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它成为各大平台热搜的常客,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各区域争先恐后抢占的新赛道。
2025年,各地必然要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在此之余,推动低空经济「进城载人,跨界融合」将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自2023年12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至少有29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准备「向天空要GDP」。
中国民航局也积极响应,落实相关空域管理政策,并修订了30余部民航法规,相关领域企业甚至打趣道:「政策出的速度太快,统计的速度都跟不上了,PPT也来不及改。」
尽管在多数人还没弄清楚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它已经进入了「元年」。这不禁让大众担心,低空经济会不会像之前的元宇宙、芯片制造等热潮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
低空经济会这样吗?当然不会!
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突破1万亿元,到2030年升至2万亿元。摩根史坦利更是预测,到2035年,全球仅城市空中交通(UAM)的规模就将超过1万亿美元。
从「通用航空」到「低空经济」的跃迁,离不开我国无人机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部分无人机的「遥遥领先」。不过,你或许还有疑问「无人机我也有,也知道能送餐,但也没见无人机在各个城市上空天天飞来飞去,怎么就规模超过5000亿,2年后破万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