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一位老中医问我懂不懂照相机的参数,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学习摄影的日子。那年刚毕业,实习攒的钱加上半个月工资凑了八百多块钱,国庆节时跑遍李村台东,选定一款已不再生产的佳能Powershot-A470,加上4块2300毫安时的品胜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然后开始了我疯狂的拍摄历程。只要外出,脖子上一定挂着相机,路上车上,上班下班有机会就拍不停,拍人像时约学妹,拍月亮时买个迷你三脚架,拍大海及海边夜景时从沿海某个站下车,往回边走边拍,拍到中山路再到劈柴院。后来去新疆带着拍了大半年,终于拍坏了快门线(据说寿命是拍一万多次)。后来去北京接着拍,但换的这个质量不行,不久后又坏了,最后被公司的单反代替。那些日子里,买了书《从银盐到数码》(昨天翻书架也没找到),又从校图书馆借过构图、艺术摄影等书,睡觉前边看边做笔记。印象比较深的是学到快门、光圈和ISO的关系时,发现光圈的可选数值与根号2的倍数有关。一晃多年过去,随着手机拍照质量和智能化的提高,很久已经不调这些参数了,但回想一下感觉还没完全忘记,考虑到老中医能问我说明他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些参数的直接解释,于是我琢磨了一下希望能通过中医类比的方法帮他理解,就有了这篇文章。由于个人见识有限,类比描述难免有不恰当之处,所以非常欢迎有高见的小伙伴们一起探讨!
相机参数和中医的类比
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在不同环境下光线被赋予了冷暖的感觉(专业解释请自行百度),比如晴天、阴天、傍晚或室内的白炽灯、荧光灯下等对同一个物体拍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白平衡:因为上述色温的原因,本来白色的物体拍出来也容易有色偏,为了还原真实图像颜色或人为增加冷暖效果,就可以手动增加冷暖色偏来达到目的。一般相机可以根据环境自动计算,也可以直接告诉相机当前色温值,还也可以选预置的场景,最绝的办法是拿一张白纸告诉相机说“这是白的”,让他根据白纸上的色偏去消除画面中的色偏。
中医类比:望闻问切中望舌时,经常需要获取准确的舌苔和舌质颜色。有时由于环境光线偏冷暖而带来影响,有经验的医生就会从大脑中进行计算,根据环境中真正白色的物体被偏色的程度来消除舌头上的色偏。
感光度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和中医的类比关系
参数 | 类比 | 定义 | 数值增大 | 数值减小 | 备注 |
感光度ISO | 相机 | 感光器件(ccd或cmos)对呈现影像的敏感度 | 对光的反应越敏感,噪点也会增多,颗粒感增强 | 光的敏感度降低,但画质可以更细腻。 | 对于胶片相机则底片是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 |
中医 | 对不同的药产生不同的补气程度 | 大补元气的人参 | 补气力量较弱的太子参 | 假设这两味药同时只能开一种 | |
快门速度 | 相机 | 胶片或感光器件的曝光时间 | 越长进光量越大,但画面容易产生抖动模糊 | 进光量不足,但不容易产生抖动 | 防抖还可以用三脚架或快门线或内部防抖功能等 |
中医 | 总共服药的天数 | 天数越多药效月明显 | 天数太少不容易出效果 | ||
光圈大小 | 相机 | 进光孔径的大小 | 进光量越大,但景深变小 | 进光量越小,但景深变大 | 影响景深的还有镜头和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焦距。距离越近焦距越长则景深越浅,反之亦然 |
中医 | 每副药的药量 | 药量大,要考虑是否对胃有刺激 | 药量小 |
三者关系
要让一张照片拍的明暗适中,就要保证感应到感光器上的进光总量在一定范围内。进光总量不足则照片模糊发暗,反之曝光过度。通过上述关系发现,这三个参数的乘积是个常数(或在一定范围),在保证进光总量不变时,某一个数值增大,另外两个数值的乘积必然要减小。这个关系有一些经验组合,也有具体计算公式,大家可自行百度。
中医类比:假如有一个病号气虚,需要补气治疗,补气的总量类比上面的进光总量。
场景
环境光线较暗或抓拍动态内容,需要更短时间的快门来防抖,就需要提高ISO感光度和增大光圈。但ISO太高容易导致噪点多,光圈太大容易导致景深太浅,所以要把握好这两个维度的牺牲程度。
中医举例:病号因要参加下一场战斗,需要比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体力,所以要使用人参、增加药量。但药力太猛可能补出副作用,一次喝太多又伤胃甚至吐出来不能吸收,需要平衡。
静态夜景或夜间人像,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来呈现画质细节,就需要降低ISO感光度和减小光圈。夜间人像可以使用闪光灯、反光板来辅助解决,夜间景物就必须用三脚架或快门线了。
中医举例:病号先天性气虚,从根本上补气需要长期服药调理,可能两三个月才能见效。
要拍一个宽阔的空间,希望远近都清楚,即大景深,就要用更小的光圈,这时需要提高ISO感光度和增加快门曝光时间。但ISO太高容易导致噪点多,快门时间长容易导致画面抖动,可使用三脚架防抖。另外,大景深可以通过更远的拍摄距离和更短的焦距来优化。
中医举例:病号的胃有问题,一次只能喝下一勺药,所以要使用人参、增长服药时间。但时间太长可能引起很多麻烦,可以用智能喂药仪器帮助实现。
浅景深人像或花虫特写,即被拍内容主体清晰,周围虚化的效果,除了近距离长焦距,就要使用大光圈(不考虑多摄像头的手机)。这时需要调小快门时间和ISO感光度,如果还不行可以手动进行曝光负补偿。
中医举例:病号身体壮实,胃动力强,每次可承受大药量,这样使用太子参或很短时间内就容易见效。
注意:3个参数中某个数值调大,另外两个的乘积需要减小,但并不一定另外两个数值都要减小。
曝光模式
程序自动曝光(P):大多数非专业摄影者最常用的模式,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计算出一组合适的参数以保证照片曝光适中。
光圈优先(A):可手动调光圈大小以改变景深,相机自动计算出其他数值尽量让照片曝光适中。
快门优先(S):可手动调快门时间以防抖或实现延迟摄影,相机自动计算出其他数值尽量让照片曝光适中。
手动曝光(M):三个参数均手动设置,缺少经验可能会拍出曝光过度或不足的照片。
曝光补偿:在以上三个参数确定了进光总量的情况下,还可以手动再进行一次加减修正,正向的补偿使照片变亮(如逆光拍人像),反之变暗(黄昏时拍夜景效果)。类比上面中医补气的例子,这里可以想象一下这位气虚患者,如果生活环境优雅安逸,可以整体上少补点,以让身体自己恢复;如果环境恶劣风餐露宿,就整体上多补一些让抗邪能力更强。
测光方式
通过一种方法计算出当前需要进多少光才能拍出明暗适当的照片。
评价(矩阵)测光:相机把画面分成多个矩形,通过每个矩形的明暗程度进行一些列复杂算法,计算出进光总量,常用于画面明暗差别不大的情况(如风景)。类比于给某个亚健康的病人通过望闻问切得出全身病症,再通过整体评估后给出综合调理的方案。
中央重点测光:以靠近画面中心位置的图像为主计算进光总量,比如逆光拍人像。类比于某个肝肾阴虚的病人,同时也伴有很多症状,但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
点测光:对于画面某个较小区域进行测光,方法是先把画面中心的测光点对准目标,然后半按快门锁定曝光后再重新构图,可用于夜晚拍月亮等情况。类比于某个人有多个病症导致高烧不退,这时当务之急就是退烧以保证不会被烧坏组织器官。
像素和显示器
中医概念:切脉时食、中、无名三指置于患者同侧手腕的桡动脉上,中指和最高骨对齐,其他两指自然排列,从腕至肘三指对应的脉位分别为寸、关、尺。
照片像素
照片的宽x高得出的总像素点数,越高图像越大,可存储的细节越多。类比中医切脉时需要获取的信息有寸关尺三个脉位,且每个脉位有多种脉象。像素越高相当于脉象要表达出的信息越多。
显示屏尺寸
顾名思义,是观看照片的屏幕的大小,越大观看越舒服,如电影院银幕。类比中医寸关尺所占位置大小,小孩的短,成人的长,个子越高胳膊越长脉位也就越长,切脉时手指还要适当调间距。尺寸越小则获取信息越不方便
显示屏分辨率
显示器的宽x高的点数(可以用放大镜或玻璃球或把水小心滴到显示器上观察,每个点由三个发光单位组成),越高图像的细节被展示越多,但如果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越高的像素会让人看起来图像更细腻。如果用尺寸除以显示屏分辨率,得到单位分辨率占面积大小,就类比医生切脉的三个指头的粗细,越粗单位分辨率占面积越大,获取脉象信息的准确性就会降低,反之指头比较细则更容易获取各脉位的脉象信息。
传感器
成像的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越大成像质量越高。类比大夫四诊合参获取病症信息的能力,越大能获取的信息越多。
对焦方式以及对焦点的选择
什么是对焦
你是否还记得中学学过的蜡烛通过凸透镜(放大镜)成像的物理实验?当移动放大镜时,只有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光屏上的成像才是清楚的。同理,当我们拍照时,由于画面内容远近不一,就会造成内容的清晰度也不一样,这也是景深产生的原因。而我们往往是带着目的去拍照,比如拍花时只希望花是最清楚的,拍人像希望人的脸最清楚,这要通过改变镜头和感光器之间的距离实现——改变距离的过程就是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
最常用模式。相机通过分析画面中对比度、明暗等信息自动识别出最明显的区域,以此区域中的内容进行对焦。半按快门时,相机开始自动对焦,片刻后一般会听到滴的提示音,同时显示器上会看到绿色方框,这就是对焦成功的区域,继续按下快门(注意是指头使劲,手腕不可动),完成拍摄。当对焦成功后焦点锁定,可以在不松手的情况下移动相机进行重新构图,这适合单点对焦,即对焦区域只在固定位置,通过涡轮调起来也很慢。现在的手机拍照可以任意选择对焦区域,即拍摄时点击哪里哪里就是最清楚。
类比中医,假设有一种高级药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定位病位,一部分修复脏器组织。病人服用后,定位药物先去找病位,找到后就引导修复脏器组织的药去发力治病。如果定不上位修复药就不会生效。
连续自动对焦
有时画面中有运动元素,比如小孩跑,动物不配合,正在开动的汽车、体育运动等,此模式可以半按快门时持续自动识别焦点位置并不断对焦,继续按下快门后拍出的就是当时对焦的画面。
类比中医,假设病患得了一种怪病,病位游移不定,使用上面的高级药方难以定位。这时我们假设有一种超级药方,将上述高级药方合二为一,服用后药物可以一直找寻病位跟着游走,当条件成熟时(快门按到底)即发力治病,而不管这一瞬间病位是不是跑了。
手动对焦
数码卡片相机一般没这个功能,单反才可能有,就是完全通过手动调对焦环实现对焦,这个完全要靠眼力判定。记得上大学时,某个寒假从老师这借了台长得像单反的胶片相机回家拍照,在家门口对着电线杆调了下焦距,看着上面的参考距离说“这个电杆离咱们有8米”,旁边一位大爷惊叹到:“这个相机真高级,还有测距功能!”
类比中医,在某些环境下,上述的高级药方和超级药方都失灵了,这时要靠大夫的深厚功底,非常精确得辩证病情,开个方子一步到位消除病因。
后记
这篇文章原计划过年期间完成,趁政府也提倡少走动少聚会,但发现疫情一年后大家都不再害怕,亲戚照样走了3天,外出玩了1天,高强度打扫卫生1天,剩下两天就和周末一样看孩子为主。本来也没安排春节假的学习任务,结果连写点闲东西的时间也没法保障,回头想想还是去年收获大——大家都不敢出门,我钻在厕所开着窗户坐在窗下的小马扎上,头脑清醒的看完了好几本中医启蒙书。这篇文章持续写了一周,为了尽快完成最近都越起越早了,这不,从收假写到元宵节才基本完工。虽然每天时间不多,但积累起来也很可观,就像一位老师说的,规律的学习和作息才是进步的保障。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