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在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城市地面塌陷问题却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传统的地质灾害相比,城市地面塌陷具有更为复杂多变的特点,其发生与人类活动和地质发育特征紧密相连,给城市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地面塌陷事故数量达274起,总体成上升趋势。近期,武汉突发地面塌陷,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再次敲响城市安全的警钟。
为有效防治和应对地面塌陷灾害,应加强城市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合理规划利用地下空间,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时预警和智能研判、三维可视化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从而提升地面塌陷风险防控的信息化服务水平,预防和减少灾害风险发生。
加强城市地质工程勘察应用
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初期,通过加强对城市地质条件的全面勘查,准确掌握地下岩土层的分布、性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信息。辅助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区域范围选址(如修建地铁线路规划),通过网格化三维模型和三维红线圈定的方式沿地下空间三维模型进行垂向扩展,并对三维模型与地下空间周边范围进行碰撞检测和分析,生成红线范围区,同时协助地下空间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地基沉降计算、地基应力计算等地质应力工程施工条件计算,为地下空间工程开展提供合理计划、规划预案和安全保障。
地铁工程建设地质环境仿真模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搭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实现风险隐患动态监测预警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GIS/BIM等先进信息技术,以及布设GNSS、测斜仪、裂缝计、水位计、雨量计、基岩标、分层标等监测设备,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对地面沉降重点区域不同监测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看不同监测点位水位、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等随时间变化关系,及时掌握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动态情况,适时调整地下水开采计划,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管理,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有效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
地面沉降调查监测 “一张图”
光纤监测数据展示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关联分析
地下水位实时预警
构建风险专题评价模型
辅助风险隐患排查与识别
依托自研的ZGIS平台,内置评估模型与算法,科学划分灾害风险等级,将评价区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分别按照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面向一般调查区、重点调查区提供易发性评价、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风险性评价等专题在线分析评价工具,为开展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地面沉降分区控制目标和防治对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面向评估查询用户,提供地质灾害区域评估查询,并生成报告,科学指导风险隐患排查,帮助城市管理者提前识别潜在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查询结果
智博创享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场景创新,积极研发多源数据融合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激活数据要素,为有关单位提供地质灾害物联感知、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等技术服务支撑,赋予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新思路,有效提升地质灾害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