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0进入第二天议程,今天的重磅是智能体。上午,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正式对外发布了智能体,这也是业界首次针对政企智能升级提出系统化参考架构。基于智能体,客户和伙伴都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方案。
本文重点来聊聊智能体的四大部分组成之一——智能联接。如果把智能体比作人体的话,那么,智能联接就是撑起智能体的躯干,贯通大脑和四肢,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
那么,什么是智能联接,为什么需要智能联接?智能联接能带来什么价值?华为在智能联接方面有哪些技术布局和储备?带着这些问题,听完华为常务董事汪涛“打造智能联接 共建行业智能体”的主题演讲,渐渐清晰了。
联接进化
为什么需要智能联接?因为传统联接不灵了。
过去的联接主要是联接人的,现在的联接主要是联接物的。人的数量是有限增长的,70亿这个数量级已经保持了很久,而物是无限增长的。IDC预测,到2025年,将有416亿台设备联网,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数量多意味着联接的难度大,管理10个人的公司和管理1000个人的公司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今时今日对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
什么要求?先来看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想要做到4小时内的天气“短临预测”,需要将各个城区高清摄像机拍摄的海量云图数据,实时传送到云端进行AI分析。由于计算数据量巨大,需要多个分布式DC协同,大带宽、无损0丢包的数据中心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虹桥高铁站,每84秒发车一次,国内发车密度最高,对控制信号系统联接的可靠性要求极高。
自动驾驶想要普及,数据传输时延必须低,数据处理能力必须强,端边云之间、数据中心之间的联接质量非常关键。
三个场景描绘出来未来联接该有的样子,分三个层次:一是智能中枢内部的联接,比如AI集群服务器的互联、以及云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二是智能中枢到智能交互设备的联接,云边端之间的联接;三是智能交互设备之间的联接,比如AI摄像机、4K无人机、机械臂等之间的互联。
把这三个层次融为一体,就一句话,万物互联。
今天,智能化已经是全社会追求的目标,而万物互联是智能化的基础,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总结万物互联对联接的要求,有5个方面:高可靠、无损0丢包、差异化服务、实时大带宽和智能运维。
事实上,这就是华为认为未来联接该有的样子,华为称之为智能联接,华为认为智能联接应该具备三大特征:
首先是泛在千兆。带宽能力是联接的基础,面向超高清的AI摄像机、无人机、工业相机,以及面向工业场景的VR、AR应用,需要无处不在、无缝覆盖的千兆联接能力。
其次是确定性体验。智能体的联接,主要对象是物,主要场景是生产。办公场景大同小异,但生产场景千差万别,比如,2019年深圳机场日高峰的时候,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1架飞机起降,网络的实时保障尤其重要;电力企业需要承诺5个9的可靠性,年户均停电不超过6分钟。生产环境,如果联接做不到确定性,企业也做不到安全性和可靠性。
深圳宝安机场
最后是超自动化。行业智能升级的结果,就是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成倍增加,华为一个客户的网络报告显示,引入5G等新技术后,联接密度将提高100倍,参数设置将增加10000多个。靠人?不现实,必须引入大数据和AI,把简单留给人工,把复杂交给智能,这就是超自动化。
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超自动化与前文所述万物互联对联接的5个诉求一脉相承。
价值决定一切
带不来价值,一切都是空谈。
关于联接的价值,其实,梅特卡夫定律很早就诠释了,即联接的价值与联接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联接的数量越大,产生的价值就可能越大。为什么我要加“可能”二字,因为还有一个变量应该考虑在内,那就是联接的质量。
在《华尔街交易对光速的追求》报告中,有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1毫秒联接时延的降低,能带来1百万美金的经济收益。某大型 OTT 云数据中心的实测数据显示,0.1%的网络丢包会带来50%的AI算力损失。联接质量将决定获得收益还是承担损失。
难怪汪涛会在演进中打趣:如果梅特卡夫先生允许的话,华为希望给“梅特卡夫定律”再增加几个变量,包括带宽、时延、切片,重新定义联接的价值,华为称之为“新梅特卡夫定律”。显而易见,在“新梅特卡夫定律”中,联接的质量决定了联接的价值,联接力就是生产力!
下面通过几个应用案例,看看智能联接带来的改变。
中国某机场开展5G智慧助航灯创新,实现对20000多个助航灯的实时联接和低时延通信,提升了飞机跑滑效率。另外,围界巡逻车采用5G+4K视频回传,实现巡逻画面全天候的实时监测、和事后精确回查,提升异常事件处置效率,构建起机场的立体化安防体系。
广东某政务网通过引入IPv6+技术、一跳直达,快速打通不同委办局的数据中心,实现跨域跨部门快速视频调阅,改变以前逐步、逐跳打通数据中心,效率低、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某银行借助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实现无人网点智慧化改造。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部署5G、F5G网络,实现对所有监测无人机、高清摄像机的实时、大带宽联接,汇聚5000多路视频监控、13000多个物联传感器,为智慧城市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示意图
不只是交通、政府、金融、园区,在很多其它行业,已经有非常多的客户通过智能联接为业务智慧化改造奠定了基石。
智能联接是智能升级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没有智能化升级的成功。
华为的秘密武器
想比很多企业来说,华为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既然提出了概念,必然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产品解决方案。简单说就三个关键词: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超自动化,华为围绕它们打造产品解决方案。
比如面向技术领域,基于5G、F5G、Wi-Fi 6打造面向AI摄像机、超高清无人机等智能交互设备的泛在千兆联接;全面引入AI,精确识别业务意图,实时动态匹配网络资源,依托智能IP+Optical协同的联接网络,满足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服务以及确定性体验的需求;在网元、网络和云端全面引入AI,打造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让SDN升级到AND,实现超自动化运维。面向行业,提供针对不同场景的智能联接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华为将在三个方向重点发力,一是5G,二是智能IP网络,三是F5G。
5G层面,华为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头部选手,已经为全球众多运营商客户交付“三极”的5G网络,即极致体验、极简组网和极智运维。这还不够,华为面向行业智能升级,在上行带宽、时延和定位等方面还在持续增强。
智能IP网络层面,华为将解决方案全面升级到2.0,核心变化就是AI技术的加入。比如,CloudFabric2.0解决方案通过引入独有的AI调度算法,可实现数据中心网络无损0丢包,AI算力和存储效率均可提升30%以上。
F5G层面,推出智简全光战略,将光联接从数据中心延伸至网络边缘,并推出三大亮点解决方案,包括把POL技术带入到园区的Campus OptiX解决方案;基于Liquid OTN技术打造的Single OptiX 全光承载解决方案,以及基于DC908打造的DC OptiX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无论是网络的什么位置,华为都有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体系来帮助客户实现智能联接。
总结全文。
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智能联接作为连接器,既是企业实现智能化的纽带,也是企业通向未来的桥梁。华为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会止步,未来,华为将继续投资基础研究,围绕平台、模块、算法、工艺等,系统性提升整机工程能力;
同时在光通信和蜂窝通信等领域,不断挑战香农极限,做到网络性能的最优;
并将积极携手各行业组织,加速推动5G、IP和光传输等关键技术,面向行业的标准建立或优化。
就像汪涛说的,站在更高更远的视角来看,联接的技术探索和产业发展永无止境!华为做的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