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几台旧的台式电脑主机,打算趁在家的时间,把它们拼拼凑凑弄一台好一点的放在家里用,顺便也了解一下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想来对于学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是会有不小的帮助的。正好也借着博客,把这个过程给记录下来。
原材料:不明品牌旧主机3台(注:2台较老,1台较新)。
工具:螺丝刀×1,抹布×1。
搬来第一台主机,面对机箱背面,首先拧下右侧机箱盖螺丝,卸下机箱盖。有些机箱拧下螺丝就能卸下机箱盖,有些机箱则有卡扣设计,使用暴力可能会使机箱盖变形甚至损坏。把机箱放平,就可以看到机箱内部的大概结构了——电源、主板、光驱、硬盘等,这些主要部件都用螺丝固定在金属支架上,一般不会松动脱落。
看到这些线真是头都大了,赶紧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线捋清楚。看上图,左下角就是电源了,从电源上接出来一大捆线,都是红黄黑三色的细线,这些线就是给各处供电用的了。左上角那个就是光驱了,光驱上接了两根线,一根就是电源线,另一根(没错- -就那个特别宽的)就是IDE接口用的线了。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关于IDE的发展历程请移步百度百科,目前IDE设备已经基本面临淘汰了,新的主板和设备都不再支持IDE接口了。右上部就是连接机箱正面的线,有两根USB线和几根电源线(控制开关和重启)。下方的就是主板了,主板上有一组电源线用来给整个主板供电,还有一组电源线专门给CPU供电。
弄清楚这些线以后,就开始下一步行动了——拔线。多数线比较好拔,比较有困难的是USB线和主板电源线。拔完线以后开始拆各个部件。
第一个卸下来的部件是硬盘,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这是一块西部数据的Caviar Blue机械硬盘(俗称蓝盘,相比于性能较低而节能的绿盘和性能较高的黑盘,蓝盘表现较为均衡,适合家用),容量为320GB,有8MB缓存,转速7200转/分。这块硬盘的生产日期是2010年8月23日(早已经过保修期了- -),同型号的硬盘已经停产,具体参数见下图,参考价格¥365。
随后是内存条,拆内存条的时候把两侧的卡扣打开即可取下内存条。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这是一根金士顿的2G内存条,参数见下图,参考价格¥199。
下一个是光驱,光驱是电脑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也是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便携式电脑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部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计算机诸多配件中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蓝光光驱(BD-ROM)和刻录机等。随着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的快速发展,光盘已经渐渐被取代,相应地,光驱的使用也越来越少。这是一台华硕的DVD刻录机,早在2011年就已经停产,参数见下图,参考价格¥155。
将这些部件都拆除下来后,机箱里只剩下电源和主板了。由于电源不是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因而本次拆机不会涉及电源的拆除。主板是计算机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下一篇中将着重介绍主板。在本篇的最后,附上第一台机箱除电源外全部拆除后的现场图。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