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调整了曾经的口号“Intel Inside”。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英特尔已经意识到当前的处境,即该公司的处理器无法进入到对用户最重要的计算设备:智能手机中。因此,英特尔正在转型。
以下为文章全文:
最近你可能不再听到英特尔曾经的宣传口号“Intel Inside”。
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ax)的主题演讲之前,英特尔在台北国际会展中心舞台上打出的口号是“Experience what's inside”(体验内在)。这一新口号已启用一段时间。然而这一口号表明,英特尔正在调整业务优先级,并接受当前残酷的现实:英特尔无法进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设备,而搭载英特尔处理器的设备正在被边缘化。
英特尔近期宣布对业务进行重组,裁员1.2万人。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表示,公司业务重心将转向云计算,而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动力。英特尔在Computax上的主题演讲也是在陈述这样的观点:关于物联网和5G网络的部分更突出,而关于PC创新的计划则被淡化。
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业务新任总经理奈文·谢洛伊(Navin Shenoy)接替了刚刚离职的科克·斯考根(Kirk Skaugen),出现在Computax的舞台上。关于PC创新,他的发言似乎说服力不足。他谈到变形本2015年的增长率达到40%,展示了惠普Spectre 13和联想IdeaCentre 610S,并宣布英特尔将坚定不移地支持这一平台。不过,英特尔自身并没有太多消息可以公布。新的10核Broadwell-E处理器非常小众,即将推出的Kaby Lake处理器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看好PC的未来理由过于牵强。大部分支持虚拟现实的PC都将搭载英特尔CPU,但CPU并不是用户购买或组装新电脑的原因。
实际上,虚拟现实的兴起推动了用户对高端PC的需求,这应该归功于GPU。英伟达CEO黄仁勋对此非常了解。在周一上午的媒体会议上,他对此信心十足。英伟达此次发布了GTX 1080 GPU,吸引了大量关注。黄仁勋表示,英伟达此前在图形显示领域的优势将有助于该公司在无人驾驶汽车、机器学习和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取得领先。这些技术都大量利用GPU去进行计算。英伟达的使命非常简单:黄仁勋专注于领先的性能,以及将这样的性能应用在任何可能带来优势的领域。他承认,移动设备并非这样的领域,因此英伟达已不再关心这一领域。
英特尔也已承认在手机市场的失败。近期,英特尔开始从智能手机市场撤退。不过与英伟达相比,英特尔的计划显得更混乱,科再奇决定冒险押注于云计算。过去数十年,英特尔的商业模式在于,用户需要放在面前的高性能计算机,并需要从英特尔购买这样的计算元件。对英特尔的数据中心业务来说,概念依然如此,而实际上PC仍是英特尔业务的核心,占营收的超过一半。英特尔每季度的盈利都达到数十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物联网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云计算对英特尔来说并非一场前景清晰的游戏。而随着PC市场的继续滑坡,以及外界担心芯片技术的发展能否继续跟上摩尔定律的预言,英特尔需要加速发展新业务。
在此次的主题演讲中,谢诺伊解释了英特尔的计划。他描述了一种“发展中的良性循环”,即数据中心推动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而这反过来又创造了更大的数据中心需求。通过数据中心,英特尔将在移动设备市场尝试“曲线救国”。用户口袋中的计算设备可能不会搭载英特尔CPU,但如果英特尔的目标得以实现,那么与智能手机通信的数据中心,以及连接至智能手机的无人机和机器人等设备,仍将继续采用英特尔的计算技术。
不过与手机市场类似,在物联网市场,英特尔仍将面对ARM的激烈竞争。类似高通的公司已推出了瞄准低功耗、低成本设备的芯片。此外从长期来看,基于ARM的设计也将对英特尔的服务器业务造成威胁。目前也不清楚,英特尔的这些项目能否避免该公司在消费类市场被边缘化,甚至重回奔腾处理器主导科技行业的黄金时代。
目前看来,英特尔已经意识到这些,即英特尔的技术并不存在于用户最关心的科技产品中。不过,通过搭载该公司技术的设备,英特尔希望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至少从短期来看,这方面没有其他公司比英特尔的处境更有利。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