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电视屏幕还是电脑屏幕,都是由一个个的像素点组成的,在电脑上,每个像素点都是正方形的,但是在电视上,像素点却是矩形的(为什么是矩形后面说)。横向的像素点数量×纵向的像素点数量就是这个屏幕的分辨率。比如1024×768就是指这个屏幕横向有1024个像素点,纵向有768个像素点,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辨率是有标准的,但是单个像素点的大小是没有标准的。举个例子,有的笔记本屏幕是14寸的,但是分辨率却比其他15、16寸的还要大。有的手机屏幕尺寸很小,但是分辨率却很大,苹果的产品不就喜欢这么干么。所以分辨率只是决定画面的精细程度(内容能被缩放到何种程度),并不能决定屏幕的大小,除非这个单个的像素点的大小是一定的。屏幕过小,分辨率过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容显示的非常非常小,字体甚至小到看不清楚,比如用IPHONE的safari在不缩放的情况下直接打开新浪首页。所以分辨率并不是越大越好的,还要根据实际的屏幕尺寸来决定。
屏幕宽高比(画面宽高比)与像素宽高比:
看到1024×768,大家肯定首先就想到这个屏幕的宽高比是4:3,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这种情况只建立在像素点是正方形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下确实是4:3。正方形的宽高比是1:1,所以1024×1 : 768×1还是4:3≈1.33。但是在电视上,像素比不再是1:1,比如PAL制式的电视像素比是1.06,那么1024×768的实际宽高比在电视上就是1024×1.06 : 768×1≈1.41。因为横向的每一个像素都被拉升了1.06倍,所以在电视上看就会觉得这个视频被横向拉升了,那么它的实际尺寸当然就不会是4:3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像素点都是正方形的,没有矩形这种概念,那时候PAL的尺寸是768×576,NTSC是640×486,但是硬件厂商出于某种原因(跟4:3的液晶板浪费材料一个道理),统一了制式标准。所以现在的PAL就成了720×576,NTSC为720×480。
但是这样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原来的768×576的宽高比是4:3(像素点是正方形的情况下),而现在的720你除除看,绝对不是标准的4:3,那么为了能使720的画面看起来和768的一样宽,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给拉长,那么拉多少?768÷720≈1.067,这就是像素宽高比。
总结:
①实际的屏幕宽高比不一定分辨率之比,除非它的像素比是1:1。
②实际的屏幕宽高比=横向分辨率×横向像素长度 : 纵向分辨率×纵向像素长度。
①实际的屏幕宽高比不一定分辨率之比,除非它的像素比是1:1。
②实际的屏幕宽高比=横向分辨率×横向像素长度 : 纵向分辨率×纵向像素长度。