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么个逻辑体系:
1、内容:新闻资讯。信息流营销广告变现
2、内容-人:社交媒体。信息流营销广告变现
3、人-人:社交网络。虚拟道具、虚拟礼物变现
4、人-商品:社交电商、电子商务。电商变现
(1)前奏
一、时代:Web开放流量的时代和App封闭流量的时代
Web时代,基础技术是:Http、HTML、URL、Link,所以搜索爬虫、Link连接织网、Click跳转导流,是主干商业模式。Web巨头Google就是这么来的。
在Web时代大家抽底,你做网站,我就做爬虫聚合与搜索,你做搜索我就做浏览器,你做浏览器我就做输入法和安全,你做输入法和安全我就做操作系统(如雨林木风)。你做操作系统,我就做路由器和DNS篡改。永远没有底线。
App时代,基础技术是:程序、程序商店(上架展示/搜索/排名/购买支付)。App之间的跳转被冰封,只能自酿流量,封住所有的流量不能外泄。
在App时代大家也抽底,你做应用商店,我就做OS,你做OS,我就做手机。因为Apple iOS把安全、输入法、应用商店看护的严严的,所以中国人竟底的招儿不灵了,中国人只能在Android OS手机上兴风作浪了。
二、中国互联网几大商业模式
1、内容+广告营销:不管是爬虫内容+搜索竞价排名,还是新闻门户/知乎社区/微信朋友圈/微博信息流广告,还是视频贴片广告,都是内容+广告营销商业模式
2、内容付费:这是新兴起来的,开始价值内容直接收钱。如文学、电子图书、知识/文章、音乐、视频...
3、游戏:一路从网游、页游、手游过来
4、电商:电商自营批零差、电商开放平台(搜索竞价排名广告/关联推荐广告/交易抽水);互联网交通运输调度;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资金信贷调度、互联网众筹保险
三、中国互联网几大流量
1、新闻资讯(如用自动搜索自动关联推荐算法搞的头条)、内容搜索(如百度)、电商站内搜索(如阿里)
2、视频: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短视频(如抖音快手)、直播
3、社交网络:如微博、微信。其他的社交网络流量并不大。
也就是说,中国的主要流量就集中在这些领域,你如果做别的,做的累死也不可能有大流量。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内容:引流
在这块,我关注两个App:
1、新闻资讯图文内容:头条
2、视频:抖音
内容引流吸引用户是永远的大招。
一、头条
头条是开始爬图文内容,通过技术来做到关联搜索推荐的。其他的新闻门户都是转载或原创内容。
你想获得精准关联推荐内容,你就得登录。这就是账号体系了。其他新闻的落败,关键就是没有精准关联推荐,没有账号体系。
微信小程序有个好处,你一登录小程序,就要获取你的四项基本信息,这就算账号体系了。
二、抖音
抖音是搭建平台,UGC产生内容,抖音运营团队是不是做个手指舞的拉流量活动,这是重运营。
字节跳动集团做的西瓜视频,反而又成了爬视频内容。
三、另外说一下:知乎
知乎挺像问答形式的天涯BBS论坛。我没玩过天涯BBS,但是我玩过其他垂直专业技术类的BBS,经常在一起切磋探讨技术,对一些技术大牛挺欣赏。这个专业技术BBS还有月度排行榜、年度排行榜。
我不记得过去这个BBS有没有关注到人这个功能,反正我挺关注某些技术大牛又回答了哪些问题,他自己提出了哪些非常有深度的问题。
但是我在知乎上就没因为内容结识到人,因为对人钦佩而关注人。可能我玩知乎的时候(2011年)年龄已经大了吧。
知乎的关注有四个:
1、关注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的答案回答的有深度所以关注这个人
2、关注这个答案。因为答案还有评论
3、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一个问题(帖子)有很多答案
4、关注这类。因为一个问题从属于某类标签话题
我玩了7年多知乎,关注过问题,关注过标签,但就是没关注过人和答案。
所以知乎,既可以看做是UGC产生的内容媒体,又可以看做是社交媒体。
我是关注内容大过于关注人,所以我把知乎放到内容这个类别里了。毕竟、社交媒体、社交网络、社区社群,是三个不同的东西。
(3)内容-人:建立单向社交关系
在这块,我关注两个App:
1、博客/微信公众号
2、微博
至少,微信公众号、微博,你关注到这个人,你才能获取他生产的内容。
一、微博
微博其实属于社交媒体,还不能称作社交网络。因为微博的主要价值是:大V要宣传,粉丝对大V跪舔,这是1:N的关系,没有对等的社交交互。微博本质是个披着社交互相关注相互交互皮的媒体。所以搜狐、腾讯都做不成微博。而新浪之所以能做成微博,都是因为过去有:新浪新闻-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这一连串的积累。
二、微信公众号
我是一路从聊天室、BBS、博客、公众号走过来20多年的。在博客时代我就订阅聚合了不少从各处收集来的专家Blog,天天点击一遍看看专家今天新写了什么文章,在公众号时代我仍然是这个习惯。
公众号:
1、订阅粉丝、私信
2、文章:文章阅读点击量、文章收藏、文章评论、文章打赏;文章转发到群/到朋友圈、文章顶到看一看信息流中
(4)人-人:建立双向互动紧密关系
在这块,我关注两个App:
1、微信
2、探探
一、微信
微信有三个体系:
1、人-人单对单通信:文本消息、语音消息、图片和表情包、音频通话、视频通话
2、一群人传播:群、朋友圈
3、内容传播:公众号、看一看、搜一搜
二、探探
每个社交网络必发于女人。就连微信也不能免俗,第一波流量崛起于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所以当年陌陌崛起,也是附近的人。
女人爱美物(购物如服装+化妆品)、美食(餐饮)、美景(旅游)。
探探当然也是崛起于如此,但探探更简单直接,和Facebook初期崛起一样:
1、注册:昵称、男或女、生日(可分解为年龄和星座,星座还暗含着爱好类别)、微信号/QQ号/微博号/手机号注册、美颜后的美照
2、丰富个人资料:家乡;行业、工作领域;公司/学校;个人签名(暗含品味个性/价值观世界观)
3、寻人:附近范围过滤、附近人性别过滤、附近人年龄过滤
4、看人:左右手滑切换、点×不喜欢、点心喜欢、收藏;看人的相册(过往历史发布的信息流)
5、交互:IM(文字消息、语音消息、图片和表情包、视频通话)
6、变现:竞价排名(30分钟内10倍的人优先看到你)
探探在找人过程中变现薅了不少羊毛,但一旦找人过程完成,就特别会遇到人就跳到微信社交网络了,所以建议探探在留人过程中也能多做些工作,比如说:
1、各种配对紧密度的测试小游戏
2、虚拟合照:利用AI人脸识别技术、图片融合技术,让相隔两地的人可以自动合成一张照片
3、共建爱情日记/爱情相册
三、另外说一下:聊天宝
导流
聊天宝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先聚人,然后导流:
1、导流给媒体内容信息流广告。所以媒体是首页功能
2、导流给电商购买。所以是不是就还主动推送优惠券引诱你。或者你摇一摇就主动推送优惠券
3、导流给游戏。所以游戏是首页功能
可惜聊天宝太急了,人还没聚好,就赶快导流薅羊毛了。从聊天宝的命名、Logo、配色、拉新手段看起来,聊天宝这是直接奔向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以杀死时间为主:
1、陌生人撩骚
2、刷新闻刷视频
3、打游戏
4、电商购物:可以给撩骚送礼物,也可以拼多多拼团模式低价买
聚人
1、老套手段:导入手机通讯录
2、新手段:聊天宝主打了语音-文本消息,就是把语音翻译成文字。
3、新手段:为了更快聚一帮人,聊天宝推出附近的群
4、建议新手段:聊天宝主打图片-表情包消息也好啊。应该和美图秀秀合作啊,拍照自动带美颜,自动带表情包插件。
5、建议新手段:聊天宝也可以尝试视频通话,自带美颜和表情包的那种。现在已经是视频时代了嘛,抖音成功就是案例。
聊天宝就有社交网络+电商的味道了。
(5)人-商品:进行电商交易变现
在这块,我关注两个App:
1、达人社区+电商(自营电商+电商平台):小红书
2、基于社交网络裂变的电商平台:拼多多
一、小红书
小红书宛如当年的美丽说蘑菇街,走的路也很像,先拉达人,吸引普通粉丝,然后导流电商。
美丽说蘑菇街一开始是导流淘宝,后来被淘宝灭了,就被迫走上自营电商+三方电商平台之路。小红书因为产生于App时代,流量封闭不能跳转到其他App,所以小红书一开始就搞自营电商+电商平台
小红书现在也是主打视频,这比抖音好。小红书从一开始成立就很明确定位,就是社区+电商。抖音一开始就是UGC视频,现在想变现插广告、插关联商品销售,煞费苦心。
二、拼多多
拼多多不像小红书搞自营:自己进货、自己囤货、自己卖货、自己送货、自己退货。
拼多多是:搭建IT平台、招商家/审核商家、打品牌拉消费者流量、组织促销活动加速转换交易、做客服调停处理
拼多多非常类似早期的淘宝,以低价打动消费者。早期淘宝只不过拉的是尝鲜者(一线城市、年轻人),而拼多多拉的是最后的圣地(三四线城市、中年人中老年人)。
拼多多利用了三个便利:
1、微信普及:语音消息/儿女视频通话、家庭红包群/老年健身操群,让微信在三四线城市中年中老年人群中普及
2、微信支付:现在买个菜都用微信支付。红包也让微信里有了钱(你让人从储蓄卡里提钱充值,那很多中年人中老年人不敢也不答应)
3、裂变:图便宜、越拼越便宜,激发用户自发免费转发到微信群、转发到朋友圈,给拼多多免费拉新到了新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