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意义]论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念与实践,为当前大学图书馆以空间再造突破服务瓶颈、实现成功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以图书馆空间再造及开展的空间服务个案为例,归纳总结出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念和体量,以及基于空间再造开展空间服务的主旨、力度,提出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空间再造及对于空间服务的认知和实践上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其他大学图书馆成功进行空间再造提供一条可供借鉴、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服务变革领读空间
2017年11月29日,第三届“华文领读者大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现场揭晓并颁发了阅读项目奖、阅读组织奖、阅读空间奖、数字阅读奖、阅读支持奖、年度领读者大奖、年度致敬大奖7个奖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沈师大图书馆)荣获“领读者·阅读空间奖”,这是国内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大学图书馆。颁奖词中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该馆超一流的空间设计,“图书馆→教学生活区→微空间”三级空间布局让阅读无处不在,打开了一代读书人的视野,引领一个时代的阅读风向,塑造了一代青年的理想、追求与趣味。被称为“别人家的图书馆”的沈师大图书馆,不是靠空间改造的颜值吃饭,而是再造了20余个主题特色空间,创建了20余个服务品牌,展现了20余种阅读范儿。正如读者所说:“这座图书馆的价值,也让它的读者成为很有价值的人”。本文将分析这座图书馆空间再造与空间服务的理念、实践与转型的历程。
1空间再造缘起:全球图书馆转型风潮
1.1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沈师大图书馆是2000年学校异地换建后投入使用的,是典型的第二代图书馆模式,大通透、开放式的格局,是当时国内比较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均是围绕馆藏资源来进行,借阅率持续攀升,学科服务风生水起,日均入馆量在万人以上。然而,伴随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数字信息资源的逐渐丰富,读者阅读习惯发生转变,到2010年前后图书馆发展出现了一个瓶颈,纸质资源借阅量急剧下降,入馆量下滑,传统服务工作陷入了困境。这也是国内其他大学图书馆普遍遇到的问题,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的存在价值受到怀疑,以前流行一时的“图书馆消亡论”卷土重来。2011年B.T.Sullivan发表的《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1]中,将传统图书馆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全球图书馆界都在思考图书馆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图书馆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其价值到底应该如何来体现。国内图书馆同样在寻找出路,在寻找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机会。
1.2空间再造变革契机
传统的空间认识论将图书馆服务嵌在僵死的空间里,一度将图书馆推向“消亡”的边缘。解铃还须系铃人,图书馆要解决目前的困境,其转型发展的机会就在“空间”上。读者学习行为与阅读习惯的改变,不仅呈现逐渐向数字化倾斜的趋势,更习惯于以小团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也更加愿意将知识进行分享。同时,读者也更在意所处空间的舒适感和隐秘性,更加注意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体验和了解拥有更迫切的需求。这些行为特征以及空间需求是传统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所无法满足的[2]。以读者为中心,打造或者再造适合读者需求的图书馆空间,成为图书馆全球变革的契机和关键。图书馆空间再造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8月,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信息拱廊”的构建使用,成为全球“IC”开放的起源。此后,世界各地图书馆在空间建设上的创新层出不穷,如美国科罗拉多州“Anythink”图书馆、芬兰赫尔辛基市图书馆的“Urban Office”等都是转型成功的代表。2005年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一文[3],首次将“信息共享空间”这一词语引入国内图书馆界。2015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图书馆版)》中一项重要的议题便是“重新思考图书馆空间”[4]。2016年,“大学图书馆馆舍空间再造论坛”“中国高校发展论坛”陆续召开[5]。2016年8月,国际图联大会中,提出“继第三空间概念后如何定位未来功能强大的图书馆”的主题[6]。到目前为止,空间再造的理念已经被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界所普遍接受,国内图书馆界掀起了空间再造的浪潮,与国外“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运动和研究热潮遥相呼应[7]。
1.3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大学图书馆选择从“空间再造”中完成变革与转型有其必然性。以沈师大图书馆为例,一是图书馆原有业务和借阅量下滑,利用率逐年降低,学科服务受限于学校规模和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很难再进行深化和突破,双创教育、阅读推广等新型服务急需配套的空间设施来进行支撑。二是图书馆原有空间布局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型。若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就必须在发展方向和空间服务方面做出调整,以多元化的空间服务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三是图书馆实现自身职能的需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8]。图书馆要顺利实现被赋予的职能,需要在空间建设上及时转型。四是新时代大势所趋,国内外图书馆界对从空间再造实现新一轮图书馆变革达到空前一致。从1992年开始,历经25年的研究与积累,图书馆空间再造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践行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其中,国内众多大学图书馆也必然不会错过空间再造的转型风潮。
2空间再造理念:新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沈师大图书馆空间再造工程始于2011年,至2018年上半年,改造工程历经6期,共建成集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分享展示等功能的5大类20余个空间。空间改造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紧跟时代发展,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创建本馆空间文化特色。
2.1颠覆传统,适应时代创新
2.1.1突破思维定式,颠覆传统观念空间再造并不是对图书馆原有空间的简单装修装饰,而是依据空间将来要实现的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国外流行的“第三空间”理论,为大学图书馆建成学生除课堂和寝室以外的第三空间提供了借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当图书馆有了生命和灵魂时才有了真正的意义,这让我们在进行空间再造和审视空间功能中思路更加开拓[9]。沈师大图书馆完成了文献密集整合、局部拆除、布局调整、系统重设等改造过程,彻底破除了原有空间格局的束缚。
2.1.2融入时代元素,契合时代主题打造具有鲜明
时代特征的图书馆空间是吸引当代大学生关注、保持空间生命力的不二法宝。武汉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国内知名大学图书馆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同时,便开始了创客空间的设计,开启了国内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新时代,其创客空间的风格与功能设置也成为其他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样本[10]。
2.1.3占领技术前沿,引领创新风尚在空间建设中,把握先进技术的融入是实现辅助教学科研,提升用户素养的必要条件。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为了给理工类院系师生提供可视化教学环境,建立了可视化技术体验中心,配备了大规模显示设备、监视设备、VR教育系统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京东联手打造的“交大—京东创客空间”,一直在技术领域保持着领先态势,内设3D打印机、迎宾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手环、虚拟现实系统、体感互动游戏机等最前沿设备[11]。
2.2发扬特色,注重科学规划
2.2.1围绕学校发展,凸显专业特色围绕学校发展战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台湾中兴大学图书馆在建设“兴阅坊”时,充分考虑其农学专业突出的办学特点,以森林农场为设计主题,运用科技手段,营造出绿意森林的意向[12]。沈师大图书馆创建的“星空创意绘本馆”,为学前与初等教育专业提供教学和实践空间,开创大学图书馆建设绘本馆之先河,使用不满一年,开展教学活动82次,充分体现了新空间对于学科专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2.2制定长远规划,分期逐步推进科学规划可使空间再造避免盲目追随潮流,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契合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分期推进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经费因素。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都无法一次性解决改造所有空间的经费问题,即使加上其他渠道募集资金,最多能同期改造2-3个空间。因此,空间再造要区分轻重缓急。如台湾中兴大学图书馆自2009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空间再造,第一阶段兴阅坊建设完工于2010年,第二阶段多媒体创作坊完成于2015年[12]。沈师大图书馆再造完成的20余个空间,共分6期[13]。二是具有超前意识的长远规划。空间从IC→LC→MC,新理念到践行再到下一个理念的出现,间隔时间很短,可能会同期出现多个新理念,面对如此频繁的更新,空间再造必须意识超前,保持与时俱进。
2.2.3需求驱动再造,服务先于空间空间再造的一般程序是:根据读者需求变化→确定理念→深入调研→分析设计→论证报告→服务功能→效果预评估等,各项工作力求达到完善,以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空间再造不能沦为“面子工程”,要切实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求为驱动,保证空间建好后马上投入使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推动力量。
2.3独具匠心,体现人文关怀
2.3.1以人为本,满足读者诉求满足读者诉求是进行空间再造的先决条件,读者诉求主要分为:一是功能诉求,即改造空间及其配套设施能够实现预设功能目标。二是空间诉求,即在空间设计时,根据其功能预留足够大小的空间面积。三是技术诉求,即对设备操作复杂的空间要配备相关指导人员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如光线、舞台、图书资源等方面,都是空间再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http://www.60016.net/xueshulunwen/jiaoyulunwen/chudengjiaoyu/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