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news/2024/11/14 13:02:31/

CPU:一将功成万骨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小到大,素质教育,创新校训,醍醐灌顶。每一个人都经历创新的洗礼,在日新月异的IT世界中更是如此。摩尔定律,老生常谈,左右一切,推陈出新。

长江后浪推前浪,推崇自做的DIY,创新融入到我们手中每一个产品中,左右着DIY的格局,更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总有里程碑意义的DIY产品与技术,左右着DIY乃至IT的历史进程。今天,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下21世纪以来值得铭记的DIY硬件与技术。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关键词:“核战”

入选理由:1+1>1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2004年,时任Intel CEO的贝瑞特在镜头下的深情一跪,宣告4GHz奔腾4的流产。高频率虽然带来了高性能,但不再是正比例的函数,更带来功耗、温度上的弊端。让CPU业界开始从新审视发展方向,处理器技术该何去何从?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双核心CPU成为了CPU发展史的另一页

2005年,Intel和AMD交出了答卷——双核心处理器。这种设计不需要工艺大幅改进,也不需要对处理器架构进行大幅修改就能获得接近翻倍的性能提升,为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虽然一开始爆发了胶水双核与原生双核的论战,但最后还是一统天下,也引发了A/I这欢喜冤家的核竞赛。时至今日,没有多核的CPU,根本就不能出街见人。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GTX690战术双核显卡就想“毁灭地球”,看看我Xeon家的18核爆破!

编辑点评:双核技术,可谓简单粗暴,但又立竿见影。这可是影响全世界所有计算机的创新,在无法解决流水线与效能的CPU架构设计矛盾时,双核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摩尔定律继续延续下去。否则,虽然我们还有机会见识到Intel的10GHz Tejas处理器,但大概每家每户都要标配水冷散热了。

关键词:“扣肉”

入选理由:一将功成万骨枯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高频低能的奔腾D

在Intel的奔腾打天下时代,Prescott架构31级流水线虽然轻易实现超高频率,但是带来了低效能高发热的弊端,面对AMD的Athlon 64攻势节节败退。在江山将近不保的危机,习惯做Intel怎能忍?一怒之下把NetBurst研发部门解雇,同时将位于以色列的Pentium M微架构研发小组摆在前台,将颇受好评的Pentium M系列桌面化,于是划时代的Core帝国崛起了。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扣肉”Conroe架构

后面的结果就不用多说了,从Core 2 Duo E6300开始,到第四代Core,Intel重新成为了CPU界的霸主。“i3默秒全”、“i5秒全家”,就从气势上就有一种号令天下之势。有意思的是,2002年就已经出现了3GHz的CPU,而2014年,3GHz的CPU依然在打天下。但是CPU性能却不知翻了多少倍。可见,效率这词是多么的重要。碰壁后了Intel,自然感触至深。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CPU市场,Intel占领了半壁江山,“扣肉”功不可没

编辑点评:2006年“扣肉”Conroe架构,瞬间将奔腾打入冷宫,即刻将AMD拉下马。Intel多年来在CPU领域的辉煌,就是从“扣肉”开始。资深DIY玩家的你,相信都曾品尝过“扣肉”的美味了。

关键词:APU

入选理由: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历代APU

APU,更像是向竞争妥协的产物。AMD面对Intel Core系列处理器咄咄逼人的Tick-Tock攻势,同时在独立显卡市场上腹背受敌,双线作战的AMD疲于奔命,疲态尽显。但集合了GPU与CPU核心架构技术的AMD开始了田忌赛马的模式,推出了CPU与GPU的合体,APU。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融合成了AMD这几年的重点,为低端DIY装机提供了新活力

说实话,APU并不能说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低端定位让性能恨铁不成钢,至少在完全异构运算实现之前算是如此。但是APU在入门级DIY的影响力,是历史性的。直接融合主流GPU的APU,一出现瞬间让低端到独立显卡完全成了点亮卡,完全没了市场。虽然CPU性能乏善可陈,但有了GPU的加持,让低成本就能让消费者享受到均衡的性能,笼络了不少入门级消费者的心。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主流网游能一战

编辑点评:APU一出现就是一款充满争议的产品,我CPU不能和你比,但我把GPU拉拢过来和你田忌赛马,从而在低端市场中立足。当然,它的丰功伟绩无疑就是把入门独立显卡成为了历史,可见它的历史地位。

显卡:创新需要及时(GPU的转折点)

关键词:统一渲染架构

入选理由:GPU的转折点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双着色引擎在渲染工作上有很大的浪费

DirectX 9时代,Vertex Shader(顶点着色引擎)以及Pixel Shader(像素着色引擎)并进,游戏优化的不同,让两个引擎负载大相径庭,导致游戏优化难度大,运行效率降低,影响了画质水平。受到这个影响,ATI与NVIDIA的竞争更多在于引擎的优化上。使得显卡性能提升到DirectX API成为瓶颈。玩家对画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刺激市场,一场巨变出现了,那就是DirectX 10,以及它带来的统一渲染架构。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统一渲染架构,将资源全部调动起来

所谓统一渲染架构,就是将Vertex Shader、Pixel Shader以及DirectX 10所引入的Geometry Shader统一封装。此时,显卡中的GPU将不会开辟独立的管线,而是所有的运算单元都可以任意处理任何一种Shader运算,避免了一个引擎高荷载另一个引擎空闲的低效率状况。统一显卡管线,可以由核心灵活的调配Shader单元,进行不同的数据类型运算,达成资源的合理利用。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G80是第一款采用统一渲染架构的GPU

编辑点评:提高GPU的运算效率,让游戏厂商肆无忌惮地提升画质,更让游戏再一次领先GPU发展,《显卡危机》,从此开启。这一概念沿用至今,对业界的影响相当深远。

关键词:Maxwell

入选理由:性能功耗比的奇迹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165W TDP的顶级单卡,在大核心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同样的28nm制程,却可以出现同一种顶级单芯显卡高达100W的TDP差距,没错说的就是GTX980以及R9 290X。从2014年开始,Maxwell架构两次刷新了我们对于性能功耗比数字的下限。从不需要外接供电的999级别显卡,到165W TDP的GTX980,一样的28nm,其中的黑科技估计只有老黄知道。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GTX980

编辑点评:节能,是全世界的潮流。显卡,作为电脑的功耗大户,我们有责任选择低功耗的产品。Maxwell架构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性能、低功耗的选择。虽然网友们看这段话好像在收了老黄的钱的样子,但实际Maxwell的功耗控制无人能敌的样子,所以楼下的网友们请高抬贵口……

关键词:单卡双芯

入选理由:好事成双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单卡双芯,简单暴力

和CPU一样,当性能竞争到一定的层次的时候,简单粗暴的1+1,成为了刷新玩家对性能上限的最有效工具。双核心显卡,从远古时代的3dfx的SLI,到今天的R9 295X,无不统治着当年的性能巅峰。为了性能王座这一荣誉,GPU厂商们可谓拼尽全力。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虽然性能提升一个档次,但是自身性质决定了只能面向小众市场

编辑点评:正所谓好事成双,双核加持的GPU,性能自然领先顶尖单芯显卡一两个时代。虽然创新的电子简单,但性能意义非凡。当然,物极必反,双芯带来的高能耗高成本自然只能成为小众的玩物。

关键词:无线显卡

入选理由:没有什么不能无线的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虽然这一项创意在今天没有大规模流行,不过小编还是提出来,那就是2010年的首款无线显卡的诞生,为影驰 GTX460 WHDI。它使用了AMIMON公司的无线高清视频技术,并加以创新和改进。它改变了传统一对一的PC使用模式,通过一对多的无线传输方式,一台高性能电脑主机或许就能够满足家庭的所有应用,诠释了未来数字家庭的新方向,节约了空间,增加了利用率,降低了家庭能耗。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编辑点评:无线+显卡,我们天天遇见的概念却很难想象能够糅合在一起。但是一旦创造出来,其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数字家庭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让PC真正实现从房间到家居。不过,由于无线标准的不统一、加上昂贵的价格,一直没有流行起来。

关键词:外置显卡

入选理由:DIY乱入笔记本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从性能饥渴,到性能过剩,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已有赶上台式机之势。但一个先天不足是笔记本玩家心中的痛,那就是显卡。将GTX980(注意没有M!)显卡装进笔记本电脑是一个笑话,笔记本永远取代不了台式机的原因就在于此,但换个思维装在笔记本电脑外并联呢?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11寸笔记本也能玩GTX770,轻松愉快

EXP GDC模块,仅提供PCI接口的底座以及必须有的电源线与数据线。让用户保留显卡的自主选择权,将自家淘汰的显卡装在其中,与笔记本电脑组成外接显卡平台,就算淘汰了坏了也能更换其他显卡,可谓物尽其用。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虽然有损失,但性能还不赖

编辑点评:这种外接显卡与雷电接口可谓珠联璧合,可惜目前雷电接口尚未露面,所以目前外接显卡的数据传输依旧为MSATA的PCI-E x1标准,带宽的不足让性能比起台式机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相差大概10到20百分点。不过,作为黑科技,外接显卡充分体现了DIY的精神,让在室内开直升机不再不可能。

主板:引领了主板设计的变革

关键词:加针

入选理由:打通你的任督二脉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ROG玩家国度RAMPAGE V EXTREME主板

华硕X99系列主板带来了革命性的设计—OC Socket超频底座。简单来说,华硕OC Socket超频底座是通过在X99主板最新的LGA2011-3处理器插座增加阵脚的方法增强供电能力,从而提升处理器和内存性能。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编辑点评:不知多少年我们没有见识过真正的主板改造助力DIY超频了。从华硕亲自为OC Socket超频底座申请专利来看,这一技术受到华硕极大的重视。当然,这类主板硬件创新是值得推广的,尤其在现在同质化严重的主板市场。

关键词:单桥芯片组

入选理由:引领了主板设计的变革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在Core一代之前,传统的主板采用的都是南北桥芯片组搭配设计,而随着一代酷睿平台的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都整合到了CPU之中,搭配的主板也走向了单芯片设计,最早的代表就是Intel P55。从此,主板的外观得到了改变,开启了单芯片主板时代,成为了当前主板板型变更的一个重要诱因。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编辑点评:芯片的整合,让主板电路的设计更加精简,让主板更容易实现迷你化,让平台的空间要求更加小,让PC实现轻薄化提供了基础。单芯片组的出现,完完全全影响了整个PC工业设计。

关键词:威盛EPIA 500

入选理由:引领了主板设计的变革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威盛EPIA 500

小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的确很怕网游因为小编介绍某品牌的某产品而污蔑为“广告”。不过提到下面这款主板,小编就可以安心打字下去了,那就是威盛 EPIA 500。是威盛推出的一系列整合了VIA处理器的mini-ITX等迷你板型的主板,更是第一款采用mini-ITX架构的产品,尺寸仅17cm x 17cm。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开创了迷你PC的先河

虽然当初威盛 EPIA 500主要是针对行业用户推出的产品,但是DIY发烧友和其他硬件厂商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小尺寸,静音,低功耗,非常适合用来做下载机。而后近几年一来,节能环保、HTPC、客厅电脑等等各种理念层出不穷,而mini-ITX的特点正好切合了这些理念,于是mini-ITX就开始遍地开花了,时至今日,mini-ITX已经成为了和ATX/MicroATX并列的第三大常见主板架构。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现在的小型电脑的主机,与平板差不多,十分便携

编辑点评:作为ITX主板的鼻祖,开创了迷你平台的时代,更为现在大行其道的小型PC开启了道路。威盛 EPIA 500的创新,不入选今天的文章,肯定对不起大家。

硬盘:老子终于不掉队了!

关键词:固态硬盘

入选理由:老子终于不掉队了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5.9是不少处女座的痛

5.9,是处女座DIY玩家的痛,但自从固态硬盘的出现,他们的强迫症终于治愈了。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降低,固态硬盘在现在已经十分流行,彪悍的性能让机械硬盘望尘莫及,同时让整机的性能完全避免了木桶效应。如今,无论是笔记本还是DIY装机,固态硬盘成为了新装机用户的系统盘首选。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编辑点评:固态硬盘,解决了DIY玩家多年在磁盘性能这一短板,解决了机械硬盘温彻斯特架构的性能限制,让磁盘性能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在整机性能发展上也不再掉队了。

关键词:Big Drive技术

入选理由:137GB红线告破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137GB硬盘容量限制

137.4GB,是经历了20世纪DIY的老DIY玩家们熟悉的数字,那就是137GB容量限制问题。以前的ATA接口硬盘只使用了28位寻址,意味着一块硬盘上能支持的最大扇区数为268,435,456,而每个扇区可以存储512KB的数据,因此对一块ATA硬盘所能支持的最大容量就只有137.4GB。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Big Drive技术纪念逝去的迈拓

虽然当年主流硬盘容量只有个位数GB级,但先天下之忧而忧,总有高瞻远瞩的行业会担心技术成熟后容量限制的这一天到来。幸好曾经的迈拓发展新一代ATA接口标准——“Big Drive(扩容)”,将寻址位数由原来的 28位增加到44位,能够管理高达144PB的大容量,在短期内解决了容量红线的难题。更具意义的是,当时迈拓发布了一款补丁就能让你的旧平台实现Big Drive,十分实用。

编辑点评:很明显,小编又在怀念历史、致敬曾经为硬件做出过贡献的厂商了。虽然迈拓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对硬盘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关键词:玻璃硬盘

入选理由:IBM的玻璃心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某网友分享的IBM玻璃硬盘的尸体

2000年,IBM推出了以玻璃盘基配合第5代磁头技术的桌面硬盘,并凭借着优秀的性能名噪一时。从那以后,人们将所有IBM采用玻璃盘基的硬盘,都被形象的称之为:玻璃硬盘。它为IBM带来荣耀,却又是堕落的凶手。奇差的可靠性让玻璃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各种坏道等问题,最后无法使用。这对于数据无价的企业来说,是十分致命的。而IBM因为这事件而身败名裂,最后出售给日立,结束了温彻斯特硬盘姓IBM的历史。

编辑点评:虽然结局是玻璃心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埋没IBM的创新。有趣的是,现在的玻璃硬盘,又逐渐在黑科技行业中流行起来。

显示器:打破了60Hz的生活

关键词:144Hz

入选理由:打破了60Hz的生活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60hz显示器显示高于60fps的游戏容易出现画面断裂现象

自从液晶显示器普及,现在的显示器分辨率刷新率固定在60Hz,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字。但是即使你显卡性能有多强,帧数有多高,你实际体验到的画面帧数却被显示器刷新率限制,所以才有垂直同步的选项来维持同步以免导致画面撕裂的状况。这约定俗成的规定终于在这两年的游戏显示器打破,推出了144Hz刷新率的游戏显示器。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换回60Hz显示器后,瞬间关了扔到淘宝了”。可见,144Hz显示器带来的流畅性不言而喻。从量化的角度上看,这个画面刷新快体现在,假设有个极高速运动物体从你眼前闪过的时间低于1/60秒,普通显示器就看不到,而144Hz就能实现。电子竞技是一门计算的科学,对时间的把握是相当看重的,尤其是FPS游戏,人的反应时间是衡量你是否一名合格职业玩家的标准,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的第一渠道,刷新率决定着你的感官感受,超高的刷新率让你在画面感受上更加平缓,也有利于做出判断,杜绝“飘”的感觉。

编辑点评:144Hz显示器可谓液晶显示器时代的一大变革,它完全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视觉感受。在人体感官需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更多关于高刷新率技术的应用以及周边设备会越来越流行。

关键词:IPS

入选理由:人机交互新一页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俗称“Super TFT”。iPhone 4让IPS进入了公众视野,让消费者感受到IPS屏幕极致的色彩、超高可视角度、高耐用性与低相应时间。一时之间,IPS液晶显示器井喷,成为了目前主流显示器的标配。并且直接革了其他显示技术的命。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你生产出来的显示器不是IPS的话都不好意思摆上架

编辑点评:我们可以轻易地从IPS与TFT显示器的对比中感受到IPS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IPS的出现也进入了人机交互新一页,可谓液晶显示器历史的一大创新。

关键词:COMBO

入选理由:深入民心的康宝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光驱是人们交换数据的主要方式。在CD-RW往DVD-RW过渡时期、CD-ROM正面临着被DVD-ROM和CD-RW取代的时间,这个集CD-ROM、DVD-ROM、CD-RW等功能于一身的产品用599元的低价成功击杀了CD-RW和DVD-ROM,帮助三星超越了建兴、LG、明基等品牌,成为光存储市场的领头羊。并让其他光存储厂商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家康宝光驱。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编辑点评:康宝光驱是时代的产物,低价策略和功能性强是三星COMBO光驱成功的关键,狠狠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结束了当年CD-RW+DVD-ROM的双光驱的状况。虽然现在我们对光驱已经束之高阁,但我们不能忘记康宝给人类带来的一切。

外设键鼠:“手指马杀鸡”

关键词:Tt Level 10

入选理由:颠覆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机箱,看似没有什么值得创新的。不过历史的长河总有一些产品值得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没有机会用到,Tt Level 10就是其一。全铝用料的奢华质感、各区域独立模块化设计的视觉冲击、系统锁和硬盘锁的安全保障、犹如超跑般夸张的开门设计,无一不让硬件发烧友们为之疯狂。把原来机箱设计的理论框框完全打破,原来机箱可以这样子的!

编辑点评:作为Tt十周年纪念版,Tt Level 10是独一无二的,它颠覆了所有玩家对机箱形态的固有印象,至今仍未被超越。

关键词:机械键盘

入选理由:“手指马杀鸡”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各种各样的机械轴

机械键盘,每一个按键都由一个独立的微动组成,因此按键段落感较强,是手指按摩的利器,是它让你爱上了打字,让你体验什么叫“手指马杀鸡”。这一切,来源于机械键盘。随着机械夹盘的降价,越来越多消费者感受到了机械键盘的享受,并且立马将自家的薄膜键盘按下“Shift+Delete”。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机械键盘改变了人们操作电脑的体验

编辑点评:如果要指出一项笔记本、手机、平板永远取代不了DIY的原因,小编会大声喊,机械键盘!

关键词:罗技MX1000

入选理由:激光首进鼠标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激光、无线、锂电,在10年前,这些技术放在鼠标是难以想象的

在那个滚轮鼠标主宰的年代,沉,就是关键词。在现在这个光电鼠标的年代,短,就是关键词。激光鼠标,才是玩DIY的与玩电子竞技的追求的外设。而第一款激光鼠标,就出自罗技 MX1000。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罗技 MX1000注定成为鼠标界的经典

激光引擎,在10年前是创新的尝试,它用单一波长的不可见光源取代红色LED光源,在长距离传输中依旧能保持稳定,理论上可获得更好的兼容性,而且功耗很低。罗技MX1000是全球首款基于激光引擎的鼠标,成为了2004年最创新的产品。与此同时,MX1000还引入了高速RF无线连接方案,并且通过内置锂电池供电,诸多先进功能使它在10年前大放异彩。

编辑点评:同样是鼻祖级别产品,历史上第一款激光鼠标,罗技 MX1000的创新自然值得铭记。

总结

15年来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硬件

总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小编从DIY各个领域提取出来的产品与技术是基于对整个DIY历史的影响力以及对人们使用体验的变革角度上阐述的。我们发现,这段历史,更是一段科技以人为本占领DIY发展理念的过程。希望即将到来的2015年,更多的产品与技术能够进入我们以后的总结文章中。


http://www.ppmy.cn/news/779597.html

相关文章

day01--java基础编程:计算机基础知识 ,java语言概述,java开发环境搭建,eclipse概述,创建简单java项目,JDK JRE JVM的关系,java开发中的命名规范,编程风格

1 Day01–Java开发环境HelloWorld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资料下载网址:刘沛霞 18600949004 code.tarena.com.cn tarenacode code_2017 笔记下载:先下载,再用world方式打开,这时候复制到新创建的文档图片就可以显示了。 qq如果是对…

无线传感器: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创造声明:本文档由北溪入江流与砂砾共同协作完成 一:选题理由 1.1 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家庭居住的环境,安全性和智能性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能家居系统。智…

python分钟转换小时_Python程序将秒转换为小时,分钟和秒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下面给出的问题陈述的解决方案。 问题陈述:我们有时间,我们需要将秒转换为小时,将分钟转换为秒。 如下讨论了三种方法- 方法1:蛮力方法 示例def convert(seconds): seconds seconds % (24 * 3600)…

Python代码实现计算一年有多少秒

Python代码实现计算一年有多少秒 print(计算一年有多少秒) DayPerYear 365 HoursPerDay 24 MinutesPerHour 60 SecondsPerMinute 60 sum DayPerYear * HoursPerDay * MinutesPerHour * SecondsPerMinute print(一年有:,sum,秒)

怎样优雅地增删查改(二):扩展身份管理模块

文章目录 用户关系管理扩展组织管理功能创建可查询仓储 实现控制器测试接口 身份管理模块(Identity模块)为通用查询接口的按组织架构查询和按户关系查询提供查询依据。 身份管理模块的领域层依赖Volo.Abp.Identity.Domain Abp为我们实现了一套身份管理模…

【Java】Date类型获取年月日时分秒的两种方法(12小时制、24小时制)

Java的Date类型是,提供用来描述日期时间的类,它可以存储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的信息。但是如何从Date的实例中获取这些信息呢? 以前Date提供了一系列的get方法来获取,但是这些方法现在都被弃用了: 既然这些方法不能使…

java 毫秒转分钟和秒_毫秒转换为天、小时、分、秒

将毫秒数或两个日期类型数转换为*天*小时*分*秒的方法,在进行时间段计算时应该经常用到。 记得有一道ACM题就是从一个计时方法A转换为另一个计时方法B,思路如下:总时间不会变,1s就是1s,只不过小时、分钟、天等包含的秒…

C#基础-编程思想实现107653秒是几天几小时几分钟几秒

编程思想实现107653秒是几天几小时几分钟几秒? 第一种方法: int x 107653; int day x / (24 * 60 * 60);//获取天数 int hour x % (24 * 60 * 60) / 3600;//天数之后还可能剩余秒数,在模小时 int min x % (24 * 60 * 60) % 3600 / 60;//小时之后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