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独吟 之一 李清照

news/2025/2/19 8:59:35/

赌书泼茶空忆君
——李清照的思与愁
先从一首诗开始:

赌书空忆泼茶时,铁马秋风乱入诗。
青女不谙霜雪苦,忍将剩冷锁残枝。

这是87版《红楼梦》中出现的一首诗,据说是后四十回轶稿里黛玉《十独吟》之一。在电视剧里,黛玉去后,宝玉睹物思人,宝钗见后提笔默下了两首黛玉死前所作的诗。首句赌书、泼茶用的是李清照的典故。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追忆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意思是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烹茶“赌书”,哪一件事情在那一本书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胜者先喝茶,有时候兴奋忘情,打翻了茶杯洒在怀里,“反不得饮而起”瞬间情形刻画形象逼真。这一简单而又充满情趣、乐趣的生活细节,淋漓透彻地展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相得、情投意合。这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而说实话,在大学时代之前,我对于李清照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甚至有点反感。认为她是一个无病呻吟、强说愁的小女子,有点造作,而且作为一个女子,怎么能喝的酩酊大醉,以至于“不知归路”?还有“香消酒未消”。如果说这是青年时代以后李清照的形象,那么甚至在待字闺中的时候,就已现嗜酒端倪:“浓睡不消残酒”,一夜过后尚还有些许酒韵。《漱玉词》中饮酒也是常见之事。初次读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没发现半点独到之处,生硬地堆砌,太过夸饰又不够大气。在那个时候,郭沫若先生关于李清照故居的一副对联,倒是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除此之外,对于李清照没有什么更多印象。真正开始转变看法,并不是因为李清照的才华,不是因为她千古第一才女的地位。而是在了解了她和赵明诚的挚真爱情之后,为他们的情投意合而赞叹天作之合,为他们的过早天人永隔惋惜以至悲痛不已。看到他们“赌书泼茶”的故事,拍手称快,伉俪之间,竟然相得相配如此,不能复加!“甘心老是乡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心声,对这种简单而幸福生活的持久祈盼。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有着深远广泛的示范效应,不知为多少读书人翘首。清初才子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也曾引用李清照赌书泼茶典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是首悼妻之作,纳兰妻卢氏早逝。起句直接点明情况:“独自凉”。黄叶乘西风萧萧而下,飘落疏窗前。傍晚,立在残阳下,往事不禁涌上心头……末句以“当时只道是寻常”戛然而止,似有未说之语,但不语,更添如许悲凉哀伤。字字皆血泪,能感同而身受者,读来尤心痛。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日残阳,落叶萧萧,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多情的才子怎能不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呢?但,当时很是寻常的情景,现在却遥不可及,追忆却难免哀伤,奈何!纳兰夫妇同样伉俪情深,同样过早地天人永隔,故纳兰以李清照夫妇自比。

对于早逝的丈夫赵明诚,虽然李清照没有专门写过专篇悼念,但可以看出,李清照对于丈夫的怀念之情是随处流露的,包括未去世之时分隔异地的思念。因思念而满生愁绪。翻开李清照的漱玉词,除了早期作品之外,李清照大多数作品中都流露出了“思”与“愁”:

“说不尽、无佳思。……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人说性格即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得到了恰好的印证。李清照高傲独标、有点狂放不羁而又充满了悲情情怀的个性,决定了丧偶后的她,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大背景下逃脱不了的悲哀命运。赌书泼茶而人已永隔,空余悲恨!短暂再嫁,“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未几反目,以至对簿公堂,几日囹圄,竟传为笑谈,有晚节不保之嫌,更兼看错了人选错了对象,“驵侩”、“下材”,让人不禁心生多少凄凉怜悯!

话说回来,人生总不能尽如人意,美满的或许不能长久,美中不足、让人扼腕痛惜的,绵绵长恨,却能流传,成为人们不变的追忆和追求。

纵然是这样,不能相携老。人生得一知己过,情投意合过,伉俪情深过,又该有什么奢求……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31f0c0100k6zd.html

天下乱,国破山河乱,人心自然也乱成一团。再战乱中,李清照的丈夫参军,最后战死。所以李清照的诗词也因战乱改变了风格。
(铁马敲风乱入诗:黛玉写此诗时宝玉正值随北靖王远赴边境,由于当时边境叛乱不断,探春被迫远嫁和亲宝玉随行。自然铁马冰河皆如梦,连烟烽火乱入诗。这一句反映了黛玉担心宝玉安危的复杂心境。)

  青女不谙霜雪苦:“青女”本是神话中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李商隐有《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忍将剩冷锁残枝: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连理枝比喻夫妻恩爱。“残枝”似指李清照寡居时的生活处境。

  两句合解:司霜雪的青女,你体会不到寒冷的凄苦吗?如何忍心不遗余力的,为本就独处悲伤的人再添凄凉。


http://www.ppmy.cn/news/862506.html

相关文章

如梦令--李清照

李清照 宋 <一> 昨夜雨疏风骤&#xff0c; 浓睡不消残酒&#xff0c; 试问卷帘人&#xff0c;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xff0c;知否&#xff0c;应是绿肥红瘦。 &#xff1c;二&#xff1e; 常记溪亭日暮&#xff0c;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xff0c; 误入藕花深…

读《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小感

才女不愧是才女&#xff01;&#xff01;&#xff01; 易安居士真正把才女的内涵阐释出来了。文学修养登峰造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xff1b;日常生活敢爱敢恨&#xff0c;不惧怕周遭人冷眼冷语&#xff0c;活得及其洒脱&#xff1b;体贴丈夫&#xff0c;帮助赵明诚完成金石…

宋词欣赏 -- 李清照词全集

远方在呼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xff0c;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xff0c;误入藕花深处。争渡&#xff0c;争渡&#xff0c;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xff0c;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xff0c;却道海棠依旧。知否&#xff1f;知否&#xff1f;应是绿肥…

李清照词

点绛唇 寂寞深闺&#xff0c;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xff0c;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xff0c; 只是无情绪&#xff01; 人何处&#xff1f; 连天衰草&#xff0c;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xff0c;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xff0c; 薄汗…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xff0c;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xff0c;轻解罗裳&#xff0c;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xff1f;雁字回时&#xff0c;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xff0c;一种相思&#xff0c;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xff0c;才下眉头&#xff0c;却上心头。

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这几个人到了同一个时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一个话剧。

《七子之会》 人物: 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背景: 一个奇妙的时空裂缝,将六位古代文人墨客带到了同一个时代。 第一幕:时空相遇 画面: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林荫道上,微风吹过。忽然,奇异的时空扭曲出现,将六位文人小聚在一起。 屈原:此地为何?我——屈原岂非居…

才女李清照到底有多美?

与春天的花比娇媚 李清照到底有多美 李清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xff0c;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xff0c;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xff0c;能让一千年后的女人们还屡屡为她流泪叹息&#xff1f;让一千年后的男人们屡屡懊恼不已&#xff0c;“恨不与此人同时”&#xff0c;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