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
一、模型结构
物理层:
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标准(网线的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主要作用:传输比特流(就是所谓的0101的二进制数据,转化为电流强弱进行传输)。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网卡
,调制解调器
就是工作在这一层。
数据链路层:
定义了如何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及控制如何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层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将比特数据组成了帧(其实是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合成帧)。其中交换机
工作在这层。对帧解码,并根据帧中包含信息,把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
网络层:
由于数据链路层要将解码的信息发送到接收方,随着网络节点的不断增加,点对点通信时,需要多个节点,如何找到目标节点,如何找到最佳路径,便有了网络层。本层就是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的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就是通常说的IP层。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IP协议层。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路由器
就属于网络层。
举个例子:
网络层就相当于快递公司庞大的快递网络,全国不同的集散中心,比如说,从深圳发往北京的顺丰快递(陆运为例啊,空运好像直接就飞到北京了),首先要到顺丰的深圳集散中心,从深圳集散中心再送到武汉集散中心,从武汉集散中心再寄到北京顺义集散中心。这个每个集散中心,就相当于网络中的一个IP节点。
传输层:
接收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时把这些数据进行分割,并将这些数据交给网络层,且保证这些数据段有效到达对端。(以太网不能传输大于1500字节的数据包)。TCP和UDP协议
就在本层。
会话层:
会话层就是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该层的通信由不同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服务请求和响应组成。
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各种用于应用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识别。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成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