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AI产品趋势:喧嚣的追风者和静默的收割人

news/2025/2/13 21:57:07/

来源:未来定义权

本文共3663字,建议阅读7分钟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为大家解读未来AI产品趋势以及价值在哪里!


故事要从2014年说起。那一年底,亚马逊低调发布了智能音箱Echo,苹果发布了第一代Apple Watch智能手表。比起AI浪潮,那个时候大家谈论更多,是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Fitbit和Jawbone,小米和bong,在各自战场杀气腾腾。


2016年,消费机器人大热,创业公司扎堆涌入。那一年,我们熟知的公子小白、优必选、巴巴腾等,都获得了不错的融资。


2017年,消费机器人的风口渐渐淡了,智能音箱转而热门起来,出门问问、若琪以及BAT巨头乱斗纷纷。上半年科技圈还在纠结智能音箱是不是入口。转眼到年末,小米、天猫数十万、数百万的销量,迅速把智能音箱带入了巨头竞争的下半场。一时间,音箱品类创业冷淡。


2018年,风口呢?会是什么,智能语音耳机吗?


只有透过现象,刨根问底,才能看清本质。深入追究,相信你还会有更多的疑问:


为什么有人说智能耳机会是下一个爆点?耳机大厂盘踞的欧美国家,为什么对这个『爆点』没有兴趣,他们不怕被后来者颠覆吗?

 

苹果HomePod2018年才发售,进展这么慢,价格这么高,苹果没看到亚马逊低价策略的成功吗?

 

为什么谷歌有高端音箱Google Home Max 对飙HomePod,亚马逊没有,亚马逊落后了吗?


如果所有产品都要做,所有方向都要亲身去试,那和没脑子有什么区别。


AI产品竞争的三大策略


  • 没有延续,终将遗忘


当我们在谈论AI产品战略的时候,我们是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在长视角下,产品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价值的,不是为了短期的捞一笔,不是为了圈钱融资,也不是为了个人兴趣和爱好。毕竟,投机赚钱、风口圈钱或者任性玩票,也『无可厚非』,但不在本文针对和讨论范围。


这个时代,信息在加速爆炸,人们也在加速遗忘。极路由、bong手环、jawbone,这些上一带硬件浪潮的前辈,已经湮灭。2016年,似乎看透消费机器人泡沫的狗尾巴草公司,在推出公子小白机器人后,又推出了二次元机器人琥珀虚颜;销量证明,针对二次元的消费机器人并不靠谱。


  • 三大基础战略


什么是基础战略?基础战略就是产品存在的最根本意义。


我们在上面已经否定了三种短视的意义:为了捞一笔、为了圈钱和为了兴趣。那AI新产品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什么?针对不用的企业,有三种,分别是应用渗透、生态延伸和价值割据。



应用渗透是亚马逊、谷歌这类企业采取的策略。借助AI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在家居生活办公等各方面寻找应用落地的方式场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I产品就成为了AI技术落地应用的载体。亚马逊和谷歌的智能音箱竞赛,比拼的根本,就在于语音平台的渗透率,至于硬件本身赚不赚钱,不重要。渗透战略,是互联网科技巨头最优考虑的产品战略。


生态延伸是苹果、索尼、Bose这类企业采取的策略。他们本身都有自身的硬件产品生态。在AI浪潮中,最优先考虑的,都不是说去给别人赋能,而是借助AI技术巩固和强化自己的产品生态。和亚马逊、谷歌这类互联网科技巨头不一样,纯正的硬件企业是需要靠产品本身盈利赚钱的,他们不看重一项技术的渗透率,看着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和产品的生态价值。


价值割据是Fitbit、淘云、华米这些(曾经的)创业公司应该采取的策略。在AI时代,如果创业公司要做科技消费品,那它的侧重点就应该在产品价值本身,围绕产品价值本身来做产品,而不是围绕语音交互来布局产品。创业公司谈生态、谈产品联动,是非常可笑且危险的。在一个边缘或者细分的领域,建立起自身的独特价值,是创业公司生存的关键。 


应用渗透:技术赋能下的产品落地


  • 渗透至上,不做无意义的产品


如果你是贝佐斯,你会做高端音箱对飙google home max和HomePod吗?



在AI产品思路方向上,谷歌的思路一直没有亚马逊清晰。谷歌在2017年推出了google home max。产品推向市场反响不错,音质好,音量大。在整个google产品线中,google home max就像是一个孤立的点,谷歌不可能建立家庭影音生态去和sonos抗衡,这个孤立的高端产品,很可能有始无终,不了了之。 


  • 抢跑人的优势


无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国内的百度、腾讯,骨子里都不是正统的硬件公司。坐拥AI技术,硬件产品只是一个突破口和载体。那是不是意味着,这类公司只要做平台提供技术就可了?理想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公司都形成契约,不做硬件,可能是会有这样的理想情况。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人要抢跑。


在竞争加速的时代,爆款流量级的产品,必须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国内,也是一样。狠不下这条心,在消费端的渗透率,只会逐渐掉队。


生态延伸:新产品即是新据点


  • 新据点:HomePod目的是要成为旗舰


亚马逊的目的,在于alexa走进家庭。苹果不一样,它的目的是自身产品走进家庭。这一点本质的差别,是亚马逊、谷歌和苹果差异行动的核心。


Echo dot卖49美金,HomePod要卖349美金,因为苹果要切切实实做出一款进入家庭的高品质音箱。低价销量和覆盖率,都不是目的。产品本身,才是最最关键的。盈利和高品质,这两点都是必须的。对于亚马逊和谷歌而言,语音助手是音箱的最高价值,音箱是AI技术的承载。对于苹果而言,产品本身,才是最高价值。HomePod先是好音箱,才是智能。在当下语音助手狂热发展的时代,也只有苹果老大哥,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坚持产品本身的价值次序。这不是说亚马逊不对,而是两者的产品战略不同罢了。在智能音箱的后期,亚马逊是愿意把200美元价位的音箱旗舰地位让步给sonos one,自己靠Echo dot和其他产品走量。但对苹果来说,旗舰地位,务必拿下。


  • HomePod在苹果生态的地位


苹果的HomePod原计划在17年年底发售,实际跳票到了2018年2月9日开始发售。如果单纯从智能音箱的视角来看HomePod。那真是慢到家了,HomePod不仅落后亚马逊、谷歌、sonos,还落后国内众多玩家。是库克的战略出问题了吗?显然不是。


理解HomePod,要从整个苹果产品生态来看。单纯说HomePod有没有意义,肯定有意义。但问题是有多大的意义,优先级怎样。资源总是有限的,产品总是有先后。HomePod固然优先级在iphone之后,同样也在Apple Watch之后。直观数据上看,2016年,苹果手表出货量在一千万左右;亚马逊echo系列音箱2016年出货量约520万。2017年,是国内智能音箱大战的元年,也是google home对亚马逊echo加速赶超的一年。这一年对苹果生态而言,同样非常重要。借助Apple Watch 3,它已经在穿戴生态上,构建起了脱离手机的一道新生态。所谓代替手机的运算平台目前还没有出现,但是独立辅助手机的随身运算平台,确定是智能手表无遗了。不是手环,不是耳机也不会是眼镜。和亚马逊echo 一样,Apple Watch诞生于2014年。刚出来之际,续航短、功能弱,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Apple Watch 3的蜂窝版的出现,让手表可以独立手机使用。这意味着,在度假、跑步、客厅等部分场景,手表可以替代手机,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苹果目前在智能手表领域,几无对手。2017年,智能音箱的火热发展,引发了耳机、眼镜等多种可穿戴设备语音化的热潮。至少在苹果自己的生态上,可穿戴的语音设备,没有任何可乘之机。


在过去三年,当亚马逊激进式构建家庭语音生态的时候,苹果同样构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随身设备生态。


苹果是一家硬件公司,本身拥有几十亿的用户,基于现有用户和生态做延伸,是最先考虑的原则。从iphone到Apple Watch,再到HomePod,苹果都在建立一个脱离手机的新生态。手表代表的是随身场景,HomePod代表的,就是家庭场景。从战术上,HomePod是弱后的,就像很多人抱怨那样,Siri不智能,不能多设备联动,家居设备有限……但战术上的弱后,大多是时间和金钱能解决的。


相比亚马逊Echo,HomePod战略上的领先是不言而喻的。和苹果生态高度整合,日历、提醒、邮件等等,HomePod就是你iphone在家庭的一个延伸出口。其次,目前的HomePod也可以不需要屏幕。因为你有Apple watch。切歌可以秒切,看提醒抬手即看。在HomePod发布时,宣传的家庭场景图上,没有iphone,只有Apple Watch,苹果在生态上的优势,依然是完全碾压亚马逊和谷歌。



建立办公、随身和家庭等各场景间的闭环生态,是苹果产品的本初目的。Apple Watch和HomePod,都是服从于生态延伸战略的新产品。脱离这个产品生态的智能相机、游戏机、无人机,都不会去涉足。


价值割据:价值本源才是产品的终极目的


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浪潮中,语音这种新交互也好,机器翻译这类新技术也好,都不是消费者关心的根本。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价值本身。这一点本质的差别,在落地化产品时,会有极大的区分。


谷歌和出门问问的一些产品,都犯了技术驱动产品设计的错误。在耳机上加上了翻译,于是有了google buds翻译耳机。谷歌翻译不好吗,并不是。问题在于常规的耳机形态,不是翻译的最佳载体。机器翻译的最佳实现载体是科大讯飞的翻译机。google buds 售价约人民币1058元,科大讯飞晓翻译机2999元。前者是国外媒体评论的失败产品,后者却成了国内的爆款。(翻译机分析见 AI产品极点化发展)同样的问题在出门问问上也是一样。基于语音交互布局的手表、耳机、音箱,看似有美好的联动版图,其实脆弱不堪。同样是做手表,fitbit和华米的产品系列,都是围绕运动人群,健康监测,从运动手环到运动手表,针对精准人群构建产品生态和品牌口碑。这样的产品生态,才是牢固可靠的。fitbit和华米,在2017年底,都不约而同推出了智能手表,销量势头良好可观。这两家相对略显低调的公司,将会成为当下很多智能耳机、智能穿戴创业的收割者。


硬件创业无投机。一些机器人公司不愿直面儿童市场,说儿童市场想象力太小了,感觉太low了啊!如果真是这么想,那选择硬件领域创业的确不是一个好的方向。创业领域有太多赚快钱的方式,但是唯独硬件科技产品,需要价值深耕,结硬寨,打呆仗。


风口也罢,浪潮也好,这个领域的责任与梦想,迟早会回到厚重之人手上。

校对:林亦霖

为保证发文质量、树立口碑,数据派现设立“错别字基金”,鼓励读者积极纠错

若您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发现任何错误,请在文末留言,或到后台反馈,经小编确认后,数据派将向检举读者发8.8元红包

同一位读者指出同一篇文章多处错误,奖金不变。不同读者指出同一处错误,奖励第一位读者。

感谢一直以来您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能够监督数据派产出更加高质的内容。


http://www.ppmy.cn/news/862536.html

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算法备忘单!

Datawhale干货 作者:Anthony Barrios,编译:追风者 机器学习(ML)是人工智能(AI)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子领域,主要是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模仿人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其准确性。使…

[几何] BZOJ 2710 [Violet 1]追风者 POJ 3924 Tornado

好神的几何题 把一个点不动作为参照物 然后就变成了只有一个点在动 画出来就是这样 然后就是求 一个点到两组平行线段的距离最小值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dlib>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double …

DataLake — 批流一体化的追风者(2) -- Delta Lake核心原理解析

一、Delta Lake 1.Delta Lake基础概述 接上文&#xff0c;我们全面地讲解了Data Lake相关的概念、对比区别以及实际发展历程等。那么这篇首章开篇我们来讲历史最为悠久的Delta Lake。它的定位是流批一体的存储中间层&#xff0c;支持 update/delete/merge。由于出自Databricks&…

DataLake — 批流一体化的追风者(1)

技术分享知识经验解决方案架构 本次将之前讲解的DataLake相关的课程资料整理后发出&#xff0c;供大家参考学习&#xff0c;后续有问题可知音楼交流。 一、DataLake 概述 数据湖从本质上来讲&#xff0c;是一种企业数据架构方法&#xff0c;物理实现上则是一个数据存储平台&…

从“弄潮儿”到“追风者”,康师傅还能引领市场吗?

如果对康师傅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做一个回顾&#xff0c;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xff1a;2013年&#xff0c;康师傅营收达到667亿元&#xff0c;此后一路走低&#xff0c;直到2020年才重新回到7年前的水平。 在国内快消品市场蓬勃发展的时候&#xff0c;康师傅却画出了…

百度购YY:追风者能翻盘?

出品 / 新浪科技 ID&#xff1a;techsina 作者 / 杨雪梅 经历了上半年又一次大的团队调整后&#xff0c;百度在2020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相对不错的财报&#xff1a;总营收282亿元&#xff0c;增长幅度不大&#xff0c;但净利润137亿元&#xff0c;环比增长282%&#xff0c;相比…

追风者变引领者:Horwin的技术攀爬

短短几年时间&#xff0c;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席卷车市&#xff0c;催生了蔚来、理想等颇具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与此同时&#xff0c;国内外摩托车厂商加速布局电气新赛道&#xff0c;加快了摩托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进程。 11月1日&#xff0c;常州浩万新能源有限公…

python 视频加字幕_Python追风者之视频编辑moviepy

说起Python,大家可能最熟悉的莫过于那句“人生苦短,我用Python”,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兴起,让Python像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新宠儿,备受青睐。说的夸张一点,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件事,Python做不了,那就是生孩子。。。哈哈哈,虽然言过其实,然而Python确实有过人之处,作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