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局要来查公司的软件正版化工作,微软公司的人员自然也就来了。操作系统要求用正版,就牵扯到操作系统序列号/授权。
由于领导非计算机专业,一头雾水,压力很大。我虽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但之前一直从事软件开发与管理,未对信息中心运维的事情做过详细研究。为了做好计算机台账,就有必要了解本文标题里的诸多字眼:型号、版本号、序列号、注册码等。这样才好透透彻彻蹾清楚当前的正版化工作。
1.型号
在计算机领域,一般型号出现的地方为:设备型号、计算机信号、笔记本型号、硬盘型号、显卡型号、手机型号等。
它指的是这个设备的产品分类,主要由生产厂家制定。例如iPhone的6、6Plus,最新的XS、XR。这属于不同型号。
之所以有不同型号,主要是根据不同配置、不同使用方向(面向不同领域、群体)来决定。而对于计算机中心管理来讲,主要是产品选型时考虑。
2.版本号
版本号,是个通用概念。一般为研发人员使用和关心为主,当然由于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版本更新都很快了,消费者也日益关心。
例如硬件研发团队,往往有产品代号,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版本号;
例如软件研发团队,专门会有软件版本管理与控制,用以精确控制产品的修改、迭代与升级。
硬件由于消费者更改的可能性较低,对于版本号感知度较低,平时一般并不怎么关注。能说的上的,最多是和硬件相关的固件版本。一般固件升级时,会涉及到固件版本号。
版本号主要大量集中在软件领域。例如手机系统的版本号、微信的版本号等等。
对于计算机中心管理来讲,可能主要会涉及到操作系统的版本号(例如Windows7、8、10)、办公软件的版本号(例如Office2003、2016;WPS 2016)、杀毒软件的版本号(例如360安全卫士11.4.0.2002)、其他一些业务系统的版本号等等。这些软件因为属于业务强相关,所以计算机中心要非常清楚。
3.序列号
序列号本质上就是一串数字或者字母或者二者混合的编码。序列号采用一定规则生成,具有唯一性。序列号的价值在于可以确定设备的唯一性或软件使用者的唯一性。
因为在不同领域里都有序列号之说,导致了很多人难以清楚区别序列号的本质、目的与意义。下面说一下我的分析:
序列号主要可以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不同领域。
3.1硬件领域的序列号
当前市场上,硬件设备主要是以硬件销售为主,因此,标识硬件设备的序列号,主要是厂家用以区别硬件的唯一性。通过序列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别假冒设备。
在这里多说一句现实中原厂有什么可能性区别假冒设备?
3.1.1通过序列号区别
原厂通过行业组织申请序列号编码的一部分(如果所属产品没有行业协会制定统一规则也可能没有这一部分),加上自己的一部分规则(这套规则只有自己知道),在每一台产品生产好后,即拥有了这台产品的序列号。
原厂自然会存有自己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序列号台账。那么,如果遇到一台假冒设备,原厂可以查询这台假冒设备的序列号,然后和自己的台账比对,如果台账中压根不存在这个序列号,那么就可以百分百判定,这是假冒设备。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这台假冒设备的序列号,竟然可以在自己的台账中查询到。那么意味着,假冒设备的序列号盗用了某一台正品设备的序列号。这时,对于原厂来说,也很难简单地单单通过序列号区别了。此时,往往需要台账中的其他信息,例如生产日期、生产地点等等可能区别这个假冒设备的信息,来辅助区别。
从上面来看,那个原厂自己的序列号规则的保密,是非常重要的。
3.1.2通过其他防伪技术
当然,也有一些硬件产品除了序列号,还有可能有其他更多更先进的防伪技术,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此处不考。
接着回来讲几个硬件设备序列号的例子
手机的IMEI
手机的IMEI号,这是非常典型的硬件“序列号”例子。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是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的缩写,国际移动装备辨识码,是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它与每台移动电话机一一对应,而且该码是全世界唯一的。
这里把手机IMEI的规则详细写一下,可以以一举十。
IMEI的组成格式为TAC + FAC + SNR + SP
1、前6位数(TAC)是"型号核准号码",一般代表机型。
2、接着的2位数(FAC)是"最后装配号",一般代表产地。
3、之后的6位数(SNR)是"串号",一般代表生产顺序号。
4、最后1位数(SP)通常是"0",为检验码,当前暂备用。
IMEI码贴在移动电话机背面的标志上,并且读写于移动电话机内存中。它也是该移动电话机在厂家的"档案"和"身份证号"。
一只移动电话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这个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
IMEI码由GSM(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统一分配,授权BABT(英国通信认证管理委员会)审受。
硬盘序列号
在计算机台账中,往往需要登记的一项信息就是硬盘序列号。
由于硬件厂家基本通过硬件的销售就能取得利润,因此序列号主要用于台账记录、防伪、售后。
硬件设备的序列号基本只有在维保的时候,消费者才会关注,平时关注度不大。
计算机中心管理,则往往需要对硬盘序列号进行台账登记。
3.2软件领域的序列号
软件的序列号,本质上同软件的注册码。
百度百科中对计算机软件注册码的解释比较到位(原帖链接点击此处),现转载如下:
计算机软件注册码是指为了不受限制地实现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而在软件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按照指定的要求所输入的、由字母、数字或其它符号所组成的序列,因此,注册码有时又可称为序列号,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两者会有所区别。
最初目的
对计算机软件设置注册码,开发者的初衷在于防止用户使用盗版软件,至今仍有部分软件注册码在发挥着这样的功能,最为典型的就是安装型注册码,即在软件安装过程中按要求必须输入的注册码,如果没有正确输入注册码,则软件根本不能安装到计算机中去。但是现在已经有了愈来愈多的软件注册码并非是对软件安装的限制,而是对软件其它方面的限制。
现状
但是现在已经有了愈来愈多的软件注册码并非是对软件安装的限制,而是对软件其它方面的限制。
1.功能限制
如果不输入正确的注册码,虽然可以安装并使用,但不能实现软件的全部功能等。
之所以要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有很多新开发出来的软件,人们对其功能并不了解,通过这种让用户先尝一点“甜头”的做法,使公众对该软件的基本功能有所认识,并有可能刺激其消费欲,如果用户要想不受限制地实现软件的全部功能,则要花钱向软件开发商购买注册码。因而可以这么说,现在很多软件设计者为了实现其经济利益,其向社会公众出售的不再是其所设计的软件本身,而是该软件的注册码。
软件开发者往往并不限制对软件本身的随意复制、传播和使用,相反,他们还会充分利用网络这种便利的传播媒体,来扩大对自己软件的宣传。对他们来说,自己所开发的软件传播的范围越广越好,使用的人越多越好,而这些行为并不必要经过开发者的授权同意,因为他们要通过人们购买软件的注册码来获得收益,而不是通过出售软件本身来获得收益。而这一点正是其与一般的商品买卖的不同之处,因为注册码只是一串没有包含任何价值的符号,但由于其对软件的使用者来说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这里却成了买卖的对象。尽管我们可以从深远一点的意义上说,购买者所购买的还是软件开发者的智力成果,即软件本身,但却无可否认这种买卖的直接标的就是注册码,而非计算机软件。因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机软件注册码很多情况下已经不是软件的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注册码的侵权也不同于计算机软件侵权。
2.时间限制
如果用户没有正确的注册码输入,其对软件的使用时间将会受到限制,超过了一定的时间(通常为一至两个月),软件将不能继续使用。这一段时间也可以看作是软件开发者允许用户对软件的试用期,试用期过后,如要继续使用该软件,则要购买正版注册码,对软件进行注册。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注册码的主要用途或者说目的,在于限制用户对软件的使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软件开发者赋予了注册码不同的功能。
4.注册码
在3.2软件领域的序列号中已将注册码也讲清楚了,不再赘述。
这里再详细分析一下对于微软来说,他们是如何检查一台电脑里装的操作系统是否是正版的?
最快捷的,当属读取序列号了。例如,一台预装了操作系统的品牌机,那么它的机箱身上是贴有预装操作系统的标签的,上面有操作系统的版本、二维码、序列号等信息;检查人员登录系统,再通过软件读取当前操作系统的序列号、版本等信息。然后一比对,如果不一致,就能得出“不是原预装系统”,“很可能是盗版”的结论。
为什么这里只能说是“很可能是盗版”?
因为就算是重装了盗版系统,也往往有一个破解的过程,破解后才正常使用。那么序列号什么的都是有的。如果这个用户就称自己是重新买的正版系统装的,那检查人员就不能直接下结论这就是盗版系统,而只能是可能。
那么只要嘴硬就能行了吗?
破解的时候目前有几种方式:
1.很常用的一种是用注册一个破解服务的方式,那么系统线程中会有这个服务在运行。检查人员可以检查这个东西是否在运行;
2.另外的一种是使用网上搜的那种类似万用的序列号。这些万用的序列号,之所以能够“万用”,根源都是微软开放给某些渠道或者厂家或者就是微软自己故意放出来的,那么这些序列号的台账微软自己当然是有的。那么,微软的检察人员自然能够去比对他的台账,如果相同,那当然也就确定了是盗版。
从第二点来讲,能够判断是否是盗版的人员,要么是微软自己人、要么是微软授权了一些台账信息的人、要么是单位里从始至终进行电脑系统维护的管理人员。为啥维护电脑的管理人员能够判断,因为他一般了解电脑采购的是否有带正版系统、电脑出问题需要重装系统时也往往由这类人员负责,到时候他重装的是盗版还是正版,他是最清楚的。
对于计算机中心管理来说,使用正版化软件当然是最安全、合理的。只是由于大环境影响,大家都使用盗版,所以导致计算机中心往往不得不采取盗版系统,以降低这笔看似“额外的费用支出”。不过操作系统价格过高、微软的销售策略和在国内的售后不周,也是盗版在国内流行的原因之一,也不应完全怪使用盗版软件的企业。
最后,转帖一篇关于微软和序列号的文章,里面的一些内容能帮助大家get一些来龙去脉:
(微软放弃了反盗版,却没放弃序列号)
在深圳WinHEC上,微软宣布所有的Windows(XP、7、8)用户都可以免费升级到Windows 10。这个消息经过腾讯、360的加持,一下子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雷锋网多个信源显示,通过这两个渠道升级的Windows 10即使是盗版也能永久使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看做是正版。
大多数的报道都指向——盗版是不是能就此洗白了呢?
微软当然予以否认,在现场媒体问题环节,操作系统执行副总裁Terry Myerson强调“盗版的也能升级,但还是盗版”。不过这句话有一定操作空间。
Windows系统的正版合法性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技术层面的序列号(key),微软通过key来验证系统是否为正版;
二是法律层面的授权(License),用户确实有购买该系统。
Windows 10消费预览版有提供试用key,说明它还是采用key激活机制。如果腾讯、360的升级通道并不验证用户当前系统正版与否,直接推送安装Windows 10,升级后有可能直接获得一个可激活系统的key。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当初Windows 7升级8时,也曾经出现类似的事情。
不过它并不合法,因为该电脑没有购买微软的授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系统依然是盗版的,但它们由于钻了微软的空子,因此也可以享受完整的Windows服务。
关于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惊讶,窃喜,或指责,不一而足。于我而言是惊讶,微软居然还在使用key这么落后的手段来验证Windows 10用户的合法性。
Windows系统最大的分发渠道是OEM厂商,诸如联想、惠普、华硕等。在这个渠道,微软是软件厂商,它把系统安装包以及授权卖给联想,然后联想在电脑上预装系统再卖给用户。
多年以来,这个过程最末端的用户,系统都是正版的。只是在中国出了些差错,电脑城出于种种原因预装的是盗版系统,所以用户只能用到盗版系统。近几年电商发达后,从网上商城购买的电脑都是正版的,这部分渠道日益壮大,对Windows正版化有很大贡献。
我很难告诉大家,中国的OEM正版用户到底有多少,但微软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确实是很糟糕的。本身预装系统很难用,厂商定制的垃圾程序很多,而且有些是系统服务,一删除系统就崩溃了。而重装系统后,它就变成盗版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key机制。在Windows 7时代,key存在硬盘里,很难读取、一个格式化就没了(我曾经购买过两台Windows 7电脑,由于重装了系统,现在都不知道key);Windows 8时代,key存在BIOS里,你只能安装对应key的固定版本系统。
这些都是很不合理的设定,尤其是当Windows 7可以优惠升级至Windows 8、免费升级到Windows 10。
而在另外一端,用key激活系统又实在太简单了,网络上大把的一键激活软件,远胜过微软自家升级或购买的用户体验。两种情况对比,可以很自然地感觉出,微软似乎在把用户推向盗版。
如果微软真的考虑清楚了,Windows即服务。那么是否也可以升级下自家的正版验证技术呢?服务的起点是用户,落点是云端,设备只是载体。
应该把每台售出的终端看成是你的用户,而非你的顾客。 看成顾客,交易是一次性的,你就总想着对方能再多买几次,所有努力都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店大欺客也在所难免;看成用户,把交易变成服务,在服务中获取收益,于双方都心满意足。
纳德拉口中说要实现Windows即服务,但实际上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