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硕士和读博士洗碗区别的两大理论

news/2024/9/24 8:26:30/

::: block-1

“时问桫椤”是一个致力于为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提供帮助的不太正式的公众号。我们旨在在大家感到困惑、痛苦或面临困难时伸出援手。通过总结广大研究生的经验,帮助大家尽早适应研究生生活,尽快了解科研的本质。祝一切顺利!——时问桫椤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

背景

有人建议我读直博。

我发表过很多篇文章,但是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迷茫?难道毕业了就去高校当老师吗,一旦从事其他领域,又得从零开始,仿佛就像浪费了读博的那么长时间的系统训练。30岁从零开始的感受并不轻松。

所以我就很纠结。我是应该读博士吗?还是读完研究生就工作呢?

两个理论

有一个笑话,是说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差距有多大。 回答是:博士研究生会换称号(Dr.),而研究生不容易……也是哈,如果是博士研究生,一般全是立即叫法其为:赵博、钱博、孙博、李博这些,而研究生则非常少叫法:赵硕、钱硕、孙硕……的(假如爸爸妈妈赐名“xx博”就不一样了)。

两个理论

有那么2个个较为品牌形象的形容或是基础理论能够表明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区别。

“小兔子基础理论”:

大学本科是:专家教授把小兔子绑好啦,随后给大伙儿一张地形图,告知大伙儿:“这片树林有小兔子,大伙儿抄混蛋去打吧!”研究生是:专家教授了解树林有小兔子,仅仅把两把步枪交到学员,说:“学生们,这树林毫无疑问有小兔子,快点打吧。”博士研究生是:专家教授指向远方的一片杨廷说:“那边很有可能有小兔子,要不你来打一打?”

“红烧排骨基础理论”:

科毕业论文具体内容:红烧排骨的界定和种类;各种各样红烧排骨差别和特性;烹调苏东坡红烧排骨的关键难题和防范措施。研究生论文具体内容:有关猪肉做法的参考文献;红烧肉做法的历史时间演化全过程;传统式红烧肉制作和科学研究方法详细介绍和较为;相对剩余价值红烧排骨的自主创新的地方和进一步科学研究提议。硕士论文具体内容:猪是如何培养的;猪的每个一部分肉质地的区别和功效;马克思理论不一样发展趋势环节对红烧排骨发展趋势的危害和启发;红烧肉制作的实证分析(自变量选择、理论模型和计量检定剖析)。

观点不一样

由此可见,硕士和博士的不同之处是对事情的观点不一样,对待事情的视角不一样,对待事情的深层不一样,对待事情的自觉性水平不一样。那麼真实世界中,硕士和博士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回来优秀人才真实有一定的感受。

硕士和博士较大的不一样取决于,前面一种是他人对你说学习什么,随后学好就行。后面一种则是要自身发掘什么行业非常值得去做,怎样去做。二者的基本课程内容很有可能差别并不算太大,但在中后期的研究课题全过程中博士研究生必须较强的单独发现问题与解决困难的工作能力,并且还必须坚强不屈的恒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

对博士研究生来讲,较大的挑战实际上是摆脱自我厌恶,殊不知在学研究生时非常少会出现这类心态的反映。过多焦虑情绪的博士研究生,并不是没有学术研究工作能力,只是没法摆脱这类自我厌恶,因此越来越消沉,逐渐躲避。对许多博士研究生而言,读博士的历经便是一次和存于心里谷底的妖怪的以命相搏交锋,要不你收服它认可你的人生道路,要不被它一口吃掉你所有者的一切,这类感受是研究生难以感受到的。

有一个笑话

有个笑话,是说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差距有多大。

答案是:博士会换头衔(Dr.),而硕士不会……

也是哈,如果是博士,一般都是直接称呼其为:赵博、钱博、孙博、李博等等,而硕士则很少称呼:赵硕、钱硕、孙硕……的(如果父母赐名“xx博”就不一样了_)。

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说明不同学历的含金量:

本科是:教授把兔子绑好了,然后给大家一张地图,告诉大家:“这片林子里有兔子,大家抄家伙去打吧!”

硕士是:教授知道林子里有兔子,只是把几把猎枪交给学生,说:“同学们,这林子里肯定有兔子,快去打吧。”

博士是:教授指着远处的一片林子说:“那里可能有兔子,要不你去打打?”

具体不同

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硕士和博士的含金量不同在哪里。

硕士和博士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别人告诉你学什么,然后学会就好。后者则是要自己挖掘哪些领域值得去做,怎样去做。

两者的基础课程可能差异并不大,但在后期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博士需要很强的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In some ways, a happy PhD is an unqualified PhD。对博士而言,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克服自我厌恶,然而在读硕士时很少会有这种情绪的体现。

太多焦虑的博士,并非没有学术能力,而是无法克服这种自我厌恶,于是变得消极,开始逃避。

对很多博士来说,读博的经历就是一次和藏于心底深渊的怪物的搏命较量,要么你驯服它认同你的人生,要么被它一口吞掉你所拥有的一切,这种体验是硕士很难体会到的。

硕士和博士的含金量不同在于,博士毕业算是学位“满级”了,这才终于要正式开始了。而硕士做学术一般只能算“休闲玩家”,这很形象地比喻了硕士和博士在学术上的含金量差距。

博士学位相对于硕士学位更有深度。虽然很多的硕士研究生表示不会去攻读博士研究生,但原因不是博士没有读的价值,而是因为读博需要足够强大的勇气,需要足够坚硬的抗压能力,所以很多的硕士研究生不具有这些特征,于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就匆匆的就业了。

相较于硕士而言,博士的优势也许在于:可以让人有足够时间去思考人生,也可以开眼界,由导师领着在科学研究的殿堂里逛了一圈,涨了见识,回到生活工作里会发现很多实际问题都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有了这种自信,生活工作里会多一些机会。还有,认为博士“读书读死不会变通”等,是典型的大众偏见。

不过这种差距可大可小,取决于不同硕士和博士的水平、专业和比较等方面。其实在理论知识水平上,两者的差距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科研思维上。

相对来说,科研技能中的实验技能,两者的差距可大可小,而科研技能中的学术写作技能和科研心态(比如精神抗压能力和精神压力),一般来说两者的差距较大。

这其中,硕士和博士最关键的含金量差距还是来自科研思维――这包括寻找并发现课题、提纯课题,和评价课题的思维能力――这些通常被媒体等笼统地称为创新能力。

寻找并发现课题,是独立科研的第一步,却恰恰也是最难的一步。硕士和博士在寻找和发现课题这一项科研思维能力上整体差距并不大――都不太可能独立轻易完成。

但通常来说,毕竟博士已经有一定研究经历、阅读过更多文献,对于课题的寻找和发现能力比硕士研究生要稍强。在做开题报告的时候,通常博士所提出的课题会更靠谱。

提纯课题是将找到的课题纯化为明确、具体的问题,并将这个具体的问题根据逻辑顺序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用实验或查阅文献解决的子问题。通常来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之间的差距很大。

评价课题,就是清楚自己所做的课题在其方向上的学术贡献和意义的大小。通常来说,硕士在这方面基本无感,全靠导师给予评价。而博士对此应该有一定的评价能力了,导师会给其做一些纠正。评价课题的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博士的论文产量。

科研技能包括实验技能和写作技能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硕士在这两方面与博士研究生的差别都比较大。

由于发表英文的期刊论文是一般博士毕业的普遍要求,因此英文学术写作对于博士来说就是需要系统掌握的一项技能。而硕士则可以只会用中文写期刊文章和毕业论文。

在科研心态上,对于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而言,除了在科研思维和写作技能方面要求不算高,稍稍练习一下就可以达标之外,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硕士毕业与否,与实验结果关系不大。

而对于博士而言,除了科研思维和写作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之外,实验结果直接决定能否毕业给博士的学术生涯引入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也因此大大提高了对于博士科研心态的要求。

另外,从社会评价来说,博士基本会被认为是学术圈里的人,从事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所以,对于在读的博士,所有的学术圈规则均已经变得有效而且重要。同时,博士可以凭借博导的推荐信与全世界学术圈的同仁打交道,而对于一个硕士,这种机会就要少得多。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博士学位肯定会相对硕士学位有很多优势,也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可这并不是劝说所有的硕士研究生读博多的原因,因为每个人的职业规划,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每个人对学业的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东西很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去得到它,都必须占有它。

比较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差距没有实际价值,关键之关键是拿着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的你是怎样的内在水平,而不同的内在水平所产生的差距才是值得我们所关注的,同时也真正的能够体现出现实角度上的差距。

30%

同学校同专业硕士毕业难度大约为博士的30%,自己根据自己感觉的硕士毕业难度评估就行。

体系

区别还是很大的。读研可以只做一个东西,发一篇文章,整理成硕士论文就行。读博不单单只是发几篇文章,而且所研究的东西必须是有较强的逻辑性,最后能成体系地写成博士论文。这其中的“逻辑性”“成体系”,其实就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体现。

其实读博培养的不仅仅是让你擅长某个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术思维,系统思维的培养,哪怕你从事不同行业,这些读博时培养出来的思维也是会让你受益终生的。

一些想法

为曾经也深深迷茫于要不要读博的人,我忍不住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硕士,博士和直博,我觉得多数人都知道它们的区别了。先说说直博吧。国内学硕3年,博士4年,在两个阶段都能按时毕业以及个人生活没有出现重大事故的情况下,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到拿到博士学位一共要7年。而直博,只要5年。谁都会算成本,普博和直博的时间成本,一对比,后者的优势很大。很多人就被这个吸引,走上了直博这条路。直博的时间成本低是一大诱惑,但也有它的弊端。拿我的两个朋友来说吧:

A君是个女生,本科浙大毕业后选择本校直博,是一名天坑专业理科博士。她在博三那年基本已经知道自己按时毕业无望,因为其导师是个喜欢压榨学生的老板。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她的博士过的很压抑,我硕士快毕业,向她寻找建议时,她更是直接建议我不要读博。除非我能忍受高强度的学术压力。

B君是个男生,本科毕业于南大后保送北大物理学博士。中间很长一段时间未联系,前几天和他吃饭聊天时,才得知他读了四年博士,最后不想拿博士学位了,转了硕士,拿了硕士学位,现在正在焦头烂额地找工作。

当然,两个案例太少,不能证明什么。因为认知偏差效应,我就会自然的认为,直博,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而且和硕士毕业选择普博的人相比,直博的学生年纪偏小,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稀里糊涂地就选择了直博。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很多直博的人坚持到了最后,这些人往往是很早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走学术道路的那批人。

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和过去十年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提高。从“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到“满大街都是硕士”,特别是一线大城市,有个硕士学历已经不是一个稀罕的事,相应的,它的学历红利也少了(但在二三四线城市,学历鸿沟的红利还是很大的,一个硕士总比一个学士在求职市场上更吃香)。现在,很少有人会把硕士和学术挂钩,甚至很多人认为两者之间根本毫无关系。硕士只是一个学历而已,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增加你的求职成功率。一个正在读硕士的人,你不会去问ta “以后想去哪个高校/研究所工作啊?想跟哪个大牛混啊?想去哪个高精尖实验室啊?”。一个铁了心毕业就出来工作的硕士研究生,ta甚至可以三年内什么学术活动都不参加,可以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去大厂实习,学业上只要把该拿的学分拿到,毕业论文能混的过答辩就可以了。Ta可以在三年内把重心完全放在实习上(前提是你实验室老板允许你这么干)。

一个直博生呢?不行。因为一个直博生或普博生,学校就是默认了你将来是要搞学术的。你要修很多很多学分,五年/四年里你必须发表xx篇c刊,工科博士还有实验室每天打卡的要求,实习是不被允许的,给别人打工是不被允许的,你的生活重心必须只有两个字:学术/科研。

那么直博和普博的生活区别呢?是有略微的差别,但可以忽略不计。你以为5年拿到博士学位是那么好拿的?你既然要比别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拿到博士学位,就意味着你必须在更短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学术上,你才能走的比别人快。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一个普博生还在其硕士阶段迷茫挣扎不知所措时,一个目标明确的直博生已经提前走在了同一条路上的普博生的前面。

当然,这个前面,只是时间上的。我个人不喜欢鼓吹“人一定要在30/40/50岁之前干点了不得的大事”的价值观,东亚人普遍有这种年龄焦虑,总有自己过了几岁还没干点什么就一辈子干不了任何事的定性思维。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日本热血漫里的强者总是十几岁的少年,年少有为成为所有人的理想。由此,普遍的年龄焦虑深深折磨着每一个年纪不那么小的人,使他们不断地自我怀疑:“我都这个岁数了,我还行吗?如果我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碍于大环境如此,这种怀疑短时间内必然很难根除。但年少出名,青年才俊的神话般的强者故事,很大一部分是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而造成,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少年天才的故事啊?而且生活经历对于人的心智成熟是必不可少的,同一个位置上,三十岁的人和二十岁的人,尽管后者在世俗的定义上是“成功的”,前者是“失败的”,但三十岁的人肯定要比二十岁的人多一些后者绝对没有的东西。

读研,直博,博士,如何在三者之间选择,取决于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你胆颤,怀疑,战战兢兢,对博士毕业后又不从事本专业,一切要从零开始充满恐惧,那么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读博真正意味着什么。这个时候,选择读个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最稳妥的选择。很多人,包括我之前也觉得,读博是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不断精深的过程,它的最佳结果就是我毕业了就立即把这个精深的专业作为我谋生的手段,最糟糕的结果就是我不能靠它养活自己。如果是后者,大多数人会感到极其失败,非常的失败,好像四五年的时间打了水漂,白白浪费了光阴和心血。很多人会想不开,严重的会患上抑郁症。人的本性是厌恶损失的,也厌恶不确定性。花了七八年学习的东西最后竟然不能成为谋生手段,这种潜在的不确定性是很多人对博士望而生畏的原因。

怎么平衡呢?换句话说,这种潜在的不确定性能通过办法消除吗?消除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却是有办法尽量降低它的风险。什么方法呢?类似于一个最朴素的投资道理,“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而,读博本身却是一个被迫让你把五年时间和投入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活动。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思维上分散它的价值,然后逐一加强。因为任何专业的精深研究,都是一项综合脑力活动。博士就是一项集合了逻辑思维,实验操作,写作表达,学习新事物,开拓新领域的高水平心智训练,其中,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行动能力都包含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你不可能只有一方面的提升。博士训练是一个统合的过程,可以把它想象一张神经网络,它的中心点是你的专业领域,每个神经节点是各种能力,所有的节点都是并联的,相互增强的。

而且,我觉得有一点是不用太担心的。很多人说自己博士读的东西完全用不上了,就和高中以前的数学都白瞎了。但两者还是不一样的,读完博士的人,再怎么跨领域,也不可能和你原来学的东西毫不相关(可能确实有这种人吧)。而且很多思维能力我觉得不管什么领域都是共通的。比如一个金融学博士毕业了想转计算机,ta在金融学里面学到的能力(不是具体的知识点)难道就真的对他学习新的东西毫无帮助吗?别忘了,学习是连续的,人是连续的。别小瞧你的脑子,大脑不会忘记你学过的每一样东西。

洗碗

学士:洗碗的。

硕士:切菜的。

博士:炒菜的,有时候开发一些新的菜品。

博士后:在米其林餐厅工作过的博士。


http://www.ppmy.cn/news/1433904.html

相关文章

Ubuntu 22.04 配置VirtualBox安装Windows 10虚拟机

Ubuntu 22.04 配置VirtualBox安装Windows 10虚拟机 文章目录 Ubuntu 22.04 配置VirtualBox安装Windows 10虚拟机1.安装virtualbox2.下载Window.iso文件并载入3.问题解决3.1 Kernel driver not installed (rc-1908)3.2 VT-x is disabled in the BIOS for all CPU modes 4.安装Wi…

基于arcpro3.0.2版的使用深度学习检测对象之椰子树

基于arcpro3.0.2版的使用深度学习检测对象之椰子树 GPU显卡Nivda 1080 训练模型图 (四)检测对象之椰子树 使用深度学习检测对象 打开 detect objects using deep learning,参数 输入栅格为要检测的影像 模型定位为上一步输出的.emd文件 cpu模式Max Overlap Ratio0.4 运行时间…

CSS基础:outline轮廓4个属性的详解

你好,我是云桃桃。 一个希望帮助更多朋友快速入门 WEB 前端的程序媛。 云桃桃-大专生,一枚程序媛,感谢关注。回复 “前端基础题”,可免费获得前端基础 100 题汇总,回复 “前端工具”,可获取 Web 开发工具合…

考研党打印资料怎么使用云打印服务?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准备许多资料,这些资料的打印费用成为了考研党的巨额支出。那么在生活费有限的情况下,考研党打印资料最好是选择云打印服务,因为易绘创云打印服务低至5分钱/页还包邮。那么考研党打印资…

# 设计模式 #5.6 Memento备忘录,行为型模式

在您提供的备忘录模式的笔记中,已经很好地概述了该模式的主要概念和参与者。为了进一步优化这些笔记,我们可以确保术语的一致性,并清晰地定义每个组件的作用。以下是优化后的笔记内容: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am…

指针(5)

前言 本节是有关指针内容的最后一节,本节的内容以讲解指针习题为主,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的学习吧! sizeof和strlen的对比 1.sizeof 我们在学习操作符的时候,学习了sizeof。sizeof存在的意义是用来计算变量所占用的内存空…

查看linux的主机配置脚本

废话不说 直接上指令 curl -Lso- bench.sh | bash 等待后,结果如图: 使用后没有问题,看情况使用 出事概不负责 介意勿用!!!

【InternLM 实战营第二期笔记04】XTuner微调LLM:1.8B、多模态、Agent

一、微调的原因 大模型微调(Fine-tuning)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适应特定任务:预训练的大模型往往是在大量通用数据上训练的,虽然具有强大的表示学习能力,但可能并不直接适用于特定的下游任务。通过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