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MP157与OpenCV的嵌入式Linux人脸识别系统开发设计流程

ops/2024/9/23 5:21:30/

一、项目概述

1.1 项目目标和用途

本项目旨在基于嵌入式STM32MP157开发板,搭建一个系统软硬件开发平台,以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研发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安防监控、考勤管理等应用场景,实现对人脸的实时检测与识别。

1.2 技术栈关键词

  • 嵌入式开发

  • STM32MP157

  • Linux

  • Qt

  • OpenCV

  • V4L2

  • AdaBoost

  • LBP特征

二、系统架构

2.1 设计系统架构

本项目系统架构分为宿主机与目标机两部分,宿主机用于开发和调试,目标机则负责运行人脸识别功能。以下是系统架构的设计思路:

  • 宿主机:运行Linux操作系统,负责Qt环境搭建与OpenCV库的编译和移植。

  • 目标机:运行嵌入式Linux,负责人脸识别的实时处理。

2.2 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和技术栈

  • 单片机:STM32MP157

  • 通信协议:使用串口和网络协议进行宿主机与目标机的通信。

  • 传感器:USB摄像头(支持V4L2)

  • 无线通信模块:Wi-Fi模块(用于数据传输)

2.3 系统架构图

开发
编译
调试
图像采集
人脸识别
宿主机
Qt环境
OpenCV库
目标机
USB摄像头
识别结果

三、环境搭建和注意事项

3.1 开发环境搭建

  1. 宿主机环境安装:
  • 安装Ubuntu 20.04或更高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

  • 使用apt命令安装Qt和OpenCV:

    sudo apt-get install qt5-default libopencv-dev
    
  1. 目标机环境安装:
  • 下载源码并编译:

  • 在STM32MP157上安装Linux系统(建议使用Yocto)。

  • 编译并安装Qt和OpenCV:

    git clone https://code.qt.io/qt/qt5.git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encv/opencv.git
    

3.2 注意事项

  • 确保开发板与宿主机之间的网络连接正常。

  • 在编译过程中,注意依赖库的版本兼容性。

四、代码实现过程

本节将详细介绍人脸识别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模块、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和基于LBP特征的人脸识别模块。每个模块的实现将提供代码示例、逻辑解释和时序图,以便清晰展示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4.1 图像采集模块(基于V4L2)

4.1.1 模块概述

该模块负责从USB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数据,并将获取的图像传递给后续的人脸检测模块。我们使用OpenCV库来简化图像处理过程,并通过Video4Linux2(V4L2)接口访问摄像头。

4.1.2 代码实现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iostream>class ImageCapture {
public:ImageCapture() {// 构造函数,初始化摄像头cap.open(0); // 0表示默认摄像头if (!cap.isOpened()) {std::cerr << "Error: Could not open camera." << std::endl;exit(EXIT_FAILURE);}}cv::Mat getFrame() {cv::Mat frame;cap >> frame; // 从摄像头读取图像return frame;}private:cv::VideoCapture cap; // OpenCV的视频捕获对象
};// 使用示例
int main() {ImageCapture imageCapture;while (true) {cv::Mat frame = imageCapture.getFrame(); // 获取图像cv::imshow("Captured Image", frame); // 显示图像if (cv::waitKey(30) >= 0) break; // 按任意键退出}return 0;
}
4.1.3 逻辑解释
  1. 初始化摄像头:在ImageCapture类的构造函数中,通过cv::VideoCapture对象打开默认摄像头(设备编号为0)。如果摄像头打开失败,程序会输出错误信息并终止运行。

  2. 获取图像:getFrame方法调用cap >> frame从摄像头获取当前帧图像并返回该图像。这一过程是实时进行的,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接收图像数据。

  3. 图像显示:在主函数中,使用cv::imshow函数实时显示捕获的图像。当用户按下任意键时,循环将结束,程序将退出。

4.1.4 时序图
User Camera OpenCV 请求图像 发送图像 显示图像 User Camera OpenCV

4.2 人脸检测模块(基于AdaBoost)

4.2.1 模块概述

本模块利用OpenCV提供的Haar特征分类器基于AdaBoost算法对图像中的人脸进行检测。该模块接收图像输入,输出检测到的人脸区域,以便后续处理。

4.2.2 代码实现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iostream>class FaceDetector {
public:FaceDetector() {// 加载Haar特征分类器if (!faceCascade.load("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 {std::cerr << "Error: Could not load classifier." << std::endl;exit(EXIT_FAILURE); // 如果加载失败,则终止程序}}std::vector<cv::Rect> detectFaces(const cv::Mat& frame) {std::vector<cv::Rect> faces;// 使用Haar分类器检测人脸faceCascade.detectMultiScale(frame, faces, 1.1, 3, 0, cv::Size(30, 30));return faces; // 返回检测到的人脸矩形列表}private:cv::CascadeClassifier faceCascade; // 分类器对象
};// 使用示例
int main() {cv::VideoCapture cap(0); // 打开默认摄像头if (!cap.isOpened()) {std::cerr << "Error: Could not open camera." << std::endl;return -1; // 如果打开摄像头失败,则退出程序}FaceDetector faceDetector; // 创建人脸检测器while (true) {cv::Mat frame;cap >> frame; // 从摄像头读取图像if (frame.empty()) {std::cerr << "Error: Empty frame." << std::endl;break; // 如果读取到空图像,则跳出循环}std::vector<cv::Rect> faces = faceDetector.detectFaces(frame); // 检测人脸// 绘制检测到的人脸矩形框for (const auto& face : faces) {cv::rectangle(frame, face, cv::Scalar(255, 0, 0), 2); // 用蓝色矩形框标出人脸}cv::imshow("Face Detection", frame); // 显示检测结果if (cv::waitKey(30) >= 0) break; // 按任意键退出}return 0;
}
4.2.3 逻辑解释
  1. 加载分类器:

    • FaceDetector类的构造函数中,调用faceCascade.load方法加载预训练的Haar特征分类器文件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如果加载失败,程序将输出错误信息并终止。这一过程是确保人脸检测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
  2. 人脸检测:

    • frame:输入的图像,类型为cv::Mat

    • faces:输出参数,返回检测到的人脸区域,类型为std::vector<cv::Rect>

    • scaleFactor:每次图像尺寸减小的比例(1.1表示每次缩小10%),有助于检测不同大小的人脸。

    • minNeighbors:检测到的人脸必须至少有多少个邻近矩形(设置为3,以减少错误检测)。

    • flags:一般设置为0,表示使用默认行为。

    • minSize:检测人脸的最小尺寸(30x30像素),用于排除过小的检测区域。

    • detectFaces方法通过调用faceCascade.detectMultiScale进行人脸检测。该方法的参数如下:

  3. 绘制人脸矩形:

    • 在主函数中,使用循环从摄像头获取图像,并调用detectFaces方法进行人脸检测。对于每个检测到的人脸,使用cv::rectangle在图像上绘制矩形框,框的颜色为蓝色(cv::Scalar(255, 0, 0)),线条宽度为2像素。最后,使用cv::imshow显示。

4.2.4 时序图

以下是人脸检测模块的时序图,展示了模块之间的交互和数据流:

User Camera OpenCV FaceDetector 请求图像 发送图像 传递图像 返回检测到的人脸 显示图像与人脸框 User Camera OpenCV FaceDetector

4.3 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

4.3.1 模块概述

在检测到人脸后,预处理模块对获取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后续识别的准确性。常见的预处理操作包括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和归一化等。这些操作有助于增强人脸特征,减小光照变化和肤色差异的影响。

4.3.2 代码实现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class FacePreprocessor {
public:cv::Mat preprocess(const cv::Mat& face) {cv::Mat gray, equalized;// 将人脸图像转换为灰度图cv::cvtColor(face, gray, cv::COLOR_BGR2GRAY);// 直方图均衡化cv::equalizeHist(gray, equalized);// 归一化到0-1范围cv::Mat normalized;equalized.convertTo(normalized, CV_32F, 1.0 / 255.0);return normalized; // 返回处理后的图像}
};// 使用示例
int main() {cv::VideoCapture cap(0); // 打开默认摄像头if (!cap.isOpened()) {std::cerr << "Error: Could not open camera." << std::endl;return -1; // 如果打开摄像头失败,则退出程序}FaceDetector faceDetector; // 创建人脸检测器FacePreprocessor facePreprocessor; // 创建人脸预处理器while (true) {cv::Mat frame;cap >> frame; // 从摄像头读取图像if (frame.empty()) {std::cerr << "Error: Empty frame." << std::endl;break; // 如果读取到空图像,则跳出循环}std::vector<cv::Rect> faces = faceDetector.detectFaces(frame); // 检测人脸// 处理每个检测到的人脸for (const auto& face : faces) {cv::Mat detectedFace = frame(face); // 提取人脸区域cv::Mat processedFace = facePreprocessor.preprocess(detectedFace); // 预处理人脸图像// 显示处理后的人脸图像cv::imshow("Processed Face", processedFace);}cv::imshow("Face Detection", frame); // 显示检测结果if (cv::waitKey(30) >= 0) break; // 按任意键退出}return 0;
}
4.3.3 逻辑解释
  1. 灰度化:

    • preprocess方法中,首先使用cv::cvtColor将输入的人脸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灰度化有助于减少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并强调人脸的结构信息。
  2. 直方图均衡化:

    • 接着,调用cv::equalizeHist对灰度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该操作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使得人脸特征更加明显,从而提高后续识别的准确性。
  3. 归一化:

    • 最后,将均衡化后的图像转换为浮点型,并归一化到0-1的范围,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这一过程通过convertTo函数完成,设置转换到CV_32F类型并乘以1.0 / 255.0

4.3.4 时序图

以下是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的时序图,展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User FaceDetector Preprocessor 传递人脸图像 处理人脸图像 返回处理后的人脸图像 显示处理后的人脸图像 User FaceDetector Preprocessor

4.4 人脸识别模块(基于LBP特征)

4.4.1 模块概述

该模块负责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人脸特征并进行识别。在本项目中,我们采用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 LBP)作为特征描述符,并使用简单的分类器(如K近邻算法)进行识别。LBP是一种纹理特征提取方法,通过比较每个像素与其周围像素的灰度值,生成二进制模式。

4.4.2 代码实现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opencv2/ml.hpp> // 引入机器学习模块
#include <iostream>class FaceRecognizer {
public:FaceRecognizer() {// 初始化K近邻分类器model = cv::ml::KNearest::create();}void train(const std::vector<cv::Mat>& images, const std::vector<int>& labels) {// 准备训练数据cv::Mat trainingData;for (const auto& img : images) {cv::Mat lbpImage = extractLBP(img); // 提取LBP特征trainingData.push_back(lbpImage.reshape(1, 1)); // 将图像展平并添加到训练数据}model->train(trainingData, cv::ml::ROW_SAMPLE, cv::Mat(labels)); // 训练模型}int predict(const cv::Mat& face) {cv::Mat lbpImage = extractLBP(face); // 提取特征int response = static_cast<int>(model->predict(lbpImage.reshape(1, 1))); // 预测类别return response; // 返回识别结果}private:cv::Ptr<cv::ml::KNearest> model; // K近邻分类器cv::Mat extractLBP(const cv::Mat& image) {// LBP特征提取实现cv::Mat lbpImage(image.size(), CV_8UC1, cv::Scalar(0)); // 创建LBP图像for (int i = 1; i < image.rows - 1; ++i) {for (int j = 1; j < image.cols - 1; ++j) {unsigned char center = image.at<uchar>(i, j);unsigned char code = 0;// 计算LBP值code |= (image.at<uchar>(i - 1, j - 1) > center) << 7; // 左上code |= (image.at<uchar>(i - 1, j) > center) << 6;     // 上code |= (image.at<uchar>(i - 1, j + 1) > center) << 5; // 右上code |= (image.at<uchar>(i, j + 1) > center) << 4;     // 右code |= (image.at<uchar>(i + 1, j + 1) > center) << 3; // 右下code |= (image.at<uchar>(i + 1, j) > center) << 2;     // 下code |= (image.at<uchar>(i + 1, j - 1) > center) << 1; // 左下code |= (image.at<uchar>(i, j - 1) > center) << 0;     // 左lbpImage.at<uchar>(i, j) = code; // 存储LBP值}}return lbpImage; // 返回LBP图像}
};// 使用示例
int main() {cv::VideoCapture cap(0); // 打开默认摄像头if (!cap.isOpened()) {std::cerr << "Error: Could not open camera." << std::endl;return -1; // 如果打开摄像头失败,则退出程序}FaceDetector faceDetector; // 创建人脸检测器FacePreprocessor facePreprocessor; // 创建人脸预处理器FaceRecognizer faceRecognizer; // 创建人脸识别器// 假设我们已经准备好训练数据std::vector<cv::Mat> trainingImages; // 存储训练图像std::vector<int> labels; // 存储标签// 假设我们已经准备好训练数据// 这里可以使用相应的代码加载训练图像和标签// 例如:// trainingImages.push_back(cv::imread("path/to/image1.jpg", cv::IMREAD_GRAYSCALE));// labels.push_back(1); // 标签1代表某个身份// 继续添加更多训练数据...// 开始训练模型faceRecognizer.train(trainingImages, labels); // 训练模型while (true) {cv::Mat frame;cap >> frame; // 从摄像头读取图像if (frame.empty()) {std::cerr << "Error: Empty frame." << std::endl;break; // 如果读取到空图像,则跳出循环}std::vector<cv::Rect> faces = faceDetector.detectFaces(frame); // 检测人脸// 处理每个检测到的人脸for (const auto& face : faces) {cv::Mat detectedFace = frame(face); // 提取人脸区域cv::Mat processedFace = facePreprocessor.preprocess(detectedFace); // 预处理人脸图像int label = faceRecognizer.predict(processedFace); // 识别人脸std::string labelText = "Label: " + std::to_string(label);// 在图像上标注识别结果cv::putText(frame, labelText, cv::Point(face.x, face.y - 10), cv::FONT_HERSHEY_SIMPLEX, 0.8, cv::Scalar(0, 255, 0), 2);cv::rectangle(frame, face, cv::Scalar(255, 0, 0), 2); // 用蓝色矩形框标出人脸}cv::imshow("Face Recognition", frame); // 显示检测与识别结果if (cv::waitKey(30) >= 0) break; // 按任意键退出}return 0;
}

4.4.3 逻辑解释

  1. 训练模型:

    • 在主函数中,程序假设已经准备好训练数据,包括训练图像和相应的标签。通过调用faceRecognizer.train(trainingImages, labels)来训练模型。
  2. 实时识别:

    • 在循环中,从摄像头获取图像并进行人脸检测。

    • 对每个检测到的人脸区域,使用facePreprocessor.preprocess方法进行图像预处理,然后调用faceRecognizer.predict(processedFace)进行人脸识别。

    • 识别结果(标签)通过cv::putText在图像上标注,并在检测到的人脸周围绘制矩形框以突出显示。

  3. 显示结果:

    • 使用cv::imshow函数实时显示检测和识别结果,直到用户按下任意键结束程序。

4.4.4 时序图

下面是人脸识别模块的时序图,展示了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和数据流。

User Camera FaceDetector FacePreprocessor FaceRecognizer 请求图像 发送图像 提取人脸区域 返回处理后的人脸图像 显示检测到的人脸 传递处理后的人脸图像 返回识别结果 显示识别结果 User Camera FaceDetector FacePreprocessor FaceRecognizer

五、项目总结

本项目基于嵌入式STM32MP157开发板,成功搭建了一个以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的人脸识别系统,形成了一个合理有效的软硬件开发平台。项目的实现过程包括多个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分为宿主机和目标机两部分,宿主机用于开发与调试,目标机则负责实时运行人脸识别功能。宿主机环境中安装了Qt和OpenCV库,并进行了必要的配置,以支持后续的开发工作。同时,目标机运行嵌入式Linux,实现了对人脸图像的采集、检测、预处理和识别。

5.2 功能模块

在项目中实现了四个主要功能模块:

  1. 图像采集模块:

    • 通过USB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并将图像数据传递给后续处理模块。该模块使用OpenCV库,确保了图像采集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人脸检测模块(基于AdaBoost):

    • 利用Haar特征分类器实现对图像中人脸的快速检测。该模块能够有效地识别不同大小和位置的人脸,为后续处理提供了准确的输入。
  3. 人脸图像预处理模块:

    • 对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进行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和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后续识别的准确性。通过这些处理,减少了光照变化和肤色差异的影响,使得人脸特征更加突出。
  4. 人脸识别模块(基于LBP特征):

    • 使用局部二值模式(LBP)作为特征描述符,并利用K近邻(KNN)分类器进行人脸识别。该模块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出不同身份的人脸,通过实时反馈提高了系统的互动性。

http://www.ppmy.cn/ops/113563.html

相关文章

在 Android 中,自定义 View 的绘制流程

目录 1. 测量阶段 (onMeasure()) 2. 布局阶段 (onLayout()) 3. 绘制阶段 (onDraw()) 总体绘制流程 注意事项 示例总结 参考资料 在 Android 中&#xff0c;自定义 View 的绘制流程主要包括测量、布局、绘制三个关键步骤。具体来说&#xff0c;自定义 View 的绘制涉及重写…

C++析构函数为什么要为虚函数?

目录 1.引言 2.原因 3.示例分析 4.总结 1.引言 在C中&#xff0c;将析构函数声明为虚函数&#xff08;virtual destructor&#xff09;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支持多态删除&#xff08;polymorphism with deletion&#xff09;。多态允许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来操作派生类对象&…

LabVIEW机械产品几何精度质检系统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xff0c;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xff0c;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成为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xff0c;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几何精度质检系统&#xff0c;该系统不仅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几何尺寸的测量&#xff0c;而且能实时分…

【Kubernetes】常见面试题汇总(二十一)

目录 65.简述 Kubernetes 中&#xff0c;如何使用 EFK 实现日志的统一管理&#xff1f; 66.简述 Kubernetes 如何进行优雅的节点关机维护&#xff1f; 67.简述 Kubernetes 集群联邦&#xff1f; 65.简述 Kubernetes 中&#xff0c;如何使用 EFK 实现日志的统一管理&#xff1…

自动登录 RPA 的进阶:滑块验证的巧妙实现

​在RPA的众多应用场景的探索中&#xff0c;自动登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xff0c;它为后续的自动化操作奠定了基础。然而&#xff0c;当我们面对滑块验证这一常见的挑战时&#xff0c;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本文就来分享自动登录RPA的进阶----滑块验证如何实现。 在…

网站SEO,该如何规范目标网站URL配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xff0c;搜索引擎优化&#xff08;SEO&#xff09;在网站建设和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优化目标网站的URL配置&#xff0c;作为SEO策略中的关键环节&#xff0c;对于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和曝光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连蝙蝠侠科技将从U…

[ IDE ] SEGGER Embedded Studio for RISC-V

一、FILE 二、Edit 三、View 四、Search 五、Navigate 六、Project 七、Build 7.1 编译 先选择一个目标类型&#xff0c;再选择编译。 八、Debug 九、Target 十、Tools 10.1 自定义快捷键 点击菜单项&#xff0c;通过Tools –> Options –> Keyboard&#xff0c;实现自…

【自动化测试】UI自动化的分类、如何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以及其中appium的设计理念、引擎和引擎如何工作

引言 UI自动化测试主要针对软件的用户界面进行测试&#xff0c;以确保用户界面元素的交互和功能符合预期 文章目录 引言一、UI自动化的分类1.1 基于代码的自动化测试1.2 基于录制/回放的自动化测试1.3 基于框架的自动化测试1.4 按测试对象分类1.5 按测试层次分类1.6 按测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