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产业发展的杂谈
最近针对手机产业中的一些新动向,有一些看法。思考的内容比较杂乱,全部贴在一个文档里就算杂谈吧。由于收集的数据还比较有限,内容上可能有不少纰漏,还请指正。

1 智能手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看看两种在过去的一两年中热销的电子产品:上网本和iPhone。下面大概对两种产品的情况做一个回顾:
从2007 年11 月全球第一款上网本华硕易PC 701 上市,仅仅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之中,上网本从无到有,从边缘产品到逐渐被消费者接受。随着市场的快速打开,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厂家介入其中,上网本市场从原来的华硕一家变成了百花齐放群雄争霸。这个当初不被很多人看好的细分市场被成功的开辟出来,并快速成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体PC市场出现下滑,但提供基本邮件收发和网络功能且价格低廉的上网本的销量却增长迅猛。2009年全球上网本销量将从去年的1140万台猛增至2200万台,与此同时,整体PC市场的增长率却从去年的12%下滑至3.8%。为了方便上网本的便携性,Intel Atom 处理器在降低了CPU 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功耗,使得上网本的电池供电时间可以延长到5 小时。并且由于缩小了外观尺寸以及减少了配件,上网本的重量普遍在一公斤以内。
2007 年6 月第一部iPhone 在美国上市,仅半年的时间,就获得了400 万的销售额。而在随后的2008 年,iPhone 的销量则达到了1370 万部。并且有分析师预计2009 年iPhone 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 万部。如果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苹果的iPhone 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将会达到20% 左右。由于iPhone 手机中集成了大量邮件、网络浏览以及音乐娱乐相关的应用,使用iPhone 手机的平均数据流量是普通手机的10 倍,因此iPhone 手机也得到了许多苦于数据业务增长缓慢的运营商的青睐。运营商不惜对iPhone 销售实行高额补贴,以及在日后的数据业务收入上和苹果进行分成(分成比例可达30% ),也要和苹果签约销售。
这两种产品都出现在2007年,而且在推出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快速的发展。其背后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把两个产品的成功放在一起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双网融合时期的主要产品,都体现出 人们对于户外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简单的文档处理的巨大需求。其实对于大多数人,在办公室外,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简单的文档处理基本上就满足了人们绝大部分数据处理的需求。以前尽管有笔记本支持WLAN,但是由于体积,重量和电池续航时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并不方便在室外使用笔记本。而对于传统智能手机,尽管由于体积小并且支持移动互联网,但是由于网络带宽以及操作软件的限制,使得人们使用传统手机的数据处理非常不便。因此传统的手机和笔记本均没有满足人们最常用的室外数据处理的需求,直到新型智能手机和上网本的出现才改变了现状。他们的成功充分的体现了,电脑和手机融合的趋势。在融合的过程中,新型智能手机成为传统手机厂商的突破口,相对上网本而言智能手机更强调便携性和长时间待机;上网本则是传统电脑厂商的突破口,而相对智能手机,上网本更强调宽屏幕和很高的CPU处理能力(智能手机主流AP采用ARM11芯片的CPU主频一般在300MHz到800MHz之间,而上网本主要采用的Intel Aton则可以达到1.6G)。当然在利润的推动下,也出现了计算机厂商和终端厂商的“越级”行为,比如苹果、戴尔、惠普开始涉足智能手机领域,而诺基亚则宣布进入上网本产业。
由此可见由于需求的推动,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向着方便移动数据处理发展。而越来越多的PC厂商会介入智能手机行业。他们的介入会对手机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将在后文详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型智能手机的特点,在下面将列出iPhone以及其主要竞争者Gphone的主要优缺点:

1.1 iPhone主要特点

优点:
由于iPhone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里可以大概介绍一下iPhone主要的优点:
1.         支持无线宽带并较好提供上网服务和文档处理
iPhone支持3G以及WLAN,并且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文档处理和网络服务(比如Email收发,网络浏览,地图检索,娱乐下载)的智能手机成为 新型智能手机的主流特点。而且毕竟手机屏幕较小,为了方便文档和网页的浏览,iPhone着重推出了大型多触点,全手写触摸屏幕,其独特的生物电识别技术,只要一个手指就可以简便地完成所有操作过程。
2.         为客户提供新鲜的体验
同时iPhone的个性操控以及重力感应为用户提供了新鲜便捷的体验。而且重力感应也使得诸多基于iPhone的游戏成为可能,比如钓鱼,×××,平衡球等。
当然iPhone也把iPod的优异的音乐播放功能包含了进来。同时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iTunes关联,可以在线收听广播,音乐和下载音乐文件。
这些创新独特的革命性升级足以使其能在如今多媒体手机市场鹤立鸡群。
3.         向第三方开放SDK,产生大量基于iPhone的应用程序弥补现有iPhone软件的不足
苹果对外开放基于iPhone平台的SDK,这样任何软件开发人员都可以在SDK之上开发基于iPhone与iPod Touch的应用程序应用。这套工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光靠苹果一家是不可能写出能满足整个iPhone用户族群的软件,就像微软不可能开发出基于Windows的所有应用程序一样。同时许多新软件可以弥补现有iPhone软件的不足,扩展了iPhone的功能。
4.         开发新的经营模式,扩展收入来源
苹果也为第三方开发的软件建立了App Store,这样iPhone用户可以在付费以后下载各自喜欢的应用程序。现在App Store上已经推出了2.5万种应用软件。到目前为止,那些应用程序的下载量已经达到了8亿人次之多。SDK以及App Store的推出大大提高了用户对iPhone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扩展了苹果的收入来源,因为苹果对每个软件的销售中提成30%。苹果应用程序商店去年的销售收入是大约1.5亿美元,今年预计将增加到8亿美元。
长远看,对于手机产品提供商来说,如果只提供终端产品已经不再具有竞争力。因此在苹果的示范作用影响下,很快诸多厂家都开始模仿了这个经营模式,如Gphone的Android market、黑莓的App World、诺基亚的Ovistore、三星的Mobile Applications、微软的Windows Sky Market、甚至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这些厂商已经认识到,必须要捆绑应用和业务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并且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同时iPhone也包含了iTunes应用,这样用户可以方便的在线收听广播和音乐,或者下载音乐。这个在iPod上成功上用的模式也被扩展到iPhone上,当然下载是要收费的,所以苹果又扩展了iPhone了收益来源。
另外,由于iPhone的巨大客户需求和其优异的上网体验带来的高数据流量,苹果目前和运营商绑定的销售中往往规定:运营商要对iPhone的销售提供高额补贴以扩大销量,同时苹果还要在日后的数据业务收入上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成(分成比例可达30%)。即便有如此苛刻的合作条款,众多世界顶级运营商还是顶不住诱惑接受条款。难怪俄罗斯最大手机运营商MTS总裁麦克海尔·沙姆林会将iPhone手机比作×××。
以前手机厂商往往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手机销售,现在苹果则开辟出了销售以后通过后续服务(如iTunes,App Store以及和运营商的分红)来获得持续的运营收益的方法。
缺点:
当然辉煌的背后也有许多隐忧,将来可能会变成iPhone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         iPhone的平台不开放
由于苹果为了确保iPhone的独特性,坚持iPhone不对外开放。但是毕竟目前iPhone的销量只占智能手机市场的8%,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扩大市场份额,苹果的平台开发成本则较难有效摊销。同时App Store的开发人员也会发现,他们开发的程序不能在其他任何手机上使用,这样就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盈利的能力。而且不开源的微软已经在桌面造作系统中备受指责,苹果现在走相同的路不知道能否走长远,毕竟Android和Symbian的平台已经在走开源免费的路了。
在这个横向发展为趋势的产业中,这种硬件软件绑定的做法很难发展长久。
2.         销售过于强势
毕竟在2007年,甚至2009年的现在,iPhone都是一个鹤立鸡群的产品。由于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的巨大差异性,苹果有充足的自信在和运营商谈判时,要求加入诸多强制性条款。这种“饥饿”销售方法,即给苹果增加了收益提高了关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苹果的销量,并且增加了运营商对iPhone的敌意。中国运营商对iPhone的即爱又憎的态度更能体现出这一点来。新闻中说明的苹果的三板斧正说明他销售的强势。其三板斧具体如下:
Ø         头一招是要求从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获得10% 到30% 甚至更高的用户收入分成,运营商要把部分流量费或话费分给苹果公司。
Ø         如果不成,苹果还有第二招,可以取消业务分成模式,但运营商需要大量补贴集采iPhone ,比如一次批量集采上百万的iPhone ,按每部手机几百美元的补贴要一次性付给苹果,运营商须给用户以购机补贴,刺激用户购买。
Ø         第三招,运营商不能干涉苹果自主采用在线音乐商店iTunes 和软件商店APP Store ,让用户付费下载获利。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尽管iPhone的设计理念非常时尚,但是后来者和他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可以和iPhone媲美的智能手机产品,那时苹果和运营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3.         苹果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合作不顺畅
苹果的App Store上的所有应用都需要经过苹果的严格审查,而有时审查周期长达一个月,这样软件的更新版本都出来了,原来的版本还没有通过上线审批。同时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被拒绝,苹果也不会给开发人员任何解释。而且在运营过程中苹果只会给开发人员很少的用户行为统计信息。这样苹果在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合作中表现的过于强势。这种强势的态度只会逼得大家投向更开放的平台(如Android平台)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上。
在这个不断寻求差异化的产业中,和第三方开发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长远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苹果能尽快意识到这一点。

1.2 Gphone主要特点

优点:
1.             支持无线宽带并较好提供上网服务和文档处理
在这点上Gphone和iPhone是相同的。不过Gphone把自己在互联网中扩展的主要服务都放在了Android上。比如直接把Gmail、Google Maps、YouTube、Google日历和Google Talk嵌在了平台上。而且Google已经为移动设备优化了搜索结果,现在用Gphone打开Google的搜索界面比以往更快而且看起来相当完美。
同时Android采用了Google公司开发Chrome浏览器。因为Chrome浏览器用的是WebKit 开源的内核,它对js代码进行了优化,所以能将浏览速度提升很快。用户使用Chrome浏览器打开网页的速度比最新版本Firefox的速度快40%,并且比微软的Internet E xplorer 8要快5倍以上。
总体来讲,Google最擅长的就是互联网服务,它会把自己在互联网上探索出来的成功应用不断移植到Android上的。对于Gphone用户而言,Google会是一个很好的服务提供商,移动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的主要数据服务。
2.             平台开源免费且无同业竞争
这是Google和苹果在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区别。Google关注的是2008年PC的全球销量是2.97亿台(包括笔记本和台式机的销量),而手机的全球销量则达到了12亿部。如果手机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互联网访问Google网站以及相关服务,这个市场将可能带给Google远超过传统互联网市场的搜索广告收益。对Google来讲,让所有手机都能方便的使用互联网是最终目标,所以现在Google根本不关心通过销售Android平台获取收益,毕竟通过Android平台销售获得的收益要远小于如果平台大范围推广以后获得的搜索广告收益。
同时由于Google不介入终端制造行业,也避免了类似于Symbian的同业竞争问题。从这个角度讲,Symbian变成Nokia的独资企业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Google和微软都没有同业竞争的问题。
当然由于开源免费,很多企业都对这个类似于iPhone的平台非常感兴趣。中国移动也在之上推出了自己的OMS平台。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的厂家推出Gphone产品
3.             为客户提供新鲜的体验
iPhone的许多好的设计都被移植到了Gphone上,比如大尺寸彩色触摸屏,重力感应等。尽管与iPhone还有差距,但是Gphone已经强大到具备了和其他智能手机平台共同竞争的机会了。
4.             为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
Google也为Android提供了开放的SDK,以及供下载应用程序的Android Market网站。和苹果不同,Android market允许开发者,自由售卖Android平台软件,并不收取中间费用,是Android平台开放性的体现之一。开发者们只需填写一个简单的申请表,就可以在Market上发布他们的程序,不需要更多复杂的授权或审查过程。同时凭借Google擅长的数据统计能力,Google还能免费为开发人员提供用户使用方面的大量统计数据,以方便开发人员完善应用程序。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开心为Android开发应用。
缺点:
1.             Gphone硬件配置不好
苹果在推出iPhone的时候借鉴了许多在iPod上面成功的硬件设计方法,但是Google在硬件设计方面的经验则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它很难为终端厂商提供什么帮助。好在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中的33家企业中,颇有像三星、索爱、Moto、LG等具有丰富终端硬件设计经验的企业。相信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Gphone在硬件设计上的欠缺会逐步得到弥补。
2.             终端的推出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Google或者开放手机联盟并不能规定终端厂商生产什么样的终端,这样有可能造成终端硬件的不统一,这样给应用程序开发造成一定难度,比如有的手机支持重力感应有的则不支持,开发人员则需要根据不同硬件配置开发不同程序。

2 手机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

早期的手机产业和早期的计算机产业一样都是一个纵向发展的市场。这样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计算机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变的历史: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当时主要计算机厂商都是采用一种纵向的产业发展模式。IBM会从CPU到操作系统、到软件、到销售通路到服务都会一体化纵向来解决,如下图。
手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一 纵向一体化的计算机产业链
但是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个人电脑的大量推出,出现了许多公司在计算机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做的非常优秀甚至超越了IBM,这样很快在几年间计算机产业迅速从通吃硬件、软件的“纵向一体化”,转向了由多家专业化公司专注于某一部分的“横向一体化”,计算机公司只能通过设计来做产品的差异化。这样就出现了下面这个横向结构:
手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二 横向一体化的计算机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手机产业在绝大部分层面上都已经达到了横向结构。如下所示。
手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三 目前手机产业链状况
可以看到在终端生产上诺基亚,Moto和三星都还保留了自己的工厂,每年只有部分型号的产品外包给代工工厂。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保留了自己产品在生产制造时采用的特殊工艺或方法,已达到保持和其他厂家产品的差异性。不过近两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各大厂商都开始关闭或出售一些制造工厂,同时提高外包比例。
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上,大部分手机已经采用了Symbian或Window Mobile,并已经达到了横向发展。但是对于中低端手机产品,产业还没有完全达到充分的横向发展。很多终端厂商在中低端手机上都保留着自己公司私有的操作系统,就像三星的SHP。而正是这个终端上的操作系统成为了手机产业的重要进入壁垒之一,使得包括计算机制造厂家在内的诸多厂家长期以来未能进入这个行业。
现在智能手机上由于Symbian,Android以及Window Mobile操作系统的成功发展,产业已经完全成为横向发展。这样智能手机产业的进入壁垒就被大大降低了,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新厂家的介入,现在看到主要计算机制造厂家都已经介入智能手机行业了。最近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Gphone手机,有望获得T-Mobile的订单。如果没有一个横向发展的产业结构,很难想象从来任何智能手机制造经验的华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出自己的Gphone手机。
以上是智能手机的情况,下面我们看看低端手机的情况。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终端厂商都在中低端手机上保留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尽管中低端手机对操作系统功能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自己开发一套操作系统,已经提高了这个行业的进入壁垒。不过随着MTK以及展讯这样的终端芯片厂商开始提供Turnkey Solution,低端手机的进入壁垒被大大降低了。
MTK通过提供 Turnkey Solution,整合了手机上主要硬件和所有软件,简化下游厂商的开发工作,迎合了中国市场对低价多媒体手机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MTK大大降低了终端的生产成本,使得基于MTK解决方案的手机能够在仅仅500元左右的生产成本上实现了其他中端手机才能提供的诸多功能,如摄像头、手写触摸屏、蓝牙、音视频播放器等。与MTK类似,展讯也提供了类似的Turnkey Solution。
由于只需要终端厂商少量的二次开发工作,这种Turnkey Solution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中低端手机的进入壁垒。目前在国内中低端市场,MTK对国内自有品牌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凡是迅速转型到MTK的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都获得了快速的提高,比如2006年才推出基于MTK解决方案的天宇手机在2008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13%。联想,金立也通过MTK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转型慢的公司,如TCL,波导,夏新等,则在MTK解决方案的围攻下迅速衰退了。从这方面讲这次MTK、展讯引导的产业变革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势。
当然MTK解决方案也有他的缺点。硬币是有两面的,由于Turnkey Solution包含内容太广,以至于他给终端厂家提供的二次开发的空间不大,这样就带来了手机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也就是因为这个缺点,诺基亚、三星、Moto、索爱这样的国际品牌并没有采用MTK的解决方案。毕竟这些国际企业还是注重差异化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MTK在欧美市场发展的并不如意。
尽管有这样的缺点,还是不能忽视MTK在低端市场的整合能力。毕竟他的发展符合产业横向发展的大趋势。在山寨机以及天宇、联想、金立等手机的围攻下,不排除将来有一天诺基亚、三星、Moto等大厂也开始部分转向MTK解决方案。

3 手机产业链中厂家盈利能力的差异以及盈利发展趋势

如前文所述,目前手机产业的整个产业链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横向一体化。那么不同层面中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何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看类似的计算机行业中的企业。
操作系统行业中,主要的进入壁垒是技术壁垒。一个公司如果要开发视窗产品则需要投入较多人力而且还将面临着产品推出前几年面临的较低的市场份额和不能盈利的压力。这样很难有企业回去挑战微软的地位,所以微软垄断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Windows以及Office,人们就很难去适应其他公司的产品。就像以前即使政府采购了金山的WPS,公务员还是会偷偷的换成微软的Office。这种用户的使用习惯则成为微软产品和其他产品的最大差异性。正是这种高进入壁垒和用户使用上的差异性,使得微软可以安然享受高达85%的利润率。
在CPU行业,主要竞争厂家是Intel和AMD。2008年他们两个厂家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93%,其中Intel达到79.5%,AMD则是近14%。由于AMD在CPU性能上的差异,其市场份额长期处于20%以下,在这个规模效应极为重要的半导体行业,这就意味着亏损。而Intel则因为高性能和高市场份额维持着高达40%的经营利润率。
以上都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而代工厂和笔记本厂商们则远没有如此这样幸运。由于进入壁垒较低,行业内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远低于以上两个行业。同时我们也很难发现不同厂家之间的差异性,比如大家能想到惠普和戴尔的笔记本有什么不同吗?现在这两个行业的进入壁垒只有规模,只有上到一定规模才能在这个同质化的微利市场上获得利润。而相关的厂家为了扩大规模,只能保持低价格,低利润水平,很难突破利润瓶颈。因此即便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如鸿海、广达、惠普、戴尔的净利润率也不超过5%。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层面中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决定于: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异化程度。利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看看相似的手机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手机处理器产业,目前基本上是ARM公司垄断了。它的运营利润率大概为35%。目前Intel还没有介入这个行业。不过目前ARM正在不断提高处理器主频(目前ARM的Cortex-A8已到1GHz),并试图把ARM处理器应用在对处理器速度要求不高的上网本上;而Intel则在开发低功耗低速率的CPU(比如Aton的1.66GHz),并宣布重返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个公司的产品,将在智能手机和上网本上出现直接的竞争。而双方的利润率也会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基带半导体市场中,主要的进入壁垒是技术和规模。2008年高通占有了40.6%的份额,TI占有19%的份额,而意法半导体则达到13.3%。前三位的份额合计达到了72%。而且这个产业集中度还在进一步增加。在这样一个较高集中度的市场中,高通的净利润率可以达到34%。而MTK通过差异化服务提供整体方案,它的芯片业务的净利润率也高达41%。
但是在代工行业,不同厂家之间几乎唯一的区别就是规模,而且产业进入壁垒不高。这样手机代工的龙头老大富士康2008年的净利润率也只有2.1%。即使在手机产业高速发展的2007年,富士康的净利润率也只有7%。
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由于Android的搅局迫使Nokia承诺对Symbian进行开源免费。这样未来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会以开源免费非营利为主。目前几个主要的智能手机平台的未来都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我认为:
1.         iPhone的成功是基于iPhone平台不开放,这样才保持了他的与众不同。但是未来这个优点很有可能转换成致命的缺点。iPhone平台不开放,可以安于一隅,但是长远看在这个横向发展的产业中,没有太大前途;
2.         Windows Mobile不开源而且收高额版权费的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的发展,但是这是微软长期以来的经营模式,短期是很难改变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其他平台都已经有了可以浏览和编辑Office文档的软件,微软的优势被大大削减了;
3.         诺基亚缺乏互联网的经验而且缺乏对开源产品的管理经验,这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限制Symbian平台的发展。但是毕竟凭借Symbian已有的市场份额和诺基亚的大力支持,Symbian未来在智能手机平台上一定会占有一席之地的;
4.         Android开源免费,并且利用Google互联网的丰富经验很可能将打开一片天地。当然Google在终端平台开发经验上比诺基亚和微软都逊色很多,使得Android在平台稳定性,客户体验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Google在硬件设计方面的欠缺还需要各终端厂家去填补。也正是这种差距和欠缺,促使Turnkey Solution提供商MTK和华为海思在开始阶段选用了产业成熟度更高的Windows Mobile入手。总体来讲,Android平台产业化的成熟还需要参与厂商的更多投入和一定的时间。
现在我们再看看手机厂商。调研机构ABI Research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前5大手机厂商排名如意表所列,同时也对比一下笔记本厂商的排名:
排名
手机厂商
市场份额
计算机厂商
市场份额
1
诺基亚
38.6%
HP
17.1%
2
三星
16.2%
Dell
15.6%
3
LG
8.3%
Acer
9.4%
4
摩托罗拉
8.3%
Lenovo
7.8%
5
索尼爱立信
8.0%
Toshiba
4.4%
合计
79.4%
54.3%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市场的集中度要高于笔记本市场,尤其是前两位手机厂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竞争压力。当然这还不足以解释诺基亚19%的利润率,以及三星手机超过10%的利润率。所以我们还要从产品差异性上分析。大家能想到惠普和戴尔的笔记本有什么不同吗?目标市场有差异吗?在笔记本这个充分横向发展的产业中,一个厂家想谋求长期维持和其他对手产品的差异性是很难的。如果人们想到手机,则能说出不同厂家主要的产品特点,比如诺基亚的平板手机,三星的滑盖手机,Moto的翻盖手机以及索爱的音乐手机等等。这几个主要厂商也主要试图通过差异化来扩大市场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

4 手机厂家未来的竞争格局

我认为将来手机需求将主要出现两极化:以通话和短信为主的中低端手机和以通信加上便捷的网络浏览的智能手机。所以一下关于未来的竞争格局,我们也分成智能手机和中低端手机两部分来看。

4.1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

在智能手机领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开放,产业进入壁垒被大大降低。这样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涌入这个行业中,分享智能手机的高利润。
本世纪初中国涌现出的那些手机厂商,如波导、TCL、海信、康佳等。当时他们主要介入的是中低端终端市场,而且这些厂家的实力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他们的出现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到手机巨头们的利润。而最近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厂家,如苹果、惠普、戴尔、华为等的母公司则实力强大,而且母公司主业的利润率都不太高。随着智能手机进入壁垒的降低,他们必然会加强目前依然高利润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投入,并利用他们已有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市场份额。
就像×××出iPhone一样,计算机厂家介入对智能手机市场是有一定冲击的。但是这种冲击应该说还是较小的(至少在短期内),毕竟这些国际大厂在他们刚介入这个产业时还是会像苹果一样尽量寻求产品的差异化,而不是直接打起价格战的大旗。这样至少还会保持智能手机的较高价位。
但是最新消息是:联发科已经获得了微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的授权,估计相应的产品MT6516将在第三季度面市;另外就在3月,华为的海思半导体也推出了内嵌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机平台——K3(Hi3611),同样海思也是提交Turnkey Solution。目前华为海思对外宣称K3的宗旨就是“低成本的娱乐智能手机平台”,据华为称它可将开发智能手机的时间从一年减小到3个月。一般来说,Windows Mobile(WM)智能手机开发需要经过AP选型、WM导入、WM DS/DD适配、WM RIL、与BB集成、通过LTK测试、软件差异化开发/用户界面开发以及外观设计。K3平台将软件差异化之前的所有工作都做完,留给客户的就是软件差异化开发/用户界面开发以及外观设计。而且K3还可以内置海思自己的WCDMA芯片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如果在MTK和海思提供智能手机的整套解决方案后,国内的如金立,天宇等擅于价格战的厂家顺利介入智能手机市场,则智能手机的价格会被迅速拉低到1500元以内。这时终端市场将全面变成微利市场,除非高端厂家能够经常创造和MTK解决方案的差异性终端。当然这种差异化不能仅仅建立在品牌上,必须要有实质性的差异才能长久的保持高端品牌的形象。但是至少目前我们看到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正在趋同,一些厂家的Gphone手机的外观竟然是直接照搬其Windows Mobile手机的外观设计。即使目前苹果在iPhone上成功的做到了差异化,但是我质疑苹果是否有能力长期维持iPhone的差异化。而如果不能保证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高利润率将很难保障。
如果说苹果等计算机厂商的介入,通过引入诸多新概念,把智能手机市场这一池水搞活了;那么将来基于MTK智能手机平台的厂家(如金立、天宇等)的介入,则是把智能手机市场这一池水搅浑了,迎来的将是血腥的价格战。
随着进入壁垒的不断降低,一个高利润行业的利润率不断降低是必然的。类似的情况就发生在中国九十年代的家电行业以及本世纪初的汽车行业。所以为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的同质化加强,相信智能手机的利润会逐步降低。

4.2 中低端手机的竞争格局

在国内市场,MTK以及展讯的方案已经给中低端手机带来了极大的变革,而这种变革还会不断延续下去。MTK会不断把更多中端手机的元素包含在它的解决方案中,使的它的客户可以更方便的介入中端市场。而诺基亚、三星、Moto等厂家不可能长期漠视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相信迟早有一天,国际大厂也会开始拥抱MTK解决方案。不过在此之前MTK很可能需要修改目前的解决方案已给客户一定的二次开发的空间,以确保他们产品的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而一旦国际大厂开始使用MTK的解决方案,相信MTK在欧美市场的凄惨现状可以得到极大改观。当然届时,终端厂商的利润率会进一步降低。

5结论

这篇文章内容比较杂,没有太多的连贯性和主线,可能看到这里也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最后我对也上内容的主要结论加以概括:
1.       新型智能手机和上网本是无线通信网和互联网双网融合的重要产品,在未来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2.       新型智能手机会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像Google这样的企业将成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而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不仅仅决定于终端本身的好坏,而且决定于其能提供网络业务以及应用程序的多寡上;
3.       由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的开放,智能手机的产业已经几乎全面横向发展,进入壁垒被大大降低,这样方便了更多厂商的加入如计算机制造商。而如果MTK推出基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Turnkey Solution,他将带给智能手机产业极大的价格冲击;
4.       中低端手机产业横向发展是趋势,MTK解决方案是促进横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5.       手机厂家的较高利润率是建立在较高市场集中度以及产品差异化基础之上的,但是这个基础在逐渐横向发展的产业环境中将被动摇。在一个充分横向发展的产业中,长期保持产品的差异性是很难的;
6.       如果MTK修改现有解决方案,给客户一定的二次开发空间,诺基亚、三星、Moto等厂家可能也会拥抱MTK的,同时他们的利润率也会降低;
在这个时代,一个公司是不能阻挡产业变化的趋势的,只能去顺应,去引导产业的变化。最后,再针对三星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应该怎样做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       加大在智能手机上的投入,研究如何提高用户的上网以及文件处理的体验。
受限于屏幕尺寸,智能手机不能很好的浏览网页和文档编辑。有必要研究可以克服屏幕尺寸限制的方法,来为用户提高体验。
2.       推动三星智能手机应用的开发和相关网站的建立。
毕竟这也是将来智能手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三星需要介入其中。但是三星的劣势是:三星本没有任何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这样其实客户也可以在相应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建立的应用程序网站上下载应用。不过目前这个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三星还需要在这个领域探索。
另外,这个活动也需要在中国独立展开。原因之一是中国是三星手机的一个重要市场,原因之二是:语言就是不同国家历史遗留下来的天然窄轨道,利用这个窄轨道,对一些产品或服务而言,划分开了独立的国内和国外市场。比如尽管Google在欧洲以及北美市场占有大量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但是在中国,韩国,日本则多是一些本国的搜索引擎占绝对份额;尽管在美国Gmail和Hotmail的邮箱服务很火,而且功能很强大,但是在中国估计163邮箱的用户远多于使用Gmail和Hotmail的用户。
因此即使欧美已经成功的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在中国一定还需要展开类似的活动,以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应用。否则很难在中国获得成功。
3.       积极探索和MTK的合作。
要和MTK探索如何保留三星手机的差异性。并在中国市场的部分低端手机上采用MTK的解决方案。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三星低端手机的价格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长期看也不排除双方在智能手机层面的合作。
4.       在智能手机上加入手机电视功能。
一旦加入了手机电视功能,将使得三星的智能手机成为三网融合的产品,增加和其他智能手机的差异性。当然在中国,CMMB在手机上的实现,还需要工信部松口才行。
5.       开发适合智能手机使用的单机游戏或联网游戏。
在iPhone的App Store中下载次数最多的就是游戏。可以想象一个用户可能只会下载一次用于处理Office文档的应用程序,但是却可能会不断下载新的游戏应用。手机游戏的市场前景广阔。Wii的经营模式应该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克隆。同时韩国开发游戏的公司众多,三星可以和他们合作推出类似于魔兽世界的大型联网游戏,这样可以增加和其他手机的差异性并扩展收益。
6.       加强和互联网有特色内容提供商的合作。
毕竟三星在互联网方面的经验非常有限,三星需要加强和一些业内已经较为成功的网站合作,并在手机中集成他们的业务,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短板。这样的网站可以包括:社交网站51.com或开心网,搜索引擎百度,新闻网站新浪等等,为手机提供创新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