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图 Compute Graph 和自动求导 Autograd | PyTorch 深度学习实战

devtools/2025/2/4 8:54:33/

前一篇文章,Tensor 基本操作5 device 管理,使用 GPU 设备 | PyTorch 深度学习实战

本系列文章 GitHub Repo: https://github.com/hailiang-wang/pytorch-get-started

PyTorch 计算图和 Autograd

  • 微积分之于机器学习
  • Computational Graphs 计算图
  • Autograd 自动求导
  • 一个训练过程及 no_grad 的使用
    • 示例代码
    • 执行结果
      • 生成数据
      • 第一轮后
      • 第二轮后
      • 第十轮后
  • 更多计算图的知识
    • 更为复杂点的计算图的样子
    • 自动求导有关的参数
  • Links

微积分之于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万事万物存在规律,而我们使用机器来完成参数评估。参数评估的过程是随机梯度下降,也就是任意选择起点,然后使用微积分技术指导我们调优,找到一组最优参数值。

这就像我们爬山,面对众多的山峰,我们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不断的朝着山顶前进,最终,我们即便起点不同,都可以达到山顶 - 通向山顶的路有多条。另外一方面,我们可能来到了不同的山顶。

在我们爬山的过程中,如何选择下一步呢?这时,就是微积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在机器学习中,对参数优化的过程,使用了大量微积分的运算,PyTorch 能成为通用性的机器学习框架,就在于不同的机器学习任务底层的数学原理是一致的,而 PyTorch 内置了这些标准化的数学运算,在 PyTorch 中,除了 Tensor 外,还有两个关键的概念:

  • 计算图
  • 自动求导

Computational Graphs 计算图

神经网络是由很多神经元组成的网络,最简单的神经网络就是只包含一个线性神经元的神经网络,理解这个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有助于理解任何复杂的神经网络。

z = x ∗ w + b z = x * w + b z=xw+b

注意:这里没有添加激活函数,这个神经元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神经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过程:

  1. 加权输出 z 与理想输出 y 之间,使用交叉熵(CE)计算出损失(loss)
  2. 然后基于 loss 计算梯度 grad
  3. 基于梯度更新 w 和 b

这个计算过程,可以用一张图表达,一个图就是由节点以及边组成,边上定义操作符。同时,这个计算过程会在训练中发生多次,因为梯度下降算法是 SGD 迭代运算。

PyTorch 为了让每次运算可以更灵活,比如使用 Dropout 随机丢弃一些神经元,PyTorch 实现了每次运算动态的生成这张图 - 动态计算图1。也就是说,对于每次运算,PyTorch 会生成一个计算图并附着计算状态。

Autograd 自动求导

附着状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自动求导。因为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变量,变量和变量之间通过操作符相互依赖,而操作符和变量构成的函数式,就可以实现求导,根据链式法则,实现计算图中,每个变量的导数的计算。

在上图,只有一个线性神经元的情况下,PyTorch 的自动求导是如何工作的呢?参考下面的代码。

import torch# 定义输入和理想输出
x = torch.ones(5)   # input tensor
y = torch.zeros(3)  # expected output# 定义参数
w = torch.randn(5, 3, requires_grad=True)
b = torch.randn(3, requires_grad=True)# 定义模型,并进行一次运算
z = torch.matmul(x, w)+b# 定义损失函数,并得到单次的损失
loss = torch.nn.functional.binary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z, y)# 进行反向传播,并得到梯度
loss.backward()
print(w.grad)
print(b.grad)

如此一来,参数更新将变得非常简单。计算图允许每次迭代传入不同的操作符等,实现训练过程更灵活的配置。计算图保留了运算过程中的 Tensor、操作符、操作符对应的导函数。当 loss.backward() 调用时,顺序的调用自动求导变量的导函数,得到 .grad 梯度值。

一个训练过程及 no_grad 的使用

现在我们看一个例子,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了解训练中,自动求导机制是如何工作的。

示例代码


'''
autograd
'''
import plotly.graph_objects as go
import plotly.express as px
from torch import n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import math# 输入变量 x,理想输出 yt(生成 y 的函数就是要拟合的模型) 
X  = torch.tensor(np.linspace(-10, 10, 1000))
y  = 1.5 * torch.sin(X) + 1.2 * torch.cos(X/4) # 真实的模型
yt = y + np.random.normal(0, 1, 1000)# vis
def plotter(X, y, yhat=None, title=None):with torch.no_grad():fig = go.Figure()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 mode='lines',    name='y'))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t, mode='markers', marker=dict(size=4), name='yt'))if yhat is not None: fig.add_trace(go.Scatter(x=X, y=yhat, mode='lines', name='yhat'))fig.update_layout(template='none', title=title)fig.show()plotter(X, y, title='Data Generating Process')# 计算模型的实际输出,这里前提是假设知道变量 X 和函数 sin|cos, 而不知道参数 theta
def fit_model(theta:torch.tensor=torch.rand(3, requires_grad=True)):return theta[0] * X + theta[1] * torch.sin(X) + theta[2] * torch.cos(X/4)# 随机初始化参数,开启自动求导
theta = torch.randn(3, requires_grad=True)# 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loss_fn  = nn.MSELoss()                         # MSE loss
optimizer = torch.optim.SGD([theta], lr=0.01)   # build optimizer # 迭代训练
epochs = 500
for i in range(epochs):yhat = fit_model(theta)  # 计算实际输出loss = loss_fn(y, yhat)  # 将实际输出和理想输出传入损失函数,得到损失 lossloss.backward()          # 反向传播,完成 .grad 梯度的计算optimizer.step()         # 基于梯度完成参数更新 optimizer.zero_grad()    # 本轮计算完成,将梯度值归零,否则下次计算损失并调用 backward 导致梯度累计 if i % (epochs/10) == 0: # 验证及输出调试信息 msg = f"loss: {loss.item():>7f} theta: {theta.detach().numpy()}"yhat = fit_model(theta)plotter(X, y, yhat.detach(), title=f"loss: {loss.item():>7f} theta: {theta.detach().numpy().round(3)}")

执行结果

生成数据

创建了一个假数据:

  • 分布在象限中的点就是 x,y
  • 象限中的曲线,就是符合设想的模型,我们看最终的机器学习的模型,能否拟合这条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轮后

初始化后,实际模型和理想模型差距很大。注意,此时 theta 和目标参数差距很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轮后

经过两次迭代,差距在缩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十轮后

又经过了几轮训练,此时,我们发现图中已经分辨不出来,但是从 theta 的值,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点差距,这已经证明,机器学习拟合上了目标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更多计算图的知识

更为复杂点的计算图的样子

在训练中,生成的 DAG 类似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动求导有关的参数

# 做一个计算图
x = torch.rand(1)
b = torch.rand(1, requires_grad=True)
w = torch.rand(1, requires_grad=True)
y = w * x  # y 是一个新的 tensor# 检查 y 是否是叶子节点,这里 y 是输出,也就是 root 节点而不是 leaf 节点
print(y.is_leaf)# 反向传播 
y.backward(retain_graph=True)  # retain_graph=True,保留计算图中的状态,https://discuss.pytorch.org/t/use-of-retain-graph-true/179658
print(w.grad) # 查看梯度

Links

  • How Computational Graphs are Constructed in PyTorch
  • How Computational Graphs are Executed in PyTorch
  • PyTorch’s Dynamic Graphs (Autograd)
  • 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 with torch.autograd
  • Autograd mechanics

  1. PyTorch 使用 DAG 有向无环图这种格式存储计算图,其中输入的 Tensor 称为叶子节点(leaves),输出的 Tensor 称为根节点(roots)。 ↩︎


http://www.ppmy.cn/devtools/155960.html

相关文章

线程互斥同步

前言: 简单回顾一下上文所学,上文我们最重要核心的工作就是介绍了我们线程自己的LWP和tid究竟是个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tid是用户视角下所认为的概念,因为在Linux系统中,从来没有线程这一说法,…

追逐低空经济,无人机研学技术详解

追逐低空经济,无人机研学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以下是对无人机研学技术的详细解析: 一、无人机研学技术概述 无人机研学技术是以无人机为核心,结合航空科技、电子技术、机械原理等多领域知识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旨在通过理论学习…

redis实际开发应用简单实现

短信登录 首先来看看登录与注册常规实现流程如下: 其中,很多网站都有手机号验证码登录功能 如百度 实现之前咱可以来验证码有啥特点:一定时间内过期、验证码随机、与手机号会唯一匹配 所以可以使用redis的string来实现更容易,k…

01:安装和部署

安装和部署 1、搭建虚拟机2、修改服务器源3、安装增强工具 1、搭建虚拟机 下载安装虚拟机VMware,按照如下步骤配置 输入许可证密钥 配置虚拟机,创建一台虚拟电脑 安装Ubantu操作系统 注意:需要鼠标选中VMware软件,才可以按…

解决PyG安装中torch-sparse安装失败问题:详细指南

1 问题描述 最近在学习GNN,需要使用PyTorch Geometric(PyG)库。在安装PyG的过程中,遇到了torch-sparse安装失败的问题,错误提示为: ERROR: Failed building wheel for torch-sparse本文将详细记录问题的解…

c++之模板进阶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简单的了解了模板的使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模板 1.模板的特化 1.1 概念 通常情况下,使用模板可以实现一些与类型无关的代码,但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可能会得到一些错误的结果&a…

在C++中,成员变量必须在对象构造完成前初始化,但初始化的方式有多种...

在C中,成员变量必须在对象构造完成前初始化,但初始化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具体取决于成员变量的类型和设计需求。以下是C中成员变量初始化的规则和相关机制: 1. 成员变量必须初始化 如果成员变量是基本类型(如 int、doub…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梳理(考公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照亮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明灯,考公人学好它,笔试面试都能 “开挂”。下面就一起来梳理这些重要内容。 一、哲学 哲学就像是一门 “智慧的学问”,它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探索着宇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