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分类
本节介绍中“运载火箭”均简称为“火箭”。
轨道
按轨道分为亚轨道火箭和轨道火箭,轨道火箭又分为近地轨道火箭、太阳同步轨道火箭、地球同步轨道火箭、月球轨道火箭等。亚轨道火箭定义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亚轨道火箭是指不入轨且能将载荷送到卡门线(100 km)以上的火箭。由于现在许多轨道火箭具备多轨道投送能力,对轨道火箭的细化分类逐渐少有提及。
用途
按用途分为非载人火箭和载人火箭。非载人火箭不仅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还可以发射空间站、行星际探测器、货运飞船等无人航天器。载人火箭一般用来发射载人飞船。载人运载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配备有独特的故障检测系统,出现故障时拥有比不载人的运载火箭更加强大的应对能力。我国的载人运载火箭还配备有紧急逃逸系统,可以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配备有紧急逃逸系统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可达99.7%。[3]
级数
按级数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亚轨道火箭通常为单级火箭,轨道火箭通常为多级火箭,单级入轨火箭是各国的研究前沿。捆绑助推器的火箭,为避免混乱,无论捆绑几个助推器,都按照半级处理。例如二级火箭长征六号甲捆绑四个助推器,称为“二级半”火箭;四级火箭PSLV-XL捆绑六个助推器,称为“四级半”火箭。
结构形式
按结构形式分为串联型、并联型(俗称捆绑式)、串并联混合型。常说的“光杆构型”多级火箭是串联火箭,捆绑助推器的单级火箭(一级半构型,例如长征五号B)是并联火箭,捆绑助推器的多级火箭是串并联混合火箭。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构型命名规则:
- CBC是Common Booster Core的首字母简写,即公共助推器核心。CBC构型指的是光杆构型捆绑一定数量的一子级作为助推器。捆绑2个一子级作为助推器是3CBC构型,例如德尔塔4重型、重型猎鹰、新一代载人火箭;捆绑4个一子级作为助推器是5CBC构型,例如安加拉A5。
- 长征七号构型命名规则:名称为CZ-7XYZ,代号中的X代表级数,Y代表助推器个数,Z代表助推器类型,对有固体助推器的构型用S表示,对液体助推器省略。对有上面级状态增加(SM)区分;对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构形,增加(HO)加以区分。如捆绑2个2米直径的固体助推器、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两级构型命名为CZ-722S (HO)。按照上述命名规则,基本型CZ-7的代号为CZ-724,简称为CZ-7。
- 宇宙神5构型命名规则:宇宙神5 XYZ,X用4、5或N标注,4和5分别表示4 m级或5 m级直径的整流罩,N表示不安装整流罩;Y用0-5标注,表示公用芯级捆绑的固体助推器数量;Z用1或2标注,表示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的数量。如宇宙神5 401构型,使用4 m直径整流罩,不安装固体助推器,安装1台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宇宙神5 531构型,使用5.4 m直径整流罩,捆绑3个固体助推器,安装1台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宇宙神5 N22构型,不安装整流罩,捆绑2个固体助推器,安装2台半人马座上面级发动机。
- 阿丽亚娜6构型命名规则:A62和A64两种构型,A6是Ariane 6的简称,2表示安装2个固体助推器,4表示安装4个固体助推器。
- H3构型命名规则:H3-XYZ,X表示芯一级LE-9发动机数量(2/3),Y表示SRB-3固体助推器数量(0/2/4),Z表示整流罩的大小(S/L),S为小型,L为大型。
能源
按能源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电火箭、光子火箭。化学火箭又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固液混合火箭。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不同能源则称为混合动力火箭。核火箭、电火箭、光子火箭均处于理论或研究阶段。
常见的固体推进剂有聚氨酯(PU)、聚丁二烯(PB)、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等,也有用复合推进剂,由氧化剂、金属燃料和高分子粘结剂组成。[4]常见的液体推进剂有液氧/液氢、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四氧化二氮/肼类等。
根据发动机推进剂贮存条件的不同,液体火箭还可以分为常温火箭和低温火箭。常温火箭使用四氧化二氮、肼类等常温推进剂,低温火箭使用液氧、液氢、甲烷等低温推进剂。
固液混合火箭分为固液混合式和液固混合式两种。液固混合式发动机是燃烧剂为液体,氧化剂为固体,而固液混合式正好与它相反。[5]目前使用这种发动机的多为探空火箭,在研的固液混合运载火箭有Vaya Space的无畏号(Dauntless)、吉尔摩太空技术(Gilmour Space)的厄里斯轨道运载火箭(Eris orbital launch vehicle)等。[6]
现有的混合动力火箭均同时使用固体发动机和液体发动机,与固液混合火箭概念不同。以下列举了几种不同的混合动力火箭:[7]
固液串联火箭
- 固体火箭使用液体上面级,称为固液串联火箭,例如“三固一液”串联构型的快舟一号甲、谷神星一号、SSLV等。但习惯性称为固体火箭,因为液体末级较小,以固体动力为主。
- 液体火箭使用固体上面级,称为固液串联火箭。例如长征二号丙安装SD、SM、SMA等固体上面级。但习惯性称为液体火箭,因为固体末级较小,以液体动力为主。
- “两液一固”串联构型的长征一号、“一级固体+一级液体”串联构型的罗老号称为固液串联火箭。
固液并联火箭
- 使用“液体芯级+固体助推器”的火箭,称为固液并联火箭。例如长征六号甲、宇宙神5、H-IIA、阿丽亚娜5、GSLV Mark III等。
固液串并联混合火箭
- 使用“固液串联+助推并联”的火箭,称为固液串并联混合火箭。例如PSLV-XL使用“固体一级、液体二级、固体三级、液体四级、6个固体助推器”。
发射方式
发射平台
按发射平台分为陆射火箭、海射火箭、空射火箭、潜射火箭。陆射火箭又分为塔架发射、车载机动发射、地下发射,塔架发射是在发射场的固定工位发射,设施齐全,适合发射多种火箭,是最常见的发射方式;车载机动发射快速灵活,一般使用卡车改装的平台,例如长征十一号、起飞号使用运输起竖发射一体车发射;地下发射是从地下竖井中发射,较为少见,例如第聂伯号。
海射火箭是采用浮动或者固定于海上的发射平台发射火箭,浮动发射平台有驳船、打捞船、专用海上发射船等,也有移动式发射平台,例如奥德赛发射平台;固定发射平台有布罗格里奥航天中心。例如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在驳船、打捞船上发射,天顶3SL在奥德赛发射平台发射,侦察兵在布罗格里奥航天中心发射。
根据运载火箭在飞机上的组装和分离方式,空射火箭可以分为腹挂式、背驮式、内装式等多种形式。例如飞马座腹挂式空射火箭,最初以B-52轰炸机的改进型号为平台发射,后来使用改装的洛克希德L-1011客机作为发射平台;发射者1号腹挂式空射火箭,使用改装的波音747-400客机作为发射平台。
潜射火箭是依托组合式舰船惯性导航系统和发射控制系统,由潜艇发射运载火箭的一种发射方式,例如使用德尔塔级潜艇发射静海号和波浪号。[8]
点火时间
按点火时间分为热发射和冷发射。热发射是先点火后起飞,冷发射是先起飞后点火。具体来说,冷发射是一种借助辅助动力把火箭从发射筒内弹射出去,在火箭到达一定高度时再点燃主发动机的发射方式。大多数火箭使用热发射方式,使用冷发射方式的火箭一般由导弹改装而成,例如长征十一号、第聂伯号。
可否重复使用
按可否重复使用分为一次性使用火箭、部分重复使用火箭和完全重复使用火箭。一次性使用火箭是完成航天器发射任务后不再回收使用的运载器。部分重复使用火箭的部分动力构件可返回并重复使用,例如猎鹰9号的一级可回收,重型猎鹰的一级和助推器都可回收。完全重复使用火箭可全部返回并重复使用,例如新谢泼德号整体可回收。
运载能力
按照LEO运载能力分类,世界标准并不统一,以下介绍中国标准和美国标准。[9][10]
中国标准 | 美国标准 | ||
---|---|---|---|
LEO运载能力 | 分类 | LEO运载能力 | 分类 |
≤2 t | 小型火箭 | <2 t | 小型火箭 |
2 t-20 t | 中型火箭 | 2 t-20 t | 中型火箭 |
20 t-100 t | 大型火箭 | 20 t-50 t | 重型火箭 |
≥100 t | 重型火箭 | >50 t | 超重型火箭 |
发射准备时间
一般火箭一次发射的准备时间以月来计算,而快速响应火箭应用快速发射技术,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例如中国的长征十一号火箭最短发射准备时间突破24小时大关,[11]快舟一号甲可实现6小时两连发。[12]
研制目的
按研制目的分为商业火箭和非商业火箭。商业火箭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商业载荷入轨需求。商业火箭不是民企专有,例如中国国企航天科工的快舟一号甲、航天科技的捷龙一号和捷龙三号都是商业火箭。商业火箭不是用载荷来定义,例如中国长征二号丁多次为长光卫星发射吉林一号系列商业卫星,但长征二号丁是非商业火箭;美国电子号曾为NASA执行ELaNa-19任务,也曾为美军执行STP-27RD任务,但电子号是商业火箭。
服役状态
按服役状态分为在研、现役、已退役、已取消。火箭服役前粗略称为在研,服役开始时间就是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时间,且火箭必须起飞成功,但不一定发射成功。轨道火箭的亚轨道应用性发射算开始服役,轨道火箭的亚轨道试射不算开始服役,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起飞失败不算开始服役。火箭退役一般由官方宣布,退役后火箭不再执行发射任务。火箭服役前取消研制、火箭制造后未进行过应用性发射且之后不再发射、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起飞失败且之后不再发射均称为已取消。
火箭起飞失败指火箭未离开发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点火后紧急关机、点火后火箭起火、点火后火箭倾倒、点火后火箭爆炸。起飞失败不构成一次发射。
国家
按国家分为中国火箭、美国火箭、俄罗斯火箭等等。单国研制的火箭,以研制国来分类。两国或以上国家合作研制的火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两国合作
- 安塔瑞斯的一级进口俄罗斯的RD-181发动机,但美国公司诺思罗普·格鲁曼是火箭的开发商,火箭的开发、制造和发射使用了与该公司其他主要运载火箭相同的管理方法、工程标准以及生产和测试过程。所以安塔瑞斯分类为美国火箭,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美国的发射次数。
- 罗老号是俄罗斯和韩国联合研制,一级由俄罗斯制造,使用俄罗斯的RD-191发动机,二级由韩国制造,分类为俄罗斯/韩国火箭;火箭在韩国组装和发射,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韩国的发射次数,但不代表韩国可以独立发射卫星。
多国合作
- 天顶3SL由乌克兰、俄罗斯、美国、挪威共同控股的海上发射公司运作,但俄罗斯和乌克兰提供了主要技术,俄罗斯的技术传承自苏联,所以分类为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火箭。由于乌克兰没有独立发射卫星的能力,苏联已经解体,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俄罗斯的发射次数。
苏联/俄罗斯/乌克兰
- 苏联时期的火箭分类为苏联火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多种火箭使用了乌克兰或者苏联时期的技术,分类为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火箭,对该分类的继续细分存在争议。统计发射次数时,苏联时期的发射算作苏联的发射次数,苏联解体后的发射算作俄罗斯的发射次数,因为乌克兰没有独立发射卫星的能力。
欧洲
- 欧洲发射器发展组织、欧洲空间局研制的火箭都分类为欧洲,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欧洲的发射次数。欧洲空间局成员国的民企研制的火箭分类为成员国,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成员国的发射次数。
场地租借
- 租借别国发射场进行发射,火箭以研制国分类,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研制国的发射次数。例如联盟2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但联盟2不是哈萨克斯坦火箭,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俄罗斯的发射次数。电子号在新西兰的火箭实验室发射综合体1号发射,但电子号是美国火箭,统计发射次数时算作美国的发射次数。
外壳主要材料
按外壳主要材料分为铝合金火箭、碳纤维火箭、不锈钢火箭。
多数火箭使用铝合金外壳,第一代材料是铝镁合金,第二代材料是铝铜合金,第三代材料是铝锂合金。[13]例如猎鹰9号外壳使用铝锂合金材料,长征五号外壳使用铝铜合金材料。
碳纤维火箭外壳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可以承受发射和再入的巨大热量和冲击,是一种先进的火箭外壳材料。例如电子号、中子号都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谷神星一号二级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不锈钢火箭外壳使用高强度合金钢,成本低、强度高、耐高温、抗氧化性好,缺点是重量大,所以较少有火箭使用不锈钢外壳。星舰发动机推力大,使用不锈钢外壳来节省成本。GSLV Mark III使用不锈钢外壳,运载系数落后于同类中型火箭。
以下列举中国全部现役和退役运载火箭以及部分在研运载火箭。外国火箭只列举全部现役和部分在研运载火箭,不列举退役火箭和已取消火箭。
中国火箭
已退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航天科技(CASC,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长征一号(CZ-1或LM-1,Long March 1) |
长征一号丁(CZ-1D或LM-1D,Long March 1D) | |
长征二号(CZ-2或LM-2,Long March 2) | |
长征二号E(CZ-2E或LM-2E,Long March 2E) | |
长征三号(CZ-3或LM-3,Long March 3) | |
风暴一号(FB-1,FengBao 1) | |
长征四号甲(CZ-4A或LM-4A,Long March 4A) | |
航天科工(CASIC,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 | 开拓者一号(KT-1) |
开拓者二号(KT-2) | |
快舟一号(KZ-1) | |
蓝箭航天(LandSpace) | 朱雀一号(又称朱雀·南太湖号,ZQ-1) |
零壹空间(OneSpace) | OS-M(又称重庆·两江之星号) |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航天科技(CASC,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长征二号丙(CZ-2C或LM-2C,Long March 2C) |
长征二号丁(CZ-2D或LM-2D,Long March 2D) | |
长征二号F(又称神箭,CZ-2F或LM-2F,Long March 2F) | |
长征三号甲(CZ-3A或LM-3A,Long March 3A) | |
长征三号乙(CZ-3B或LM-3B,Long March 3B) | |
长征三号丙(CZ-3C或LM-3C,Long March 3C) | |
长征四号乙(CZ-4B或LM-4B,Long March 4B) | |
长征四号丙(CZ-4C或LM-4C,Long March 4C) | |
长征五号(又称胖五,CZ-5或LM-5,Long March 5) | |
长征五号B(又称胖五,CZ-5B或LM-5B,Long March 5B) | |
长征六号(CZ-6或LM-6,Long March 6) | |
长征六号甲(CZ-6A或LM-6A,Long March 6A) | |
长征七号(CZ-7或LM-7,Long March 7) | |
长征七号甲(CZ-7A或LM-7A,Long March 7A) | |
长征八号(CZ-8或LM-8,Long March 8) | |
长征十一号(CZ-11或LM-11,Long March 11) | |
捷龙一号(SD-1,Smart Dragon-1) | |
航天科工(CASIC,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 | 快舟一号甲(KZ-1A) |
快舟十一号(KZ-11) | |
中科宇航(CAS SPACE) | 中科一号甲(又称力箭一号,ZK-1A) |
星际荣耀(i-Space) | 双曲线一号(Hyperbola-1或SQX-1) |
星河动力(Galactic Energy) | 谷神星一号(CERES-1)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航天科技(CASC,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新一代载人火箭(又称921运载火箭,NGCLV,Next-Generation Crew Launch Vehicle) |
长征六号X(CZ-6X或LM-6X,Long March 6X) | |
长征八号R(CZ-8R或LM-8R,Long March 8R) | |
长征九号(CZ-9或LM-9,Long March 9) | |
长征十一号甲(CZ-11A或LM-11A,Long March 11A) | |
捷龙三号(SD-3,Smart Dragon-3) | |
航天科工(CASIC,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 | 快舟一号乙(KZ-1B) |
中科宇航(CAS SPACE) | 中科二号(ZK-2) |
中科三号(ZK-3) | |
中科四号(ZK-4) | |
中科四号甲(ZK-4A) | |
星际荣耀(i-Space) | 双曲线二号(Hyperbola-2或SQX-2) |
星河动力(Galactic Energy) | 智神星一号(PALLAS-1) |
蓝箭航天(LandSpace) | 朱雀二号(ZQ-2) |
火箭派(Rocket PI) | 达尔文二号(DW-2) |
深蓝航天(Deep Blue Space) | 星云一号(NEBULA-1) |
天兵科技(Space Pioneer) | 天龙二号(TL-2) |
东方空间(Orien Space) | 引力一号(YL-1) |
星途探索(Space Trek) | 星途一号(XT-1) |
空天引擎(Aaengine) | 星镝一号(AX-1) |
太瀚航天(Space Tai) | 飞天运载火箭 |
零壹空间(OneSpace) | 灵龙一号甲(OS-L1A) |
箭元科技(Space Epoch) | 元行者一号(XZY-1) |
中国台湾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晋升太空(TiSpace) | 飞鼠五号(Hapith IV),现称红隼五号(Kestrel IV) |
美国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联合发射联盟(ULA,United Launch Alliance) | 宇宙神5(Atlas 5) |
德尔塔4(Delta IV) | |
太空发射系统(SLS,Space Launch System) | |
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 轨道科学公司(OSC,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 | 米诺陶1(Minotaur I) |
米诺陶4(Minotaur IV) | |
米诺陶C(Minotaur-C) | |
安塔瑞斯(Antares) |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 猎鹰9号(Falcon 9) |
重型猎鹰(Falcon Heavy) | |
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 | 电子号(Electron) |
维珍轨道(Virgin Orbit) | 发射者1号(LauncherOne) |
萤火虫航天(Firefly Aerospace) | 萤火虫-阿尔法(Firefly Alpha)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联合发射联盟(ULA,United Launch Alliance) | 火神(Vulcan Centaur)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 星舰(Starship) |
蓝色起源(Blue Origin) | 新格伦(New Glenn) |
火箭实验室(Rocket Lab) | 中子号(Neutron) |
萤火虫航天(Firefly Aerospace) | 萤火虫-贝塔(Firefly Beta) |
ABL太空系统(ABL Space Systems) | RS1 |
相对论空间(Relativity Space) | 人族1号(Terran 1) |
阿斯特拉公司(Astra) | 火箭4号(Rocket 4) |
自旋发射(SpinLaunch) | 轨道加速器(Orbital Accelerator) |
Vaya Space | 无畏号(Dauntless) |
俄罗斯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赫鲁尼切夫国家研究与生产空间中心(Khrunichev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pace Center)、 俄罗斯化学自动化设计局(Chemical Automatics Design Bureau) | 质子M(Proton M) |
安加拉(Angara) | |
进步火箭航天中心(Progress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Rocket Space Center)、 俄罗斯化学自动化设计局(Chemical Automatics Design Bureau) | 联盟2(Soyuz-2)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Energia)、 进步火箭航天中心(Progress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Rocket Space Center) | 联盟5号(Soyuz-5) |
联盟6号(Soyuz-6) | |
马克耶夫火箭设计局(JSC Makeyev Design Bureau) | 科罗纳(CORONA) |
俄罗斯化学自动化设计局(Chemical Automatics Design Bureau) | 阿穆尔号(Amur) |
成功火箭(Success Rockets) | Stalker |
赫鲁尼切夫国家研究与生产空间中心(Khrunichev Stat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pace Center) | 轰鸣-M(Rokot-M) |
欧洲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欧洲空间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 | 阿丽亚娜5(Ariane 5) |
欧洲空间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 意大利航天局(Italian Space Agency) | 织女星(Vega) |
织女星C(Vega-C)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欧洲空间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 | 阿丽亚娜6(Ariane 6) |
日本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石川岛播磨重工有限公司(IHI Corporation) | 艾普斯龙(Epsilon Launch Vehicle) |
石川岛播磨重工有限公司(IHI Corporation) | SS-520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 | H3 |
星际科技(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 ZERO |
印度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ISRO,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 印度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器2型(GSLV Mark II) |
印度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器3型(GSLV Mark III) | |
印度极轨卫星发射器(PSLV) | |
印度小型卫星发射器(SSLV)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ISRO,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 印度联合发射器(ULV) |
天根航空航天公司(Skyroot Aerospace) | 维克拉姆(Vikram) |
Agnikul Cosmo | Agnibaan |
韩国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 (Korea Aerospace Research Institute) | 世界号(Nuri,又称KSLV-II)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近地点航天公司(Perigee Aerospace) | 蓝鲸1号(Blue Whale 1) |
朝鲜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朝鲜国家航空航天发展局 (National Aerospace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 银河号(Unha) |
以色列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 (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 | 沙维特2号(Shavit 2) |
伊朗火箭
现役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 | 加塞德(Qased) |
伊朗航天局(Iranian Space Agency) | 神鸟号(Simorgh) |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伊朗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MODAFL) | 佐利纳(Zoljenah) |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 | Qaem-100 |
英国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欧贝斯(Orbex) | 原初号(Prime) |
Skyrora | Skyrora XL |
阿根廷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阿根廷国家空间活动委员会 (National Space Activities Commission) | 雷声2号(Tronador II) |
巴西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巴西科学与航天技术中心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Aerospace Technology) | 微型卫星发射装置(VLM) |
卫星发射装置-阿尔法(VLS Alfa) | |
卫星发射装置-贝塔(VLS Beta) |
印度尼西亚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印尼国家航空航天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Space) | 印尼轨道卫星火箭(Satellite Orbiting Rocket) |
西班牙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西班牙载荷航空航天有限公司(Payload Aerospace) | 缪拉5号(Miura 5) |
德国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德国奥格斯堡火箭工厂(RFA) | RFA One |
伊萨尔航空航天公司(Isar Aerospace) | Spectrum |
澳大利亚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吉尔摩太空技术(Gilmour Space) | 厄里斯轨道运载火箭(Eris orbital launch vehicle) |
法国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商业轨道系统(VOS,Venture Orbital Systems) | Zephyr |
天狼星太空服务(Sirius Space Services) | 天狼星一号(SIRIUS-1) |
新西兰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黎明航空航天公司(Dawn Aerospace) | Mk-III |
罗马尼亚火箭
在研
火箭研制 | 火箭名称 |
---|---|
Arca Space | 哈斯2C(Haas 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