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使用生成式语言模型的几个阶段

news/2025/2/23 1:54:53/

随着生成式语言模型(如 ChatGPT、Grok 等)逐渐走进大众生活,普通人从最初的懵懂尝试,到熟练运用,再到理性判断其输出结果是否可靠,经历了一个逐步进阶的过程。以下,我将详细描述普通人使用生成式语言模型的几个典型阶段,并围绕“从不懂怎么问,到组织问题详细准确,再到判断结果是否可用”展开分析。


第一阶段:懵懂尝试——“不知道怎么问,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在接触生成式语言模型的初期,普通人往往处于一种“新奇但迷茫”的状态。很多人听说过 AI 的强大功能,比如“能写文章”“能回答问题”,但具体怎么用、能用在什么地方,却没有清晰的概念。

  1. 提问特点:模糊、随意、缺乏目标性

    • 用户可能会输入一些非常泛泛的问题,比如:“你是谁?”“你能做什么?”或者直接丢一句:“给我讲点什么吧。”
    • 还有些人会试探性地问一些日常问题,比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但其实忘了告诉 AI 具体是哪个城市。
    • 由于缺乏对模型能力的了解,提问往往没有明确的上下文或目的,甚至有时是随手一问,类似于“测试一下能不能回答”。
  2. 心理状态:好奇与怀疑并存

    • 这一阶段的用户对 AI 的能力既好奇又怀疑。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东西真的能懂我在说什么吗?”或者“它回答的靠谱吗?”
    • 因为不熟悉,很多人对输出的结果不会有太高的期待,甚至觉得“随便看看就好”。
  3. 典型场景举例

    • 小明第一次用 AI,问:“你会写诗吗?” AI 回答了一首简单的四句诗,小明觉得“还挺有趣”,但没想过进一步追问或调整需求。
    • 小红输入:“帮我写东西。” AI 回复:“请告诉我具体写什么?” 小红一脸茫然,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想写什么。
  4. 阶段局限

    • 用户不知道模型需要清晰的指令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 对结果的评价标准也很模糊,更多是“好玩”或“不好玩”的感性判断,而非实用性或准确性。

第二阶段:初步掌握——“开始学会组织问题,但还不够详细准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用户逐渐意识到生成式语言模型并非“读心术专家”,而是需要明确的指令才能给出更好的回答。于是,他们开始尝试更有针对性地提问,但问题组织仍然不够完善。

  1. 提问特点:有方向但不具体

    • 用户会提出一些稍微具体的问题,比如:“帮我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给我讲讲量子力学。”
    • 但这些问题往往缺乏细节,比如没说明文章的字数、风格(是学术还是科普),或者没 уточнить( уточнить 是俄语“澄清”的意思,这里应为“没说明”)想了解量子力学的哪个方面(历史、原理还是应用)。
    • 有时还会出现“一句话多义”的情况,比如:“帮我准备一个演讲”,但没说主题、时长和对象。
  2. 心理状态:期待与试错并存

    • 用户开始对模型的能力有了一定信任,期待它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写作业、起草邮件等。
    • 但由于问题不够清晰,AI 的回答有时会偏离预期,用户会感到困惑或失望,然后通过反复调整问题来“试错”。
  3. 典型场景举例

    • 小明输入:“写一篇 500 字的文章。” AI 问:“主题是什么?” 小明补充:“关于狗。” AI 输出了一篇关于狗的科普文章,但小明其实想要的是一个关于“狗狗陪伴”的温馨故事。
    • 小红问:“教我做饭。” AI 给了一堆菜谱,但小红其实是想学“简单快手早餐”,只是没说清楚。
  4. 阶段进步与局限

    • 进步:用户开始意识到“问题越具体,回答越有用”,并尝试给一些基本指令。
    • 局限:缺乏对上下文和细节的掌控,比如忘了提供背景信息(“我是个初学者”“我需要中文回答”),导致结果仍不完全符合需求。

第三阶段:熟练运用——“组织问题详细准确,发挥模型最大潜力”

到了这个阶段,用户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熟练地与生成式语言模型互动。他们学会了如何组织问题,让指令清晰、具体、可操作,从而最大化 AI 的输出质量。

  1. 提问特点:详细、结构化、有明确目标

    • 用户会提供详细的背景和要求,比如:“帮我写一篇 800 字的中文科普文章,主题是‘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面向中学生,语气轻松有趣,包含至少三个具体案例。”
    • 或者:“用 Python 写一个函数,功能是计算 1 到 n 的所有偶数和,要求有注释,适合编程初学者理解。”
    • 他们还会主动预防歧义,比如:“不要用专业术语”“结果控制在 3 分钟阅读时间以内”。
  2. 心理状态:自信与目的性强

    • 用户对模型的能力有了清晰认知,知道它在某些领域很强(比如生成文本、解释概念),但在其他方面有局限(比如实时数据、情感判断)。
    • 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使用 AI,比如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而不是随便玩玩。
  3. 典型场景举例

    • 小明输入:“帮我写一封 200 字的英文邮件,主题是邀请客户参加 3 月 15 日的线上会议,语气正式但友好,提到会议时长 1 小时并提供 Zoom 链接。” AI 输出结果几乎完美,小明只需稍作调整。
    • 小红问:“用通俗语言解释区块链,500 字以内,面向零基础读者,举一个生活中的类比。” AI 给出了一个用“共享账本”比喻区块链的回答,小红非常满意。
  4. 阶段特点

    • 用户已经掌握了“如何提问”的技巧,能通过清晰的指令引导模型产出高质量结果。
    • 他们还会主动迭代问题,比如发现回答不够好时,会补充细节或换个角度再问。

第四阶段:理性判断——“不仅会用,还能评估结果是否真的可用”

熟练使用只是基础,真正的高阶用户会进一步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学会判断生成式语言模型的输出是否可靠、实用,并根据需求调整策略。

  1. 行为特点:分析与验证

    • 用户不再盲目接受 AI 的回答,而是会评估其逻辑性、准确性和适用性。
    • 他们可能会交叉验证结果,比如查阅其他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或结合自己的知识判断。
    • 如果发现回答有问题,会指出错误并要求修正,比如:“你提到的这个数据不对,应该是 2023 年而不是 2020 年,请重新生成。”
  2. 心理状态:冷静与独立思考

    • 用户明白 AI 并非万能,可能会出错(尤其是事实性错误或过于复杂的推理)。
    • 他们把 AI 视为一个“助手”而非“权威”,更注重自己的判断力。
  3. 典型场景举例

    • 小明让 AI 写一篇关于“火星移民”的文章,但发现其中提到“火星有液态水河流”,他知道这是错误的,于是要求 AI 修正并基于最新科研数据重写。
    • 小红用 AI 生成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但发现市场分析部分过于笼统且缺乏数据支持,她自己补充了具体数据后才使用。
  4. 阶段标志

    • 用户能识别模型的局限,比如“生成的内容可能缺乏原创性”“有时会胡编乱造(hallucination)”。
    • 他们会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决定是直接用 AI 的输出,还是将其作为草稿进一步完善。

总结:从“懵懂”到“理性”的成长路径

普通人使用生成式语言模型的这四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掌控”的过程:

  • 第一阶段是试探,摸清模型的边界;
  • 第二阶段是学习,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
  • 第三阶段是熟练,充分发挥模型的潜力;
  • 第四阶段是成熟,理性对待结果并加以优化。

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用户与 AI 互动能力的提升,也映射出一种更广义的数字化素养:如何与技术共舞,既利用其便利,又不被其局限所困。对于未来的普通人来说,掌握这种能力将成为一种基本生存技能,就像学会用搜索引擎或智能手机一样。

你觉得自己的使用阶段在哪一档?或者有什么具体的场景想分享吗?欢迎留言讨论!


http://www.ppmy.cn/news/1574296.html

相关文章

二叉树层序遍历的三种情况(总结)

这道题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层序遍历,只需要利用队列存放二叉树结点,队列的size代表每层的节点数也就是平均值的除数,利用一个结果数组记录每层平均值,最后返回。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值定义成double类型。 代码如下&…

一周学会Flask3 Python Web开发-flask3模块化blueprint配置

锋哥原创的Flask3 Python Web开发 Flask3视频教程: 2025版 Flask3 Python web开发 视频教程(无废话版) 玩命更新中~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们在项目开发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划分几个或者几十个业务模块,如果把这些模块的视图方法都写在app.py…

SpringCould+vue3项目的后台用户管理的CURD【Taurus教育平台】

文章目录 一.SpringCouldvue3项目的后台用户管理的CURD【Taurus教育平台】 1.1 背景 二.用户列表(分页查询) 2.1 前端Vue3 (Vue3-Element-Admin)2.2 后端SpringCould 处理 三. 用户信息删除 3.1 前端Vue3 (Vue3-Eleme…

如何取消Word首字母自动大写?

在英语语法中, 当英文单词位于句子开头时, 首字母要大写。 因此,为了输入方便, 我们常用的Word会默认 英文首字母大写。 但平时我们在输入中文的语境下, 偶尔加几个英语单词并不需要如此。 那么 如何取消Word…

【HeadFirst系列之HeadFirst设计模式】第8天之适配器模式与外观模式:让不兼容的接口和谐共处!

适配器模式与外观模式:让不兼容的接口和谐共处!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设计模式中的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和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如果你曾经遇到过接口不兼容的问题,或…

【登月计划】 DAY2 中期:产品研发与设计验证(4-6)--《设计图纸如何从电脑飞进生产线?揭秘研发系统的 “暗箱操作”》

目录 四、乐高教学:拆解 CAD/CAE 与 PLM 的 “共生关系” 1. CAD 系统:工程师的 “数字画笔” 🎨 2. CAE 系统:产品的 “虚拟实验室” 🔬 3. PLM 系统:设计的 “大管家” 五、装逼话术:设计…

Lineageos 22.1(Android 15)Launcer打开Taskbar

一、前言 Taskbar是Android高版本给大屏幕设备定制的快捷导航条,屏幕宽度或者高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判断为平板而显示taskbar。 /*** Returns {code true} if the bounds represent a tablet.*/public boolean isTablet(WindowBounds bounds) {return s…

使用 Docker-compose 部署 MySQL

使用 Docker Compose 部署 MySQL 本文将详细指导如何使用 docker-compose 部署 MySQL,包括基本配置、启动步骤、数据持久化以及一些高级选项。通过容器化部署 MySQL,你可以快速搭建一个隔离的数据库环境,适用于开发、测试或小型生产场景。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