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ransformer的笔记。什么是Multi Head Cross Attention?

ops/2024/10/18 6:08:50/

transformer__attention__selfattention_self__0">为什么 transformer 中的 attention 称为 self-attention?如何理解 self ?

Transformer 中的 attention 被称为 self-attention,是因为在这个机制中,每个单词(或 token)在处理时,会与输入序列中的所有其他单词,包括它自己,进行对齐或关联。这与传统的注意力机制不同,后者往往是将一个序列的每个元素与另一个序列的所有元素进行对齐。这里的 “self” 体现了同一序列中的相互关联,而不是跨序列的关联。

详细解释:

  1. 输入为同一序列:在 Transformer 模型中的自注意力机制中,输入的每个 token(单词)都与该输入序列中的其他 token 一起计算注意力分数。这就是为什么叫 “self” 的原因,因为它是在同一输入序列的上下文中彼此之间建立联系。

  2. 计算过程

    • 对于输入序列中的每个 token,首先通过线性变换得到三个向量:查询向量(Query)键向量(Key)值向量(Value)
    • 然后,每个 token 的查询向量会与序列中所有其他 token 的键向量进行点积,计算得到注意力权重。这个权重决定了当前 token 应该如何关注序列中的其他 token。
    • 最终,权重用于加权相应的值向量,从而得到每个 token 的输出表示。
  3. “self” 的含义

    • 自己参与权重计算:在自注意力机制中,序列中的每个 token 都要与自身进行对齐(即计算自己和自己的相似度),这也是 “self” 的另一层含义。这个自相关的计算让模型能够为每个 token 生成一个更丰富的表示,包含它与其他 token 的关系信息。
    • 这种机制使得模型不仅能捕捉到相邻单词之间的依赖关系,还能够捕捉到远距离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对上下文的全面理解。

Self-attention 的优势:

  • 全局依赖建模:传统的 RNN 或 CNN 模型,往往只能有效处理局部的上下文关系,特别是远距离依赖关系很难捕捉。而 self-attention 能够为每个 token 赋予一个全局视角,直接处理序列中任意位置的元素。
  • 并行计算:Transformer 中的 self-attention 机制可以并行化处理,而不像 RNN 需要按序列顺序进行,因此在计算效率上更高。

总的来说,“self-attention” 反映了每个元素与同一序列中其他元素的相互关联,以及它对全局上下文的理解能力。

Vision Transformer 中的 Multi Head Cross Attention?

Vision Transformer (ViT) 是一种用于图像分类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利用 Transformer 架构来处理图像数据。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不同,ViT 将图像分割为一系列的图像块(patches),然后通过线性投影将这些图像块变为一维向量,并将这些向量作为输入序列送入 Transformer 中进行处理。在 Transformer 中,核心机制是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和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机制。

虽然 ViT 中主要使用的是多头自注意力 Multi-Head Self-Attention机制,但你提到的多头交叉注意力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通常应用于需要不同来源输入之间相互关注的任务中,比如在多模态模型中处理视觉和语言数据的交互。

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 详细解释

多头交叉注意力(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 MHCA)是 Transformer 架构的一种变体,用于跨不同模态或来源的输入之间的交互。它与多头自注意力(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HSA)的区别在于,MHSA 处理的是同一组输入的内部关系,而 MHCA 处理的是来自两个不同输入(比如视觉和文本)的交互关系。

在 Vision Transformer 的多模态扩展或联合任务中,如 Vision-Language Transformer (如 CLIP, VisualBERT) 中,MHCA 通常用来让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之间进行交互。

MHCA 的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输入数据的表示:

    • 假设有两个来源的输入,一个是视觉特征(通常是图像 patch 的嵌入向量),另一个是文本特征(通常是文本 token 的嵌入向量)。
  2. 查询、键和值(Query, Key, Value)生成:

    • 在自注意力机制中,查询(Q)、键(K)和值(V)都是从同一组输入生成的,而在交叉注意力中,查询来自第一个输入(视觉或文本)键和值来自第二个输入
    • 比如,视觉特征作为查询,文本特征作为键和值,这样模型就可以学到视觉特征如何与文本特征对齐和交互。
  3. 注意力权重计算:

    • 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关键在于使用第一个输入的查询向量与第二个输入的键向量计算相似度(点积),以确定第一个输入应该关注第二个输入中的哪些部分。这一过程与自注意力中的注意力计算类似:
      Attention ( Q , K , V ) = softmax ( Q K T d k ) V \text{Attention}(Q, K, V) = \text{softmax}\left(\frac{QK^T}{\sqrt{d_k}}\right)V Attention(Q,K,V)=softmax(dk QKT)V
      其中, Q Q Q 是查询向量, K K K 是键向量, V V V 是值向量, d k d_k dk 是键向量的维度。
  4. 多头机制:

    • 多头注意力机制会将查询、键和值向量分割成多个头部,并为每个头部独立执行注意力计算。这种多头机制允许模型从不同的“视角”或“子空间”进行关注,从而捕捉到输入之间更加丰富的关系。
    • 最终,将所有头部的结果拼接起来,并通过一个线性变换生成最终的输出。
  5. 输出整合:

    • 经过交叉注意力计算后,输出是融合了两个输入模态信息的特征表示,这种表示能够同时捕捉到两个输入来源之间的交互关系。在 Vision-Language 的任务中,视觉特征的输出会携带更多与文本相关的上下文信息,而文本特征则会携带更多与视觉相关的信息。

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 的应用

在 Vision Transformer 中,多头交叉注意力机制经常用于多模态的任务或需要不同来源的输入相互协作的任务中。例如:

  • 视觉-语言模型:比如在图像与文本的对齐任务中,交叉注意力可以让模型在生成图像的表示时,参考文本的上下文信息,反之亦然。
  • 视觉问答系统:在需要根据图像回答问题的任务中,模型需要图像和问题之间的交互来产生合理的回答。

总结

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 是一种用于不同模态或输入来源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注意力机制。它通过利用一个来源的查询与另一个来源的键和值来计算注意力分布,捕捉输入之间的相关性。

如何理解Vision Transformer中的Multi-Head Attention?请通俗地解释Multi-Head

在Vision Transformer (ViT) 中的 Multi-Head Attention 是一个核心机制,用来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图像中的不同信息。为了更好地解释,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逐步讲解。

1. 什么是 Attention?

Attention 机制本质上是让模型在处理输入数据时能够“聚焦”在重要的信息上。想象你在阅读一篇文章,虽然你一次看一整句话,但你可能会更注意某些关键字或短语。这就是 Attention 的作用,它让模型能够选择性地关注输入数据中的重要部分。

在图像处理的场景下,Attention 允许模型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像中的某些区域,帮助它理解图像的不同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2. 为什么需要多个“头”(Multi-Head)?

一个“头”就像是一个独立的视角或理解方式,模型可以通过它来获取某种特定的注意力模式。但是,图像通常包含丰富多样的信息,例如颜色、纹理、形状等,因此仅依赖一个视角可能不够全面。

Multi-Head Attention 可以理解为模型通过多个“头”同时观察数据的不同部分,每个头可以专注于不同的特征。例如:

  • 一个头可能关注图像中的形状
  • 另一个头可能关注颜色
  • 还有一个头可能关注纹理或边缘

这样,模型就能通过多个视角(多个头)来更全面、细致地理解图像中的信息。

3. 通俗类比

你可以想象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在观察同一张图像,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或关注点:

  • 一个人可能更关注图像中的整体结构;
  • 另一个人可能专注于图像中的细节;
  • 第三个人可能更关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

当这个团队将他们的观察结果结合在一起时,团队就能对这张图像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是 Multi-Head Attention 的工作方式——多个注意力“头”同时工作,然后把各自的结果组合起来。

总结

Multi-Head Attention 就像是让模型有多个“视角”或“注意力焦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图像中的信息,最终把这些不同的视角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理解。这种机制让 Vision Transformer 能够更好地捕捉图像中的复杂模式和特征。

Transformer 中的 Multi Head Cross Attention

在Transformer结构中,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多头交叉注意力)是一个关键机制,主要用于编码器-解码器结构中的解码器层中,帮助模型在生成新词时充分利用编码器输出的信息。它不同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当前层的输入做注意力计算,而是对其他输入源(通常是编码器的输出)进行注意力计算。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概念回顾: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在自注意力机制中,模型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进行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计算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的相关性(也称为注意力权重)来完成的,具体来说是通过“Query(查询)”、“Key(键)”和“Value(值)”这三者的向量计算得到的:

  • Query: 当前位置的信息,代表我们要查询什么。
  • Key: 用来确定每个位置的相关性。
  • Value: 代表要聚合的信息。
    自注意力机制在输入序列的所有位置上生成权重分布,从而让模型能够聚合全局的信息。

2. 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 Attention)

相比于自注意力机制,交叉注意力机制的计算更为复杂,因为它涉及两个不同的信息源。我们以Transformer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为例:

  • 编码器输出: 编码器处理输入序列并生成一个表示(称为编码器输出),这个表示包含输入序列的上下文信息。
  • 解码器输入: 解码器在生成每个输出词时,会使用上一步的输出作为当前的输入。

在交叉注意力中:

  • 解码器中的查询(Query)来自解码器的输入(即当前步骤的解码器隐藏状态),
  • 键(Key)和值(Value)则是编码器的输出(即整个输入序列的上下文表示)。

这种机制的作用是,解码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关注”输入序列的不同部分,选择相关的输入信息来生成当前的输出。

3. 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

多头注意力机制是对单一注意力机制的扩展。它通过将查询、键和值分别映射到多个不同的子空间,然后对这些子空间分别进行注意力计算,最后将结果拼接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模型从不同的表示子空间中捕捉更多的语义信息。

多头交叉注意力中:

  • 解码器的查询会被映射到多个子空间(多个“头”),
  • 编码器的键和值也会被映射到相应的多个子空间。
    每个头都会独立计算注意力权重,然后这些头的输出会被拼接并线性变换,得到最终的注意力结果。

4. 具体流程

在Transformer的解码器中,多头交叉注意力的工作流程如下:

  1. 输入准备:解码器当前层的隐藏状态作为查询(Query),编码器的输出作为键(Key)和值(Value)。
  2. 映射到多个头:通过线性投影将查询、键和值映射到多个子空间(即多个头)。如果有h个头,每个头的维度是d/h
  3. 注意力计算
    • 每个头都会独立计算注意力得分。注意力得分是通过查询和键的点积,经过Softmax归一化得到的。
    • 得到的权重用于对值进行加权求和,生成每个头的注意力输出。
  4. 拼接结果:将所有头的输出拼接在一起,然后通过一个线性变换,得到最终的多头交叉注意力输出。
  5. 融合到解码器:最后,这个交叉注意力输出会结合到解码器中,用于生成下一步的输出。

5. 优点

  • 多视角建模:由于有多个头,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编码器的输出序列,捕捉更加丰富的上下文信息。
  • 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多头机制允许模型在多个子空间中并行处理信息,从而提升解码过程中对输入序列的精细关注。

6. 在Transformer中的应用

在标准的Transformer结构中,解码器的每一层通常会包含三个子层:

  1. 自注意力子层(Self-Attention):解码器关注自己的历史输出。
  2. 交叉注意力子层(Cross-Attention):解码器关注编码器的输出,即输入序列的表示。
  3. 前馈神经网络(Feed Forward Network):对经过注意力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

其中,交叉注意力在解码器生成每一个词时,帮助模型根据编码器提供的上下文信息,生成与输入序列相关的输出。

总结

Multi-Head Cross Attention 是 Transformer 中的关键机制之一,尤其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允许解码器从编码器的输出中提取与当前生成步骤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来提高翻译、文本生成等任务的质量。多头机制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并行捕捉不同的上下文信息。

通俗地解释Vision Transformer中的Query,Key,Value

在自注意力机制中,Query(查询)、Key(键)和Value(值)共同作用来生成注意力权重,这是模型能够决定哪些输入信息应该被更多关注的关键。生成权重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Query、Key和Value的生成

对于每个输入(比如一个图像块或一个单词的嵌入向量),都会通过不同的线性变换生成对应的Query、Key和Value向量。这个线性变换是通过模型的参数(权重矩阵)来实现的,公式如下:

  • Q = X W Q Q = XW_Q Q=XWQ (Query的生成)
  • K = X W K K = XW_K K=XWK (Key的生成)
  • V = X W V V = XW_V V=XWV (Value的生成)

其中, X X X是输入的特征表示, W Q W_Q WQ W K W_K WK W V W_V WV 是三个不同的权重矩阵,负责将输入转换成Query、Key和Value。

2. 计算相似性(点积注意力)

自注意力机制的核心在于计算Query和Key之间的相似性,来决定哪个输入应该被重点关注。这通过点积来实现:

  • 对于每个Query Q i Q_i Qi,与所有Key K j K_j Kj 进行点积,得到一个相似度得分(标量):
    s c o r e ( Q i , K j ) = Q i ⋅ K j T score(Q_i, K_j) = Q_i \cdot K_j^T score(Qi,Kj)=QiKjT

    这个得分反映了Query Q i Q_i Qi 对Key K j K_j Kj 的关注程度。点积越大,表示它们越相关。

3. 归一化相似度得分(Softmax)

为了使得这些相似度得分更易解读,通常会通过Softmax函数将这些得分归一化为概率分布: α i j = exp ⁡ ( s c o r e ( Q i , K j ) ) ∑ j exp ⁡ ( s c o r e ( Q i , K j ) ) \alpha_{ij} = \frac{\exp(score(Q_i, K_j))}{\sum_{j} \exp(score(Q_i, K_j))} αij=jexp(score(Qi,Kj))exp(score(Qi,Kj))这里, α i j \alpha_{ij} αij 就是最终的注意力权重,表示输入 i i i 对输入 j j j 的关注程度。这些权重的总和为1,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概率分布。

4. 加权求和

最后,利用这些注意力权重 α i j \alpha_{ij} αij 对所有的Value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每个Query最终的输出表示: o u t p u t i = ∑ j α i j V j output_i = \sum_{j} \alpha_{ij} V_j outputi=jαijVj这一步的意义在于,Query通过关注不同的Key,从对应的Value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注意力权重 α i j \alpha_{ij} αij 控制了从哪个Value中获取多少信息。

总结:

  1. 生成Query、Key、Value:输入通过权重矩阵映射,生成Query、Key、Value向量。
  2. 计算相似性:通过Query与Key的点积计算每个Query与所有Key的相似度。
  3. 归一化相似度:使用Softmax将相似度转换为注意力权重。
  4. 加权求和:使用注意力权重对Value加权求和,生成最终的注意力输出。

这种机制让每个输入能够自适应地关注其他输入,找到全局相关性,从而提高模型对复杂输入的理解能力。

Query,Key,Value是如何生成自注意力权重的?

在自注意力机制中,Query(查询)、Key(键)和Value(值)共同作用来生成注意力权重,这是模型能够决定哪些输入信息应该被更多关注的关键。生成权重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Query、Key和Value的生成

对于每个输入(比如一个图像块或一个单词的嵌入向量),都会通过不同的线性变换生成对应的Query、Key和Value向量。这个线性变换是通过模型的参数(权重矩阵)来实现的,公式如下:

  • Q = X W Q Q = XW_Q Q=XWQ (Query的生成)
  • K = X W K K = XW_K K=XWK (Key的生成)
  • V = X W V V = XW_V V=XWV (Value的生成)

其中, X X X是输入的特征表示, W Q W_Q WQ W K W_K WK W V W_V WV 是三个不同的权重矩阵,负责将输入转换成Query、Key和Value。

2. 计算相似性(点积注意力)

自注意力机制的核心在于计算Query和Key之间的相似性,来决定哪个输入应该被重点关注。这通过点积来实现:

  • 对于每个Query Q i Q_i Qi,与所有Key K j K_j Kj 进行点积,得到一个相似度得分(标量): s c o r e ( Q i , K j ) = Q i ⋅ K j T score(Q_i, K_j) = Q_i \cdot K_j^T score(Qi,Kj)=QiKjT 这个得分反映了Query Q i Q_i Qi 对Key K j K_j Kj 的关注程度。点积越大,表示它们越相关。

3. 归一化相似度得分(Softmax)

为了使得这些相似度得分更易解读,通常会通过Softmax函数将这些得分归一化为概率分布: α i j = exp ⁡ ( s c o r e ( Q i , K j ) ) ∑ j exp ⁡ ( s c o r e ( Q i , K j ) ) \alpha_{ij} = \frac{\exp(score(Q_i, K_j))}{\sum_{j} \exp(score(Q_i, K_j))} αij=jexp(score(Qi,Kj))exp(score(Qi,Kj))这里, α i j \alpha_{ij} αij 就是最终的注意力权重,表示输入 i i i 对输入 j j j 的关注程度。这些权重的总和为1,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概率分布。

4. 加权求和

最后,利用这些注意力权重 α i j \alpha_{ij} αij 对所有的Value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每个Query最终的输出表示: o u t p u t i = ∑ j α i j V j output_i = \sum_{j} \alpha_{ij} V_j outputi=jαijVj这一步的意义在于,Query通过关注不同的Key,从对应的Value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注意力权重 α i j \alpha_{ij} αij 控制了从哪个Value中获取多少信息。

总结:

  1. 生成Query、Key、Value:输入通过权重矩阵映射,生成Query、Key、Value向量。
  2. 计算相似性:通过Query与Key的点积计算每个Query与所有Key的相似度。
  3. 归一化相似度:使用Softmax将相似度转换为注意力权重。
  4. 加权求和:使用注意力权重对Value加权求和,生成最终的注意力输出。

这种机制让每个输入能够自适应地关注其他输入,找到全局相关性,从而提高模型对复杂输入的理解能力。

通俗地解释Vision Transformer中的Query,Key,Value

在Vision Transformer(ViT)中,Query(查询)Key(键)、**Value(值)**是来自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一部分,帮助模型理解图像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它类比成一个图书馆查找书籍的过程。

类比说明:

  • Query(查询):你手上的问题,想要寻找答案。比如,你想知道某本书的作者是谁。这代表你对某个图像区域想了解的信息。

  • Key(键):每本书的“标签”或描述,帮助你快速定位书籍。它相当于图像中的每个部分(或特征)的标识,代表它们的属性和特征。

  • Value(值):每本书的内容,即包含的实际信息。当你找到想要的书后,书中的内容就是你需要的答案。

具体到ViT中的过程:

  1. Query(查询):每个图像区域(比如一个像素或一块区域)都有一个Query,表示它想要和哪些其他区域建立关系。

  2. Key(键):每个图像区域都带有一个Key,表示该区域的特征或内容是什么。

  3. Value(值):每个图像区域还有一个Value,表示这个区域实际包含的信息。

如何工作:

  • 模型通过比较QueryKey来判断图像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某个Query和某个Key的相似度很高,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 然后根据这个联系,用Value来决定图像中这些区域之间应该如何相互作用或“交流”,从而构建图像整体的理解。

总结起来,Query是“问题”,Key是“提示”,Value是“答案”,它们一起帮助模型关注图像中的重要部分,并理解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http://www.ppmy.cn/ops/109104.html

相关文章

算法提高模板LCA

模板&#xff1a; #include<bits/stdc.h>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MOD 998244353; const int N 2e5 10;int n, m, s, a, b; vector<int>e[N]; int dep[N], fa[N][20];//深度 //第u个节点向上走2的i次方之后所对应的祖先 void dfs(…

Django日志

【图书介绍】《Django 5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实战&#xff08;视频教学版&#xff09;》_django 5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实战(视频教学版)-CSDN博客 《Django 5企业级Web应用开发实战&#xff08;视频教学版&#xff09;》(王金柱)【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jd.com) Django 5框…

Linux部署hadoop2

Java设置&#xff1b; 创建hadoop要用到的文件夹&#xff1b; hadoop设置&#xff1b; 格式化hdfs&#xff1b; 启动hadoop&#xff1b; 验证hadoop&#xff1b; 接下来就逐步开始吧&#xff1b; 机器规划 本次实战用到了三台CentOS7的机器&#xff0c;身份信息如下所…

EG边缘计算网关连接华为云物联网平台(MQTT协议)

需求概述 实现一个流程&#xff1a;EG8200mini采集Modbus RTU数据&#xff0c;通过MQTT协议连接华为云物联网平台 Modbus RTU采集此处不做过多赘述&#xff0c;可参考其他案例&#xff08;串口读取Modbus传感器数据&#xff09;介绍。下文默认已经采集到Modbus RTU数据。 要…

java opencv no opencv_java490 in java.library.path

java使用opencv处理图片&#xff0c;idea运行程序&#xff0c;报错异常信息&#xff1a;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UnsatisfiedLinkError: no opencv_java490 in java.library.path: /Users/carter/Library/Java/Extensions:/Library/Java/Extensions:…

数据库C语言删除修改和输出

#include<myhead.h> #include<sqlite3.h> int out_callback(void *arg,int column_num, char **msgrow,char **msgcolumn)//输出查找的工人信息 { int i 0, j 0; while(i<column_num) { printf("%s\t" ,*(msgcolumni)); …

[Linux#48][网络] 令牌环网 | IPv4 | socket 套接字 | TCP | UDP | 网络字节序列

目录 1.网络 1.0 令牌环网&#xff08;了解&#xff09; 1.1 IP 地址 1.3 网络通信的基本脉络 IPv4地址解释 2.Socket 编程预备 2.1 端口号 2.2 传输层协议 2.3 网络字节序列 库函数定义 函数说明 1.网络 1.0 令牌环网&#xff08;了解&#xff09; 相同令牌时&am…

深圳建站公司-如何做网站

深圳建站公司&#xff1a;如何制作一个成功的网站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xff0c;企业和个人越来越重视网络形象&#xff0c;网站成为了展示品牌、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xff0c;涌现出许多专业的建站公司&#xff0c;能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