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补偿,白加黑减原理
http://dcbbs.zol.com.cn/84/657_836727.html
曝光正确是一张好照片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才能做到曝光正确?相机的测光?自己的经验?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
其中有一条法则相信大家都听过,就是“白加黑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面里白色比较多的时候,要曝光正确就有加补偿;而画面里黑色比较多的时候,要曝光正确就有减补偿。
有人就奇怪了,白色比较多的时候还加?不过曝了?黑色比较多的时候还减?不欠曝了?怎么恰恰相反的呢?但是事实的确就是这么奇怪,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相机的测光表对它所“看”到的任何景物都会告诉相机说:“你给我把这张图象调整成为18%灰。”于是相机调整快门和光圈到达那个组合。
例如,极端一点,“看”到全白的纸,相机也会调整快门光圈使白纸成为18%灰图像,(由于白纸反光强烈,光圈快门自动减少曝光使用小光圈和高速快门,)白纸拍成了“灰”纸,相当于欠曝,想拍成白色,就需要人为增曝光补偿。
“看”到全黑的纸,它也会要相机把黑纸拍成18%灰,(由于黑纸没有光线,快门和光圈就要自动增加曝光使用大光圈和慢速快门,)黑纸也拍成了“灰”纸,相当于过曝了,若想拍成黑色,就需要减曝光补偿。
“看”到18%灰的纸,它会告诉相机这就是18%灰,灰纸拍出来还是灰纸,当然就不加不减曝光补偿。这就是“白加黑减”说法的由来吧。
最近又翻看了很多大师的作品,又结合了自己最近的拍摄,对白加黑减和曝光补偿又有了些新的认识,当然这些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意识阶段,并没有到具体量化阶段。简要说一下吧。
白加黑减的道理就不说了吧,百度一下,解释会很明白。如果环境很亮,发白(如雪景),那么相机测光时会觉得环境光线很足,测光数据(光圈+快门)就会比实际偏低,所以我们在照相时就要正补偿。相反,黑减的道理。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大黑大白的场景,补偿也往往只是0.3,0.7这样的小补偿,这个时候我们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呢?我总结了一下拍摄人像的一些经验。
人像照,那么主体是人像(脸),还有背景,这个时候的白加黑减的运用,应该转换为人像(脸)和背景颜色之间的大小和反差关系来确定正补偿还是负补偿。比如一张逆光场景,往往背景会很亮,而脸很暗,那么很多人会说要正补偿,多给脸上打光。但我认为,这个不是完全正确,这个要看情况,一般有2种情况:1.给正补偿。就像大众想的一样,正补偿,但这种情况是有特定条件的,就是一般全身,半身人像,背景的面积远大于人脸部的面积,这个时候(也是大家经常拍摄遇到的场景)才使用正补偿;2.负补偿,这种情况,同样是逆光的情况,但是拍摄人物脸部的大特写,人物脸部的面积远远大于背景的面积,此时人物脸部是暗的,此时给稍许的负补偿,因为整个画面暗部面积远远大于亮部的面积,机器测光值会偏高,我们就给负补偿。
所以总结下来,白加黑减不是绝对的,还是要看你拍摄的主体和背景,他们二者的相对面积和反差。换句话说,“白加黑减”中的“白”和“黑”往往被人单纯的以为是“背景”,但这个“背景”往往是相对的,有可能主体变成了“背景”(例如脸部大特写),即这个“背景”就是指占整个照片幅面较大的部分,可能是背景,可能是主体。所以,在应用白加黑减的时候,要剖开背景和主体的概念,而是应该着眼于相片中幅面较大的区域的亮度来运用白加黑减。
由于曝光补偿和测光模式有很大关联,先来明确几种测光模式的概念:
- 评价测光:在检测拍摄主体的位置、亮度、背景、顺光和逆光等之后,相机设置适当的曝光参数。
-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
- 局部测光: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8%的面积。
- 点测光:用于对主体或场景的特定部分进行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3.5%的面积。
【注】大家注意,测光涉及的范围是从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一步步集中到取景器中央的。取景器中间的小圆圈就是点测光的覆盖范围。越小的测光范围对主体的测光越准确,也给了拍摄者越多的创作空间。
一、拍摄明、暗背景中主体时对“白加黑减”原则的运用。
这个场景遇到的几率是很大的,比如:背景是树林的白鹭,典型的暗背景亮主体;黄色花卉上的花蝴蝶,典型的亮背景暗主体。
这种场景都是你选择的测光模式的覆盖范围超出主体,带到部分背景的状况,那怕你选择的是点测光。这时候相机计算曝光量是综合测光范围所覆盖到的主体、背景的光线反射,也就是一个综合平均值。
如果不对曝光进行补偿,主体的曝光就不准确。树林中的白鹭主体就会过暴,失去羽毛层次细节(需要减暴);黄花上的花蝴蝶主体就会欠暴,翅膀的美丽花纹也就表现不出(需要增暴)。
【结论】这时候对“白加黑减”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白”是指相对于主体来讲亮的背景,也就是黄花(不是白鹭);“黑”是指相对于主体来讲暗的背景,也就是树林(不是花蝴蝶)。
二、特写明、暗主体时对“白加黑减”原则的运用。
相机自带的测光系统就是一个反射式测光表,一般手持的反射式测光表的点测光角度是1至5度,非常精确。佳能相机的点测光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称做”点“测光,我甚至怀疑5D的点测光范围会超出那个取景器中央的小圆圈(3.5%的面积)。试过尼康D80,应该来讲尼康的点测光面积要小过佳能。
这种场景泛指你选择的测光模式的覆盖范围都在主体之内,主要是指点测光、局部测光模式下拍特写。比如黑猫特写;白玫瑰特写。如果不对曝光进行补偿,拍出来的就是灰猫;灰玫瑰。
这是咋回事呢?这就要理解测光的原理。测光系统是测量现场光条件下18%灰的光线反射,并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世界。所以要拍出真是的世界,就要靠拍摄者进行曝光补偿。不想让黑猫变成灰猫就要减暴,差不多2档。要想白玫瑰还是纯洁的白色,就要增暴。
【结论】这时候对“白加黑减”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白”是指相对明亮的特写主体,也很就是白玫瑰;“黑”是指相对暗的主体,也就是黑猫。
三、特写相对均衡主体时对“白加黑减”原则的运用技巧。
上面讲到测光原理是测量现场光条件下18%灰的光线反射。据说很多专业人士在拍摄时会带一块18%灰板作为测光工具。先在现场光条件下测18%灰板的曝光量,再以此作为依据拍摄反射相对均衡的主体。普通爱好者来说,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背来代替18%灰板作为测光工具。黄种人的手背肤色反光量和18%灰板是差不多的,当然,保不定有个把小白脸或野外时间待的长的酷哥酷妹,手背黝黑哦。可以先用相机的测光系统对比18%灰板来测量一下贵手背的曝光是否要补偿哦。
【结论】这时候对“白加黑减”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白”是指白皙的手背,特别是平时坐空调写字楼的白肤丽人;“黑”是指肤色黝黑的手背,包括非洲的朋友。
活用曝光补偿,记住白增黑减的原则
http://saa.auto.sohu.com/buickclub/thread-TP2hqJciYLqJhLBAAAA-1.shtml
大家要注意显示屏右下角的那个数值,0 EV。这个数值就是表示的曝光补偿。有-2.0EV、-1.7EV、-1.3EV、-1.0EV、-0.7EV、-0.3EV、0EV、0.3EV、0.7EV、1.0EV、1.3EV、1.7EV、2.0EV可选。如果该数值为负值,表示减少曝光,正值表示增加曝光。数值越大,表示增加的/减少的越大。
大家都知道,由于相机是按照光线18%反射比来确定曝光量的,在这个值之外的环境光线,相机就无法正确在CCD上正确表达出来,因此必须使用曝光补偿的方法。
如拍摄雪景的时候,取景框中的景色绝大多数都是白色,相机根据18%的反射,认为光线太亮就会采取矫正的动作,即加快曝光时间(A模式,光圈优先时)或减小光圈(S模式,快门优先时)。因此这时如果不使用曝光补偿(即曝光补偿的值为0),那么得到的画面是欠曝的,雪的颜色不是喜人的纯白色,而是发灰,发暗的颜色。
同理,如果拍摄的是一个黑色的物体,相机根据18%的反射,认为光线太暗就会采取矫正的动作,即拉长曝光时间(A模式,光圈优先时)或加大光圈(S模式,快门优先时)。因此这时如果不使用曝光补偿(即曝光补偿的值为0),那么得到的画面是过曝的画面,细节都会损失掉。
引申一下就是:取景框绝大部分物体是明快的颜色或反光强烈的时候,就应该使用增加曝光补偿的方法来得到正确的曝光;而取景框绝大部分物体是灰暗的颜色或吸收反光的物体时,就应该使用减少曝光补偿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曝光。
这个和人们的认识正好相反。但大家只要记住“白增黑减”并加以灵活应用,就可以得到正确曝光。
什么是白加黑减原则
在物理光学中,认为色彩的不同,对比色阶的差异,一切均源于物体对光源全色的吸收与反射。理论上,光照在景物上被吸收得多,则反射会少;如果全反射了,则认为吸收为零;如果全吸收了,则认为反射为零。在这当中,总有一段的光影色阶,在大多数情形下使景物最适合观看,这就是中间灰色调。如果用测光表来测量,将景物中的亮色调(白)、中间色调(灰)、暗色调(黑)混合后,计算出景物综合光反射率,就为18%。俗称:18%灰,或者说18灰。 据此,所有相机的测光就是以18%中间灰为光反射率基准,确定相机的快门和光圈值的曝光组合。其结果,相机的测光是精准而死板的。在测光范围内,景物光反射率超过18%,就认为对象太亮了,即过白了,就自动减少曝光量,把曝光组合拉回来,拍摄得到的照片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来会显得发灰.;如果景物的反射率低于18%,就认为对象太暗了,即黑了,就自主增加曝光量,就把曝光量组合顶上至18%的曝光量。拍出的照片往往会过曝,黑色的背景也会变成灰色。
这样一来,遇到曝光量接近反射率18灰的景物,则相机表现得尽忠职守,完美再现景物。但现实总不会那样令人随心所欲,经常是千变万化的。使得拍出来的片子,该项黑不黑,该白不白。常常感觉是一片灰蒙蒙的,不论你拥有尼康D200还是佳能5D,也不论你的机子中拥有点测光、加权重点、中央评价测光等。就是再高档的相机,这时也会表现出一个木瓜脑袋的本质。 最终的曝光组合,还是得让色友你来决定。是不能全信相机的。所以依照相机的测光数据,再根据眼前的具体状况,及个人对光影、色彩、审美的观念,来决定最终的快门和光圈。否则,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大师了。 解决的办法就是四字经:白加黑减。即通俗一点说法:过白的景物,让它更白,加光;过黑的景物,让它更黑,减光。片子的光影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18灰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你的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了你对出片成因的把握能力。这需要学习和历练。 所以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或白色物体、浅色物体、明亮天空所占比例较大时,就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量。在景物中黑色、暗部、深颜色物体所占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自动曝光的基础上减少曝光量。
现在数码相机好用多了,取景或回放时调出“直方图”便一目了然。但是,如果能掌握曝光补偿的基本原则,就可以实现小范围的逐级补偿,大大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这里有个大概的景物反射率和增减曝光,参考数据。不妨列表如下:
- 银质研磨镜面反射率:92% 曝光补偿加档:2档以上;
- 纯白布 反射率:80~85% 加档:2档;
- 新降白雪 70~74% 加档:1~2档;
- 白色墙面 60% 加档:1~2档;
- 木 板 45% 加档:1/2~1档;
- 灰色漆 20~30% 加档:1/2~1档;
- 嫩 叶 20~25% 加档;1/2~1档;
- 红色砖 20% 正常
- 明亮砂石、岩石 18~24% 正常
- 明亮绿叶 15~20% 正常
- 黑色漆 10% 减档: 1/2~1档;
- 阴暗砂石岩石 6~10% 减档: 1档;
- 暗绿叶 1~10% 减档:1~2档;
- 黑色纸 1~2% 减档;2 档以上;
- 黑色天鹅绒 0.5% 减档:2 档以上。
如下图为反射率和图像亮度的关系:
光的反射与吸收
光的反射效果使我们能够看见并得知物体的形状、颜色以及质地,这是我们用照相机拍摄的基本原理。当然,创造性地运用光的反射,还可以得到异于寻常的景象。 光的吸收,就是光线通过或者射达某些物体时,光线被减弱,消失或某些色谱消失的现象。 我们常看到的深颜色物体,它们吸收光线的能力非常强。
在光学原理上,假设有一个物体,它是绝对的黑,根本不反射光,我们就说它的反射率是0;在另一上极端,一个物体是绝对的白,那么它就把所有的光都反射出来,我们说它的反射率是100%。
反射率为18%的灰色调
在实际生活中,绝对反光(或不反光)的物体并不存在,所有的物体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经过专家的研究,通常的被摄景物中亮色调、中间色调以及暗色调混合后,会产生一种反射率为18%的中灰色调,而以此为基准决定曝光并拍摄的照片,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够真实还原景物原貌。于是反射率为18%的中灰色调就成为了相机测光表的基准。
照相机自动曝光还原景物光反射率 18%
照相机内的处理器将根据测光表,与反射率为18%的中灰色调基准进行对比并决定照相机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 在平时正常光线照射情况下,照相机都可以正确还原我们所看到的景物。因为在均匀的光线照射下,这些景物的综合反射率接近于18%的灰色调。 如果景物的光反射率超过18%,照相机就认为景物太亮(白)了,就自动减少曝光量,让景物呈现为光反射率为18%的灰色调;反之,景物的光反射率低于18%,照相机就认为景物太暗(黑)了,就自动减少曝光量,让景物呈现为光反射率为18%的灰色调
白加黑减解决“黑与白”
谁也不想把自家毛茸茸的可爱白猫,拍成一只脏兮兮的灰猫,但按照相机的内测光和自动曝光就会造成这种现象。需要根据“白加”定理,增加曝光量,表现可爱的“白”猫。同样的白墙其反光率非常高根据“白加”定理,需要大幅度增加曝光量,以还原墙的“白”。
“白加”定 理
在拍摄白色物体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
“白加”定理推论1>
在拍摄的景物中白色物体所占据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
“白加”定理推论2>
在拍摄的景物中,亮部所占据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
“白加”定理推论3>
在拍摄的景物中浅颜色物体所占据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如这深秋雨后的银杏树,树叶由深绿转化为很亮的黄色,同时,雨后附着在树叶上的水珠更增加了亮度。如要表现这亮丽的秋色,根据白加定理推理3,就要增加曝光量。
“黑减”定 理
在拍摄黑色物体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减少曝光。
“黑减”定理推论1>
在拍摄的景物中黑色物体所占据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减少曝光。
“黑减”定理推论2>
在拍摄的景物中,暗部所占据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减少曝光。 逆光拍摄时,阴影的部分经常要占据很大的比例,尤其是镜头中没有摄入明亮的在空时,暗部的阴影会影响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导致曝光过度。因此需要按照“黑减”定理推论2减少曝光量。
“黑减”定理推论3> 在拍摄的景物中深颜色物体所占据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减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