人生之戏唱好。
求职者大都倾向于将规模较大的机构作为衡量职业市场起落的标尺。如果报纸上大量报道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公司成千上万裁员的消息,人们就会推想,就业形势欠佳。这从侧面反 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求职者只将目光和赌注押在有名的大公司。这是一个很常见的、代价极 其昂贵的错误。为了提高你找到工作的速度,要特别注意那些雇员在20人以下的单位。
事实是,总有一些公司——不过常常是小公司——雇用100名甚至更少的员工。自1970 年以来,正是这些公司创造了2/3的新职位。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500家大公司的 工资名单上裁减了370万工人,而与此同时,小公司却创造了1900万个新工作岗位。
因此,如果你想加速自己的求职进程,务必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喜爱的领域的每一家小 公司上。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从雇员少于20人的小公司着手找起。
当然, 小公司的利润和福利(如医疗保健)比不上大公司,但另一方面,它们更易于接 近,你更容易看到老板,而没有个人保安或人力资源部将你拒之门外,更为重要的是,那里 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你不妨走访一下任何一个令你感兴趣的小公司,但是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就专门找那些生意兴隆、发展势头好的和正在扩大业务的小公司。本尼特·哈里森(《倾 向和限定:弹性时代社团力量的变化图》一书的作者)认为,“长期以来,新的就业机会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新兴公司创造的”。苹果计算机公司是从一家杂货店开始起家的,许多大 公司也都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总而言之,你要每天注意阅读报纸的商业信息版,尽 可能多地与人交谈,以便找出那些发展势头好、正在扩展业务的小公司。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去不同公司的好处: 你可以直接学习大公司的思维方式、办事风格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视野、经验是小公司远远不能比的。而在小公司里,你可以快速 地从管理者的角色上来制定规则,也就是说,由你自己来左右公司的一部分的发展,这种机 会在大公司是没有的。
在大公司,你可能学到很多管理规则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后面隐藏的原理、适用范围 ,你不一定能够领悟到。而在小公司,你可以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般而言,到大企业工 作的优点在于:职务分工清楚,能获得公司系统化的教育训练,在团队合作的氛围里,学习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范围较狭隘。中小企业的优点是员工需要身兼数职 ,强调独立作业的能力,可以获得较多的实战经验;缺点是公司风险较高、职务变动频繁, 教育训练可能较薄弱。
一个公司所有的管理规则都和它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和它从事的事业、公司成员、外 部环境息息相关。在大公司,你很难体验到这一点,因为公司已经发展成形,它的各种问题 其创立者都已经遇到并解决了,你是在该公司的前辈所建立的框架里行事,而在小公司很多 框架是要依靠你去建立的。
因此,很难断定到底哪种选择更合适。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去体验一下,肯定要好过 单一性的经验。实际上,自身的素质也许是更重要的。 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任何地方都是必要的。反之,无论去哪里,都很难有所作为。
一般来说,大公司注重发展潜力,小公司注重实际技能。同时,小公司更注重效率和回 报,一般不会长时间地等待一个人的成长,所以喜欢招收有经验、能很快上手的人。而大公 司喜欢把你培养成为和他们风格一样的人,为此,他们愿意付出很多。
我有一位年轻的顾客——罗杰,他在大学毕业时曾经受以上问题的困扰。在我的建议下 ,他选择了小公司。至少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在他升为公司销售部经理后,他打电话向我表示谢意。
大学即将毕业的罗杰,同时收到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单。一家是知名的国际计算机软件 公司,另一家是相对规模较小的计算机软件公司,两家公司的职位、待遇相仿。是去大公司 ,还是小公司?困惑之间,他专门向我咨询。我详细询问了两家公司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我对罗杰说:进入大公司工作,可以感受到较规范的公司管理和企业文化等等。福利好 ,制度完善,还能得到各种培训机会,甚至还能短期出国学习。大公司还能为你提供在不同 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共事的机会,有利于结交朋友……
但是,由于大公司组织庞大,繁文缛节比较多,运作不如小公司灵活。新进员工必须从最底层的工作岗位做起,竞争对手众多且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所以,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很难。大公司分工又过于细致,工作时间一长可能会感到单调,同时也不利于对整个领域技术的全面掌握。而且有被裁员的可能。
而小公司最直接的好处是参与公司从小到大的创业过程,能奠定个人事业和经济基础。 由于小公司人员少,升迁机会大,甚至你有可能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在小公司里,你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且是必须的,不会被视为“附属品”。可能薪水会稍低一些,但更具挑战性 。公司期望每个职员都竭尽其能,因此你将能接触到如何运作一个企业的全过程。
在对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方向、核心价值、经济实力、工作氛围、发展潜力以及该行业发 展前景、该职位的晋升空间和转型的可行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后,我建议罗杰,那家 小公司能够提供给他扮演各种角色的机会,更符合他的个性需求。
当然,这种判断也包含了一些我个人的经验。以前我在shell石油公司工作,在全世界 范围内开展业务,但是我很快意识到,像我这种没有背景的年轻人,缺乏经验,最好从事顾问工作。于是,我去了费城,而且轻松取得企业管理硕士。然后我加入一家著名的美国顾问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我领的薪水就是在shell石油公司时所领的四倍。在我这个年龄层的 小伙子中,80%的收入集中在20%的工作上。然而顾问公司里有太多比我聪明的同事,于是我又转移了阵地,到其他较小的美国顾问公司。比起前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成长更快,而真正聪明的人员却少了很多,在这家公司我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从以上经历可以看到,我选择的池塘越来越小,但是钓到的鱼却越来越大。因此,选对池塘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大池塘,而应该关注:
——这个池塘是否有自己想钓的鱼
——这个池塘的鱼我们是否能够钓起来。
选择的池塘越来越小,但是钓到的鱼却越来越大
工作可以不从最底层做起
“我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够看到多高。”这是美国五大湖区上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最初进入社会做事时所说的一句话。
他一无所有,而他希望的却是那么高远。他是根据什么来实现自己的希望的呢?他非常 贫穷,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执安铁路公司总经理之下谋了 一个书记的职务。
但是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这个职位的视野过于狭小——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 活以外,没有任何发展前途可言——已不能满足其远大志向了。同时,他也意识到,矮梯子 并不一定就安稳,坐在一个矮梯子的顶上更容易跌倒,不如爬到一个看不见顶的梯子,一心 朝上爬。
于是,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一个工作。大使后来成为国务卿、 美国驻英国大使,而在此之前,考尔比就已经想像到,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发展,与后者共事则会有很大的造就。
一个人要有眼光才能进步,但眼光也必须时时改进。考尔比说:“我最初到克利夫兰, 不过是想做一名普通水手——这是一种儿童追求冒险的浪漫思想。但我没有当成水手,而是每天与美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接触,深受他气质的感染。”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如果永远处在底层,与一些小人物为伍,很难学习到什么东西, 而位居高位,则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理想。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并不觉得不满意,你便不会想改进你的现状,也就不会有一种前途光明的理想。 但是,如果你有了理想便满足了,把理想作为实际生活失望中的一种安慰,那就错了。理想的用处,就是因其能实现的事实,衬托出其将来的可能性。
惰性使许多人丧失了追求的动力,虽然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但是却不愿意付出,甚至抱有这样的疑问:为了得到区区的一份工作,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只要某种努力能够为我们带来更高的提升,那么再多的 努力也不算多余。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母亲的帮助下,精心制作了 一份《个人完全推销手册》,仅面试一次就被一家大公司录用了,并且获得了超乎想像的高薪水。
需要说明的是,年轻人并不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而获得了高薪。而是一开始就获得了副 经理的职位。
也许有的人还是不理解,仍然认为“没有必要做那么费力气的努力”,那么我应该再从 另外一个角度做一下回答。假设是从普通的一名公司员工一步步做起的话,那么要得到副经 理的职位要花费不下10年的时间,所以可以认为,那本《个人完全推销手册》实际上使那位 年轻人节省了10年的宝贵时光。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会前途灰暗,不可预期,使自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我们称之为“陷入固定模式者”,就是指那些每天 被一成不变的工作追赶着,马不停蹄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习以为常,就会 慢慢地被这种僵化的生活吞噬掉,最终连从这种生活方式中逃脱出来的愿望都丧失了。
因此,一级也好,两级也好,总之在职位上努力向上攀登十分重要,对一个人的长远发 展来说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只要你能登高一个职位,就有机会将周围模糊不清的东西 看得很清晰了。
另外一个事例也能印证我所说的这个“跃级”理论。哈尔大学时代一直担任诺特尔德姆 足球队的经纪人,这支球队曾在1930年全国比赛中夺得冠军,当时球队的教练是已故的诺特 ·路肯。
哈尔大学毕业时,处于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社会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他到投资银行 、电影公司等多家公司应聘,结果无功而返。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做助听器 的代理销售。
这是一份普通人都能做的工作,对此哈尔十分清楚。但是,正是这份看上去平凡的工作 却给了哈尔通向人生成功的绝好机会。
最初,哈尔始终对这份工作心怀不满,不过他还是坚持做了两年时间。后来,他下定决 心,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现状。现在看来,倘若当时哈尔没有做出那个影响其一生的重大决定 的话,恐怕也许终身要在无奈中度过了。
为了摆脱现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销售助理!后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 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这次成功使他获得了比其他销售人员高出一头,脱颖而出的机会。虽 然他只升了一级,但对他来说,一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够了。因为凭借着这仅仅升了一级的 “优越条件”,他获得了在那之前从未有过的机遇。可以说正是这一个级别,才使幸运女神 开始眷顾他了。
哈尔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这使他开始进入了自己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迪科特· 格尔夫公司总经理安德律的视线。安德律经理对哈尔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于是,有一天 ,他宴请了哈尔。在宴席上,他就把哈尔纳到自己麾下,让他出任迪科特·格拉夫公司乐声 助听器销售部的销售经理一职。
为了考试哈尔,看他究竟有多少实力,安德律总经理特意把他送到佛罗里达州,让他在 那里工作三个月。此时,对于哈尔而言,一切又归回到“零”的状态,需要自己一个人重新 开始。挑战一份新的工作,成功与否全凭他自己。尽管压力很大,但哈尔并未因此灰心丧气 ,最后,成功终于属于他了。
已故的诺特·路肯教练生前一直把“ 世界在召唤成功者,失败者不受欢迎”这句话作为 口头禅挂在嘴边。一想起这句话,哈尔就以十二分的干劲拼命投入到工作中去。没过多久, 哈尔被召回总公司,他这回被擢升为副总经理!若是普通人,要达到他那么高的职位,即便 是付出了所有努力,恐怕最少也要花上十年时间吧。而哈尔做到了,他得到了让众人艳羡不 已的职位。而他也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
通过这个事例,我想表达的是,只要你愿意,高的职位也好,低的职位也好,一切都在 你的掌握之中。
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前进,看起来很务实,但是也可能会前途灰暗,不可预期,使自 己丧失最初的希望和热情,迷失了方向。
选择老板
我们也许无法重新选择父母,但是却有权选择自己的老板。
无论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对那些在职场摸爬滚打已久的中年人,重新选择工作时,可以参考这样一个标准:大公司选文化,中型公司选行业,小公司选老板。
对于那些希望进入跨国公司工作的人来说,公司文化非常重要,如果自己的个性与其文化格格不入,则难以融入一个团队中。相应地,从公司的角度,也倾向于吸收那些迅速理解 和适应其文化的人。
行业与企业的生存空间关系密切,对于中型规模的公司,行业特征往往决定了其未来的 发展方向。从成长性的角度看,选对了行业,个人在择业方面也就成功了一半。
而在刚刚创业的小公司,老板则是不折不扣的“灵魂人物”。老板的眼界、能力和管理 方法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个人在选小公司时,老板的风格和为人便成了必不可 少的判断依据。
老板总是与公司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小公司来说,老板可能就是投资人、股东,他们能直接与你打交道。对于那些规模大的公司来说,中间有许多层级,投资人和股东往往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我们称之为老板的人和我们一样是被雇佣者,包括CEO、总经理、分 公司经理、部门经理、业务主管等等,直接和间接地管理我们。
选择公司,老板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的因素。找工作时,老板有权选择员工,同样,员工也有选择老板的权利。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个人创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包括 你我在内的大部分人在人生某一个阶段甚至一辈子可能都要扮演雇员的角色。选择一位值得 追随的老板,是个人前途的最大保证。
一生中能允许你有几次错误的选择呢?如果你遇人不淑,刚刚踏入社会就连换三五份工 作,成功的机会便大大降低了。慎选可以追随的老板,是人生少数几个最重要的个人决策之 一。
好公司中的好老板,能够让我们获取更多的能力和信心,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同样,即使在一个不好的公司,如果能遇到一个好老板,也会获得更多的教益。当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选择一个好老板更显得十分重要了,对此我体会尤其深刻。
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顾问公司从事咨询工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咨询业,充满了热情却毫无经验,工作中错漏百出。幸亏我的上司是一个知人善用的领导者,他不断纠正我的 错误,并且给我充分的鼓励。我的每一次进步他都能给予足够的肯定。不久我的上司升职了 ,升为副总经理,兼任部门经理。我资历太浅,无法得到提升,但是却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参 加季度管理会,在比较重要的会议上作报告,来锻炼我的能力。
后来我离开公司另谋他就,到现在自己独立创业,彼此依然有联系,在一些专业的国际会议上我们依然还有机会相遇。我内心中对他充满了感激,他让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对 事业继续保持着热情。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对个人的成长影响颇大。长久地生活在低俗的圈子里——无论是道德上低俗,还是品位上的低俗——都不可避免地让人走下坡路——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接触那 些道德高尚和学识不凡的人。
无论求职时对即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了多么深入的研究,但最终你只能找到一份工作。如果你遇到的老板不是那种慧眼识英才的人,看不到你的能力和贡献,甚至毫无道理地打压你 ,会让你的内心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产生对心灵的伤害。
找工作时,老板有权选择员工,同样,员工也有选择老板的权利。
面试你的老板
我曾多次敬告那些新参加工作和即将换工作的人,面试的目的是找个好老板,而不是一份好工作。老板在面试你时,你也许可以面试老板。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样的老板是值得 追随的老板,但却有能力判断谁是不值得追随的老板。以下列出的十种特质,可以作为面试老板的一个参照。
——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
如果你的老板在商场已闯荡多年,经营的企业少说也有三五家以上,但却没有一次真正成功的经验,而他却经常沾沾自喜地说:我经历过太多事情了,像我这样垮下去又能站起来的人也不多,毕竟我有我独到之处。此时,你应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
是的,他是有独到之处。能够连续几次从失败中再站起来,的确不是一件易事。相反地 ,若连续数次都未能尽其全功,想必他个人有某些重大的缺点,因运气不会都落在某一个人 身上。若你的老板属于此一类型,那你就必须仔细探讨他多次失败的原因。一个没有成功经验的老板,你怎能肯定他这一次一定会成功。除非你能替他带来好运。
——事必躬亲的老板
“每一件事情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这是很多老板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一件事。事实上,这是老板自己造成的后果。
如果老板事不问大小皆要亲自参与,他怎能期待下属独立呢?无法独立的下属出错的机会自然就大,特别是当事必躬亲的老板不在场的时候。如果你不希望永远待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便最好选择一位懂得授权的老板,不要在意公司目前的规模大小。
除此之外,事必躬亲的老板也无法留住真正的人才。一位有创意,有个性的人才绝不希望老板常相左右。同样地,一家留不住人才的公司,你怎能期望它有良好的绩效呢?
——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老板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老板只能称之为不知取舍的老板。鱼与熊掌都想兼得的老板,通常是鱼与熊掌都得不到,也是经常因小失大的老板。成 功的老板应该懂得什么是放长线钓大鱼。
有所取,有所舍,是成功老板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难以割舍是件很痛苦的事。如果你的老板一直无法克服这个痛苦,便是你该三思的时候了。
——朝令夕改的老板
积极是一种美德,有耐性却也不是件坏事。企业环境不断地变化,公司决策当然也需相应地改变。然而任何决策的成败,均需经过相当时间的证明。
如果你的老板只有积极,但缺乏耐心的美德,你花费许多时间所策划的方案,他在实行三天之后就可以将之取消。或者花费数个月酝酿的计划,往往因为访客的一句话而告全盘推 翻。更令人沮丧的是,根据老板指示而做成的计划,往往石沉大海一样搁在老板的抽屉里。 当然,这类老板会将他的作法解释为当机立断。
这种老板永远不会了解,不做决策也是一种决策。你会发现,公司上上下下都很忙,忙着收拾残局,忙着在挖东墙补西墙。老板一天到晚都在提出新药方,但他永远不会相信,有 些疾病只有时间可以治愈。
——喜新厌旧的老板
除非是一家百年老店,否则在公司内部总可以见到几位开国元老。如果你没有发现这类国宝级的员工,很可能他们在江山巩固之后就被杯酒释兵权了。与这类老板共事,通常有段蜜月期,长则半年,短则三周。其固定的模式如下:一进公司之后,老板便经常在你面前数 说一些资深员工这里不好,那里不是。到了蜜月期的高峰,一定会有其他新进员工加入公司 (这类公司通常员工流动率极高),老板就开始在你面前夸赞新进人员多么优秀。
在蜜月期后段(如果你的蜜月期够长的话),你经常会听到老板提及那位员工不能用,不适合公司。当然,这段期间你可以见到几幕戏剧化的离职事件。
当然,最后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你身上。而在你递出辞呈,或者老板以某种婉转的方式请你走人时,他会告诉你,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这类老板不能客观地评估员工的绩效。即使你做好99件事,但第100件事搞砸了,你就很难在老板面前再有翻身的机会,除非你能保证,你的工作绩效永远令老板满意,否则你应随时有走人的心理准备。
——言行不一致的老板
这类老板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赚这么多钱对我并没有什么意义。”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追求利润,利润是公司生存的惟一命脉,又何必刻意加以否认呢?
或许你有机会与这类老板共餐。在一盘鸡肉上桌之后,老板会忙着为你们挟菜。到头来你将发现,骨头特别多的部位都在员工面前,老板却津津有味地享受他为自己所保留的鸡腿。
在这类公司,依照公司章程,如果中午休息时间1个小时,老板通常会在休息50分钟的 时候,进进出出,发出许多噪音将熟睡的员工吵醒,然后再笑容可掬地说:“大家继续睡啊 !还有10分钟。”只要假以时日,这类言行不一致的老板必然无所遁形。当然,若你也是抱 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人生观,那也无妨。
——管理不严格的老板
有一次,一位员工问我:“如果你有机会重新选择老板,你会选严厉的老板,还是选宽厚的老板?”作为雇员当然是希望有一个宽厚的,比较好说话的老板。但是,人的惰性是一种本能,一个公司如果不加以严格的管理,这种惰性就会越来越大,最后会压倒人的理性。
比如说,一个严厉的老板,看到部下迟到早退,或看到部下的工作没有及时完成或出了 差错,就会严肃地批评部下。这样部下虽然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部下会为了不再遭受同 样的不舒服就不再迟到,而把工作做得更好。
进一步说,如果每个部下都知道这个老板很严厉,工作不做好不行,整个公司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好,公司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相反,一个对部下很好说话的宽厚的老板,看到部下迟到早退,或看到部下工作没有及时完成,或出了差错,都睁只眼闭只眼。其结果是公司 的业绩下降,企业破产,个人失业。
相信自己的直觉,以自己的本色亲身去体会,去感受交往过程中的他们,看看他们在今后能否给你一些点拨和启发。如果面试中的他 反应迟钝、心不在焉、固执武断,你可以想像每周一到周五工作中的他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在面试中,双方都会表现出最为得体的行为举 止。如果你不满意你目睹的一切,你有权做出选择。你可以拂袖而去,再面试下一位老板。
相信自己的直觉,以自己的本色亲身去体会,去感受交往过程中的他们,看看他们在今后能否给你一些点拨和启发。
不一定终身受雇,但要终身学习
在我离家去上大学之际,父亲曾告诫我:“你修什么课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好教授 。”的确如此,我很快发现,只要是好教师讲授的课,我都喜欢。温斯坦教授的课,让我仿佛可以看见法国大革命时期死囚押送车隆隆驶过巴黎街头的声音。时光倒流,我现在仍依稀记得许多企业经营策略的课堂训练情形,这要感激二年级时的科恩老师,没有他激情洋溢的讲课,我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对我而言,一个好教师可以把一门课讲得栩栩如生。
好老板与好教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可以让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办公室变成一个学习的地方,他们使你确信,你和你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给你信心,让你大胆开口, 勇于承担责任,甚至对公司的一些老化的程序进行革新。一句话,一个出色的老板知道如何 启发和教导你。
“不一定终身受雇,但必须终身学习”我已不记得这句名言是出自哪位大师之口,但是如果我们都抱着这种态度选择工作,如何选择老板的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了:选择那些能够 真正给自己带来教益的老板。
有了这种态度,无论你找到什么工作,都把它看成是一个研讨学习班,一次学习的机会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毫无疑问,你希望这份工作能使你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你还希望它能使你有一种满足和成就感。然而,从其本质上看,你今天所找到的每份工作几乎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 化着,其速度之快,令你不得不把现在正在寻找的这份工作看成是自己学习锻炼的一次经历 ,看成是研讨学习班的入学登记。从最初开始……及你在那里的整段时期,你有太多东西需 要学习。你不仅必须作好学习的准备,而且必须努力学习。 你必须对每一个可能成为你雇主 的人强调,你是多么热衷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你学得多么快。
工业革命以前的家庭作坊里,人们将工作和学习看成是一体的,为了学习手艺常常拜师 学艺多年,无法拿到一分钱的工资,但却毫无怨言,因为在他们看来,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技能和知识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他们一切努力和付出是为了未来。而现代年轻人则更注重现 实利益。
许多年前,我刚刚开始独立创业,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业务。有一天,两名年轻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们是看到我刊登的广告来寻求帮助的。几个月前,他们风尘仆仆从西部来到纽约打天下,但是情况远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顺利。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这两个年轻人很聪明,也很勤奋,就萌生了雇佣其中一个的想法。当时我的公司规模虽然很小,但业务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起色,急需补充人手。我将自己的想法分别告诉了这两个年轻人。
先交谈的是赫斯,我在向他介绍公司情况的同时,对他说:“由于公司刚刚起步,我无法支付你更高的薪水。”我开出一个基本月薪,赫斯沉吟了一下,然后对我说:“请让我考虑一下。”
接下来我与本杰明谈,他听了我的介绍和开出的薪水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赫斯很快找到了另外一份工作,薪水比我开出来的要高很多。后来我问本杰明是否觉得很吃亏。他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欣慰。“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更多赚钱的机会,但是我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希望能从你的经验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想我在这里会更有前途。”
多年过去了,通过本杰明,我也获得了一些赫斯的消息,他频繁跳槽,至今尚未找到自己的归宿,薪水增长得相当缓慢,而本杰明已经成为我的合伙人,分享公司带来的收益。
我常常为许多年轻人选择工作时表现的盲目而感到惊异。他们在接受面试时总是问“月薪多少?”“工作时间长吗?”“福利待遇如何?”等问题。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要选择什么样的老板做自己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