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为:12v 20AH(两节) 充电电流不大于20AH/4=5A
LM393计算的保护电压是以上确定的状态电压值计算得出。
在对蓄电池充电的时候,蓄电池两端呈现的电压为充电电压,并不是蓄电池本身的电压,因为电压高才会有充电的效果。
上述三个阶段确定的电压即为蓄电池充电的时候电池两端呈现的电压。
没有测试过在全通的情况下蓄电池两端呈现的电压和检测到的电流,猜想电池两端的电压会稍微低一些,电流值较高。电流取决于输入的功率,在恒流充电阶段。
恒流充电占据着整个充电时间最大的份额,其达到电池容量的90%才会进入恒压充电。
恒流充电:
1.在输入的功率即输入电流值小于阈值5A即可全通进行大电流充电。
2.输入的功率即输入的电流值大于阈值,则进行斩波降压充电。其目的在于满足电池特性的情况下执行MPPT算法限流充电。
此时在较长的一段充电时间内,电池两端呈现的电压不会发生太大的增长,而电荷量却在不断的增加。电流值也不会发生太大的起伏。
恒压充电:
1.电池两端呈现的电压达到了恒压充电的标准,此时输入的电流开始下降。其电流值的大小开始下降是由电池的特性决定的,我们只需要通过MPPT算法计算出最大的输入电流即可。我们只考虑的是电池的PV曲线。
2.电池恒流充电至规定电压时,此时的电压并非电池的真正电压,如果不进行限压,电池的电压会持续上升,内部极化,直至破坏电池结构。随着充电容量的增加,电池的实际电压会越来越接近设定电压,此时为了维持电压的恒定,电流值会逐渐降低。采用MPPT算法,表面上维持了电压的稳定,实则是降低了输入电流的大小。
3.当输入电流小到一定值之后,充电截至。理论情况下电流会小到0mA,但是充电时间太长。这个时候改用为浮充。
恒压充电,我们需要通过MPPT算法降压使电压维持在恒压阶段相对应的电压,其充电电流会自然减小。符合蓄电池的充电方略。目前的MPPT算法就是以0.025的精度进行扰动。
浮充充电:
其电池两端呈现的电压通过MPPT算法稳控在浮充电压,这个时候,电流值会有所上涨,进行最后的浮充。以此来弥补恒压充电的最后部分,因电池容量变大从而电流值降低,充电截至,未能完成完全充电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