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 | 线数类型 | 信号线组成 | 特点 | 典型应用场景 |
---|---|---|---|---|
I2C | 标准 2 线 | - SDA(双向数据线) - SCL(时钟线) | - 地址寻址,无需片选线 - 多主多从架构,布线简单 | 低速传感器、EEPROM、RTC |
扩展 4 线 | - SDA + SCL - SMBSUS(挂起信号) - SMBALERT(中断信号) | - 非标准扩展(如 SMBus) - 支持电源管理、中断告警 |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监控 | |
SPI | 标准 4 线 | - MOSI(主发从收) - MISO(主收从发) - SCLK(时钟) - CS(片选) | - 全双工通信,高速传输 - 每新增从设备需增加 1 根 CS 线(线数=3+N) | 高速 ADC/DAC、Flash 存储器 |
扩展 6 线(控制信号) | - 标准 4 线 - D/C(数据/命令) - RST(复位) | - 增强设备控制能力 - 直接区分数据与指令,无需额外协议 | OLED 显示屏(如 SSD1306)、TFT 驱动 | |
扩展 6 线(QSPI) | - SCLK + CS - IO0~IO3(四数据线,双向) | - 四数据线并行传输,带宽提升 4 倍 - 兼容单线/双线模式 | 高速 QSPI Flash(如 W25Q128)、图像处理 |
关键说明
-
I2C 扩展 4 线:
- 非标准设计,需主从设备支持(如 SMBus)。
- 用于系统级管理(如中断、低功耗挂起)。
-
SPI 扩展 6 线:
- 控制信号扩展:常见于需要硬件控制的设备(如屏幕复位、指令区分)。
- QSPI(Quad SPI):通过多数据线提升带宽,适用于大容量存储或实时数据传输。
-
线数公式:
- I2C:线数固定(2 或 4),与设备数量无关。
- SPI:线数 = 3 + N(标准模式,N 为从设备数量)或固定 6 线(QSPI 模式)。
应用选择建议
- 低速、多设备、布线简单 ➔ I2C 标准 2 线。
- 高速、少设备、实时性要求高 ➔ SPI 标准 4 线。
- 需硬件控制或超高带宽 ➔ SPI 扩展 6 线(控制信号或 QS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