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1 引 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2
2 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概述 4
2.1 研究现状 4
2.2 相关理论概述 5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6
3.1 研究假设 6
3.2 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理论模型 8
4 实证分析 9
4.1 设计调查问卷 9
4.2 正式问卷基本信息的描述性分析 11
4.3 正式问卷量表题的信效度分析 12
4.4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14
4.5 假设检验结果 16
5 结论与展望 17
5.1 结果讨论 17
5.2 回收行为意愿的提升建议 17
5.3 局限与不足 18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附 录 23
3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研究假设
3.1.1主观因素与高校学生回收行为意愿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快递包装回收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一部分来自于主观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其他相关文献,笔者将主观因素分为环境关心、回收态度、主观规范、感知价值四个指标。
(1)环境关心: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环境关心水平越高,回收快递包装的行为意愿越高;反之,环境关心水平越低,回收快递包装的行为意愿就越低。
H1:环境关心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2)回收态度:即个体对某一对象的稳定且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抱有快递包装应该得到回收和妥善处置的回收态度将有利于其参与到快递包装回收行动中;相反,对快递包装回收持无所谓态度,觉得回收快递包装是一件麻烦事,就不利于其进行快递包装回收。
H2:回收态度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3)主观规范:在决定是否实施某一行为时,个体面对的社会压力会对该行为的发生产生影响。在进行快递包装回收时,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主要来自于同学、朋友等的影响。
H3:主观规范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4)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是主体将感知到的利益与其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感知价值体现的是主体对客体所具有的价值的主观认知。当主体能感知的利益大于其所要付出的成本时,主体就会接受这一客体。即当高校学生对于快递包装回收的感知利益大于其所要付出的时间等成本时,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快递包装回收。
H4:感知价值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外部保护与高校学生回收行为意愿
本文提到的外部保护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快递的保护,即包装完整度;另一方面是对高校学生的保护,即个人信息保护。
(1)包装完整度:包装是指企业根据顾客购买的无包装产品,为保护产品不被污染、损坏和损耗等而提供的一种服务。这种包装服务以保护产品为目的, 一般采用纸张、纸箱、纸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包装。而快递到达高校学生手里时, 快递包装越完整,其回收行为意愿越强烈,反之,如果快递包装破损严重,学生则会降低回收意愿,将其扔进垃圾桶。
H5:包装完整度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2)个人信息保护:在回收快递包装过程中,个人信息泄漏会造成不良后果。高校学生防范意识较强,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会影响其对快递包装回收行为意愿。
H6:个人信息保护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3.1.2交易成本与高校学生回收行为意愿
交易成本在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中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的交易成本并不是买卖商品的交易成本,而是指快递包装回收这一行为的交易成本, 分为两部分:评价成本,指高校学生在选择快递包装回收渠道时候所付出的时间等成本;交付成本,指高校学生在将快递包装送往回收点路上所花费的时间等成本。如果这两个成本较高,高校学生将会拒绝回收行为。
H7:回收渠道的评价成本和交付成本负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3.1.3社会氛围与高校学生回收行为意愿
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所以社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意愿起到引导作用。
(1)法律政策:法律政策具有强制性。2019 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入法,高校园区也积极落实了这一政策。这一政策使民众将关注点聚焦在垃圾分类上,所以快递包装不再是直接被扔进垃圾桶,而是根据其性质分到不同的类别,这样就更促使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进行回收利用。
H8:法律政策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
(2)信息宣传:即通过传播媒介,把特定的群体或个人的主张、意图和观点晓之于众。对快递包装回收这一主张在校园里广泛地宣传,会潜移默化地对高校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H9:信息宣传正向影响高校学生对快递包装回收的行为意愿综上,笔者共提出九个研究假设,如表 3-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