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供的GC日志中,我们可以分析并总结以下几个关键点:
1. GC日志中的关键信息
-
Before GC(GC前堆状态):
- ParNew Generation(新生代):
- 总内存(Total): 546,176KB
- 已用内存(Used): 278,861KB
- Eden空间:273,152KB
- From Space: 273,024KB
- To Space: 0KB(意味着To Space几乎没用)
- Old Generation(老年代):
- 总内存:5,324,800KB
- 已用内存:430,412KB
- 这部分使用的是并发标记清除(CMS),说明在使用CMS垃圾收集器。
- Metaspace(元空间):
- 已用内存:196,176KB
- 总容量:212,482KB
- 提交内存:212,520KB
- 保留内存:1,239,040KB
- Class Space(类空间):
- 已用内存:19,319KB
- 总容量:22,087KB
- 提交内存:22,112KB
- 保留内存:1,048,576KB
- ParNew Generation(新生代):
-
GC事件(垃圾回收事件):
- GC类型:
[GC (Allocation Failure)]
,表示垃圾回收触发的原因是分配失败,通常是因为新生代内存不足。 - GC发生时的时间:
9115.339
到9118.425
,这表示GC发生在这段时间内。 - GC的类型和状态:
ParNew: 280496K -> 7917K (546176K)
:新生代的垃圾回收前后情况,表示新生代在垃圾回收前使用了280,496KB,在GC后仅使用了7,917KB,这意味着垃圾回收非常有效,回收了大量空间。- 回收时间:GC事件实际发生时间约为 0.03 秒(
real=0.03 secs
),意味着这次GC的执行非常快速。
- GC类型:
2. GC分析
-
Allocation Failure:表示触发GC的原因是因为内存分配失败。通常情况下,如果程序在创建新对象时,分配给新生代(Eden空间)的内存不足,JVM就会执行垃圾回收。
Allocation Failure
通常意味着新生代的内存已经接近或超过其最大限制,需要回收以腾出空间。 -
ParNew GC:在日志中可以看到新生代的垃圾回收使用了
ParNew
,这是一种并行的垃圾回收策略,专门用来处理新生代的内存回收。在这次GC后,ParNew Generation的内存从280,496KB减少到7,917KB,表示大量对象被回收。 -
老年代(Old Generation):从日志中看不到老年代内存使用的明显变化,因为此次GC主要作用于新生代。老年代通常使用**并发标记清除(CMS)**进行垃圾回收。
-
Metaspace和Class Space:元空间的使用相对稳定,没有变化。Metaspace是用于存储类的元数据(如类的结构信息等),对于JVM的性能影响较大,但在这次GC中,元空间的使用没有明显的增长或减少。
3. 性能影响
- GC回收效率:根据日志中的回收时间(0.03秒),GC执行得相当高效,且垃圾回收只影响了新生代(ParNew Generation),并没有显著影响老年代。
- 内存使用:新生代内存在GC后释放了大部分空间,老年代的内存相对稳定,说明系统内存总体没有过度使用。
4. 总结
- GC类型:使用了ParNew(新生代)和CMS(老年代)垃圾收集器。
- GC触发原因:由于Allocation Failure,即新生代内存不足。
- GC回收效果:新生代内存回收效果显著,释放了大部分内存,且GC过程耗时较短,表现良好。
- Metaspace和Class Space:这两个区域的内存使用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这些区域内的内存压力较小。
总的来说,这次GC日志表明系统在处理内存分配和垃圾回收时运行良好,GC执行快速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