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涛总编辑
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但对于会学和学会的区分,好像比较模棱两可,大家对于学习好的就称为学霸,学习差的就是称为学渣,它们的区别难道只是天赋的差别吗?
说一个人有成绩,通过会用人家是1%的天赋加99%的努力,才有的结果,可见天赋在努力面前,好像不值得一提。
那在学习中能排在前1%的人,你以为真的是靠天赋或者努力吗?真正确定他们成绩的,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而确定因素是学习的各种习惯。
但我们认为学神、学霸、学弱和学渣的区别,第一从分数上判定,第二从学习的用功上,两个极端,分数高又努力的,就认定他们是学霸和学神,分数低又从来不学习的,就说他们是学渣和学弱。
01
真的能这样否定一个人吗?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一群,看似天天上课睡觉,下课玩游戏,反而到了考试,简单看一看,就能考高分,说实话,不羡慕是假的,这种我们通常都认为他们有学习的天赋,比较聪明。
对于每天上课努力,回家挑灯夜战,考试总是及格线的学生,这种也会被我们认为没天天赋,如果这样判定,是不是我们大众太过于片面和笃定了呢?
说到天赋,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基因,讲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对于基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是天生的,是无法被改变的,生而有之,但不能否定天赋低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弥补不了这种差距,所以我们也会称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所以我们普通人对于学习,有几种公式,就是成绩=天赋+努力,这种简单的公式,不感觉到很肤浅和没有说服力吗?
不可否定的是,天赋的差距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差距在学习中,也会明显地被发现,但我们一定不要高估天赋的重要性。
因为在学习中有很多隐性的因素,是我们无法准确识别出来的。
02
为什么说学习习惯很重要?
从小到大,数十载的学习,早起的学习就是在打基础和来形成自己的习惯,但有些孩子因为幼年的学习中,因为缺乏很系统的管教,玩着学着,再加上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也没有系统的体系。
用大众观念来对待孩子的教育,正确与否,其实做父母的也不知道,只知道这样孩子应该是好的,这只是家长的认为,类似于一句话“父母觉得你冷”。
一个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他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好奇的心态,去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结果,获得成就,这种感觉会上瘾,会不自觉地让他们自觉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反而形成以好成绩来促进主动学习。
就像我们看一本百万字的书,给有学习习惯的同学,他们不会认为这是负担,反而有种看大写书的感觉,自己都是有趣的东西,反之,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的同学,只会认为,这么厚的书,啥时候能看完呀,看着都想睡觉。
这个时候我们能说抱怨看这本书的同学,就没有天赋吗?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努力,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学习好坏是和智商有关系,虽然不能否定智商对于每个人都会有点差别,但对于大众来说,智商都是相差不大的,除非一些特殊的个例。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连早期的基础都没有打好,肯定后面的学习,也会很吃力,造成学不会,一旦学不会了,就失去了对于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谈何好习惯和好成绩。
笔者有话说
越学习,越爱学,有了学习习惯,就越适应学习,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反之,越不学,学不会,养不成学习习惯,只会成绩越来越差。
所以在学习面前,没有根本因素,因为因素都会成为你的决定因素,但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你锦上添花,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
对于学习中的天赋、智商、努力和学习习惯,如果让你排序,你心里的第一位是学习习惯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