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训练调参工程师”来说,在训练过程遇到过拟合现象,是常事。当然,如何降低过拟合,也是在面试过程中,经常被面试官问到的问题(没啥可问的,就只能这样问了)。以下是我们会常考虑常事使用的解决方法,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
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随机变换、旋转、缩放等操作,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数据增强是防止过拟合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大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正则化(Regularization):通过在损失函数中添加正则化项,限制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常用的正则化方法包括L1正则化、L2正则化以及Dropout等。
-
Dropout:通过随机删除一部分神经元,减少神经元之间的依赖关系,防止模型在训练集上过拟合。Dropout可以看作是对模型进行了集成,每次训练时随机地去掉一些神经元,相当于训练了多个不同的子模型,最终将它们进行集成得到最终的模型。
-
早停法(Early Stopping):在训练过程中,通过监测验证集上的损失函数,并在损失函数不再下降时停止训练,从而防止模型在训练集上过拟合。
-
模型集成(Model Ensemble):通过将多个模型进行集成,可以减少过拟合的风险,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常用的模型集成方法包括Bagging、Boosting以及Stacking等。
-
增加训练数据:增加训练数据可以有效地减少过拟合的风险,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如果数据量不足,可以回到第一条,考虑使用数据增强等方法来扩充训练数据(训练前提前扩增,或训练过程中尽显数据扩增)。
-
调整模型结构:调整模型结构可以改变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常用的调整模型结构的方法包括增加或减少网络层数、改变网络宽度、调整激活函数等。
-
调整超参数:调整超参数可以改变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常用的超参数包括学习率、批量大小、优化器等。可以使用网格搜索或随机搜索等方法来寻找最优的超参数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解决方法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具体使用哪种解决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数据增强
数据增强可以根据大类分为以下几类:
-
几何变换:通过对图像进行旋转、平移、缩放、翻转等几何变换,来扩充数据集。常见的具体增强方法包括:
- 随机旋转:随机对图像进行旋转,可以增加模型对旋转变换的鲁棒性。
- 随机平移:随机将图像在水平和/或垂直方向上平移,可以增加模型对平移变换的鲁棒性。
- 随机缩放:随机对图像进行缩放,可以增加模型对尺度变换的鲁棒性。
- 随机翻转:随机对图像进行水平和/或垂直方向上的翻转,可以增加模型对镜像变换的鲁棒性。
-
色彩变换:通过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色彩变换,来扩充数据集。常见的具体增强方法包括:
- 随机亮度:随机调整图像的亮度,可以增加模型对亮度变换的鲁棒性。
- 随机对比度:随机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可以增加模型对对比度变换的鲁棒性。
- 随机色彩平衡:随机调整图像的颜色平衡,可以增加模型对颜色变换的鲁棒性。
-
像素调整:通过向图像中添加噪声或去除噪声,来扩充数据集。常见的具体增强方法包括:
- 高斯噪声:向图像中添加高斯噪声,可以增加模型对噪声干扰的鲁棒性。
- 椒盐噪声:向图像中添加椒盐噪声,可以增加模型对噪声干扰的鲁棒性。
- 均值滤波
- 高斯滤波
-
其他增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随机裁剪:随机对图像进行裁剪,可以增加模型对不同尺寸的输入的鲁棒性。
- Mixup:将两张图像进行像素级混合(有种海市蜃楼的感觉),可以增加模型对数据分布的鲁棒性。
- cutMix:随机裁剪两张或多张图像的一部分,并将其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张新的图像,从而扩充数据集。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模型对不同尺寸、不同形状、不同类别的目标检测和分类任务的鲁棒性。
- mosaic:将多张图像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张新的图像,从而扩充数据集。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模型对不同环境、不同场景下的鲁棒性。
二、正则化
L1
正则化是一种常用的正则化方法,它可以通过惩罚模型中权重的绝对值之和,来减少模型的复杂度,从而避免过拟合的风险。在L1正则化中,惩罚项可以加到模型的损失函数中,具体来说,可以将原始的损失函数J(w)
改写为如下形式:
J(w) + λ * ||w||1
其中,J(w)
表示原始的损失函数,w
表示模型的权重,||w||1
表示权重的L1范数
,λ
表示正则化强度的超参数
。通过加入L1正则化项,可以使得模型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小权重的特征,从而达到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
- 在
L1
正则化中,惩罚项只对权重的绝对值进行惩罚,并不考虑它们的平方或其他次方。 - 这与
L2
正则化不同,L2正则化会对权重的平方和进行惩罚。
因此,在L1正则化中,某些权重可能会变成0,从而实现特征选择的效果。(这块待进一步补充,挖坑记录)
三、Dropout
在实际应用中,Dropout
的概率一般会根据具体的数据集和模型进行调整。通常来说,Dropout的概率越大,模型的正则化效果就越强,但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模型的性能和收敛速度。因此,需要在准确率和泛化能力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优的Dropout概率。
一般来说,Dropout的
概率会设置在0.2到0.5
之间,这个范围经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可以在很多不同类型的模型中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具体的设置需要根据具体的任务和数据集来进行调整。
Dropout可以通过随机地将神经元的输出置为0,来减少模型中神经元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减少模型的复杂度和过拟合的风险。具体来说,Dropout可以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产生多个子模型,每个子模型都是原始模型的一个子集,这些子模型共同训练,最终通过平均或投票等方式进行集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模型中神经元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实验结果表明,Dropout可以显著地降低深度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风险,并在很多任务中取得了优异的性能。因此,Dropout已经成为了深度学习中常用的正则化方法之一。
Dropout是一种常用的正则化方法,它可以通过随机地将神经元的输出置为0,来减少模型中神经元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减少模型的复杂度和过拟合的风险。具体来说,Dropout可以被视为一种结构化的、随机的正则化方法,它可以强制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产生多个子模型,每个子模型都是原始模型的一个子集,这些子模型共同训练,最终通过平均或投票等方式进行集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模型中神经元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需要注意的是,Dropout与传统的L1、L2正则化方法有所不同:
- 传统的L1、L2正则化方法是通过在损失函数中添加对权重的惩罚项来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和过拟合风险。
- 而Dropout是通过随机地将神经元的输出置为0来实现正则化的目的。
- 因此,Dropout可以被视为一种新颖的正则化方法,它与传统的L1、L2正则化方法有所不同,但也具有类似的正则化效果。
来源论文:Dropout: A Simple Way to Prevent Neural Networks from Overfitting
四、早停法(Early Stopping)
无论是简单模型,还是复杂模型,在训练初期都会进行快速的学习,损失和准确率也都是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大踏步的前进。但是到了后期,要么就发生过拟合,要么就在某个区间不断震荡,早停法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给出的一种方法。
早停法(Early Stopping)是一种常见的防止模型过拟合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训练过程中,当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开始下降时,就停止训练,从而避免过拟合。
早停法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 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 在训练集上训练模型,并在验证集上评估模型性能。
- 记录每一轮训练后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
- 当模型在连续若干轮(称为“耐心期”, 例如20个epoch)中未能在验证集上获得更好的性能时,就停止训练,返回性能最好的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早停法中的“耐心期”和“更好的性能”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通常,“耐心期”设置为一定的轮数,如10轮;“更好的性能”可以根据验证集上的损失函数或准确率等指标来判断。
早停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避免模型过拟合,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早停法可能会导致模型在训练集上未充分学习,从而影响模型的性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五、模型集成
模型集成是一种通过将多个不同的模型进行集成,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的方法。模型集成可以降低过拟合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
多样性: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缺点,通过将它们进行集成,可以综合多个模型的优点,弥补各个模型的缺点,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同时,每个模型都有自己的偏差和方差,通过集成多个模型,可以降低整个模型的方差,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
投票机制:在模型集成中,通常采用投票机制来进行预测。
- 对于分类问题,每个模型都会给出自己的分类结果,最终的分类结果是多个模型投票得出的结果;
- 对于回归问题,每个模型都会给出自己的预测值,最终的预测值是多个模型的预测值的平均值。
通过采用投票机制,可以减少单个模型的误差对整个模型的影响,从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的模型集成方法包括Bagging、Boosting以及Stacking
等。其中:
- Bagging是一种基于自助采样(Bootstrap)的集成方法,它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随机采样,训练多个不同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进行集成;
- Boosting是一种迭代式的集成方法,它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加权,训练多个不同的子模型,并将它们进行加权集成;
- Stacking是一种基于元学习(Meta-Learning)的集成方法,它通过将多个不同的模型作为基学习器,在一个元学习器中进行集成。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过拟合的风险,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对于更进一步的学习,建议查询其他资料。
六、增加训练数据
过拟合是因为模型过于强大,直接把训练数据的噪声都学到了,没有精炼出最重要的特征,通俗讲就是学偏了。导致模型在训练集上异常优秀,到了验证集和测试集上面,就一塌糊涂。增加训练数据,具有下面这些好处:
-
增加训练数据可以使模型更好地学习数据的分布和规律,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当模型在训练集上学习到更多的样本时,它可以更好地捕捉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减少在测试集上的误差。
-
增加训练数据可以减少模型对噪声的敏感度。当模型在训练集上学习到更多的样本时,它可以更好地区分哪些是真实数据的特征和哪些是个别的噪声,从而减少对噪声的过度拟合。
-
增加训练数据可以扩大模型的搜索空间,从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当模型在训练集上学习到更多的样本时,它可以更好地探索不同的特征组合和模型结构,从而提高模型的鲁棒性。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训练数据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它可能会增加计算和存储成本,并且需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七、调整模型结构
前面提到,模型太大了,拟合能力太强了,导致他把训练数据都记住了,导致了过拟合。那么,通过调整完数据,我们调整网络模型结构,也能起到降低过拟合的目的。
-
减少模型参数:过拟合通常是由于模型参数过多而导致的。通过减少模型参数,可以限制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
添加正则化项:正则化项可以在损失函数中添加一个惩罚项,用于限制模型参数的大小。常见的正则化项包括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通过添加正则化项,可以减少模型对噪声的敏感度,从而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
使用Dropout:Dropout是一种常见的正则化方法,它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随机地将一部分神经元输出置为0。通过使用Dropout,可以减少神经元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降低过拟合的风险。
-
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Batch Normalization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方法,它可以在每一层的输入上进行归一化,从而加速模型收敛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
换一个表达能力更优秀的网络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调整模型结构并不是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模型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数据集和任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八、调整超参数
调整超参数可以帮助降低过拟合的风险,因为超参数的设置会直接影响模型的复杂度和训练过程的表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整超参数的方法:
-
调整正则化参数:正则化参数可以控制正则化项的强度,从而影响模型的复杂度。通过调整正则化参数,可以限制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
调整学习率
Learning rate
:学习率可以影响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如果学习率设置过高,可能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发生不稳定的情况,例如震荡或发散,可能会导致模型在训练集上过拟合;如果学习率设置过低,可能会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收敛速度过慢。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学习率。 -
调整批量大小
Batch
:批量大小可以影响模型在训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如果批量大小设置过小,导致模型对单个批次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过于敏感,波动较大,可能会导致模型在训练集上过拟合;如果批量大小设置过大,可能会导致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收敛速度变慢。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批量大小。 -
调整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可以影响模型的复杂度和表现。通过调整网络结构,可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和表现,从而减少过拟合的风险。
九、总结
一般的面试官都不太会问及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无论水平高低,都能够给出一些方式方法;复杂是因为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的方式又不同。直观上又不是很好的评价这种方式的效果。
但是在没有什么问题可问,或者面试者水平一般的时候,这个可能会被拿出来提问。顺便考察下面试者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情况,看看是真的有实操经验,还是说照本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