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坐。
我是老杨,《数据赋能:IT团队技术管理实战》作者,“四季逗派”文风创始人。
这是《看电影读管理》系列的第八篇。
电影《功夫熊猫3》中有三句台词对“进步”的阐述非常到位,而“进步”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听我慢慢道来吧。
一句话解释下:
【Leader必须要进步。进步的原动力是创新;进步的前提是谦虚;进步的路径是向内修炼、向外索取。】
【1. If you only do things within you scope of your ability. You will never be able to progress.】
【1、如果你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就永远无法进步。】
小小地解读一下下:
你如果只做自己做过的事儿,而且采用的方法一样,就不能够进步。人总是只会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儿,对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儿很难接受,或者别别扭扭地接受,或者颤颤巍巍地接受,这都是要不得的。
于管理而言:
Leader必须要创新。作为Leader,创新应该是融入血液的东西,吃饭睡觉打豆豆都要想着创新。
知道为啥么?因为Leader作为一个部门、一个team的头,如果自己固步自封、不想创新、不去创新,你团队就会有样学样,甚至会认为创新是错误的,那你团队的事儿最多做到60分,一个不留神那就是不及格,或者不及格会成为你团队的家常便饭。
你稍微用脚趾头想一想,世界在变,时代在变,行业在变,市场在变,公司在变,只有你不变的话,那等着你的会是啥呢?不过有一说一,你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态,倒是灰常值得“赞赏”。
这有一层含义:
1)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你如果用一样的方法做一样的事儿,那你将与进步绝缘,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情况。
我告诉你一个事实,创新并没有那么玄乎,不是只有造纸、火药、指南针、地动仪这种爆炸招才是创新,之前不会做现在会做了,之前做得慢现在做得快了,之前用方法1做现在用方法2做了,这些都是创新。所以,千万别妖魔化创新,只要跳出三界外去看待事情,创新也就那么回事儿。
老弟,千万别躺在经验簿上吃老本,这玩意儿过期时间很短的,吃不了两年。如果你不能够通过创新来进步,进而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等待你的就一首“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了。
举个例子:
齐白石,国画大师,五易画风,70岁、80岁时还在力求创新,是创新的楷模。
早期齐白石大师,20-57岁,主要在家乡湘潭,以学习、临摹各家之长为主旋律,压力也不大,因此画工精细、用笔扎实,力求稳定。
中期齐白石大师,57-70岁,由湘潭去北京发展,自己的画风与北京流行的画风相左,自己的画也不那么受欢迎,压力陡增,因此画工逐渐大胆、用笔逐渐写意,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打出一片天地。
晚期齐白石大师,80岁之后,自己无论从构图、用笔、色彩、运墨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此时更多的是把精细、写意、扎实、大胆等融为一体,在一幅作品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不同的画风去展现。
正是这份不遗余力的创新,齐白石大师的《山水十二条屏》才能拍出8.1亿元的天价,才能成为中国最贵的艺术品。
强调一下:
无畏创新,拥抱创新,习惯创新,才是真的汉子。
进步=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
【2. The mark of the true hero is humility.】
【2、真正的英雄最基本的标准是谦虚。】
小小地解读一下下:
真正牛逼的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谦虚,谦虚都做不到,就不要谈其他的了。
于管理而言:
Leader必须要谦虚。谦虚才能让你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让你明确地提升自己。
知道为啥么?因为Leader作为一个部门、一个team的头,如果自己狂妄自大,那是绝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那更加不会进步,那你团队就会有样学样,甚至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那你团队的事儿多半都会停留在嘴炮阶段,嘴上叫得越响,事儿上做得越差。
初中语文学过“满招损,谦受益”,不懂啥意思是吧?OK,用小学语文来解释就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谦虚你就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别人的优点,那就会学别人的优点来补自己的缺点,那自然就会进步。骄傲,你就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那大概率不会学别人的缺点来替自己的优点,那就不可能进步。
这有一层含义:
1)谦虚是进步的前提。你如果骄傲自满,那你将与进步绝缘,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情况。
我告诉你一个事实,谦虚是很可贵的一个品质,不是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能具备的。因为谦虚需要很强大的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那汲取信息的渠道就是听和看,一个嘴巴像机关枪一样叭叭不停之人、一个只看一亩三分地之人,绝不可能获得谦虚这个技能。
所以,老弟,谦虚说着容易,做着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倒是有一个方法,就是时刻提醒自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之人;时刻提醒自己像海明威一样“用两年学说话,用一生学闭嘴”。
举个例子: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满脑子都是智慧之人,依然是个超级谦虚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学不知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彰显谦虚的名言都出自孔子的手笔。
其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主角也姓孔,叫孔文子。记得小学语文课学到这个的时候,还特意傻乎乎地问语文老师孔文子和孔子是不是一个人儿,答案是俩人儿。
孔文子呢,叫孔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褒奖他谦虚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呢,有一个非常帅气的学生叫做子贡,复姓端木,他也是卫国人,有一次,他问孔子说:“老师,孔圉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这没错了,但比他杰出的青年还有很多吧(比如我),凭啥赐给他‘文公’的称号,这不是胡闹么?”
孔子听了笑嘻嘻地说:“孔圉一来脑子聪明;二来勤奋好学;三来有不懂的事儿,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及他,他都会谦虚地请教,一丁点儿不会因此感到羞耻。这三点集于一人实属难得,所以‘文公’的称号当之无愧啊。”
子贡一听羞愧难当,深知自己与孔文子之间还是有几条街的距离。可见,真正的大家,谦虚是其最基本的标准,做不到谦虚就谈不上大家。
强调一下:
尊重谦虚,享受谦虚,习惯谦虚,才是真的汉子。
进步=谦虚是进步的前提。
【3. When will you realize, the more you take, the less you have.】
【3、你什么时候能够认识到,索取越多,收获越少。】
小小地解读一下下:
有多大脑袋戴多大帽子,脑袋不够大时,索取越多就会越懵,真正得到的就越少。
于管理而言:
Leader必须要持续自省,提升自己。只有如此,当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来临之时,才能够吸纳为自己可用的东东。
知道为啥么?因为Leader作为一个部门、一个team的头,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向外索取,那这些索取来的东东只能凑数用,并不能融会贯通,更加不能信手拈来。那你团队就会有样学样,贪多嚼不烂,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啥事儿都沾点边,但啥事儿都没做好。
这有一层含义:
1)进步的路径是先向内修炼,再向外索取(此处的索取不是狭义的钱,是名与利的合集);再向内修炼更多,再向外索取更多,不断循环这个过程。你如果只向外索取,自己不修炼的话,那你是绝壁没有这个金刚钻儿来揽这个瓷器活儿的,膨胀到灰飞烟灭将是你唯一的归宿。
我告诉你一个事实,向内修炼是嗷嗷带劲的事儿。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马不停蹄地低头拉一拉车,再悠然自得地抬头看一看路。这会让你隔段时间就有一个质的飞跃。可惜的是现在的人与事儿都太浮躁了,只知道玩命儿的奔跑,却不知道为啥奔跑,特别逗。
所以,老弟,千万不要因为已经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啥出发哦,不时地驻足停留,向内修炼一发,你一定会获得你应有的精彩。
举个例子:
和珅,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
小和珅是个苦命之人,3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父亲去世。这个无依无靠的情况,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几乎天天学习12个小时,终于凭借自己变态式的努力,把自己搞得一身才华,在18岁时,如愿赢取白富美直隶总督之孙女,并通过自己的才华征服了乾隆皇帝。一路开挂,官封一等公,成为皇亲国戚,绝对的“人生赢家”。
和珅官越做越大,欲望也越来越大,忘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祖训,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敛财手段,申请了好些个敛财“专利”,例如私吞贡品、明码标价卖官、低价买进土地等等,敛财8亿两白银,这个数字相当于清政府10多年的收入,夸张吧。
和珅最大的错误就是忘记了向内修炼,只知道向外索取,越来越德不配位,最终落的“和珅倒,嘉庆饱”的下场。假设,丫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大原则,大概率可以寿终正寝。
强调一下:
归纳自己,提炼自己,输出观点,输出知识,才是真的汉子。
进步=先向内修炼再向外索取,才是进步的路径。
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些进步。
望,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少些停滞。
共勉!
还有下一篇,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